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力專欄:人是不理性的嗎?有什麼證據?知道這件事有什麼好處?】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撰寫日期:2022.06.17 作者:FAHAHA|翁順法
你是個「理性的人」嗎?你覺得自己決策的過程「充滿理性」嗎?那,你覺得「人是理性」的嗎?
資源有限,生活有很多事需要抉擇。比如:選舉投票、選擇戀愛對象、消費購物、判斷是非對錯……我們都需要對這些事有自己的想法或觀點,才能正常的行事。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盡可能理性的做決定,不被情感影響過多。因為理性客觀的選擇,往往會帶來最高的成效。
但,我想告訴你,這樣的想法很可能只是美好的幻想。已經有很多心理學家、科學家告訴我們:「人是不理性的」。
這篇文章要跟你分享三件事:
  1. 人是不理性的嗎?有什麼證據?
  2.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
  3. 知道這件事對我們有何幫助?
準備好了嗎?那我們就開始吧!

一、人是不理性的嗎?有什麼證據?

我可以肯定地說:「人是不理性的。」因為我們的時間和資源有限,無法對每項選擇進行探索,多數時候,我們都是用「常識」和「直覺」來解決問題,而常識和直覺往往不是最理性、最佳的選擇。
為什麼會說常識和直覺不是最佳的選擇呢?我們可以從很多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我們透過直覺和常識所做出的選擇,往往沒有帶來最好的結果。
下面,我們來看三個常見的認知偏誤。

1. 認知失調:行為和想法要保持一致

這是一種心理狀態,當我們的行為和想法產生不一致時,就會產生不適感。而為了避免這樣的不適感,我們會試圖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或是改變行為來保持兩者的一致。
比方說,如果你認為自己很聰明,但注意到自己正在做一些顯然很愚蠢的事,就可能會產生幻覺,認為自己確實有很好的理由這麼做。這個心理效應,就很常被用在「直銷演講」的現場。
他們怎麼說服聽眾呢?首先會在開頭問幾個讓你「說yes」或「點頭」的問題,然後再逐漸導入問題主軸。
比如說:「大家想不想變有錢」、「愛不愛自己的家人」、「你應該是個為未來著想的人吧」…也有一種作法,是讓全部的人一起說:「我想變的更聰明」「我想變的更有錢」
透過行為影響想法,或是想法牽動行為的方式,你就越有可能在後續對他提出的要求做出承諾,進而買單。
認知失調除了被拿來說服消費者,也被應用在醫療制度的改善。英國醫療診所的研究指出,透過承諾的力量,就能將未到診的比例減少18%,相當於減少1億8,000萬美元的支出。
他們怎麼做呢?原本標準的做法是在看診的前一天打電話提醒,但這樣的做法僅減少3.5%的未到診比率,後來他們試著在預約看診時,讓病人在自己預約的卡片上寫上下次預約的時間和日期,就大幅改善現況,讓病人信守承諾。
有趣的是,我們可能看見別人正處在認知失調的情況,但當這狀況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我們並不會察覺。

2. 錨定效應:偏見發生的原因

我們對於先聽見的事情都會產生偏見,如果選擇接受這件事,往往就會變成不理性、難根除的信念。
比如說你剛進到某個單位,同事告訴你主管很難相處,這時候你就容易帶著負面的有色眼鏡看待主管的所作所為。如果主管剛好做出嚴厲的管理手段,你就會更加深這個信念。
錨定效應在談判桌上也適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教談判的書籍告訴我們:「在雙方不知道行情的情況,談判時應該先出價,在對方心中錨定一個價格。」
另外,商場也很常見透過人們心中的錨定效應,來決定產品擺放的方式。比如同一價位的商品會擺在一塊,讓你認為這東西本該就屬這個價錢。
只要你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錨定效應發生在生活各個層面。

