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新北市紀錄片獎(三):在影格裡夢想、打造,並深深記得「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編按:新北市紀錄片獎開辦至今邁入第 13 個年頭,新北市政府透過辦理徵件競賽,提供拍攝基金、行銷協助,也規劃監製工作坊活動給予建議,鼓勵紀錄片工作團隊在創作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當平時作為許多人生活消遣的影像故事不再虛構,甚至僅是顯微鏡下的日常切片,也沒有令人大哭大笑的戲劇性──那就是所謂的紀錄片。儘管有許多畫面是我們在生活中無從觸及,但鏡頭就像一副能遠觀、更能透徹的雙眼,將帶領我們去仔細看見世界。

這次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三部優選的作品,同時用一種深情卻遠遠眺望的眼光,記下臺灣這座寶島上人們對「家」的種種念想,而這些景致與我們息息相關,觀者甚至可能與被攝者有類似的經歷,因此即使不 drama,仍舊很讓人共情。

《六六地下居》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六六地下居》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缺乏日照之地卻生機勃勃

俯瞰滿佈高樓的都市,從車水馬龍的路到杳無人煙的街,接著來到地下道口──蕭郁儒導演的《六六地下居》利用這組頭尾對稱的空景,攤開再收闔在臺北市荒涼一角,隱身於老舊社區地下室獨居老人們的安靜小日子。

地下陰暗潮濕、水管漏水,抬頭可見蜘蛛盤旋,甚至偶有幾隻老鼠在逛大街⋯⋯幾個特寫畫面就清楚顯示居住條件的惡劣。「2025 年臺灣就會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的長期照護需求,已經在急速上升中,但是最基本食衣住行的『住』,卻沒有辦法被滿足⋯⋯」新聞播報的內容正是我們眼前所見的窘境,幾位老人靜謐的生活更凸顯其被社會罔顧的狀況。影片中有個於白日之下拍攝老奶奶在地下階梯前、抬頭看地面的鏡頭,這樣的仰望令人心疼,更需要被好好凝視。

而令觀者更感慚愧的或許是,這群居於地下陋室的人們,可能比都市叢林中的男男女女都還更有生命力。白髮蒼蒼的他們相互照料、彼此疼惜,更懂得知足與感恩每一日所有、所見之微小事物,如一頓飯或一杯酒,都能盡情享受。僅管生活艱苦,煩悶時他們也會向外出走找找刺激的樂子,迷惘時他們同樣會試著向神靠近,設法讓生活的齒輪如常轉動。紀錄片將這份看似不起眼卻難得的度日熱忱,悄悄收進我們眼底。

《臺華,臺華》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臺華,臺華》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記憶是永恆之島

往返於臺灣與澎湖之間的交通船臺華輪,結束 34 年來的航行,船鳴在一片汪洋中戛然而止。陳韶君導演的《臺華,臺華》,用不到二十分鐘的短篇幅,記錄了自己兒時每年暑假搭乘臺華輪回澎湖外公家的童年記憶。而隨著外公的離世與臺華輪的即將退役,導演和母親在車內談想著已逝去的人生光景,對話中也一度語塞,憂於記憶就此不再更新。

「小時候一定不懂那些事啊,只是坐個船而已。你怎麼可能會特別記得這個船上發生什麼事。你要說記憶一定是那項事情對你有特別的意義。可是如果它變成一個 routine(慣例),然後它又是一個滿消耗心情的一段時間,你怎麼可能會特別去記說,上面發生了什麼事?」

臺華輪三十餘年的航行歷史正好駛過導演從年少到而立的時間,佔她至今生命的好大一塊。弟弟對小時候記憶不深的直白感受,反映出陳韶君面對生命中各種逝去的溫柔勇氣──即使年幼無知,但隨年紀增長,她決意回頭捕捉。在所剩無幾的幾次船班,她用影像謙卑地構建出屬於孩子獨有的眼光,再搭配自己回憶的口白、母親的感嘆,試圖為自己重新去看見,也再創造一次機會去記起那些本已喚不回的人事物。

導演所居的高雄、母親的故鄉澎湖,皆是他們年年從船上望外看的,再熟悉不過的島嶼景色,然而,因為紀錄片,我們將得以透過故事回望船隻,臺華輪這艘船其實如島也似家,它乘載的是永恆的記憶──「臺華,臺華」,影像如此輕輕喚著。

《無依之地》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無依之地》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因為有愛,便不需再漂泊

相信許多北漂族對此片必定會深有感觸。雖然被攝者沒有明說,甚至不一定表現出焦慮的神情,但片名「無依之地」就隱含著一種作為無殼蝸牛難以克服的失根恐懼。蘇威銘導演記錄了一對情侶(愛德華與鯨魚)暫居於臺北青年旅館的日子,他們在節慶時彼此陪伴、在磨難中相互照料,生活有工作也有戀愛,但都簡簡單單。

影片中,鏡頭曾帶著觀眾隨鯨魚回到她中部的家,飯菜中夾雜著臺灣家庭一貫有的「碎念式關心」,舉凡要她偶爾也能自己下廚、嘮叨通勤的細節,諸如此類的。然而,即使家人勸她搬回臺中,怨著錢不夠花、租處修繕問題百出的鯨魚,仍選擇居於高消費的臺北。

