釀專題|2023 新北市紀錄片獎(一)從個體到群體的漫長(短暫)生命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編按:新北市紀錄片獎開辦至今邁入第 13 個年頭,新北市政府透過辦理徵件競賽,提供拍攝基金、行銷協助,也規劃監製工作坊活動給予建議,鼓勵紀錄片工作團隊在創作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今年有三部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優選作品,影像沒有弄得太繁複或實驗性,穩穩地講好了故事──從子女與父母親的小單位出發,談家人之間的疏離與親密(《麻里教徒大亂鬥》),接著跨入社會議題(《崖上人家》)去看長年被群體忽視的漢生病友處境,再回歸到一對兄弟的日常生活《龍兄虎弟》),看見與眾生相仿的生命歷程。不得不說,紀錄片真是台灣電影的寶藏,永遠有挖掘不完的精彩作品,總是能帶給觀眾偌大的驚喜。

《麻里教徒大亂鬥》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麻里教徒大亂鬥》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整理父母親心中的雜物室

家中堆滿的各式物品,究竟是「收藏」或是不必要的「垃圾」?于惟淨導演的紀錄片《麻里教徒大亂鬥》,帶著攝影機回到父母家中,記錄(勸說)兩位老人家把他們囤積多年的物品給清理掉,盼能改善他們的生活空間。一家子攜手整理雜物的時光,即是物品短暫「活」過來的時刻,連結起人的記憶,從現在的時空掉回遙遠的年代:這是遠從美國寄回來的奶瓶,當年台灣可沒有這款奶瓶;這些都是經典電影,以前哪有串流頻道?想要隨時看片除了租借外,就只能依靠收藏;這是家傳的桌子,見證了大夥圍著桌子一起包包子、燒賣、做功課的時光喔⋯⋯

「媽媽妳會不會覺得,妳一個人在台北的時候,是那些東西在代替我們陪伴妳?」
─惟淨

整理家中的物品,就是在整理回憶,把遺落在腦袋某處的記憶給重新喚醒。那麼,丟掉物品是否就等同於丟棄回憶?《麻里教徒大亂鬥》片中,母親問女兒:為何要拍這部片、妳的拍攝動機是什麼?母親的提問拓寬了電影的格局。

《麻里教徒大亂鬥》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麻里教徒大亂鬥》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一)惟淨的父母親都是記者出身,電影主要從女兒的角度去記錄父母親的「現在與過去」(清理家中物品/回憶),但在某些時刻,也會出現母親(記者)對女兒的提問。拍攝者與被攝者的身份,有時候會出現雙向交流(經驗傳承),而非單向的凝視(母親彷彿也藉由這次的拍攝機會,重溫自己年輕時擔任記者的時光)。

(二)幫忙整理老家堆積多年的物品,讓兒女們得以看見父母親的不同面向,例如他們的青春以及曾經懷抱著的熱情、與逐漸失落的夢。《麻里教徒大亂鬥》尾聲,家中空間變得寬敞,有著內在心事被歸納、清掃、整理一番的意義。而舊有的物品被一一清出,或許就能給予新物品一些放置的空間(創造新的回憶)。

《麻里教徒大亂鬥》最後收在一個迷人的時刻,既是結束亦是新的開始,原來整理物品的另一個目的,是想要把人從各種物品中(時間堆疊在人身上的苦痛、哀傷、焦慮等情緒)給解放出來啊。

《崖上人家》劇照/新北市紀錄片

《崖上人家》劇照/新北市紀錄片

我的家不是我的家

許雅婷導演的《崖上人家》,記錄樂生療養院的住客──文章伯與金英姨的故事。攝影機拍下兩人居住大半輩子的「家」的變化。樂生療養院過去幾年經歷過許多風波,包括差點被全數拆除,經過多年的抗爭後,才得以部分重建。而居住在院區裡的人們,礙於病痛或社會的觀感,習慣離群索居的日子,被動地等待有人能看見他們的困境,陪他們聊聊天,聽聽他們心裡的話,甚至為他們發聲。

紀錄片的可貴,在於走入大眾較少接觸的領域,帶領觀眾看見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片名叫做《崖上人家》,乍聽是高高在上俯瞰眾生的場域(例如《寄生上流》的高低兩種階級的住處),其實是被刻意隔離開來的「眼不見為淨」(早年漢生病被視為不治之症,病患被強制隔離到比較偏郊地帶)。

