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一切盡在不言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年 Rijksmuseum (荷蘭國家博物館) 為 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 辦了一場盛大的展覽,難得匯集他的二十八幅真跡,一飽觀眾的眼福。不過在此要特別介紹一位較為一般人不熟悉的畫家:Gerard ter Borch (1617–1681),他與 Vermeer 是同時期的荷蘭畫家,不過其實後者的繪畫風格與內涵深受前者的影響。ter Borch 年長Vermeer 15歲,他於1650年代逐漸專注在一種繪畫主題:描述中產階級的家居生活,例如讀寫信、飲酒或演奏樂器。尤其畫面裏的人物之間的心領神會,彼此交融著一種充滿安靜而沉穩的氛圍。再加上精湛的繪畫技巧,無論是家居的毛毯或衣著絲質的光澤都栩栩如生。

圖一:1655, Woman Writing a Letter, 38.3 x 27.9 cm, Mauritshuis

圖一:1655, Woman Writing a Letter, 38.3 x 27.9 cm, Mauritshuis

位於海牙的 Mauritshuis (Maurice 藝術博物館) 收藏許多幅 ter Borch 的作品,其中有一幅描繪一名女子專注寫信的情景 (圖一)。Vermeer 也有一幅類似的構圖 (圖二),現藏於美國華盛頓的國家藝廊,兩個作品剛好相隔十年。尤其 Vermeer 筆下的女子經常帶著超大尺寸的珍珠耳環。如今經專家分析 (其實一般喜歡珍珠的女性也看得出來),除非是養珠,否則在當時是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水滴型珍珠。她們帶的其實都是『玻璃珠』,而且可能是當時的流行風潮吧。

圖二:1665, A Lady Writing, 45 x 39.9 cm,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圖二:1665, A Lady Writing, 45 x 39.9 cm,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圖三:1665,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44.5 x 39 cm, Mauritshuis

圖三:1665,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44.5 x 39 cm, Mauritshuis

這幅 Vermeer 最負盛名的作品,我們不能再稱為《帶珍珠的少女》,而是《帶玻璃珠的少女》

最近臭蟲肆虐歐洲,倒使我想起 ter Borch 一幅藏於 Mauritshuis 的作品:《一位母親為自己的小孩梳頭髮》(Mother Combing Her Child's Hair, 圖四),這個場景其實是母親正細心地為兒子捉頭蝨。雖然「捉頭蝨」在當時具有道德上的寓意,象徵一位好的家庭主婦需具備愛乾淨與秩序的美德。但是 ter Borch 在他的作品中,其實就是傳達一種單純而真摯的親情,小男孩乖乖地享受著母親的細心照料,彼此親密的關係盡在不言中。

圖四:c. 1652 – 1653, Mother Combing Her Child's Hair, known as 'Hunting for Lice', 33.2 x 28.7 cm, Mauritshuis

圖四:c. 1652 – 1653, Mother Combing Her Child's Hair, known as 'Hunting for Lice', 33.2 x 28.7 cm, Mauritshuis

不過深受 ter Borch 作品影響的Vermeer,自己生了十多名小孩,過世時留下十名幼子。如今確定為他的真跡的三十幾幅畫中,卻沒有一幅表現任何親情的畫面,令人費解。

