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讓用來分析資料、證明假設的科學過程,以及用來仔細觀察事物、深入了解客戶的藝術力,這兩股力量均衡發展,才能突破商業瓶頸,不斷前進。」 也就是說,科學與藝術這兩個承載著最新技術的車輪,能推動商業不斷前進。
- 增村岳史,2020.09.24
聽完這段話,大家腦海裡是不是浮現一位眾所皆知的人物,對就是他,是藝術家、也是科學家更是設計師與思想家--李奧納多·達文西。在我們當代的教育狀況下,很早就將我們分類,你是理組,所以你只學習數理邏輯,你是文組,所以你讀文學歷史,你喜歡畫畫,就是走藝術設計。
【科學、藝術、技術、設計】這四個看似獨立存在的領域,回顧歷史後會發現這些時常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最能體現這個關係的人也就是剛剛提到的達文西,並回朔一下以往的科學家們,比如:愛因斯坦也是小提琴造詣非超高的科學家,當他在科學上思緒卡住時,會透過演奏來轉換思考,音樂與數學脫離不了關係,巴哈的賦格就是經過精算後的結果;另外,內心炙熱如火的梵谷,筆觸卻像CG般細緻,根據色環加調色,在顏色疊加上十分有邏輯。

【科學/藝術/技術/設計】四象限
從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到解決課題,以及邏輯到感性,這兩大軸來分析這些關係,科學是以邏輯提出問題,創造價值。技術是試著以邏輯解決課題。設計是試圖以感性解決問題。藝術則以感性提出問題,創造新的價值。
以團隊成員詹嘉華的創作《身體構圖II》 SomaMappingII互動裝置談起,當時覺得身體很僵化狀態不大好,舞者們建議在舞蹈領域有一個身心學的理論,以希臘文的身體Soma這個字為發展,這個字跟我們一般說的身體body不同,除了描述長、寬、高實質的物質的身體外,它更覺得身體具有時間性,身體Soma這個字是在描述長、寬、高與時間累積的身體,而數位互動的型式可以將這個持續不斷的身體軌跡數位構圖出來,於是她嘗試這個作品的製作。

《身體構圖II 》互動裝置概念
從19世紀未來主義嘗試用畫作來記錄動態的呈現手法,並且搭配聲響來呈現,在同一地不同人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進而一起構圖的情形,後來團隊成員才發現有沒有做這些歷史的爬梳得研究,是至法國安亙湖比賽能拿到首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歐洲人很在意創作從何而來,所以成為藝術家很重要的事,就是創作脈絡的建立。創作脈絡聽起來很難懂,把它想像成維繫你創作的一條河流,這樣會比較好想像,若以商業上來說比較像是建立起來的企業形象或企業風格,所以未來在整體的策略上就會依照那樣往前邁進。

使用AI工具,繪製【藝術思辨力】的概念圖
以此創作為例,會發現要具備「藝術思辨」的能力,就可以找到發展下去的可能性,雖單就「藝術思辨」,聽起來既抽象又難接近,在增村岳史「用藝術力突破商業瓶頸」這本書中又稱為「無中生有」的能力,就是「以感性提出問題,接著用狂熱想法與堅定不搖的意志進行,最終開創新價值」的思辨方法,書中也舉了很多日本產品的例子,來驗證其中的概念。
最後,提供一些方法讓大家練習,「藝術思辨」能力是可以訓練的,雖然它不像你學工具立桿見影,但它累積長久會發現真的有很大的差別。
1.鑑賞藝術作品,並且嘗試與人談論它⟶讓感性的觀賞(輸入),轉變為邏輯的語言(輸出)
2.培養藝術思考,從無到有的能力⟶從事業中自行創造問題(感興趣or可深入研究)
3.仔細觀察,培養正確的輸出力⟶ 書中建議練習素描能力,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
4.完成自己所想,具象化之力⟶ 強化規劃力與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