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的力量》:不理性又怎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如果對行為經濟學稍有涉略應該對「人是不理性的動物」這說法不陌生。雖自稱萬物之「靈」,但我們很多時候其實不大靈光。但這些不理性也非全然壞事。這本《妄想的力量》就是要告訴你,不理性雖有點恥有些時候卻很有用!

以下會分四段來介紹這本書。首先會聊聊人是如何地不理性;然後會告訴你這些不理性其實有它的價值;接著會探討究竟何時該理性,何時又應該放手妄想;最後則會分享兩種不理性妄想:愛情與人格。

【不理性的我們】

古典經濟學認為人是理性的,會判斷利益得失做出最佳的選擇。但這說法其實禁不起考驗。行為經濟學上已有大量的研究指出,人類不理性的案例根本一籮筐。

最經典的例子大概就是謬勒萊耶錯覺(如下圖)。儘管理性上你一定知道兩條線一樣長,但就是會忍不住覺得左邊的線長了些。

截自《妄想的力量》

截自《妄想的力量》

除了這樣的「眼盲」案例,我們很多時候甚至是「心盲」,也就是書名說的「妄想」。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對妄想有如下的定義:

雖有難以反駁的證據,但還是無法改變的固著信念。

比方說這次疫情就久許多人相信各種奇妙的陰謀論。網路市調公司 YouGov 在一份 2021 年的報告中顯示,在不打算接種疫苗的人當中,有百分之五十一認定政府會透過注射疫苗來植入晶片。諸如此類的不理性可說毫無道理,但就是會存在許多人心中。

此外,人們還有另一個常見的不理性就是「過度自信」。比方說有百分之八十七點五的美國人認為,他們的開車技術比一般人好。這樣自信也常導致人們對未來過於樂觀。2008 年就是因為有些銀行家相信自己能操控不穩定的抵押貸款,許多購屋族也相信自己能支付貸款,結果就慘被金融海嘯教訓。

這也是為什麼《推力》一書會希望透過「選擇設計」幫助人們擺脫不理性,做出更符合自己期望的判斷與選擇。

但其實不理性也並非全然無用,讓我們接著聊聊這部分。

【妄想其實也不錯?】

妄想這兩個字乍聽很糟,如其實有時候不理性才反而是比較「理性」的選擇。

比如有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對世界的看法其實比較實在,較能精準評估自己的能耐;反而一般人會有許多不合理的樂觀,常常過度自我吹捧。換言之,太精準地判斷自身能力未必是好事。很多時候,過度自信反而是推動我們向前的力量。

證據顯示,在運動或商業領域,大膽樂觀的人成功機率會較高。有自信的企業家在失敗時會表現得更有韌性,而較有機會開展第二春;對自己充滿自信的運動員往往更能熬過痛苦的訓練與低潮,進而在比賽中大放異彩。

另外,還有一種妄想也非常有用:儀式。比方說許多運動員都有自己的小迷信。像美式足球員賈斯汀.塔克就會在換裝前將制服、內衣、頭盔和球鞋整齊擺放在置物櫃前的地板上。

這樣的儀式可以讓人產生一種「控制感」。透過執行一系列清楚的動作,可以使人擺脫焦慮,重新恢復掌控感。這也是為什麼《深度工作力》會建議可以建立一套固定流程來幫助你更好地進入深度工作狀態。

從上面的討論可發現,這些妄想雖然從理性的角度來說沒什麼道理,卻相當有用。難怪心理學家喬納森.拜倫會說:

只要有助實現目標,都是好的思考方式,也就是理性思考。

不理性是深埋在我們 DNA 裡的東西,講究全然的理性既不實際也沒必要!

過度自信有時是很有用的

【理性與妄想的時機】

當然,妄想並非全完然壞事,不意味它就一定是好事。我們都不希望再來一次疫情的話,身邊還有人不想打疫苗。那問題就來了,究竟何時要理性,何時又要不理性呢?

書中建議在下面的狀況需要理性,不可盲目地過度自信:

  • 風險高
  • 無法逆轉的事
  • 只能靠未知或難以估計的因素去評估

在下面的狀況則可以容許自己不理性:

  • 風險不高
  • 依靠耐心與技能
  • 能依據已知的事實去評估

簡單說,除了在風險高、結果高度不可逆的情境你需要審慎判斷,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盡量保持自信基本不會有什麼問題。作者就建議,人們應該在多數狀況保持樂觀,因為當你過度自以為時,會有外界的負面回饋幫你拉回、修正。所以他每天起床都認真寫作,相信自己是個聰明又成熟的作家,一定可以寫出很多好書!

覺得這個建議很棒,所以我決定先相信自己的閱讀心得寫得很不錯。也請大家發現內容有什麼問題一定要留言跟我說,幫我拉回現實(笑)。

此外,本書第三章的標題我覺得也是個很好的參考方向:生病時保持樂觀,健康時保持悲觀

社會心理學家泰勒發現,癌症患者要是保持某種幻想,深信自己可以多少控制疾病發展,其實對心理健康是有幫助的,甚至有時候還會因此發現新的目標。反之,當你健康時,則應該保持一種「防禦性悲觀」。把情況想得糟一點,才會讓你有動力去控制飲食和維持運動習慣。

這觀念可簡單延伸成當你身處逆境時要抱持盡量樂觀,鼓勵自己前進;反之當你處於順風時,則要戒慎恐懼,謹慎而行。

在需要奮力向前時保有一切都會變更好的妄想吧!

