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影評】大衛芬奇《殺手》:成功的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無雷:僅涉及少許劇情,觀影前後均可閱讀。

由大衛芬奇執導的《殺手》於11月10日在Netflix上映。上映前聽說是類似於《火線追緝令》的黑色電影,但看完後我覺得不夠黑,反而是有《鬥陣俱樂部》那種反思資本主義的風格。只是,同樣是對抗資本主義,《殺手》更特立獨行,少了地下格鬥的熱血與奔放,取而代之的是專業人士的自律與內斂。這篇文章將從電影所形塑的視角出發,分析這部電影對於成功者的反思。

大衛芬奇《殺手》

大衛芬奇《殺手》

殺手的視角

《殺手》從頭到尾採取第三人稱的親密觀點,也就是從主角「殺手」的視角出發,同時搭配他大量且漫長的獨白。儘管如此,這部電影並不會讓人感到沉悶,反而是讓人更期待即將發生的事。這可以歸功於大衛芬奇對於電影節奏和鏡頭語言的把控,他不是用緊湊的情節去填滿整部電影,而是在層層堆疊之後引領觀眾進入殺手的內心世界。

殺手的獨白不只在形塑角色,也是在形塑電影的視角。我們隨著殺手從窗戶看向對面,感受耐心等待的過程;在狙擊鏡中鎖定目標,體會執行任務的緊張和焦慮感。在略為冗長的暗殺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被帶入殺手的視角。「我什麼都不在乎」殺手如是說。在少數人剝削多數人的世界中,他必須極為努力、極為自律才能成為少數人。為此他必須專注在目標,並且放棄其他事物。於是,我們看著他處理每一個細節,而且極力克制自己的同情心,殺人不眨眼。

相較於執行任務時的冷血,回家後的殺手顯然充滿了感情:他並不是真的什麼都不在乎。也許是為了復仇,也許是為了未來可以有安穩的生活,他再度展開漫長的追殺行動。此處「有情」和「無情」的對比創造出了衝突感,也使得殺手這個角色更為立體。此刻的他和觀眾同樣困惑:我究竟想過怎樣的生活?


在資本主義的叢林中

電影開頭是殺手從高樓窗戶俯瞰城市,令人想到《鬥陣俱樂部》最後炸毀城市的場景。征服紙醉金迷的城市,電影僅用一幕就傳達了這個意象。不同於二十世紀的殺手,這部電影中的殺手在現代都市中行兇,在都市的角落丟棄證物,也運用資本主義的種種機制在各座城市間穿梭,變換不同身份,獲取各種武器。「高樓保全本來很安全,但有錢人偏偏要用外送點高級西瓜。」暗殺的過程也展現出了資本主義下的保全系統是如何漏洞百出。我們活在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中,門窗和保全只能用來防小偷,防不了真正的專家,遑論人們經常過度信任保全系統而露出天真的破綻。

相較於《鬥陣俱樂部》的炸毀城市,殺手的選擇是與資本主義共存,並成為其中的菁英,少數人中的少數人。從黑道的會計師,到坐在高樓操盤的投資人,都是他暗殺的目標。但與此同時他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這真的是他想要的嗎?隨著任務的進行,這個問題愈加困擾著他。


成功的反思

有立體的角色、基本的劇情,再加上充滿細節的背景,但這部電影似乎還是少了什麼,那就是足以感動人的情感核心。是這樣嗎?其實仔細看,《殺手》所描繪的不就是成功者的孤獨嗎?「你就是你所走過的路」這句話在獨白中反覆出現,配合殺手必須捨棄的事物、資本主義的背景,不難想見他所背負的孤獨。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表現得毫不費力。這樣的內心衝突在電影的後半慢慢浮現,所以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沒那麼黑色,反而是有很幽微的情感內涵。


邪惡的並不是人心

在上映前的訪問中,大衛芬奇強調殺手的冷血:「他不需要讓人感到恐懼,你知道嗎?就是平庸的邪惡。我希望當人們看完這部片之後,在特力屋結帳時會對後面排隊的人感到不安。」對照電影,這段話有點令人費解。在這部電影中,幾乎沒有角色展現出真正意義的邪惡,他們不是因為仇恨而下殺手,而是在追求自己的目標,在巨大的資本體系中完成自己的任務。

