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02】 指數革命 巴菲特認證!未來真正能獲利的最佳投資法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The index revolution: why investors should join it now  Charles D. Ellis

推薦度:❤❤❤❤🤍

難易度:❤🤍🤍🤍🤍

這本書是我在Hyread借閱電子書,使用閱讀器看完,覺得輕鬆沒什麼負擔,容易理解閱讀速度很快的一本書。書中整體強調指數投資的優勢,並深入探討了金融業者、專業投資人、因子投資等方面的議題,提供投資者更清晰的理解和思考。


以下開始是重點書摘分享:


來源https://readmoo.com/book/2101206880001

來源https://readmoo.com/book/2101206880001



債券市場的指數化投資

過去主動式管理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表現劣於市場

指數化投資在債券市場也證明了它的優點。由於被動式投資工具在處理信用風險時,彈性與能力較受限(其實同樣的在投資股票市場時,關於市場當中無法篩選壞公司是一樣的受限),因此,若要投資高收益債券市場,通常投資人認為使用主動式投資方式是最佳選擇,但是標準普爾的研究發現,過去10年截至2015年為止,超過九成的主動式管理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表現落後於高收益債整體市場績效指標。根據SPIVA的2018年報告,過去10年已經超過97%的主動式管理的高收益債券基金。


金融業者對指數投資的不利因素

金融業者的利益衝突與提供毒藥式的產品

為什麼金融業者不大力宣傳指數化投資?這是因為指數化投資對金融業者極為不利。低傭金成本、減少交易成本以及金融業者的利益衝突都使得他們不願意推廣指數投資。因為利益衝突的緣故,營業員不會主動將指數投資的方式提供給投資人,反而是提供每日市場資訊,每日精選股等毒藥,讓你不斷下單自以為能賺大錢。


專業投資人的佔比與影響

市場專業人士佔比的巨大變化

重大變化在英國與美國,所有股票交易的百分比已經經歷巨大的改變:市場上的專業人士從9%增加到99%。最後這一項變化,特別有影響力。這代表無論投資人何時買入,他都只能從其他專業投資人手中去買,而這些專業投資人還知道所有、或幾乎所有事情。賣家也一樣,他們只能賣給同樣消息靈通的潛在買家,因此,在如此狹窄的空間裡,任何一位投資人該如何讓自己更有能力,且足以在扣除主動式管理的成本與費用後,還能勝過專家級的競爭呢?


財務分析的有限效益

學術界對財務與證券分析的懷疑

雖然有些專業的證據顯示,企業每季的財務報表與內部交易訊息,沒有完全、立刻地反映在證券價格上,表示市場並非完全有效率,即便如此,想要以此機會獲利,也相當有限,所以大型基金經理人也沒辦法有效利用這類訊息(很快就反應完的利潤空間就會很狹窄,且調整倉位也需要時間)


學術界認為財務分析與證券分析是無益的行為。根據長時間觀察大量專業管理的投資組合證據顯示,平均而言,這些基金不僅無法透過「預測證券價格」的投資方式,贏過「買入持有整體市場」的簡單投資政策,也沒有證據顯示,任何單一基金能夠做的比隨機選擇所預期的表現更好。 基金銷售當中常有漂亮數字擊敗市場的證據,但以短時間且小樣本的數據,評估長期且複雜的連續過程,會產生問題,這些樣本通常有嚴重的偏誤,而且刪除了失敗的基金,或額外加入成功的基金。


在過去10年間,研究中所追蹤的2080檔基金,有超過40%的基金已經消失,且只有三分之一的基金,維持特定的風格不變。 由於你的資產是你既有的,所以,衡量投資費用正確的方式,不該以你擁有的資產為基礎,而是投資經理人所創造的報酬率為基礎,衡量費用佔了多少百分比。