【愛情、人格都是妄想?】

書中談了非常多種妄想,最後這邊想特別聊聊兩個有趣的例子:愛情自我

許多深陷愛情的人都相信彼此是獨一無二的靈魂伴侶。但從統計上來說,全世界有數十億人,每個人其實可以選擇的另一伴非常多,會在一起的人很可能只是剛好遇到而已。但請千萬別對你的情人這樣說。作者就曾在熱戀期對伴侶暢談這樣的「妄想」,最後兩個人不意外地分手了……

靈魂伴侶可能是幻想,甚至連愛情也不那麼牢靠。大家都會在婚禮上互相宣示對彼此的愛「至死不渝」,但顯然各國的離婚率並不支持這樣的說法。以美國來說,就有一半的婚姻以離婚收場。可怕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婚姻的離婚率甚至更高。無怪英國大文豪王爾德會說:

第一次婚姻是想像力戰勝了理智;第二次婚姻是希望戰勝了經驗。

但這樣的不理性終究是很重要的。實在無法想像一個大家都不相信愛的世界。突然想到魏如萱那首《還是要相信愛情啊混蛋們》(雖然她真的離婚了……)。

除了愛情,書中也對另一種妄想提出質疑:人格。我們多半相信一個人有穩定的人格。然而一個人的「個性」其實與環境有很大的關聯。換言之,我們很可能並不存在一個穩定不變的「人格」。

最經典的例子大概是著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實驗者設計了一個模擬監獄,受試者有一半當獄警、一半當囚犯。根據規則,獄警可以自由行使權力來管控囚犯。結果許多受試者居然非常享受虐待的樂趣,很多囚犯甚至被懲罰到精神崩潰。最終,原本預計執行兩周的實驗在第六天就被迫中止。

這實驗大大地威脅了人格穩定這樣的說法(不過這實驗其實有爭議,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判斷)。開始有越來越多人認為,不論一個人品格再好,只要放到有毒的環境,依然可能會做出髮指的行為。

然而再一次的,這樣的妄想其實很重要。畢竟如果要一直擔心朋友可能會變心實在太心累。換句話說,大家對人格穩定的認同會使人際交流變得比較容易。要是沒了這樣的互信基礎,整個社會根本就無法運作。

沒了互信,社會將難以運作

【後記】

前些日子連珍羚勇奪亞運金牌,看得我非常感動,忍不住在粉專上分享她的貼文: 

截自連珍羚粉專

截自連珍羚粉專

結果我朋友留言問說這算沉默成本嗎?當時我的回覆如下圖:

截自《姆斯的閱讀空間》

截自《姆斯的閱讀空間》

結果沒多久出版社就來信問我要不要看這本書,讓我整個嚇到。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吸引力法則?(這一定也是妄想)

讀完本書,讓我對這些不理性有更深地了解。也開始覺得如果能對自己寫作、經營社群的有些過度樂觀與妄想好像也不錯?當然如同前面說,如果你對我內容有什麼建議,都歡迎留言讓我知道,幫助我拉回。

最後僅以書中的這句話做結:

我們都是複雜的人。我們是理性、幻想、智慧和情感的混合體。

理性或不理性都是我們的一部份,沒有必要將這些本性清除殆盡。只要時機對了,就讓我們放心給它「妄想」起來吧!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深邃月光-avatar-img
2023/11/30
原來寫文章之前要先妄想自己的文章會寫得好,出版社會寄書來給自己看,又請求自己出書,這樣寫起文章來就動力十足,比喝X牛還有效!
MaxJam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30
深邃月光 月光大的評論總是那麼精準有力🤣
亭安 Ann Lin -avatar-img
2023/11/26
姆斯的閱讀心得寫得很好,這不是妄想喔,是真的寫得很好喔。謝謝你分享連珍羚的貼文,好喜歡,(雖然我還得靠google才知道連珍羚是誰)。
MaxJam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26
亭安 Ann Lin 哈哈我是東奧之後開始follow她的。所以這次看到她奪金非常得被感動到!
壹肆說-avatar-img
2024/01/27
會追蹤並持續閱讀你的文章也只是剛好遇到而已(欸(當然還有內容很棒的部分哈哈哈
MaxJam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27
壹肆說 哈哈哈那真的要感謝這樣的剛好耶~~
avatar-img
姆斯的閱讀空間
203會員
264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姆斯的閱讀空間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會想讀這本《一次搞懂標點符號》,當然是為了增強自己寫文章時的標點使用技巧。這本書堪稱台灣標點符號領域的殿堂級經典,作者康文炳是資深的文字工作者,曾在記者與編輯領域打滾多年,現任《財訊》雙週刊資深副總編輯。當初在社群上看到一位追蹤的編輯推薦此書時,就記在心上,讀完果然收穫滿滿。
Thumbnail
2025/04/27
會想讀這本《一次搞懂標點符號》,當然是為了增強自己寫文章時的標點使用技巧。這本書堪稱台灣標點符號領域的殿堂級經典,作者康文炳是資深的文字工作者,曾在記者與編輯領域打滾多年,現任《財訊》雙週刊資深副總編輯。當初在社群上看到一位追蹤的編輯推薦此書時,就記在心上,讀完果然收穫滿滿。
Thumbnail
2025/04/20
在《超預期壽命Ⅰ》中,我們談了醫療3.0的概念並分享了致命的四騎士。在《超預期壽命Ⅱ》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執行戰術的部分。彼得.阿提亞將戰術劃分成四大部分:運動、營養、睡眠與情緒。以下,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談。
Thumbnail
2025/04/20
在《超預期壽命Ⅰ》中,我們談了醫療3.0的概念並分享了致命的四騎士。在《超預期壽命Ⅱ》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執行戰術的部分。彼得.阿提亞將戰術劃分成四大部分:運動、營養、睡眠與情緒。以下,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談。
Thumbnail
2025/04/13
《超預期壽命》是我今年「健康主題書單」中的書目之一(詳見 2025 年計畫)。之前看到修修的YB上分享過此書後就一直記在心上,最近總算拜讀完成!如其名,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實現「超預期」的壽命,並享受更健康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13
《超預期壽命》是我今年「健康主題書單」中的書目之一(詳見 2025 年計畫)。之前看到修修的YB上分享過此書後就一直記在心上,最近總算拜讀完成!如其名,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實現「超預期」的壽命,並享受更健康的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對行為經濟學稍有涉略應該對「人是不理性的動物」這說法不陌生。雖自稱萬物之「靈」,但我們很多時候其實不大靈光。但這些不理性也非全然壞事。這本《妄想的力量》就是要告訴你,不理性雖有點恥有些時候卻很有用!
Thumbnail
如果對行為經濟學稍有涉略應該對「人是不理性的動物」這說法不陌生。雖自稱萬物之「靈」,但我們很多時候其實不大靈光。但這些不理性也非全然壞事。這本《妄想的力量》就是要告訴你,不理性雖有點恥有些時候卻很有用!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過殷切期盼過世的親人再度現身回到的自己面前? 或是我們發現某個人似乎過度自信而到達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其實這些看似「妄想」的行為不一定有害,反而有可能是為了讓當事人減低不適感而形成的現象。 《妄想的力量》的作者是行為科學家,專攻迷信與非理性行為,他告訴我們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過殷切期盼過世的親人再度現身回到的自己面前? 或是我們發現某個人似乎過度自信而到達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其實這些看似「妄想」的行為不一定有害,反而有可能是為了讓當事人減低不適感而形成的現象。 《妄想的力量》的作者是行為科學家,專攻迷信與非理性行為,他告訴我們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
Thumbnail
道德判斷阻礙了人們對事實的認知,「責任」的概念出自人類的本能:想要評判和懲罰他人。
Thumbnail
道德判斷阻礙了人們對事實的認知,「責任」的概念出自人類的本能:想要評判和懲罰他人。
Thumbnail
《正面思考的假象》書名聽起來像是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樂觀」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像是:為什麼明明股票一直虧損,卻還是勇敢買下去?為什麼離婚率居高不下,但新婚佳偶都相信自己是打敗數據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的健康狀況比平均的人好?這一切不是我們天生喜歡跟命運作對,而是跟我們的大腦構造有關。
Thumbnail
《正面思考的假象》書名聽起來像是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樂觀」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像是:為什麼明明股票一直虧損,卻還是勇敢買下去?為什麼離婚率居高不下,但新婚佳偶都相信自己是打敗數據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的健康狀況比平均的人好?這一切不是我們天生喜歡跟命運作對,而是跟我們的大腦構造有關。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6.17 作者:FAHAHA|翁順法 你是個「理性的人」嗎?你覺得自己決策的過程「充滿理性」嗎?那,你覺得「人是理性」的嗎? 本文重點: 1. 人是不理性的嗎?有什麼證據? 2.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 3. 知道這件事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6.17 作者:FAHAHA|翁順法 你是個「理性的人」嗎?你覺得自己決策的過程「充滿理性」嗎?那,你覺得「人是理性」的嗎? 本文重點: 1. 人是不理性的嗎?有什麼證據? 2.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 3. 知道這件事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閱讀_反智(The Irrational Ape) 心理學中最愛討論的議題就是人類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在某種情境下是,但是換了另一種脈絡就有不一樣的決策,這也讓我們的行為變得更多變、更難以預測。《反智》不僅探討理性與否,更重要的是省思為何很容易就受到訊息的刺激,及我們該如何做出篩選。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閱讀_反智(The Irrational Ape) 心理學中最愛討論的議題就是人類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在某種情境下是,但是換了另一種脈絡就有不一樣的決策,這也讓我們的行為變得更多變、更難以預測。《反智》不僅探討理性與否,更重要的是省思為何很容易就受到訊息的刺激,及我們該如何做出篩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