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狸》- 還是動了真情的半套殘酷寓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陳慕義的口氣與手勢和裝扮加上白潤音的眼神幾場在高級老爺車的場景堪稱近年國片最佳對手戲。

陳慕義的口氣與手勢和裝扮加上白潤音的眼神幾場在高級老爺車的場景堪稱近年國片最佳對手戲。

樂見看到國片終於有人描寫父輩那一代常見台灣資本家(註)功利主義(但也絕非如此二元)的精神與道德狀態,而非許多描寫弱勢族群電影往往大部分只會出現幾秒壓榨勞工的刻板印象。

 

當然這必須靠著陳慕義精彩演譯(說是carry了整部電影並不為過),對比導演的上一部《范保德》中有些過於拗口的蕭雅全式「金句」,在《老狐狸》中例如:「不平等就是地圖 ,指引贏的方向。」配上老狐狸謝老闆的口氣與手勢就是對味,與廖界(白潤音飾)老人與小孩的對話幾場戲,周旋在自我存在辯證與類似直銷的洗腦話術(如《華爾街之狼》)實在令人印象深刻,堪稱近年國片對手戲一大亮點。

 

二是前中段《老狐狸》維持著寫實又介於封閉世界的寓言感,過於「客家」(節省)的單親家庭胼手胼足的買房,父親廖泰來(劉冠廷飾)努力存錢,不斷被兒子廖界提醒要買房子開理髮店(滿足母親健在時願望)的小確幸迴圈。

 

一直到廖界被謝老闆傳授喝杯冷水干我屁事的「自私心法」,那些被戳破的「省錢撇步」的寓言性,像是當代可以依憑著自我感覺良好去訕笑那些努力省錢過生活的禁慾者,亦或者害怕氣候變遷的刻意省電的環保人士被浪費電的縱慾者說著:別傻了,其實你的苦行一點意義也沒有。

 

如此契合著謝老闆載著廖界去「報復」曾經霸凌他的同學,開車進去公園說的爽,是真的很爽,樂見這樣入世的快感和言語(名車)的效度。電影至此成功的劃分入世的存在者與人文關懷兩股勢力,並直到描述著同情他者的人是命定失敗者這樣的描述。做為時常同情他人的藝文工作者確實心有戚戚焉,但也早已習慣某種程度社會上認定收入較少;早已習慣把熱情放在創作上,以至於不會對世界太過絕望,做為某種自我否定的積極感。 

前段寓言性迴圈也仰賴著「漂亮姊姊」(劉奕兒飾)不斷在收房租的段落構成。

前段寓言性迴圈也仰賴著「漂亮姊姊」(劉奕兒飾)不斷在收房租的段落構成。

《老狐狸》也想必指涉著導演度過中年回望人生游移在功利主義與同理心天平的道德準則,如此電影意志等於作者意志,同時又帶某種教育性:作為長輩,要教給小孩怎樣的人生?於是我們都知道溫昇豪的「折衷方案」就是導演的答案:實際上要記住父親教導的對於周遭的同情,同時也學習了老狐狸(跟客戶)的話術修正。

 

電影在前面百分之八十以回溯台灣1990年代時代感同時營造了某種殘酷道德寓言,拿下本屆金馬最佳導演算是實至名歸,只是最末段百分之二十在過於冷血、 入世感中踩了煞車,像是廖泰來自己也承認關瓦斯是騙人的字條,或是冷酷謝老闆其實偷偷懷念並後悔他兒子已經去世,更不用說廖界最後又開始用滴水的方式規避水費的自我欺騙,或結尾溫昇豪(廖界長大)段落,這一連串末段的「連擊」看得出來導演又忍不住加了過往國片常見寫實與人文主義的調性,於是讓殘酷的寓言些微翻轉,或失效。 

