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吳若葳(臺藝大跨域所)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不僅深刻改變現代人生活的樣貌,新的媒體技術也成為當代表演藝術於美學呈現上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表演藝術領域如舞蹈、戲劇、音樂等,日益傾向跨領域合作,紛紛運用新媒體技術、影像投影以及虛擬影像等新媒介之形式,激盪並拓寬表演藝術在創造上的多樣性及呈現的可能性。今年,台中屯區科技跨藝實驗劇場邀請到臺藝大跨域所所長陳慧珊、黑碼藝識統籌執行詹嘉華作為雙策展人,以《未來表演3.2.1~BOOM!》為題,將於年底為大眾帶來科技劇場《無聲的戰爭Silent Warfare》,藉由新媒體、擊樂與舞蹈三者之間的對話與交融,擴增觀眾的視聽體驗及深化對跨域展演的理解與討論。
科技劇場《無聲的戰爭Silent Warfare》是由黑碼藝識的製作團隊領銜,攜手聲樂擊表演者蔡子萱及新銳編舞家許瑋博共同推出的最新作品,結合東方墨家「兼愛非攻」的核心思想及西方典故《聖誕節休戰》,闡明人們在面對種種困境與衝突時,應相互予以包容與理解,才得以維持共好、和平的世界。本作透過捕捉、收錄擊樂於現場演出之聲響,將其轉換為音頻數據,借助人工智慧演算法進行即時的視覺分析,並以動態圖像為呈現手法呈現出當前社會所潛藏的資訊衝突與危機。
AI浪潮席捲全球,引起技術革命的同時,卻也讓人們產生懷疑,甚至籠罩於恐懼氛圍中,思索著:「我,要被取代了嗎?」。智能世代的來臨,固然對人文產生新衝擊,而面對這把雙面刃,最重要是該回到源頭去思考:我們能運用AI做些什麼?當AI成為新的顯學,究竟該如何理解這位亦敵亦友的新夥伴與我們的關係?科技的始終來自於人性,筆者認為,其中的關鍵不僅止於技術本身之進步,更關乎人類獨有且無法被機器所複製的能力—創意。藝術,是創造力的先行者,在面對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人工智慧僅從既有知識庫習得技能,從當中的元素進行重組;然而,人類則具備挖掘新路徑、解決新問題等創意的思辨力,如同《無聲的戰爭Silent Warfare》,藝術家們將創作理念及劇本綱要提供ChatGPT,並與之多次對話後,透過數據演算分析,將文本與音頻轉化為舞臺的配置設計及布幕的視覺呈現;同時,借助光雕技術,將藝術性影像投影於樂器及舞者,以及建構互動裝置—虛擬樂器並由表演者演奏之,藉由虛實交融之下,得以強化觀者的視聽感知。在藝術與科技構作的過程中,既體現AI的模仿力及效率性,更展現人類的創造力。
隨著科技滲透至表演藝術的舞臺,賦予藝術家更大的創作自由。依筆者之見,科技拓展藝術的邊界,而藝術則為科技增添美學。數位技術與智慧科技參與,讓藝術家得以不拘束於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但也挑戰藝術家的創作思維與想像極限。當藝術家運用智慧科技術來實現其表演作品,我們不僅見證創造力的發展歷程,亦能進一步發掘並探索在跨域合作下,藝術與科技於往後發展的走向與趨勢。即將於年末華麗登場的科技劇場—《無聲的戰爭Silent Warfare》將透過表演藝術的敘事手法,帶領觀眾體驗AI世代所帶來的變化,同時讓我們於觀演過程中進行一場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