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戰爭到以巴衝突:美國牽動全球怒火,但輿論霸權潰而不崩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23年11月10日,加沙走廊中部一群向南撤退的巴勒斯坦人。(Reuters)

2023年11月10日,加沙走廊中部一群向南撤退的巴勒斯坦人。(Reuters)

2022年開始,兩場戰爭引發了全球輿論撕裂。

首先是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俄烏戰爭,衝突沿著俄烏仇怨、北約東擴展開對峙。烏克蘭作為被入侵方、親美陣營的成員,自然動員了全球規模的「反侵略」能量,將衝突歸咎於俄羅斯野心;但俄羅斯作為戰爭發起方,也並非毫無作為,而是緊咬北約東擴、烏東發生「種族滅絕」兩點,希望動員全球南方、反美情緒前來支援。

而從結果來看,雙方的努力各有所獲。烏克蘭成功搶佔了政治正確高地,既獲得西方民意的廣泛聲援,也讓全球南方國家無法公開同意俄羅斯的戰爭主張,包括支持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具有正當性、承認俄羅斯對「公投入俄」的烏克蘭四地擁有主權等;但俄羅斯的動員也不是一無所獲,至少全球南方、乃至西方左翼都有不少民間輿論聲援俄羅斯,譴責美國與北約對戰爭負有責任。

接著是2023年10月爆發的新一輪以巴衝突。以色列作為被襲擊方,在宣傳上重點強調了哈馬斯對平民的屠殺、對人質的虐待,希望增加自己的報復正當性;而哈馬斯作為主動出擊方,同樣把以色列對加沙的長期封鎖、對巴勒斯坦人的漫長壓迫當作論述基礎,意在昇華行動的道德意義。

而前述輿論博弈與俄烏戰爭相比,明顯更具壓倒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雖都支持以色列「有權自衛」,但西方民意普遍同情被以色列報復性轟炸的巴勒斯坦人,德法等國雖以「避免反猶主義抬頭」為由,禁止聲援巴勒斯坦人的街頭示威,卻只是激發更多輿論不滿;非西方國家更是普遍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避免加沙的人道危機進一步惡化,並且聲討明顯偏袒以色列的美國。

簡單來說,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的脈絡雖有不同,在輿論鬥爭上卻出現了類似現象:不是衝突直接當事方的美國成了「眾矢之的」,正反雙方雖聚焦事件本身進行辯論,卻也基於親美、反美的地緣意識形態,上演了「信仰」的相互攻訐。

戰爭的「飯圈」與「同人誌」

首先是俄烏戰爭,此事本質是俄羅斯對於後冷戰歐洲秩序的挑戰,美國自然首當其衝,成了俄羅斯動員聲討的對象,但烏克蘭的反抗同樣為自己與北約爭取到了不少支。如此發展,讓圍繞這場戰爭的輿論衝突上演了類似「飯圈」的粉絲互踩。

烏克蘭這邊自不待言,作為被入侵方,烏軍再怎麼浴血奮戰,被俄羅斯奪去近20%領土都是不爭事實。但部分支持烏克蘭者卻誇大了烏軍戰力,不僅對「基輔幽靈」等宣傳深信不疑,更誇飾了不對稱作戰的成效、「大反攻」的獲益,且在同情烏克蘭的情緒感染下,選擇性忽略了亞速營(Azov Brigade)等極右組織的往日暴行,將前者稱作戰場英雄,神化了「烏克蘭」作為抵抗方的道德光環與戰場表現。

而俄羅斯這邊也不遑多讓。在烏東發生「種族滅絕」、北約東擴的敘事動員下,不少西方左翼、全球南方輿論出於反美情結,直接表達了對俄羅斯的支持,且毫不隱藏自己對北約、美國乃至烏克蘭的厭惡。部分表態隨後上升為對俄軍的拍手叫好,包括前者在戰場的大開殺戒、在前線的攻城掠地;瓦格納集團也因此收穫不少海外流量支持,被部分輿論視為反美的「正義之師」,以致2023年6月兵變發生後,還有不少全球南方的忠實粉絲「入戲太深」,認為這是瓦格納與普京(Vladimir Putin)在「唱雙簧」,要用「假兵變」來逼出「內鬼」。

簡單來說,俄烏戰爭雖是殘酷事件,但在與親美、反美民意相互共震後,圍繞這場戰爭的批評及維護,已經不必然與現實發展相關,而是更受衝突雙方的名稱與標籤所動員。說得更直接,在「飯圈化」的輿論環境下,一群人眼中的俄羅斯因是「反美前鋒」,所以一切暴行都情有可原,烏克蘭就活該挨打;無獨有偶,另一群人眼中的烏克蘭因是「親美的自由民主前線」,所以就必然神勇、也必定滿是英雄,而為其抵抗提供軍火的美國及北約,那更是正氣凜然、全無私利謀算。但很明顯,不論哪一方的想像,都是一定程度的天真與一廂情願。

