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力專欄:人是不理性的嗎?有什麼證據?知道這件事有什麼好處?】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撰寫日期:2022.06.17 作者:FAHAHA|翁順法
你是個「理性的人」嗎?你覺得自己決策的過程「充滿理性」嗎?那,你覺得「人是理性」的嗎?
資源有限,生活有很多事需要抉擇。比如:選舉投票、選擇戀愛對象、消費購物、判斷是非對錯……我們都需要對這些事有自己的想法或觀點,才能正常的行事。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盡可能理性的做決定,不被情感影響過多。因為理性客觀的選擇,往往會帶來最高的成效。
但,我想告訴你,這樣的想法很可能只是美好的幻想。已經有很多心理學家、科學家告訴我們:「人是不理性的」。
這篇文章要跟你分享三件事:
  1. 人是不理性的嗎?有什麼證據?
  2.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
  3. 知道這件事對我們有何幫助?
準備好了嗎?那我們就開始吧!

一、人是不理性的嗎?有什麼證據?

我可以肯定地說:「人是不理性的。」因為我們的時間和資源有限,無法對每項選擇進行探索,多數時候,我們都是用「常識」和「直覺」來解決問題,而常識和直覺往往不是最理性、最佳的選擇。
為什麼會說常識和直覺不是最佳的選擇呢?我們可以從很多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我們透過直覺和常識所做出的選擇,往往沒有帶來最好的結果。
下面,我們來看三個常見的認知偏誤。

1. 認知失調:行為和想法要保持一致

這是一種心理狀態,當我們的行為和想法產生不一致時,就會產生不適感。而為了避免這樣的不適感,我們會試圖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或是改變行為來保持兩者的一致。
比方說,如果你認為自己很聰明,但注意到自己正在做一些顯然很愚蠢的事,就可能會產生幻覺,認為自己確實有很好的理由這麼做。這個心理效應,就很常被用在「直銷演講」的現場。
他們怎麼說服聽眾呢?首先會在開頭問幾個讓你「說yes」或「點頭」的問題,然後再逐漸導入問題主軸。
比如說:「大家想不想變有錢」、「愛不愛自己的家人」、「你應該是個為未來著想的人吧」…也有一種作法,是讓全部的人一起說:「我想變的更聰明」「我想變的更有錢」
透過行為影響想法,或是想法牽動行為的方式,你就越有可能在後續對他提出的要求做出承諾,進而買單。
認知失調除了被拿來說服消費者,也被應用在醫療制度的改善。英國醫療診所的研究指出,透過承諾的力量,就能將未到診的比例減少18%,相當於減少1億8,000萬美元的支出。
他們怎麼做呢?原本標準的做法是在看診的前一天打電話提醒,但這樣的做法僅減少3.5%的未到診比率,後來他們試著在預約看診時,讓病人在自己預約的卡片上寫上下次預約的時間和日期,就大幅改善現況,讓病人信守承諾。
有趣的是,我們可能看見別人正處在認知失調的情況,但當這狀況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我們並不會察覺。

2. 錨定效應:偏見發生的原因

我們對於先聽見的事情都會產生偏見,如果選擇接受這件事,往往就會變成不理性、難根除的信念。
比如說你剛進到某個單位,同事告訴你主管很難相處,這時候你就容易帶著負面的有色眼鏡看待主管的所作所為。如果主管剛好做出嚴厲的管理手段,你就會更加深這個信念。
錨定效應在談判桌上也適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教談判的書籍告訴我們:「在雙方不知道行情的情況,談判時應該先出價,在對方心中錨定一個價格。」
另外,商場也很常見透過人們心中的錨定效應,來決定產品擺放的方式。比如同一價位的商品會擺在一塊,讓你認為這東西本該就屬這個價錢。
只要你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錨定效應發生在生活各個層面。

3. 確認偏誤:大腦為理解而信任

《銷腦行銷》告訴我們:大腦為理解而信任。對大腦來說,只有了解資訊,才知道資訊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而一旦理解,大腦就會確認資訊的真實性。
什麼意思?就是當一個概念出現在腦中時,我們會先試著理解它、把它當成真的,然後去解釋可能的原因。
這很常見,舉上一個【錨定效應】的案例。
當你進入一個新環境,單位的同事告訴你主管很難相處時,你的大腦會先把它當成是事實,然後尋找他很難相處的證據。
《鋪梗力》告訴我們:「為了決定某個可能性是否正確,人通常會尋找確證而非否證,也就是能夠證實這個想法,而非推翻這個想法的證據。畢竟記住存在的事物,要比記著不存在的事物還容易。」
或許這個現象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認為算命、心裡測驗、星座會很準。當算命師看看你的手相、折折你的手指,然後告訴你:「你是一個有彈性的人。」你就會開始搜尋自己有彈性的事例。
反之亦然,當算命師告訴你:「你是一個在有些時候特別固執的人。」你也能夠找出相關的事例。
總之,他怎麼說,都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一個有時彈性、有時固執的人。
這個現象還有一個加拿大的研究可以說明,研究員只是稍微調整問卷上的文字,就導致問卷的結果有天壤之別。
這個研究分別問兩組受測者:在社會是否感到快樂、在社會是否感到不快樂。結果被問到「是否感到不快樂」的受測者那組,更容易聯想到不快樂的事,而宣稱自己不快樂。
總之,上面簡單列舉三項心理學的偏誤,能讓我們清楚知道:人的決策相當容易被控制,很多時候並不是出於意願
而且,我們不會承認這件事,我們不會承認自己受到影響而做出選擇。就像一個認定男友出軌的女生,看到男友和所有其他女生對話的訊息都會生氣,她不會認為這是過度、不理性的反應。
看到這裡,我想或許你還是不服氣,覺得我硬是扣了一個「不理性的帽子」給你。這很正常,我以前也這樣認為。
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會輕易受到操控,很多仍然是出自於客觀條件的選擇而做。至少我買個菜也知道貨比三家吧?這樣難道不理性?
沒關係,第二段我們就來探討:為什麼我們總會認為自己是理性的決策者。