《崖上人家》最讓人感到驚心的一幕,是政府要蓋新院區,金英姨被強制搬離舊住所,不想離開舊住處的金英姨與施工人員發生爭執,工頭隨即以不耐的語氣說:「這是我的工區!」並要求金英姨即刻離開。儘管這場戲有著觀點上的缺陷(電影沒有呈現之前工程單位與住客溝通的過程,僅讓觀眾看到施工人員的「霸道」與「冷漠」),但依然呈現了令人感到無奈的部分。院區是金英姨等人的「家」,我們在聽到工頭說「這是我的工區」時才明白,所謂的「家」是隨時可以被剝奪的啊(一如當年政府拆除樂生療養院的決定)。

《龍兄虎弟》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龍兄虎弟》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生活關卡大挑戰

黃品瑜與張緯誌導演的《龍兄虎弟》,記錄韓龍與韓虎倆兄弟或重要或平凡的生活點滴,我在這部樸實的作品裡,撇見人類共通(相似)的生命歷程。《龍兄虎弟》以兄弟倆玩電動遊戲的畫面拉開序幕,那場戲既是點出兩人興趣的相符,亦是悄悄埋入本片的主題:人生就像是一場大型的電玩闖關遊戲。

人的一輩子有很多需要克服的難關,例如韓龍突如其來的病情令他的生活變得不便、父母親的相繼離世、韓虎步入婚姻並迎接兒子的誕生,以及年幼的嬰兒一出生就要面對生命中的第一個考驗等。

《龍兄虎弟》的剪輯有不少的巧思,例如韓虎的兒子出生前的倒數計時,剪輯來回跳接於產房以及韓虎和妻子過去一整年的生活照片,把「年」與「秒」的印象連結一起,說著生命既長也短的樣貌。或是把新生兒、韓龍以及離世的父母親串接在一起,讓觀眾在這平凡(如你我)的一家人身上,看見每個人皆無法避免的生老病死旅程等。

《龍兄虎弟》短短三十分鐘不到的片長,訴說了生命的堅強與脆弱,以及時光的漫長與短暫。一部精彩的紀錄片,不需要故意去戳弄觀眾的淚腺,只要捕捉到人物真實(真性情)的一面,就有溫暖人心的力量。