而以巴衝突雖在輿論上相對一面倒,也就是巴勒斯坦的「飯圈」明顯大於以色列,但正反雙方對於「同人誌」的執念可謂不相上下。所謂「同人誌」本是指由「同好」一起創作的文藝品、出版物,現在則更多是指針對文學、電影或遊戲作品人物的再創作。而今,不同陣營者在講述以巴衝突上,也出現了類似現象,即針對當事方創造了新的敘事情境,內容多來自各陣營的「感同身受」,美國同樣在這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以中國大陸為例,網上輿論明顯同情巴勒斯坦,理由當然是以色列的殘酷轟炸與加沙平民的慘絕人寰。只是在廣泛同情下,也有不少網民的一廂情願,例如認為衝突將上升為新的中東區域戰爭,而其結果將是美國勢力被徹底逐出中東;網上更不乏浪漫化哈馬斯的敘事,例如稱前者是合法民主政權、卻被西方抹黑為恐怖組織等。這些敘事雖出乎個人判斷,卻也明顯受「中美博弈」的情境調動。

與此同時,大陸輿論場也有部分聲音同情以色列,這股情緒大多出自對「美國白左思潮」的厭惡。在其看來,「支持恐怖組織哈馬斯」就跟「女拳」、「政治正確」類似,是來自美國的精神污染,必須予以反對。有趣的是,台灣也有不少替以色列辯護的聲音,理由則大多可歸結為:以色列也受到美國支持、「就跟台灣一樣」。

綜上所述,不論俄烏戰爭或以巴衝突,光是美國的角色存在,就足以在輿論場激起千呎浪。

看似「雙標」其實只有「一標」

而如果將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的輿論人群橫向比較,就會發現「雙標」的無所不在:在俄烏戰爭中,支持俄羅斯的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在面對以巴衝突時,選擇支持巴勒斯坦;反之亦然,支持烏克蘭的人群也有很大部分選擇聲援以色列。

簡單來說,許多不譴責俄羅斯轟炸烏克蘭平民者,會因以色列轟炸加沙而怒火沖天;但許多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犯下戰爭罪者,則不認為以色列需要對加沙民眾手下留情。這樣的「雙標」看似詭異,其實也與前述的「美國因素」有關:因為美國在兩場衝突中明顯支持了烏克蘭、以色列,自然也會牽動親美與反美的輿論走向,導致了不同人群面對戰爭的「前後不一」。

而當對衝突的理解被「親美/反美」的框架所制約,所謂「雙標」其實也就不是「雙標」,而是只有「一標」:對親美人群來說,美國支持的便是自己心之所向;對反美人群來說,但凡美國支持的,便是自己要反對的。而這一現象,反映了後冷戰年代「美利堅治世」的一去不復返,卻也體現美國霸權的「潰而不崩」。

所謂「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通常意指1945年以來,美國主導的全球「和平」秩序。當然,這段期間仍是大小衝突不斷,且還有不少是美國自己發動的戰爭,只是與此同時,美國的軟實力也橫掃全球,能通過各種宣傳與話語鞏固所謂「治世」的敘事,並在意識形態陣地上擊潰蘇聯,成為後冷戰年代的軟實力霸主,讓全球多數人口為美國行動歌功頌德,同時服從美國調度的道德與價值判斷。

但從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的一系列輿論對峙來看,美式軟實力顯然已難一呼百應,不僅無法規訓全球輿論,甚至還培養了「逢美必反」的人群,讓許多人在了解事情全貌前便已決定「反駁」美國,正如過去也有許多人在了解事情全貌前,便已決定要在價值判斷上跟隨美國一樣。而其背後原因,當然不離「東升西降」的大國實力消長,以及多年中東戰爭、阿拉伯之春、顏色革命後,美式「自由民主」話語的逐漸破產。

但即便如此,從美國仍能調動全球輿論這點來看,美國的話語霸權即便衰弱,其影響力依舊是潰而不崩。這也側面反映了一個現況:「東升西降」是趨勢,但「西強東弱」依舊是現實。與過去相比,美國當然大失人心,但目前也沒有任一國家,能在全球範圍內超越美國的軟實力,且即便美國在某些議題不具備絕對軟實力,其硬實力也足以護航既成事實,前一案例便是俄烏戰爭,後一案例則是以巴衝突。