avatar-img
9會員
20內容數
《浣溪沙》——納蘭容若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端端說故事 的其他內容
藤田嗣治 (1886-1968) 與 Arno Breker (1900-91) 分別為日本與德國的藝術家,年輕時都曾經到過法國去學習藝術。他們也一起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他們的命運是如何與自己的祖國糾結,取決於這兩個國家面對於戰後的反省態度。
不管是雇傭兵團在戰爭中所扮演的關鍵地位,還是有錢的商人也想當國家的領導人,自古以來,類似的故事不斷上演中,中外皆然,正如Mark Twain曾說過的:「歷史不會重複,但總是押韻」(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在遭受放逐的家族中,有兩個值得一提的是Strozzi與Brancacci。Felice Brancacci是一名富有的絲綢商人,他的第二任夫人正是Palla Strozzi的女兒。Palla Strozzi當時已經高齡七十歲了,仍被判十年放逐,這等於宣告他這輩子再也無機會回到家鄉了。
五百九十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噩運降臨在Medici家族的大家長Cosimo,從此翡冷翠的命運與這個家族緊緊連繫長達三百年。
熬過三年的疫情,終於能在今年五、六月完成一趟疫情前原本計畫的旅行:土耳其的東部,而且原本兩周的行程延長為三周。土耳其除了擁有豐富多元、歷史悠久的古蹟,更有高山、湖泊、海洋、峽灣、森林、奇岩怪石等等各種的景觀。但說也奇怪,回到台灣後,最令我想念土耳其的竟然是一種動物: 貓。 
每次端詳俄國末代皇后 Alexandra 在被殺害前幾年所拍的照片,總是無限感慨。尤其有一張是她與四名如花似玉的女兒的合照,那是拍攝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一年(圖一)。她當年才四十一歲,可是從照片上看起來猶如五十幾歲。接下來到一九一八年遭殺害為止,生前最後幾張照片上的她,快速衰老的程度超乎想像。可見在她
藤田嗣治 (1886-1968) 與 Arno Breker (1900-91) 分別為日本與德國的藝術家,年輕時都曾經到過法國去學習藝術。他們也一起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他們的命運是如何與自己的祖國糾結,取決於這兩個國家面對於戰後的反省態度。
不管是雇傭兵團在戰爭中所扮演的關鍵地位,還是有錢的商人也想當國家的領導人,自古以來,類似的故事不斷上演中,中外皆然,正如Mark Twain曾說過的:「歷史不會重複,但總是押韻」(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在遭受放逐的家族中,有兩個值得一提的是Strozzi與Brancacci。Felice Brancacci是一名富有的絲綢商人,他的第二任夫人正是Palla Strozzi的女兒。Palla Strozzi當時已經高齡七十歲了,仍被判十年放逐,這等於宣告他這輩子再也無機會回到家鄉了。
五百九十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噩運降臨在Medici家族的大家長Cosimo,從此翡冷翠的命運與這個家族緊緊連繫長達三百年。
熬過三年的疫情,終於能在今年五、六月完成一趟疫情前原本計畫的旅行:土耳其的東部,而且原本兩周的行程延長為三周。土耳其除了擁有豐富多元、歷史悠久的古蹟,更有高山、湖泊、海洋、峽灣、森林、奇岩怪石等等各種的景觀。但說也奇怪,回到台灣後,最令我想念土耳其的竟然是一種動物: 貓。 
每次端詳俄國末代皇后 Alexandra 在被殺害前幾年所拍的照片,總是無限感慨。尤其有一張是她與四名如花似玉的女兒的合照,那是拍攝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一年(圖一)。她當年才四十一歲,可是從照片上看起來猶如五十幾歲。接下來到一九一八年遭殺害為止,生前最後幾張照片上的她,快速衰老的程度超乎想像。可見在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被霧氣低垂所籠罩、日子如低語般悄然流逝的小村莊艾佛蕭,珍站在老磨坊的門檻上,目光鎖定地平線。她所戴的紅色貝雷帽不僅是一種宣言;它是她對村莊生活平淡無奇態度的反叛象徵。珍有一個秘密。磨坊下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空間,裡面滿是她的畫作
20年前到東京神保町展開淘書之旅,挑書搬書扛書,一肩包辦。每當回到旅館,自然是精疲力盡。記得有一天,中午逛到供應英文書的東京堂書店,無意中發現《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 《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作者是 Tracy Chevalier,內容敘述荷蘭畫家維梅爾和一位模特
Thumbnail
在新德里熙熙攘攘、五顏六色的市場中,繁花似錦的織品和雜亂無章的聲音之間,有一位神秘的人物在當地人只簡單地稱呼她為「珍」。儘管她有一個普通的英文名字,珍卻一點也不普通。她的臉上裝飾著傳統的印度珠寶,這些珠寶在炙熱的太陽下閃閃發光,而她的存在總是被香煙和神秘的氛圍所籠罩。
Thumbnail
從前,在一個小村莊鵝卵石鋪就的街道上,有一家古書店,其架子上承載著幾個世紀的智慧。藏在這文學寶藏之間的,是一本日記,其皮革破裂,頁面泛黃。在第一頁,以細膩的字體寫著一個名字——珍。珍是海員的女兒,在她父親出海航行前,給了她這本日記,之後他便未曾歸來。
Thumbnail
在一個古老森林的溫暖擁抱中落成的古雅村莊裡,一個名叫珍的女孩帶著與樹葉紋理一樣獨特的天賦降生了。她的笑聲如同音樂,而她所經過的地方,隨之而來的色彩比春天第一朵花還要鮮豔。她是一位畫家,不是用畫筆和顏料,而是用生命本身。
Thumbnail