以股票普遍報酬率7%假設 1%的內扣/7%=14%,代表費用佔投資報酬率的比重約14%

延伸思考:5%佔報酬的成本vs高股息退稅效益


投資公司組織變革的焦點

業務發展與關係管理的變革


在世界各地的投資公司,兩個最重要的內部組織變革,並不是改進投資研究或提升投資組合管理。他們一直在拓展新的業務發展(在績效表現好的時候,獲得更多業務),並加強關係管理(在績效表現不好時,維持業務的長久性)。


這些變革主要是為了滿足,身為一間企業會面對的「業務現實」,而非考量身為一個行業應有的「職業需求」、或身為投資人客戶會有的客戶需求。當企業著重業務發展時,他們想盡辦法提高資產管理規模,便無法跟投資績效當朋友。因為隨著企業成功將資產規模變大,最後往往會讓組織實現卓越投資的專業能力不堪重負。


長期投資的挑戰

情緒管理是長期投資最大的挑戰

股價上漲帶來的風險可能更大--如果股票上漲讓我們變得過度自信,買進一檔看似充滿希望的股票,之後隨著股價下跌、造成嚴重損失時,我們才發現自己太樂觀了。當我們對這種損失反應過度,然後變得過於謹慎行事(有時長達數年)時,就會出現多重風險。正如我們從行為經濟學家身上所學,多數投資人面臨的最大風險是自己,而不是市場。


假如你認為市場是錯誤的(專家的共識),因而增加持有特定資產的比例,那麼你所冒的風險就是你自己是錯誤的。跟專家共識不同的兼職投資人,通常不知道自己正在承擔很大的犯錯風險,而這個錯誤可能代價很高。


投資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而多數投資人最大的挑戰不是智力,而是情緒。股價上漲可能帶來的風險比下跌還要大,因為過度自信可能導致過度樂觀,而在股價下跌時造成嚴重損失。投資人需要保持長期專注,特別是在市場波動時,堅持執行投資政策。


指數基金與其他投資方式的比較

指數基金在扣稅後的表現

只有4%的基金在扣稅之後,每年能以0.6%的些微差距擊敗市場。其他96%的基金未能達到或擊敗SP500,他們以每年4.8%足以摧毀財富的差距產生虧損。除非投資人可以接觸到非常高水準的專業人士,否則他們都應該進行指數化投資。--耶魯大學校長 大衛,史文森


評估因子投資的風險

因子投資的風險與過去失敗的解決方案

某種程度上,有些smart beta策略創造出高於市場的報酬,而那些超額報酬應該被解釋為承擔額外風險的補償。一旦偏離市場投資組合,投資人就會承擔一系列不同的風險。 過去神奇的解決方案--市場擇時(market timing)、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圈叉圖(point and figure chart)等--已經成為長期、不斷失敗的紀錄,所以smart beta會一樣嗎?


如果經理人擅長從豐富的價格優勢中爬梳一點利潤,或能察覺出證券市場流動中,複雜醞釀出的次要與主要的勢力,因子就行的通。有些因子是長波,但大部分時候是短波。抓住中、短波因子的成效,就像現在失寵的舊式市場擇時觀念:經理人必須有能力察覺特定因子的有利流量,知道甚麼時候該上車下車. 許多因子的異常現象通常不持久且有週期性,這些因子的反轉與均值回歸會驅動獲利。使價格上場一段時間的大部分因子,都無法持續使價格上漲,因此價值相對上漲的唯一可能命運就是接下來下跌或回歸均值。


年輕人的投資建議

年輕人減少債券投資並選擇指數基金

年輕人可以減少債券的投資,因為住房、未來的收入,以及未來的社會安全福利,都可以被視為是相等於價值穩定的固定收益商品。 指數基金可以透過帶狀的界線避免投資組合的周轉率與成本在股票隨著界線來回移動而上升。而且每月執行一次調整,把市場衝擊與執行成本盡可能降到最低


這本書整體強調指數投資的優勢,並深入探討了金融業者、專業投資人、因子投資等方面的議題,提供投資者更清晰的理解和思考。




96會員
15內容數
指數投資 | 閱讀書評 | 金融研究 | 理財分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