當然,如果「東升西降」持續下去,美國的話語霸權將愈發透支,只是在華盛頓徹底走下談神壇前,美式話語潰而不崩的模糊狀態,或會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全球輿論博弈常態,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如此,直接牽涉中美博弈的台海問題亦然。

原文發表網址:

2023.11.15

從俄烏戰爭到以巴衝突:美國牽動全球怒火 但輿論霸權潰而不崩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6168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73會員
373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衝突發展至今,已經進入大國外交與斡旋階段。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波蘭雖不是直接交戰方,卻扮演了重要角色。
9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應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Nikolai Patrushev)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9月18日至21日赴俄舉行中俄第18輪戰略安全磋商。
9月4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索契會晤,討論恢復黑海糧食出口協議一事。從結果來看,雙方的事後宣稱虛實交織。
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衝突發展至今,已經進入大國外交與斡旋階段。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波蘭雖不是直接交戰方,卻扮演了重要角色。
9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應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Nikolai Patrushev)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9月18日至21日赴俄舉行中俄第18輪戰略安全磋商。
9月4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索契會晤,討論恢復黑海糧食出口協議一事。從結果來看,雙方的事後宣稱虛實交織。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有人則說:「站在巴勒斯坦人民這邊並不表示認同哈瑪斯,反對猶太復國主義者也不代表仇視猶太人。」我們都在狹縫裡思考著,何謂公平正義,然而,世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
以巴衝突在荷蘭的化學變化。10月15日下午,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1萬5000人上街支持巴勒斯坦,特別的是參與者的面孔來自四面八方。不只荷蘭,歐洲多國都出現類似的示威遊行,為什麼越來越多歐洲青年上街聲援?
10月7日哈馬斯(Hamas)閃擊以色列後,雙方的衝突烈度不斷上揚,不僅各自祭出空襲與火箭,以色列更在肅清內部混亂後,揚言進攻加沙地帶(Gaza Strip),要將哈馬斯「從地球上連根拔起」。與此同時,中美開始了各自的止戰嘗試,而其中的交集,便在伊朗這一中東要角上。
以巴衝突裡,最難的就是指名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雙方都犯下過人道罪,雙方也都遭受過人道罪
有人則說:「站在巴勒斯坦人民這邊並不表示認同哈瑪斯,反對猶太復國主義者也不代表仇視猶太人。」我們都在狹縫裡思考著,何謂公平正義,然而,世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
以巴衝突在荷蘭的化學變化。10月15日下午,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1萬5000人上街支持巴勒斯坦,特別的是參與者的面孔來自四面八方。不只荷蘭,歐洲多國都出現類似的示威遊行,為什麼越來越多歐洲青年上街聲援?
10月7日哈馬斯(Hamas)閃擊以色列後,雙方的衝突烈度不斷上揚,不僅各自祭出空襲與火箭,以色列更在肅清內部混亂後,揚言進攻加沙地帶(Gaza Strip),要將哈馬斯「從地球上連根拔起」。與此同時,中美開始了各自的止戰嘗試,而其中的交集,便在伊朗這一中東要角上。
以巴衝突裡,最難的就是指名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雙方都犯下過人道罪,雙方也都遭受過人道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俄烏戰爭持續延燒至今,不僅喪失了無數寶貴的生命,周邊國家或與俄羅斯、烏克蘭有經濟往來的國家無一倖免,統統遭到波及,無論是軍援烏克蘭或開啟國際對話,各國政府頻頻有動作,只希望戰事早日平息,民眾在Covid-19疫情和俄烏戰爭之中,能深刻感受到我們彼此互相依賴的程度超乎想像。