  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最為人熟知的畫作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其一生皆生活於荷蘭台夫特(Delft),故又被稱為「台夫特的維梅爾」,與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同被稱為荷
Thumbnail
戒毒十八個月的瑪洛莉得到一份保母工作,搬進麥斯威爾夫妻家庭院的小屋中,照顧他們的五歲兒子泰迪。泰迪不和其他孩子交朋友、每天都只穿同一款紫色條紋上衣,還會畫出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畫,畫中會出現長髮飄飄的幻想朋友「安雅」。
Thumbnail
在那個燈火通明、聲音不絕於耳的繁華都市中心,住著一位名叫珍的藝術家。她的畫布就像這個容納她夢想的城市一樣廣闊。每天早晨,她都會帶著裝滿顏料和畫筆的手提包,夾著一個便攜式的畫架,尋找一個世界的角落來捕捉。在這特別的一天,珍被一條鋪著鵝卵石的古老街道所吸引
四、男孩與女孩   緹菈收拾雷夫的茶具,撈起鍋中熟透深綠的一大把迷迭香。她沒把側身像項鍊戴回身上,只是繞幾圈於手掌上晃蕩,有其他人的場合她才配戴。   它是屬於外出的,二十四歲那年回憶的項鍊。   緹菈目送雷夫走出小鎮的後門山坡處,沿著一大片瑰麗的花園行走,她很好奇雷夫選擇租屋在半山腰的
Thumbnail
約翰內斯·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Johannes Vermeer –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s 是荷蘭藝術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的一幅油畫作品,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這幅畫以一位年輕女孩戴著珍珠耳環的形象為主題,展現了維米爾精湛的技巧和對細節的關注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被霧氣低垂所籠罩、日子如低語般悄然流逝的小村莊艾佛蕭,珍站在老磨坊的門檻上,目光鎖定地平線。她所戴的紅色貝雷帽不僅是一種宣言;它是她對村莊生活平淡無奇態度的反叛象徵。珍有一個秘密。磨坊下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空間,裡面滿是她的畫作
20年前到東京神保町展開淘書之旅,挑書搬書扛書,一肩包辦。每當回到旅館,自然是精疲力盡。記得有一天,中午逛到供應英文書的東京堂書店,無意中發現《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 《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作者是 Tracy Chevalier,內容敘述荷蘭畫家維梅爾和一位模特
Thumbnail
在新德里熙熙攘攘、五顏六色的市場中,繁花似錦的織品和雜亂無章的聲音之間,有一位神秘的人物在當地人只簡單地稱呼她為「珍」。儘管她有一個普通的英文名字,珍卻一點也不普通。她的臉上裝飾著傳統的印度珠寶,這些珠寶在炙熱的太陽下閃閃發光,而她的存在總是被香煙和神秘的氛圍所籠罩。
Thumbnail
從前,在一個小村莊鵝卵石鋪就的街道上,有一家古書店,其架子上承載著幾個世紀的智慧。藏在這文學寶藏之間的,是一本日記,其皮革破裂,頁面泛黃。在第一頁,以細膩的字體寫著一個名字——珍。珍是海員的女兒,在她父親出海航行前,給了她這本日記,之後他便未曾歸來。
Thumbnail
在一個古老森林的溫暖擁抱中落成的古雅村莊裡,一個名叫珍的女孩帶著與樹葉紋理一樣獨特的天賦降生了。她的笑聲如同音樂,而她所經過的地方,隨之而來的色彩比春天第一朵花還要鮮豔。她是一位畫家,不是用畫筆和顏料,而是用生命本身。
Thumbnail
  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最為人熟知的畫作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其一生皆生活於荷蘭台夫特(Delft),故又被稱為「台夫特的維梅爾」,與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同被稱為荷
Thumbnail
戒毒十八個月的瑪洛莉得到一份保母工作,搬進麥斯威爾夫妻家庭院的小屋中,照顧他們的五歲兒子泰迪。泰迪不和其他孩子交朋友、每天都只穿同一款紫色條紋上衣,還會畫出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畫,畫中會出現長髮飄飄的幻想朋友「安雅」。
Thumbnail
在那個燈火通明、聲音不絕於耳的繁華都市中心,住著一位名叫珍的藝術家。她的畫布就像這個容納她夢想的城市一樣廣闊。每天早晨,她都會帶著裝滿顏料和畫筆的手提包,夾著一個便攜式的畫架,尋找一個世界的角落來捕捉。在這特別的一天,珍被一條鋪著鵝卵石的古老街道所吸引
四、男孩與女孩   緹菈收拾雷夫的茶具,撈起鍋中熟透深綠的一大把迷迭香。她沒把側身像項鍊戴回身上,只是繞幾圈於手掌上晃蕩,有其他人的場合她才配戴。   它是屬於外出的,二十四歲那年回憶的項鍊。   緹菈目送雷夫走出小鎮的後門山坡處,沿著一大片瑰麗的花園行走,她很好奇雷夫選擇租屋在半山腰的
Thumbnail
約翰內斯·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Johannes Vermeer –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s 是荷蘭藝術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的一幅油畫作品,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這幅畫以一位年輕女孩戴著珍珠耳環的形象為主題,展現了維米爾精湛的技巧和對細節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