3. 確認偏誤:大腦為理解而信任

《銷腦行銷》告訴我們:大腦為理解而信任。對大腦來說,只有了解資訊,才知道資訊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而一旦理解,大腦就會確認資訊的真實性。
什麼意思?就是當一個概念出現在腦中時,我們會先試著理解它、把它當成真的,然後去解釋可能的原因。
這很常見,舉上一個【錨定效應】的案例。
當你進入一個新環境,單位的同事告訴你主管很難相處時,你的大腦會先把它當成是事實,然後尋找他很難相處的證據。
《鋪梗力》告訴我們:「為了決定某個可能性是否正確,人通常會尋找確證而非否證,也就是能夠證實這個想法,而非推翻這個想法的證據。畢竟記住存在的事物,要比記著不存在的事物還容易。」
或許這個現象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認為算命、心裡測驗、星座會很準。當算命師看看你的手相、折折你的手指,然後告訴你:「你是一個有彈性的人。」你就會開始搜尋自己有彈性的事例。
反之亦然,當算命師告訴你:「你是一個在有些時候特別固執的人。」你也能夠找出相關的事例。
總之,他怎麼說,都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一個有時彈性、有時固執的人。
這個現象還有一個加拿大的研究可以說明,研究員只是稍微調整問卷上的文字,就導致問卷的結果有天壤之別。
這個研究分別問兩組受測者:在社會是否感到快樂、在社會是否感到不快樂。結果被問到「是否感到不快樂」的受測者那組,更容易聯想到不快樂的事,而宣稱自己不快樂。
總之,上面簡單列舉三項心理學的偏誤,能讓我們清楚知道:人的決策相當容易被控制,很多時候並不是出於意願
而且,我們不會承認這件事,我們不會承認自己受到影響而做出選擇。就像一個認定男友出軌的女生,看到男友和所有其他女生對話的訊息都會生氣,她不會認為這是過度、不理性的反應。
看到這裡,我想或許你還是不服氣,覺得我硬是扣了一個「不理性的帽子」給你。這很正常,我以前也這樣認為。
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會輕易受到操控,很多仍然是出自於客觀條件的選擇而做。至少我買個菜也知道貨比三家吧?這樣難道不理性?
沒關係,第二段我們就來探討:為什麼我們總會認為自己是理性的決策者。

二、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

好,我必須先向你道歉,因為人在做決策的過程,還是會透過理性來縮小選擇。
假設你正在想找戀愛對象,你可能會先列出幾個篩選條件,甚至做成一張「評估表」來限縮自己的選擇。比如說:長相中上、氣質路線、不跑夜店、喜歡動物……想透過這樣的方式,「更有效率」的找到理性的伴侶。
但,接下來呢?《鋪梗力》告訴我們:「談論到最後決定的時候,理智就罷工了。」假設你最終有兩個目標對象:A和B。A在你的「理性評估表」中分數較高,但不知怎麼的,你對C特別有好感,即便他因為不喜歡動物被你扣分。
這時你會選擇A還是C呢?「跟著感覺走吧!」你可能會這樣告訴自己,然後選擇和C在一起。
當你的好友或閨蜜問你:「為什麼不選A啊?他不是比較好嗎?」我相信你一定有能力想出很多理由說服你的好友或閨蜜,最後也會在心裡說服自己。
這是我們天生的能力,人是非常善於自我合理化的。還記得嗎?認知失調
我們總希望內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行為保持一致,避免產生「認知失調」的不適感。只要你想找,一定可以為自己的行為、決策找到合理的解釋。
簡單來說,我們會認為自己是理性的,往往是因為重大決策的過程中,我們還是有許多理性思維作為根據。但最終影響我們做出最後決策的,仍然是偏見、恐懼、渴望、直覺這些非理性的原因,即便我們仍會覺得這是基於理性思考下的產物。

三、知道這件事對我們有何幫助?

了解人做決策不是理性的,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我認為有三個最重要的好處。
首先,當你成為說服者時,要知道最重要的不是一直講道理,而是改變對方的感受;再來,而當你身為接受者時,要記得辨別說服者語言和非語言的說服技巧。最後,知道自己是不理性的這件事,其實就是讓自己離理性更接近一步。

1. 說服最重要的不是邏輯

很多人覺得說服別人只要有道理,別人就會買單,這是大大的誤解。因為影響我們決策的因素,很大的程度來自「感覺」,也就是「不理性」的成分。
假如你是一個銷售人員,要如何讓消費者認同你、喜歡你、照顧你、依賴你、信任你,才是影響能否成交的重要關鍵。
如果你只是不斷強調自家商品有多好,性能、功能是對手品牌的XX(量化數值),不買是對方的損失,消費者就可能不會買單。
只要他喜歡你,就有上百個理由能跟你買;相反的,要是他想拒絕你,一樣可以找到上百個理由。
而且他會覺得自己是理性的。