《無依之地》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無依之地》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無依之地》表面上看似聚焦於記錄旅宿的漂泊生活,卻會讓這盆地裡許許多多不生於此的人們回頭想起那些未被鏡頭捕捉到的,關於當初為什麼要來臺北,現在又為何繼續停駐的懸念,以及對這座城又渴望又懼於依賴的矛盾情結。想付出、想愛這座城市,卻怕最後自己走不了,因為要是依戀卻沒所謂生存的本事,是會很辛苦的。

愛德華在片中也說道,選擇短租於青旅而不租屋是因為可以想走就走、不被侷限,更有機動性,無依賴也無依戀的狀態確實讓人得以瀟灑離開、完美退場,反之卻也代表著:無法真正進入與加入、成為一份子。

有趣的是,影片的尾聲竟讓我們瞥見命運的神來一筆,因著新生命的到來,愛德華與鯨魚將有機會落地生根,用他們的愛共築真正的「家」,也提醒了我們那些在屋簷下,其實更重要的事。



raw-image
用鏡頭記錄故事,讓感動無所不在,2024 新北市紀錄片獎徵件活動將於年初開跑,請持續關注新北市紀錄片獎官方網頁及相關粉專,更多訊息將陸續釋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攝影就是認識過去與現在、自身與國家的一盞大門。 初次造訪第一個台灣的攝影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與草山玉溪《世界新聞攝影展》
Thumbnail
攝影就是認識過去與現在、自身與國家的一盞大門。 初次造訪第一個台灣的攝影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與草山玉溪《世界新聞攝影展》
Thumbnail
底片的回憶時光
Thumbnail
底片的回憶時光
Thumbnail
縱然現實令人聞之卻步,你仍是那縫隙中透出的光。 以上圖片轉自 臉書粉絲專頁 本文與螢光影展合作撰文 以往,到電影院觀影,總在期待開場的同時,偶會聽見那句熟悉的廣告詞,傳入耳中。 「越暗的地方,你越亮。」 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在看完螢光影展開幕片《微光》時,悄然在腦海中響起。 時光一轉,
Thumbnail
縱然現實令人聞之卻步,你仍是那縫隙中透出的光。 以上圖片轉自 臉書粉絲專頁 本文與螢光影展合作撰文 以往,到電影院觀影,總在期待開場的同時,偶會聽見那句熟悉的廣告詞,傳入耳中。 「越暗的地方,你越亮。」 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在看完螢光影展開幕片《微光》時,悄然在腦海中響起。 時光一轉,
Thumbnail
新店蘊含著許多關於人文、團體、環境、歷史、美學等等的寶藏。公民紀錄已經不再只是文字或照片呈現。我們將在地的故事宣揚出去,讓更多人能夠藉由影片,更了解在地的輪廓與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新店蘊含著許多關於人文、團體、環境、歷史、美學等等的寶藏。公民紀錄已經不再只是文字或照片呈現。我們將在地的故事宣揚出去,讓更多人能夠藉由影片,更了解在地的輪廓與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老西門》是部2001年拍攝的紀錄片,主要拍攝於在年輕與日式文化之外西門町的另一裏面,紅樓旁即將被拆遷的西門市場裡有盤據在西門一角的老人聚會茶室和各式各樣在這邊長大生活幾十年的攤販,市集裡老兵靠著下棋、閒晃與上紅包場聽小姐唱歌過完一天,跟大馬路上人來人往的年輕人世界形成一種強烈對比,也慢慢消失不見。
Thumbnail
《老西門》是部2001年拍攝的紀錄片,主要拍攝於在年輕與日式文化之外西門町的另一裏面,紅樓旁即將被拆遷的西門市場裡有盤據在西門一角的老人聚會茶室和各式各樣在這邊長大生活幾十年的攤販,市集裡老兵靠著下棋、閒晃與上紅包場聽小姐唱歌過完一天,跟大馬路上人來人往的年輕人世界形成一種強烈對比,也慢慢消失不見。
Thumbnail
〈逾期展覽指南〉是份私人的展覽指南,或許並不能使每個人更加了解展覽作品,無意也無法代為作品發聲,服用時敬請小心。 展期:6/1-7/28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天台-朱駿騰個展 喜歡火車山洞和拱門的結合,切割成三份的投影。從遠和近不同的距離去拍著。清潔的阿姨讓我想起我們城市裡也有很多這樣中年的
Thumbnail
〈逾期展覽指南〉是份私人的展覽指南,或許並不能使每個人更加了解展覽作品,無意也無法代為作品發聲,服用時敬請小心。 展期:6/1-7/28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天台-朱駿騰個展 喜歡火車山洞和拱門的結合,切割成三份的投影。從遠和近不同的距離去拍著。清潔的阿姨讓我想起我們城市裡也有很多這樣中年的
Thumbnail
東京的第一個家,是專門招租給外國留學生住的短期出租。雖然附有簡易的家具,但畢竟還是四十年以上的老房子,隔壁鄰居打噴嚏,都可以聽得一清二楚。有一次半夜地震,雖然震度不過三級,整個屋子卻搖到像遇到暴風圈的小船一樣。 窗戶邊的一小塊白牆,是房間裡唯一令人欣慰的一處。
Thumbnail
東京的第一個家,是專門招租給外國留學生住的短期出租。雖然附有簡易的家具,但畢竟還是四十年以上的老房子,隔壁鄰居打噴嚏,都可以聽得一清二楚。有一次半夜地震,雖然震度不過三級,整個屋子卻搖到像遇到暴風圈的小船一樣。 窗戶邊的一小塊白牆,是房間裡唯一令人欣慰的一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