某方面而言,殺手絕非平庸的職業,嚴格的自我要求使其成為世界上最不平庸的職業之一。然而,另一方面而言,成為殺手,成為不平庸者的心態其實很平庸,在過程中捨棄珍貴事物的行為又更為平庸。為了達成目標而有所犧牲,甚至有點不擇手段,誰敢說自己沒有過這種時刻?我們只是沒有去殺人而已,但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的我們,在大衛芬奇的眼中,可能也非常邪惡。


參考資料:

大衛芬奇談論新作《殺手》:希望觀眾在看完後會對特力屋排隊的人感到不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知之後 After Ignorance
31會員
70內容數
哲學、電影、書籍評論。完整文章在方格子,合作請私訊臉書或IG。
2025/03/23
大量的移動鏡頭,即使定格鏡頭也搭配焦點變化或物體運動,加上誇張的光線,呈現出影像的流動感,形成超現實的風格,也呼應故事的伏筆。 在流動感的基調下,靜止的特寫反襯出情感:宥俊主觀鏡頭下家中靜止的鋼琴呈現出恐懼;演奏會上身旁的空位呈現出寂寞;觀景台上的吻、多次從臉頰上滑落的淚,都沒有多餘的台詞。
Thumbnail
2025/03/23
大量的移動鏡頭,即使定格鏡頭也搭配焦點變化或物體運動,加上誇張的光線,呈現出影像的流動感,形成超現實的風格,也呼應故事的伏筆。 在流動感的基調下,靜止的特寫反襯出情感:宥俊主觀鏡頭下家中靜止的鋼琴呈現出恐懼;演奏會上身旁的空位呈現出寂寞;觀景台上的吻、多次從臉頰上滑落的淚,都沒有多餘的台詞。
Thumbnail
2025/03/14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Thumbnail
2025/03/14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Thumbnail
2025/03/08
階級、殖民、怪物,還是那個奉俊昊,沒有因為複製人就落入空泛的哲學討論,還是在做擅長的社會批判和諷刺。 電影的情感核心是反物化:反對人類列印、反對物化女性、反對壓迫原住民。人類列印到底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廢除人類列印只是一種隱喻,真正想廢除的是把人視為消耗品的體制。
Thumbnail
2025/03/08
階級、殖民、怪物,還是那個奉俊昊,沒有因為複製人就落入空泛的哲學討論,還是在做擅長的社會批判和諷刺。 電影的情感核心是反物化:反對人類列印、反對物化女性、反對壓迫原住民。人類列印到底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廢除人類列印只是一種隱喻,真正想廢除的是把人視為消耗品的體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陪伴主角出任務的隱形角色正是他所聽的音樂,Work mixtape滿滿都是知名英搖樂團史密斯(The Smiths)的歌曲,能讓他內心的聲音不再迴盪,不過主唱百無聊賴的聲線、繁複的編曲反倒像是另一種活生生的思緒,既是主角本身潛意識也可說是高於主角、與他形成對話的不同存在(創作者?造物者?)...
Thumbnail
陪伴主角出任務的隱形角色正是他所聽的音樂,Work mixtape滿滿都是知名英搖樂團史密斯(The Smiths)的歌曲,能讓他內心的聲音不再迴盪,不過主唱百無聊賴的聲線、繁複的編曲反倒像是另一種活生生的思緒,既是主角本身潛意識也可說是高於主角、與他形成對話的不同存在(創作者?造物者?)...
Thumbnail