前中段《老狐狸》維持著寫實又介於封閉世界的寓言感,整個形式的調度與氣氛營造,拿下60屆金馬最佳導演實至名歸。

前中段《老狐狸》維持著寫實又介於封閉世界的寓言感,整個形式的調度與氣氛營造,拿下60屆金馬最佳導演實至名歸。

會想到《寄生上流》同樣也是殘酷的階級寓言性,並利用建築的特性去處理結尾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但也許根本問題是台灣人的敦厚真的不像韓國那樣粗殘狠心。《老狐狸》最終選擇還是教育意義大於藝術性,因為我們(台灣人)也「真的」不希望教出一個小孩長大之後不管是殘酷冷血,或者厭世的大人。


(註)
本片背景雖描寫1990年代台灣股市上萬點熱錢與後續消散的慘況,但此文更會看作老狐狸其實就是描寫造就台灣經濟奇蹟的許多中小企業的老闆與台商們背後賺錢的哲學。

avatar-img
26會員
7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拉特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只是故事的不同,《世界末日又怎樣》又還有什麼可以說嘴之處,除了幾乎對於電影精緻形式的放棄,體現當代短影音的隨機、隨便感對照共產時期的女性計程司機電影的挪用更顯蒼白無力,女性視角的陰柔被如此自大狂妄的庶民感,展示著無所謂的厭世幾乎蹂躪殆盡…。
世界末日般劇情的獵奇感交織在重新感受人如何活著的「教育」著銀幕外身為運用電力觀看電影的觀眾。以家庭互助為基本單位,面臨著「食物保存」或「交通運輸」。除此之外《生存家族》還透露更多相關求生技能。
大部分少年電影會像是記憶的回顧,時常講述年少的經驗往往是暗示著那些經驗成為之後的我們。但《親密》卻非有此感,反而是以生命中曾經發生的事情,試圖稀釋少年成長電影結果式的「永恆」,以必然的孤立、抽象,不必太過交代人生後續的豁免感,呈現感受獨立、開放的存在。
但回過頭來,期待密錄器真相代表對與錯的道德律法框架,以及紀錄片刻意製造回到案發地點的「詩意影像」和死者過往日記的口白,似乎用來增加感傷與可憐 ,並且交叉配置(蒙太奇)著家屬訪談的「資訊」,大致上說死者是一位很乖的小孩,如此並置有一種「詭異」的感覺。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再一次透露Wes Anderson對於印度文化的喜好:瑜珈與冥想(meditation),並藉由馬戲團表演展現一種「特異功能」(註),電影中藉由學習內心想像的修煉,練就眼睛對於物理障礙的穿透性,心象(內心的想像)與視覺幻象兩者達成一致,於是眼睛矇起來也可以看到身體外面的世界。
《芭比》觀看特殊性並不像劇情的進展,而是「芭比」的符號性在於當代社群中政治正不正確的政治性框架,那些結構主義式的意識形態框架,在如此後設的媒體社會,人人皆是自媒體的生產者並同時是接受者(粉絲與酸民)並可以相互反串甚至在迷因化流變中,成了什麼?
如果只是故事的不同,《世界末日又怎樣》又還有什麼可以說嘴之處,除了幾乎對於電影精緻形式的放棄,體現當代短影音的隨機、隨便感對照共產時期的女性計程司機電影的挪用更顯蒼白無力,女性視角的陰柔被如此自大狂妄的庶民感,展示著無所謂的厭世幾乎蹂躪殆盡…。
世界末日般劇情的獵奇感交織在重新感受人如何活著的「教育」著銀幕外身為運用電力觀看電影的觀眾。以家庭互助為基本單位,面臨著「食物保存」或「交通運輸」。除此之外《生存家族》還透露更多相關求生技能。
大部分少年電影會像是記憶的回顧,時常講述年少的經驗往往是暗示著那些經驗成為之後的我們。但《親密》卻非有此感,反而是以生命中曾經發生的事情,試圖稀釋少年成長電影結果式的「永恆」,以必然的孤立、抽象,不必太過交代人生後續的豁免感,呈現感受獨立、開放的存在。