2. 避免掉入說服者的話術陷阱

說服別人時,影響別人的感覺很重要;相反的,當我們知道,自己的決策是如此容易受到影響,就要對他人的說服技巧提高警覺。
「對方在試圖營造什麼感覺?」「對方給的選擇是合理的嗎?還有其他選項嗎?」「對方的證據鎖推測出來的結論是對的嗎?」……
至於如何判斷睡服話術和行銷手段,或許之後可以再寫一篇文章分享,也歡迎大家先去閱讀我先前寫過的一篇:《說服力專欄:直銷組織的說服技巧大解析,我們該如何面對洗腦?》,相信對你如何判斷對方的公正性會有幫助。

3. 成為一個相對更理性的人

當你意識到,原來人這麼容易受影響,你就能想辦法讓自己不要被影響。
比如說,當你的同事告訴你:主管很難相處。這時候要克制自己大腦的錨定效應,告訴自己:「難相處是他的感受,我自己再觀察看看。」
而當你減少錨定效應的影響,也會減少確認偏誤的力量。你會更客觀、冷靜的去看待主管處理人、事的手段和目的,而不是因為別人說他有問題,就認定他有問題,且試圖證明他有問題。
這時候,你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總結

《好好說話》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我們活在一個由話術建構的世界,這個秘密少有人知。
是的,我們總以為自己有能力判斷對錯,有能力做出理性的決策,有能力抵抗廣告的干擾,但事實是,我們不斷被生活中的話術給影響,而我們渾然不自知。
怎麼辦呢?《鋪梗力》告訴我們:想要避免說服者的影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意識到他們在說服你。
而在那之前,你要先願意接受:人是不理性的。
承認自己的不理性,才能在真正關鍵的決策中,做出真正最好的選擇,也才能坦然接受選擇所帶來的影響。
追蹤IG:看更多簡報表達的圖卡教學
官網:了解更多(關於我、服務項目、最新活動、其他專欄主題)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6會員
79內容數
嗨,我是順法,是一名簡報培訓講師,主講 : 視覺溝通、內容策略、上台表達等簡報技巧。超過 100 場以上的授課實戰經驗。希望透過公開班、讀書會、寫作,推廣大眾簡報能力的養成。有任何培訓需求,歡迎與我聯繫。信箱:fahahatalk@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AHAH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撰寫日期:2022.06.16 作者:FAHAHA|翁順法 學習說服技巧,不僅是用來改變他人,也是一種避免被洗腦、呼攏的心智防身術。 本文重點: 1. 直銷相關親身經歷 2. 7個直銷常用的說服技巧 3.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可信
撰寫日期:2022.06.14 作者:FAHAHA|翁順法 關於「如何說服別人」一直有種魔力,許多人都想掌握「說服」這項利器,來改變、影響、控制他人,但卻不得其門而入。 無法學會說服,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說服當成一種能立刻見效的話術......
本文撰寫日期:2022.06.09 作者:FAHAHA|翁順法 善於表達的人,都會給人較聰明的印象;相反的,不會表達的人總讓人覺得頭腦不夠清楚,無法好好傳遞自己的想法。 我們都會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的表達者。至少說話時,聽眾願意聽你說,不會露出一臉不耐煩,或是嘴巴失守、哈欠連連。
你可以使用一個叫「PREP」的經典表達框架,幫助你快速組織有邏輯的論述。 什麼是PREP呢?PREP是四個英文的縮寫:Point(先講結論)、Reason(給出理由)、Example(舉例說明)、Point(重申論點),按照這四個順序說明,能讓聽你說話的人,快速掌握你想傳遞的論點。
撰寫日期:2022.05.26 作者:FAHAHA|翁順法 《好好說話》「我們一直以聽話的方式被教育,卻以說話的方式被考核。」 從小到大的求學歷程,我們幾乎都是坐在台下聽講,因此只要需要上台說話,總是讓人感到十分緊張不安......
作者:翁順法|FAHAHA 這篇文章將用一個貼近生活的案例,跟你分享提案的原則、重點與技巧。
撰寫日期:2022.06.16 作者:FAHAHA|翁順法 學習說服技巧,不僅是用來改變他人,也是一種避免被洗腦、呼攏的心智防身術。 本文重點: 1. 直銷相關親身經歷 2. 7個直銷常用的說服技巧 3.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可信
撰寫日期:2022.06.14 作者:FAHAHA|翁順法 關於「如何說服別人」一直有種魔力,許多人都想掌握「說服」這項利器,來改變、影響、控制他人,但卻不得其門而入。 無法學會說服,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說服當成一種能立刻見效的話術......
本文撰寫日期:2022.06.09 作者:FAHAHA|翁順法 善於表達的人,都會給人較聰明的印象;相反的,不會表達的人總讓人覺得頭腦不夠清楚,無法好好傳遞自己的想法。 我們都會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的表達者。至少說話時,聽眾願意聽你說,不會露出一臉不耐煩,或是嘴巴失守、哈欠連連。
你可以使用一個叫「PREP」的經典表達框架,幫助你快速組織有邏輯的論述。 什麼是PREP呢?PREP是四個英文的縮寫:Point(先講結論)、Reason(給出理由)、Example(舉例說明)、Point(重申論點),按照這四個順序說明,能讓聽你說話的人,快速掌握你想傳遞的論點。