由大衛芬奇執導的《殺手》於11月10日在Netflix上映。上映前聽說是類似於《火線追緝令》的黑色電影,但看完後我覺得不夠黑,反而是有《鬥陣俱樂部》那種反思資本主義的風格。只是,同樣是對抗資本主義,《殺手》更特立獨行,少了地下格鬥的熱血與奔放,取而代之的是專業人士的自律與內斂。
Thumbnail
由大衛芬奇執導的《殺手》於11月10日在Netflix上映。上映前聽說是類似於《火線追緝令》的黑色電影,但看完後我覺得不夠黑,反而是有《鬥陣俱樂部》那種反思資本主義的風格。只是,同樣是對抗資本主義,《殺手》更特立獨行,少了地下格鬥的熱血與奔放,取而代之的是專業人士的自律與內斂。
Thumbnail
#大衛芬奇 的電影總散發著一股詭異的血腥味和人性之輝,這些都來自他對社會的觀察,奇詭的風格和冷冽色調,《殺手》就是如此,改編自同名法國圖像小說,編劇安德魯沃克上次與他合作即是1995年的《#火線追緝令SE7EN》,一舉讓大衛芬奇這個導MV出道的傢伙成為黑色電影的代言人之一,睽違26年再次合作的《
Thumbnail
#大衛芬奇 的電影總散發著一股詭異的血腥味和人性之輝,這些都來自他對社會的觀察,奇詭的風格和冷冽色調,《殺手》就是如此,改編自同名法國圖像小說,編劇安德魯沃克上次與他合作即是1995年的《#火線追緝令SE7EN》,一舉讓大衛芬奇這個導MV出道的傢伙成為黑色電影的代言人之一,睽違26年再次合作的《
Thumbnail
馬丁.史柯西斯近期因不斷抨擊商業電影遭到炎上,由於駁斥漫威電影與主題樂園大同小異,再痛批IP續集與流水生產根本毫無價值,惹了自己一身腥。許多觀眾就藉此反問,到底什麼樣的作品,或是需要哪些要素,才符合他眼中所謂的電影藝術(cinema)?我想《花月殺手》就是他給出的答案。
Thumbnail
馬丁.史柯西斯近期因不斷抨擊商業電影遭到炎上,由於駁斥漫威電影與主題樂園大同小異,再痛批IP續集與流水生產根本毫無價值,惹了自己一身腥。許多觀眾就藉此反問,到底什麼樣的作品,或是需要哪些要素,才符合他眼中所謂的電影藝術(cinema)?我想《花月殺手》就是他給出的答案。
Thumbnail
以大屠殺、校園槍擊案、隨機殺人案,當作每章的故事主軸,對每個案件的主角與生長環境、精神與心理狀態等作不同面向的頗析,我很喜歡作者利用清楚生動的描述、具有藝術與文學性的寫作風格,來進行社會議題的探討。
Thumbnail
以大屠殺、校園槍擊案、隨機殺人案,當作每章的故事主軸,對每個案件的主角與生長環境、精神與心理狀態等作不同面向的頗析,我很喜歡作者利用清楚生動的描述、具有藝術與文學性的寫作風格,來進行社會議題的探討。
Thumbnail
當初看完《鎗火》的心情難以形容,一股空虛和不解的感觸隨之不去,所以重新看了一次,回味的同時也整理著自己的思緒,果真要多看幾次才能品出細節中的妙味。 在《鎗火》裡,對白不是重要的一環,生怕多一句都使這屏息的氛圍亂了手腳。省去大量對白
Thumbnail
當初看完《鎗火》的心情難以形容,一股空虛和不解的感觸隨之不去,所以重新看了一次,回味的同時也整理著自己的思緒,果真要多看幾次才能品出細節中的妙味。 在《鎗火》裡,對白不是重要的一環,生怕多一句都使這屏息的氛圍亂了手腳。省去大量對白
Thumbnail
關於1995年大衛芬奇導演的作品【火線追緝令】,問世至今已經看了多回,每回多半對於大衛芬奇的導演才華與技巧深深折服。「海明威曾說過,『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並值得我們去努力奮鬥』,我只同意後面那句。」
Thumbnail
關於1995年大衛芬奇導演的作品【火線追緝令】,問世至今已經看了多回,每回多半對於大衛芬奇的導演才華與技巧深深折服。「海明威曾說過,『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並值得我們去努力奮鬥』,我只同意後面那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