但回過頭來,期待密錄器真相代表對與錯的道德律法框架,以及紀錄片刻意製造回到案發地點的「詩意影像」和死者過往日記的口白,似乎用來增加感傷與可憐 ,並且交叉配置(蒙太奇)著家屬訪談的「資訊」,大致上說死者是一位很乖的小孩,如此並置有一種「詭異」的感覺。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再一次透露Wes Anderson對於印度文化的喜好:瑜珈與冥想(meditation),並藉由馬戲團表演展現一種「特異功能」(註),電影中藉由學習內心想像的修煉,練就眼睛對於物理障礙的穿透性,心象(內心的想像)與視覺幻象兩者達成一致,於是眼睛矇起來也可以看到身體外面的世界。
《芭比》觀看特殊性並不像劇情的進展,而是「芭比」的符號性在於當代社群中政治正不正確的政治性框架,那些結構主義式的意識形態框架,在如此後設的媒體社會,人人皆是自媒體的生產者並同時是接受者(粉絲與酸民)並可以相互反串甚至在迷因化流變中,成了什麼?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老狐狸》(Old Fox)由蕭雅全導演,劉冠廷、白潤音、陳慕義主演。
Thumbnail
幾個月前看電影簡介的前幾行,以為是在說明股市飆漲、物價翻倍的臺灣經濟發展過程,看了片頭覺得有點沉悶,覺得自己沒準備好觀看欣賞,於是中斷。 今天終於覺得有時間跟餘裕慢悠的觀賞,原本我以為是要歌頌功利主義,畢竟,老狐狸教廖界一件最重要的事「不知道輸給知道」:「我們要利用不平等創造不平等,有人說不平等不
Thumbnail
這隻享負盛名的《老狐狸》在去年11月台灣公映,等了好久好久香港片商也好像沒甚麼動靜,於是今年初去台灣毒遊,趁當地戲院還未落畫就趕快去看 豈料幾個月後就看到香港上映的消息,還是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選片之一……世事果然難料(?)!www (下有劇透) 故事發生在1989年全民皆股的年代,小男孩廖
Thumbnail
當故事中角色成長的內在動機不足,唯一能解釋的只剩下編導的筆鏡時,幕後的現身將會讓觀者產生與作品的距離。當作品與觀者的距離越遠,其中發生的情節就會越無關緊要,那麼不要說是共感的投射,就連要把作品用作虛構以提煉出意義都不太可能。也不太有必要了。
電影簡單直接,呈現兩種價值觀讓觀眾思考,而且美感十足,最終也沒有把故事弄得艱澀難懂⋯⋯
Thumbnail
  本片獲第60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男配角、原創電影音樂、造型設計獎,並入圍女配角、美術設計、原創電影歌曲獎,共七項。背景設定在股票從兩千點狂飆至上萬點的1989年,描述一對單親父子家庭;父親廖泰來(劉冠廷 飾)從事餐廳外場服務生,與11歲的兒子廖界(白潤音 飾)過著夢想存錢買房開理髮店的租屋
Thumbnail
  《老狐狸》的廖界夾在父親與謝老闆兩種不同的關愛與價值觀之間,他能有所選擇;由靳家驊自編自導的台灣電影《小曉》裡,主角周小曉在母親莊薇芳與陳保羅老師之間,卻像是關在籠子裡的貓頭鷹──就連小曉本身,都以為自己要的是自由,事實上卻是自由,讓她無處可去。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年少日記》用鄭老師的選擇告訴觀眾,脆弱的時候,如果有人仍然願意給你擁抱,傾聽你的聲音,就可能接住一個墜落的靈魂──但接住了,又能為你的人生帶來什麼?追求成功難道不對嗎?別人的失敗與我何干?斷絕同情帶來的成功是否值得?這是台灣電影《老狐狸》裡,廖界和謝老闆相遇後的人生抉擇。
Thumbnail
廖界之於謝老闆已成為集母親、自己、兒子三位於一體的化身。廖界或許可以否認自己是謝老闆、也可以斷絕彼此精神上的父子關係,但是廖界與謝老闆母親在兩個不同時空下同樣受垃圾割傷滴下的血,似乎冥冥之間繫起廖界與謝老闆的母系血緣。 《老狐狸》的背景是台股短時間內大幅漲跌的80年代末,看似是利益掛帥時代