Thumbnail
有用的啟示,就是在軍事戰略上,傳統思維完全沒錯,一點都沒過時。舉凡注重軍事管理,保持後勤完整,確保補給線暢通,並依此制定各種攻防策略。攻防比的計算並沒有過時,進攻依舊要比防禦方多很多人,3:1的基礎在各地都成立,幾乎沒有進攻案例是以寡擊眾,就算烏軍反攻,也得集結更多兵力才能打穿陣線。
俄烏戰爭已經進行一年有餘,國際社會有充當看客的,也有火上加油的,其實這場被人為挑起的戰爭,骨子裡也只是美國在冷戰時期的拉美戰略(Latin America Strategy)複製到歐洲的前沿,手法上與外交運作其實差異不大,差別是敵人自前蘇聯換成俄羅斯。 過去美國的拉美戰略簡單而粗暴,在維持美國戰略利
Thumbnail
在一年前的今天,普亭宣布入侵烏克蘭,而在76年前的2/28,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鎮壓要求政治改革的人士。本次專題選擇十部劇情長片,從政治、從戰爭、從國家走入轉型正義的過程中切入,藉由影像這個載體解構創作者是怎麼去呈現這一件件歷史悲劇。
Thumbnail
提問:從俄烏戰爭中,我想知道台灣與大陸未來的發展會如何? 透過網路串聯,從阿拉伯茉莉花運動,到香港、烏克蘭,人民紛紛走上街頭,支持自由民主,實際展開反抗強權的行動訴求,這啓發了許多人明白,每個人都有力量去做出改變。 醒來吧!願你們早日回歸龍族之光!
Thumbnail
中國作為俄羅斯的好朋友,西方希望習近平能談和,但看起來中國目前是腳踏兩條船,既不想失去俄羅斯這個朋友,也不想惹怒美國威脅他在世界的領導地位。
Thumbnail
看起來,俄羅斯確實沒有辦法實現速戰速決的效果,因為烏克蘭人民出現強烈抵抗,因為西方國家大團結,因為西方國家的制裁夠強硬,也因為西方國家踴躍提供軍事物資給烏克蘭。上面這些情況顯示,美國確實很有權謀,果然有熟讀孫子兵法,說什麼美國不出兵,等於是在烏克蘭設下了陷阱,引誘普丁跳進去。
Thumbnail
俄烏戰爭持續進行,美國與台灣卻在這時迎來了升息循環。戰爭的結局如何?通膨會不會失控?經濟是否會因此落入衰退?讓鬼宿帶大家從「既成事實效應」的角度討論,為什麼「股市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Thumbnail
雖然我不是很認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這句話,但我想我們都必須做足準備面對強國隨時都有可能的侵略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俄烏戰爭持續延燒至今,不僅喪失了無數寶貴的生命,周邊國家或與俄羅斯、烏克蘭有經濟往來的國家無一倖免,統統遭到波及,無論是軍援烏克蘭或開啟國際對話,各國政府頻頻有動作,只希望戰事早日平息,民眾在Covid-19疫情和俄烏戰爭之中,能深刻感受到我們彼此互相依賴的程度超乎想像。
Thumbnail
有用的啟示,就是在軍事戰略上,傳統思維完全沒錯,一點都沒過時。舉凡注重軍事管理,保持後勤完整,確保補給線暢通,並依此制定各種攻防策略。攻防比的計算並沒有過時,進攻依舊要比防禦方多很多人,3:1的基礎在各地都成立,幾乎沒有進攻案例是以寡擊眾,就算烏軍反攻,也得集結更多兵力才能打穿陣線。
俄烏戰爭已經進行一年有餘,國際社會有充當看客的,也有火上加油的,其實這場被人為挑起的戰爭,骨子裡也只是美國在冷戰時期的拉美戰略(Latin America Strategy)複製到歐洲的前沿,手法上與外交運作其實差異不大,差別是敵人自前蘇聯換成俄羅斯。 過去美國的拉美戰略簡單而粗暴,在維持美國戰略利
Thumbnail
在一年前的今天,普亭宣布入侵烏克蘭,而在76年前的2/28,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鎮壓要求政治改革的人士。本次專題選擇十部劇情長片,從政治、從戰爭、從國家走入轉型正義的過程中切入,藉由影像這個載體解構創作者是怎麼去呈現這一件件歷史悲劇。
Thumbnail
提問:從俄烏戰爭中,我想知道台灣與大陸未來的發展會如何? 透過網路串聯,從阿拉伯茉莉花運動,到香港、烏克蘭,人民紛紛走上街頭,支持自由民主,實際展開反抗強權的行動訴求,這啓發了許多人明白,每個人都有力量去做出改變。 醒來吧!願你們早日回歸龍族之光!
Thumbnail
中國作為俄羅斯的好朋友,西方希望習近平能談和,但看起來中國目前是腳踏兩條船,既不想失去俄羅斯這個朋友,也不想惹怒美國威脅他在世界的領導地位。
Thumbnail
看起來,俄羅斯確實沒有辦法實現速戰速決的效果,因為烏克蘭人民出現強烈抵抗,因為西方國家大團結,因為西方國家的制裁夠強硬,也因為西方國家踴躍提供軍事物資給烏克蘭。上面這些情況顯示,美國確實很有權謀,果然有熟讀孫子兵法,說什麼美國不出兵,等於是在烏克蘭設下了陷阱,引誘普丁跳進去。
Thumbnail
俄烏戰爭持續進行,美國與台灣卻在這時迎來了升息循環。戰爭的結局如何?通膨會不會失控?經濟是否會因此落入衰退?讓鬼宿帶大家從「既成事實效應」的角度討論,為什麼「股市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Thumbnail
雖然我不是很認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這句話,但我想我們都必須做足準備面對強國隨時都有可能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