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像是一個複雜地熱帶雨林生態鏈,需要順應著極端氣候才能在廣大叢林中生存,一個不注意就會被其他適應良好的生物取代。於是,既像達爾文的演化法則一樣,人類,已經演化成能適應多元社會的生物體。
我也在這社會叢林中生活了一陣子,一路上發現許多不同的生態系,吸收來自四面八方的精華,一不小心就達到最大承載量而而現在的我正嘗試著刪去那些破碎的精華,讓更多的能量投入到少許的事情上:幹!這還真難😆😆
雖然能適應多元,但社會有個特色,它總能把多元的人類轉化成一個又一個為了某種目的生活的群體,好像在社會中,總要有些什麼大家認定的成就才能成為在社會中的佼佼者,ㄟ~~我認為其實是的,你總要有些成就,你才會被社會所認同,不然,生活在鄉下或山林間會更適合那些無欲無求或已經不貪戀社會的人們。
生活,是加加減減而成的樣子;總要捨去掉玩樂時間,才能專注在發明新科技;總要捨去追逐名與利,才有機會發現真正的自己;總要捨去掉都市的繁華便利,才能得到些在鄉村的片刻寧靜。
也不是說任何事情都是捨去後才會得到更好的結果,有些人就是習慣都市中的繁華、有些人就是喜歡追逐名利的過程,沒有最好的生活,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生活,要怎麼在你的生活中加與減都是由自己的認知所影響的,這也造就了你的生活重心與方向,加減是比重的不同,但乘除就是養成的影響。
人的一生,吃的食物是有限的,呼吸的空氣是有限的,你的身體也是有限的,不太可能將你自己所好奇、在意並關心的人事物都放在入你的生活中,要捨去些比較不重要或是沒興趣的事,時間才能投入在想得到的事情上。
但,捨去往往是對自己坦承和妥協,透過捨去換來更值得的結果,對自己來說是很寶貴的;但人們進到社會越久,就會越不想捨去,因為自己的責任變大了,自己有好多事想做但都沒機會,這時候記得問問自己,捨去和不捨去這件事的考量原因,如果單純是為了在這社會中生存,就捨去掉你自己最熱愛的事情,那真的很可惜;如果是暫時捨去的話,那之後一定要把它找回來!
捨去追逐社會的獎懲機制,捨去追逐名利,純粹地去探索你想知道的事,或許不會馬上有實質的獎勵,但你所得到的是你當下的滿足感,喔~想到整個細胞都在興奮,就像此刻在寫文章的我一樣,我正在文字的海洋裡探索著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