二、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

好,我必須先向你道歉,因為人在做決策的過程,還是會透過理性來縮小選擇。
假設你正在想找戀愛對象,你可能會先列出幾個篩選條件,甚至做成一張「評估表」來限縮自己的選擇。比如說:長相中上、氣質路線、不跑夜店、喜歡動物……想透過這樣的方式,「更有效率」的找到理性的伴侶。
但,接下來呢?《鋪梗力》告訴我們:「談論到最後決定的時候,理智就罷工了。」假設你最終有兩個目標對象:A和B。A在你的「理性評估表」中分數較高,但不知怎麼的,你對C特別有好感,即便他因為不喜歡動物被你扣分。
這時你會選擇A還是C呢?「跟著感覺走吧!」你可能會這樣告訴自己,然後選擇和C在一起。
當你的好友或閨蜜問你:「為什麼不選A啊?他不是比較好嗎?」我相信你一定有能力想出很多理由說服你的好友或閨蜜,最後也會在心裡說服自己。
這是我們天生的能力,人是非常善於自我合理化的。還記得嗎?認知失調
我們總希望內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行為保持一致,避免產生「認知失調」的不適感。只要你想找,一定可以為自己的行為、決策找到合理的解釋。
簡單來說,我們會認為自己是理性的,往往是因為重大決策的過程中,我們還是有許多理性思維作為根據。但最終影響我們做出最後決策的,仍然是偏見、恐懼、渴望、直覺這些非理性的原因,即便我們仍會覺得這是基於理性思考下的產物。

三、知道這件事對我們有何幫助?

了解人做決策不是理性的,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我認為有三個最重要的好處。
首先,當你成為說服者時,要知道最重要的不是一直講道理,而是改變對方的感受;再來,而當你身為接受者時,要記得辨別說服者語言和非語言的說服技巧。最後,知道自己是不理性的這件事,其實就是讓自己離理性更接近一步。

1. 說服最重要的不是邏輯

很多人覺得說服別人只要有道理,別人就會買單,這是大大的誤解。因為影響我們決策的因素,很大的程度來自「感覺」,也就是「不理性」的成分。
假如你是一個銷售人員,要如何讓消費者認同你、喜歡你、照顧你、依賴你、信任你,才是影響能否成交的重要關鍵。
如果你只是不斷強調自家商品有多好,性能、功能是對手品牌的XX(量化數值),不買是對方的損失,消費者就可能不會買單。
只要他喜歡你,就有上百個理由能跟你買;相反的,要是他想拒絕你,一樣可以找到上百個理由。
而且他會覺得自己是理性的。

2. 避免掉入說服者的話術陷阱

說服別人時,影響別人的感覺很重要;相反的,當我們知道,自己的決策是如此容易受到影響,就要對他人的說服技巧提高警覺。
「對方在試圖營造什麼感覺?」「對方給的選擇是合理的嗎?還有其他選項嗎?」「對方的證據鎖推測出來的結論是對的嗎?」……
至於如何判斷睡服話術和行銷手段,或許之後可以再寫一篇文章分享,也歡迎大家先去閱讀我先前寫過的一篇:《說服力專欄:直銷組織的說服技巧大解析,我們該如何面對洗腦?》,相信對你如何判斷對方的公正性會有幫助。

3. 成為一個相對更理性的人

當你意識到,原來人這麼容易受影響,你就能想辦法讓自己不要被影響。
比如說,當你的同事告訴你:主管很難相處。這時候要克制自己大腦的錨定效應,告訴自己:「難相處是他的感受,我自己再觀察看看。」
而當你減少錨定效應的影響,也會減少確認偏誤的力量。你會更客觀、冷靜的去看待主管處理人、事的手段和目的,而不是因為別人說他有問題,就認定他有問題,且試圖證明他有問題。
這時候,你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總結