Thumbnail
我不想變成跟你一樣的大人 小時候,我也總是在心裡評斷我身邊的每個大人。 當他惹我生氣難過,我希望我不要變成跟他一樣自私;當他溫柔的安撫我的情緒,我就希望能夠變成他一樣,去溫暖身邊的每一個靈魂。 這個世界就是一本教科書,身旁的人們為我們做「示範」,而我們去「學習」。 在廖界(白潤音飾)的世界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老狐狸》(Old Fox)由蕭雅全導演,劉冠廷、白潤音、陳慕義主演。
Thumbnail
幾個月前看電影簡介的前幾行,以為是在說明股市飆漲、物價翻倍的臺灣經濟發展過程,看了片頭覺得有點沉悶,覺得自己沒準備好觀看欣賞,於是中斷。 今天終於覺得有時間跟餘裕慢悠的觀賞,原本我以為是要歌頌功利主義,畢竟,老狐狸教廖界一件最重要的事「不知道輸給知道」:「我們要利用不平等創造不平等,有人說不平等不
Thumbnail
這隻享負盛名的《老狐狸》在去年11月台灣公映,等了好久好久香港片商也好像沒甚麼動靜,於是今年初去台灣毒遊,趁當地戲院還未落畫就趕快去看 豈料幾個月後就看到香港上映的消息,還是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選片之一……世事果然難料(?)!www (下有劇透) 故事發生在1989年全民皆股的年代,小男孩廖
Thumbnail
當故事中角色成長的內在動機不足,唯一能解釋的只剩下編導的筆鏡時,幕後的現身將會讓觀者產生與作品的距離。當作品與觀者的距離越遠,其中發生的情節就會越無關緊要,那麼不要說是共感的投射,就連要把作品用作虛構以提煉出意義都不太可能。也不太有必要了。
電影簡單直接,呈現兩種價值觀讓觀眾思考,而且美感十足,最終也沒有把故事弄得艱澀難懂⋯⋯
Thumbnail
  本片獲第60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男配角、原創電影音樂、造型設計獎,並入圍女配角、美術設計、原創電影歌曲獎,共七項。背景設定在股票從兩千點狂飆至上萬點的1989年,描述一對單親父子家庭;父親廖泰來(劉冠廷 飾)從事餐廳外場服務生,與11歲的兒子廖界(白潤音 飾)過著夢想存錢買房開理髮店的租屋
Thumbnail
  《老狐狸》的廖界夾在父親與謝老闆兩種不同的關愛與價值觀之間,他能有所選擇;由靳家驊自編自導的台灣電影《小曉》裡,主角周小曉在母親莊薇芳與陳保羅老師之間,卻像是關在籠子裡的貓頭鷹──就連小曉本身,都以為自己要的是自由,事實上卻是自由,讓她無處可去。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年少日記》用鄭老師的選擇告訴觀眾,脆弱的時候,如果有人仍然願意給你擁抱,傾聽你的聲音,就可能接住一個墜落的靈魂──但接住了,又能為你的人生帶來什麼?追求成功難道不對嗎?別人的失敗與我何干?斷絕同情帶來的成功是否值得?這是台灣電影《老狐狸》裡,廖界和謝老闆相遇後的人生抉擇。
Thumbnail
廖界之於謝老闆已成為集母親、自己、兒子三位於一體的化身。廖界或許可以否認自己是謝老闆、也可以斷絕彼此精神上的父子關係,但是廖界與謝老闆母親在兩個不同時空下同樣受垃圾割傷滴下的血,似乎冥冥之間繫起廖界與謝老闆的母系血緣。 《老狐狸》的背景是台股短時間內大幅漲跌的80年代末,看似是利益掛帥時代
Thumbnail
我不想變成跟你一樣的大人 小時候,我也總是在心裡評斷我身邊的每個大人。 當他惹我生氣難過,我希望我不要變成跟他一樣自私;當他溫柔的安撫我的情緒,我就希望能夠變成他一樣,去溫暖身邊的每一個靈魂。 這個世界就是一本教科書,身旁的人們為我們做「示範」,而我們去「學習」。 在廖界(白潤音飾)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