raw-image
用鏡頭記錄故事,讓感動無所不在,2024 新北市紀錄片獎徵件活動將於年初開跑,請持續關注新北市紀錄片獎官方網頁及相關粉專,更多訊息將陸續釋出。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生的方向潛藏於無數選擇中,因為遇見哪個人,經歷什麼事,不知不覺轉了舵,僅僅是一個細微切角的差異,時間累積後也足以鑄成巨大鴻溝,於是漸漸地,成為自己不曾想像的人。這些改變無聲無息,甚至許多時候我們無從意識到,但在電影裡,岔路得以變得鮮明,何去何從,也都在那些悄然的抉擇中定了調。
活在這個總是潑得你滿身泥濘的世界,在破夢與抵達須彌之前,活著依舊不會太好。社會與階級仍有著牢不可破的邊界,而在無可避免的創傷背後、故事真正的核心,是沒有解方的生命真理,是死生之間純粹的、永恆的人類存在狀態。是相信,也是破。
「當初找演員找得很辛苦,因為很多同行都紛紛認為這部電影不太可能拍成,顯然這是一部不被祝福的電影。正因為這樣,讓我想要用控訴以外、憤怒以外的方式來證明一件事:我們是時候該走出第一步。不要所有人一輩子活在那個白色恐怖裡,不知道這個可不可以碰、那個可不可以說。我們要能說,還要能對話,才能開始改變一些事情」
編按:《南巫》導演張吉安的第二部長片作品《五月雪》,近日將在金馬 60 國際影展作為開幕片首映。這是一個根植於馬來西亞歷史的故事,對於多數的台灣觀眾而言,勢必需要一些事前/事後的知識補充。
若說《惡女》這部電影,為的是顛覆某些刻板印象,那麼這樣的表演,事實上正是對立美也對觀眾的冷酷凝視:你相信的是成見還是你看到的?你看到的是演繹了你的成見,還是呈現了真相?你確定真相在你眼前時,真的看得見嗎?這看似刻板印象的表演,實際上正是對刻板印象最冷酷的嘲弄,彰顯出刻板印象有多麼、多麼難以扭轉。
我一直覺得夢是騙人的,無論好壞。總之,製造夢境的人、愛做夢的人都喜歡撒謊。姑且先將世界上所有筆耕、作畫、拍電影的人都稱之為「作家」,很有可能,這些作家的思想都來自無意識的夢境/謊言。
人生的方向潛藏於無數選擇中,因為遇見哪個人,經歷什麼事,不知不覺轉了舵,僅僅是一個細微切角的差異,時間累積後也足以鑄成巨大鴻溝,於是漸漸地,成為自己不曾想像的人。這些改變無聲無息,甚至許多時候我們無從意識到,但在電影裡,岔路得以變得鮮明,何去何從,也都在那些悄然的抉擇中定了調。
活在這個總是潑得你滿身泥濘的世界,在破夢與抵達須彌之前,活著依舊不會太好。社會與階級仍有著牢不可破的邊界,而在無可避免的創傷背後、故事真正的核心,是沒有解方的生命真理,是死生之間純粹的、永恆的人類存在狀態。是相信,也是破。
「當初找演員找得很辛苦,因為很多同行都紛紛認為這部電影不太可能拍成,顯然這是一部不被祝福的電影。正因為這樣,讓我想要用控訴以外、憤怒以外的方式來證明一件事:我們是時候該走出第一步。不要所有人一輩子活在那個白色恐怖裡,不知道這個可不可以碰、那個可不可以說。我們要能說,還要能對話,才能開始改變一些事情」
編按:《南巫》導演張吉安的第二部長片作品《五月雪》,近日將在金馬 60 國際影展作為開幕片首映。這是一個根植於馬來西亞歷史的故事,對於多數的台灣觀眾而言,勢必需要一些事前/事後的知識補充。
若說《惡女》這部電影,為的是顛覆某些刻板印象,那麼這樣的表演,事實上正是對立美也對觀眾的冷酷凝視:你相信的是成見還是你看到的?你看到的是演繹了你的成見,還是呈現了真相?你確定真相在你眼前時,真的看得見嗎?這看似刻板印象的表演,實際上正是對刻板印象最冷酷的嘲弄,彰顯出刻板印象有多麼、多麼難以扭轉。
我一直覺得夢是騙人的,無論好壞。總之,製造夢境的人、愛做夢的人都喜歡撒謊。姑且先將世界上所有筆耕、作畫、拍電影的人都稱之為「作家」,很有可能,這些作家的思想都來自無意識的夢境/謊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忙著打包。過多的物品讓我著實頭疼,五分之四的物品,都是我爹我娘的收藏!我這輩子根本還沒開始買! 兩位老人家經歷過二戰、太平洋戰爭,所以平日的飲食穿著相當節儉。 但人性就是如此:如果你壓抑了某種衝動,那股動能會轉化成另一種形式,而且爆發得更猛烈…… 紗爸就是如此。他這一生拼命買故宮的複製畫、
Thumbnail
日本電影《異國日記》和2018年的法國電影《我的巴黎舅舅》,都探討了領養這個主題。這些電影呈現了在家庭成員過世後,主角決定領養孤兒的故事,並探討了愛和家庭的多元化。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愛的力量,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Thumbnail
這是一部關於極簡的日劇。 描寫了女主角麻衣從一個從來不整理的女孩轉變成一個「扔東西變態」 的歷程,以及一家四口(麻衣夫婦、媽媽和外婆)面對物質生活的不同態度。 這部劇用輕鬆幽默的方式闡述了關於購買、收納、捨棄、整理的理念和實踐。我挑出其中幾個最能得到我共鳴的重點,和你分享我的心得。 此篇文章有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Thumbnail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忙著打包。過多的物品讓我著實頭疼,五分之四的物品,都是我爹我娘的收藏!我這輩子根本還沒開始買! 兩位老人家經歷過二戰、太平洋戰爭,所以平日的飲食穿著相當節儉。 但人性就是如此:如果你壓抑了某種衝動,那股動能會轉化成另一種形式,而且爆發得更猛烈…… 紗爸就是如此。他這一生拼命買故宮的複製畫、
Thumbnail
日本電影《異國日記》和2018年的法國電影《我的巴黎舅舅》,都探討了領養這個主題。這些電影呈現了在家庭成員過世後,主角決定領養孤兒的故事,並探討了愛和家庭的多元化。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愛的力量,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Thumbnail
這是一部關於極簡的日劇。 描寫了女主角麻衣從一個從來不整理的女孩轉變成一個「扔東西變態」 的歷程,以及一家四口(麻衣夫婦、媽媽和外婆)面對物質生活的不同態度。 這部劇用輕鬆幽默的方式闡述了關於購買、收納、捨棄、整理的理念和實踐。我挑出其中幾個最能得到我共鳴的重點,和你分享我的心得。 此篇文章有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Thumbnail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