《好好說話》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我們活在一個由話術建構的世界,這個秘密少有人知。
是的,我們總以為自己有能力判斷對錯,有能力做出理性的決策,有能力抵抗廣告的干擾,但事實是,我們不斷被生活中的話術給影響,而我們渾然不自知。
怎麼辦呢?《鋪梗力》告訴我們:想要避免說服者的影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意識到他們在說服你。
而在那之前,你要先願意接受:人是不理性的。
承認自己的不理性,才能在真正關鍵的決策中,做出真正最好的選擇,也才能坦然接受選擇所帶來的影響。
追蹤IG:看更多簡報表達的圖卡教學
官網:了解更多(關於我、服務項目、最新活動、其他專欄主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5會員
79內容數
嗨,我是順法,是一名簡報培訓講師,主講 : 視覺溝通、內容策略、上台表達等簡報技巧。超過 100 場以上的授課實戰經驗。希望透過公開班、讀書會、寫作,推廣大眾簡報能力的養成。有任何培訓需求,歡迎與我聯繫。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論說服力說服力是一種透過言詞取信或取悅別人,藉以建立關係、成立交易...的能力。大概有36%的人具備這個特質,有19%的人顯著受惠,也算常見天份。我根據哈佛商業評論數年的百大CEO研究做量化分析,也確認具備這個特質的CEO顯著比隨機狀況該有的數量多。
Thumbnail
avatar
許子鳴
2024-06-03
寫作與思考:培養卓越說服力的關鍵『寫作和想法是密不分的,好的想法需要好的文章來詮釋』 「寫作和想法是密不分的,好的想法需要老的文章來詮釋」這句話強調了寫作和想法之間的緊密關聯。寫作是將我們的想法具體化、詮釋和傳達給他人的過程。而好的想法需要透過寫作來展現和解釋,才能真正被理解和接受。對於領導者來說,具備卓越的說服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avatar
Amily Yu
2024-03-03
【書選閱讀#077】老闆客戶都點頭的數字說服力:不懂數據分析,也能善用數據打動對方、建立專業形象與累積信任感在職場上懂得運用數據的人,都活成了怎麼樣了?工作上能做出嚴謹與正確的分析,凡事都用數據說話。你也是這樣認為嗎?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想或許你小看了數據的價值。
Thumbnail
avatar
劉奕酉
2023-10-07
如何成為強說服力的溝通者?想要說服別人,先要學會簡洁的說話術。我們都怕別人嘮叨,長篇大論的話是又記不住內容又聽到讓人心煩。我們都想說出讓別人按我們意願去做,可成年的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個性,直白說出自己想法使對方做截然是不可能,我們都不想被操控,被命令,對吧。好的溝通者能說出具有說服力的說話術而使對方心甘情願地做。
Thumbnail
avatar
LilyG莉莉兒
2023-09-23
高說服力的文案寫作秘訣:為何你的文案未能出單?你寫的文案會轉單嗎?你是個有用戶思維腦袋的人嗎?該如何寫出能賣貨的文案呢? 為什麼寫不出會賣的銷售文案?文案要怎麼寫才能深入人心?行銷人必懂的文案銷售策略
Thumbnail
avatar
梅子's 拓荒者品牌學
2023-08-21
【字不可貌相】美國人說你是他的「共鳴板」(sounding board)是什麼意思?共鳴板是直譯,但別只看中文字面而誤會了這個英文詞的意思。對方把你稱作sounding board,並不是說你跟對方很有共鳴或想法一致。我們要先知道共鳴板到底是什麼東西和什麼作用,才能解碼出其奧義。
Thumbnail
avatar
你的英日語自學導師 譯難忘  ོꦿ༄꧁꧂
2022-03-18
為什麼職場溝通總是心好累?是他們聽不懂人話,還是你說的不是人話?在職場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常是這樣:業務和工程師開會,差點沒被滿口術語,以及電腦般精準卻毫無人性的語言邏輯給氣死;平面設計構圖比稿時,顧客這樣說:「我希望你們團隊充滿前所未有的新穎創意,又必須符合我方1,2,3,4,5的規則要求……」
Thumbnail
avatar
艾莎解結-跨界生涯顧問
2021-10-27
第十五章 遇到這麼有說服力的人,你能怎麼辦?(1989 西雅圖) 香港的客戶最終還是敗興而歸! 尷尬的當然是第二天早上。 Edward和Christin約好要把客戶帶到豪頂之後才表示: 剛剛得到消息- 物件已經下市了(被買走了!) 這是違反Christin良知的事,但又能怎麼辦? 如果在車上就老實的表示前兩天就碰到了「搶劫」,會需要解釋多少口
avatar
采憶cyw
2021-10-01
【字不可貌向】外國人說「I’ll give you that.」是要送你什麼東西嗎?如果外國人在跟你閒聊朋友的事情,前一秒才剛說朋友的為人怎麼樣如何的,下一秒天外飛來一筆對你說「I’ll give you that.」,你會不會納悶對方是要送你哪個東西?其實這解讀也只對了一半,你大腦需要再轉一下才能懂對方說話的用意。
Thumbnail
avatar
你的英日語自學導師 譯難忘  ོꦿ༄꧁꧂
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