撰寫日期:2022.05.26 作者:FAHAHA|翁順法 《好好說話》「我們一直以聽話的方式被教育,卻以說話的方式被考核。」 從小到大的求學歷程,我們幾乎都是坐在台下聽講,因此只要需要上台說話,總是讓人感到十分緊張不安......
作者:翁順法|FAHAHA 這篇文章將用一個貼近生活的案例,跟你分享提案的原則、重點與技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多數人在進行選擇的時候其實是不理性的。即是經濟學上的理性人其實不是一個合理的假設。許多人的消費習慣並不是以滿足需求的最低成本為原則。 或者是說所謂的需求評估,很多人是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都搞不清楚而很難以掌握的。 比如說買車,你是要能移動就好?還是要大空間能載貨?要四輪驅動?還是要後驅車?事實上你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的消費與投資的決策中,是否發現自己常掉入非理性的陷阱,被行銷手法影響、被自己莫名的不理性判斷影響決策? 全書囊括行為經濟學領域著重的各項理論,敘述並解釋了真實世界中,人類是如何決策。前半段著重消費行為的非理性陷阱、後半段著重投資行為的非理性陷阱。
Thumbnail
  德雷福斯對這樣先驗理由並不買帳,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問:「什麼是理性?」,去思考是「理性是必須的」還是「理性應該要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做那些判斷。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將經驗體驗為包含有概念內容。去說理性瀰漫於這些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主義者為其添加上去的「哲學責任」。
Thumbnail
常在很多地方看到、聽到有人說:你要相信你的直覺!用你的直覺力去做、去體驗、去觀察,但是直覺與一般理性思考不同,後天的理性思考是透過一再的學習磨練而出的,理性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在很多事情上做利弊分析以便做出最佳的選擇。 但是直覺呢?直覺最大的用處在於:決定自己想不想做、要不要做、適不適合做。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判斷力通常是決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評估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洞悉人性的複雜面向是相當重要的課課,只有真正理解消費者內心的願景與盲點,企業才能提出貼近他們需求,甚至超越期望的產品與行銷策略。而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就透過「絕對效應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多數人在進行選擇的時候其實是不理性的。即是經濟學上的理性人其實不是一個合理的假設。許多人的消費習慣並不是以滿足需求的最低成本為原則。 或者是說所謂的需求評估,很多人是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都搞不清楚而很難以掌握的。 比如說買車,你是要能移動就好?還是要大空間能載貨?要四輪驅動?還是要後驅車?事實上你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的消費與投資的決策中,是否發現自己常掉入非理性的陷阱,被行銷手法影響、被自己莫名的不理性判斷影響決策? 全書囊括行為經濟學領域著重的各項理論,敘述並解釋了真實世界中,人類是如何決策。前半段著重消費行為的非理性陷阱、後半段著重投資行為的非理性陷阱。
Thumbnail
  德雷福斯對這樣先驗理由並不買帳,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問:「什麼是理性?」,去思考是「理性是必須的」還是「理性應該要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做那些判斷。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將經驗體驗為包含有概念內容。去說理性瀰漫於這些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主義者為其添加上去的「哲學責任」。
Thumbnail
常在很多地方看到、聽到有人說:你要相信你的直覺!用你的直覺力去做、去體驗、去觀察,但是直覺與一般理性思考不同,後天的理性思考是透過一再的學習磨練而出的,理性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在很多事情上做利弊分析以便做出最佳的選擇。 但是直覺呢?直覺最大的用處在於:決定自己想不想做、要不要做、適不適合做。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判斷力通常是決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評估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洞悉人性的複雜面向是相當重要的課課,只有真正理解消費者內心的願景與盲點,企業才能提出貼近他們需求,甚至超越期望的產品與行銷策略。而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就透過「絕對效應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