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與戲劇間的張力:對戲份大量刪減的思考

演員與戲劇間的張力:對戲份大量刪減的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演員與戲劇間的張力:對戲份大量刪減的思考〉2024-07-05

 

  看到一篇文章,談論王家衛作品經常將演員戲份大量刪減的事情。許多大名鼎鼎的、有頭有臉的影星參與了電影的拍攝,但在最後的成品中只有幾秒鐘的戲份,甚至完全沒有。

 

  這段演員來說可算不上是什麼「佳話」或「趣聞」,排開時間、大老遠去參與拍攝,最後什麼都沒有。就算有拿到合理的片酬,還是不免困惑與懷疑,「我的表演不夠好嗎?」就算沒有不好,至少也不是「好到讓人不得不想要把它呈現出來」。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以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的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的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至於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對於要去成為故事中一份子的演員而言,那些沒有使用的鏡頭也是一些重要的、角色的記憶或希冀、或缺失或懊悔。那不是白費的,因為我們以身體的方式感受過。就像鏡頭沒拍攝到的背面,那些被剪掉的鏡頭也在那裡,我們沒看到,卻潛在地可見。

  

  

  然而,對於演員來說,除了那作為整體的電影之外,他作為一名演員的戲份是重要的。那不是電影裡的世界觀的事情,是作為一名演員的生涯軸線。演員的形象可能會被一部作品定調,但如果我們最終只存在於陰影,那又該怎麼樣理解自己。

 

  就像職業籃球員在讓球隊取勝之外,也會想要考慮自己的個人數據。但個人數據卻並不如字面上的那樣只關連到個人表現,與之更大相關的是球員在球隊裡的戰術地位。樂透順位的球員一進球隊就是球隊的第一或第二重心,他的機會自然更多也更好,就算最終球隊成績不怎麼樣,他能被看到,還有機會在其他地方找到舞台。

 

  但如果我的戲份都被剪光光了,那就算我參與了一部很棒的作品又怎麼樣,我如何去計算與理解自己在作品中的貢獻度?又更實際的問題是,他人如何看得到我,如果應該在螢幕裡的我並不在螢幕中。

 

 

  這是人與作品之間的張力,尤其你其實更大程度上只被擺放成作品的其中一個環節,而非主要或次要作者的時候,作品的「好」與「極致」甚至成了演員潛在的敵人,因為極致有時意味著不通情理,演員消失了,即使那不見得是他的意願。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1會員
845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沙特在寫〈何謂文學?〉時,面對的是當時法國「文學應不應該介入社會?」的問題。但何謂介入?或者反過來說,不介入如何可能?我們要去問得其實應該是反過來的,藝術要不要去「介入」美術館、文學要不要去介入文學獎。作者是在社會裡面寫字與繪畫,不是在某座真空的象牙塔、更不是某個抽象空間。
  「我新死,故重耳。」定伯對鬼這麼說。「你騙鬼啊!」在國文課本看到這段話的學生答。鬼或許知道人是會騙人的,但他傾向相信另一隻鬼,鬼不會欺騙,既然你說你是鬼,那你就不會欺騙。我們沉睡的時候是沉睡的模樣,就像蛋堡在歌詞裡面說「喝完酒的那個不是我」。
  在「什麼是便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的問題上,我們能想像沒有肉的飯菜便當,卻困難於接受沒有飯的便當。但在另一個角度裡面,肉類被稱之為「主菜」,是我們在選擇自己吃什麼便當時的那個使其擁有名稱的基礎。這種思路將我們引導到一個更加關鍵的想法,當我們去吃便當的時候,我們是在吃什麼、我們是衝著什麼去吃的。
  撇除那些一時興起的或出自於對不屬於自己的事物之短暫的欣羨,許多多的願望拆解之後多半能放進「吃得飽」、「過得開心」與「睡得安穩」三個願望籃子。大方向上,關於如何過日子,或許就是也就是這樣,對得起世界、也對得起自己就再好不過了。
  兩百公尺決賽日,萊爾斯不只是帶了他的卡片,他直接將動畫中的決鬥盤戴在手上走進會場,怪獸區的五個格子放滿了「被封印的艾克索迪亞」的所有部件,主牌組的位置則是那張一百公尺預賽時出現過的青眼白龍。當然,實際比賽的時候決鬥盤肯定不會繼續戴著,但卡片或許仍舊藏在他衣服的某個角落。
  胡鬧的遊戲年年有,讓我比較驚訝的是,這個遊戲據稱是真的有拿到NBA授權,並且由柯比親自代言。就算NBA並不真的在意手遊會被做成什麼樣子,一想到遊戲公司裡面有人提案說要做一個NBA結合三國的手遊,並且砸大錢去取得授權,最後還做成了,就讓我覺得這個世界真是不可思議。
  沙特在寫〈何謂文學?〉時,面對的是當時法國「文學應不應該介入社會?」的問題。但何謂介入?或者反過來說,不介入如何可能?我們要去問得其實應該是反過來的,藝術要不要去「介入」美術館、文學要不要去介入文學獎。作者是在社會裡面寫字與繪畫,不是在某座真空的象牙塔、更不是某個抽象空間。
  「我新死,故重耳。」定伯對鬼這麼說。「你騙鬼啊!」在國文課本看到這段話的學生答。鬼或許知道人是會騙人的,但他傾向相信另一隻鬼,鬼不會欺騙,既然你說你是鬼,那你就不會欺騙。我們沉睡的時候是沉睡的模樣,就像蛋堡在歌詞裡面說「喝完酒的那個不是我」。
  在「什麼是便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的問題上,我們能想像沒有肉的飯菜便當,卻困難於接受沒有飯的便當。但在另一個角度裡面,肉類被稱之為「主菜」,是我們在選擇自己吃什麼便當時的那個使其擁有名稱的基礎。這種思路將我們引導到一個更加關鍵的想法,當我們去吃便當的時候,我們是在吃什麼、我們是衝著什麼去吃的。
  撇除那些一時興起的或出自於對不屬於自己的事物之短暫的欣羨,許多多的願望拆解之後多半能放進「吃得飽」、「過得開心」與「睡得安穩」三個願望籃子。大方向上,關於如何過日子,或許就是也就是這樣,對得起世界、也對得起自己就再好不過了。
  兩百公尺決賽日,萊爾斯不只是帶了他的卡片,他直接將動畫中的決鬥盤戴在手上走進會場,怪獸區的五個格子放滿了「被封印的艾克索迪亞」的所有部件,主牌組的位置則是那張一百公尺預賽時出現過的青眼白龍。當然,實際比賽的時候決鬥盤肯定不會繼續戴著,但卡片或許仍舊藏在他衣服的某個角落。
  胡鬧的遊戲年年有,讓我比較驚訝的是,這個遊戲據稱是真的有拿到NBA授權,並且由柯比親自代言。就算NBA並不真的在意手遊會被做成什麼樣子,一想到遊戲公司裡面有人提案說要做一個NBA結合三國的手遊,並且砸大錢去取得授權,最後還做成了,就讓我覺得這個世界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