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要捨去些什麼 才會得到些什麼..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社會,像是一個複雜地熱帶雨林生態鏈,需要順應著極端氣候才能在廣大叢林中生存,一個不注意就會被其他適應良好的生物取代。於是,既像達爾文的演化法則一樣,人類,已經演化成能適應多元社會的生物體。


我也在這社會叢林中生活了一陣子,一路上發現許多不同的生態系,吸收來自四面八方的精華,一不小心就達到最大承載量而而現在的我正嘗試著刪去那些破碎的精華,讓更多的能量投入到少許的事情上:幹!這還真難😆😆

雖然能適應多元,但社會有個特色,它總能把多元的人類轉化成一個又一個為了某種目的生活的群體,好像在社會中,總要有些什麼大家認定的成就才能成為在社會中的佼佼者,ㄟ~~我認為其實是的,你總要有些成就,你才會被社會所認同,不然,生活在鄉下或山林間會更適合那些無欲無求或已經不貪戀社會的人們。

生活,是加加減減而成的樣子;總要捨去掉玩樂時間,才能專注在發明新科技;總要捨去追逐名與利,才有機會發現真正的自己;總要捨去掉都市的繁華便利,才能得到些在鄉村的片刻寧靜。

加減的藝術

也不是說任何事情都是捨去後才會得到更好的結果,有些人就是習慣都市中的繁華、有些人就是喜歡追逐名利的過程,沒有最好的生活,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生活,要怎麼在你的生活中加與減都是由自己的認知所影響的,這也造就了你的生活重心與方向,加減是比重的不同,但乘除就是養成的影響。

人的一生,吃的食物是有限的,呼吸的空氣是有限的,你的身體也是有限的,不太可能將你自己所好奇、在意並關心的人事物都放在入你的生活中,要捨去些比較不重要或是沒興趣的事,時間才能投入在想得到的事情上。

捨去的意義

但,捨去往往是對自己坦承和妥協,透過捨去換來更值得的結果,對自己來說是很寶貴的;但人們進到社會越久,就會越不想捨去,因為自己的責任變大了,自己有好多事想做但都沒機會,這時候記得問問自己,捨去和不捨去這件事的考量原因,如果單純是為了在這社會中生存,就捨去掉你自己最熱愛的事情,那真的很可惜;如果是暫時捨去的話,那之後一定要把它找回來

 

捨去追逐社會的獎懲機制,捨去追逐名利,純粹地去探索你想知道的事,或許不會馬上有實質的獎勵,但你所得到的是你當下的滿足感,喔~想到整個細胞都在興奮,就像此刻在寫文章的我一樣,我正在文字的海洋裡探索著未知。
avatar-img
19會員
87內容數
喜歡用旅行去探索一個地方,紀錄途中遇到的有趣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街頭亂走中心 的其他內容
從過去到現在,我總覺得距離一直以來都是人在生活中很常會產生變化的東西。 中華民國的教育部說: 「距離是時間或空間的間隔。」
在社會中,人人都想要舒服的過生活,而「財富」的自由,是大部分現代人對於自由的定義與描述,財務自由了,你的人生就舒服了嗎;好像又不是這麼簡單,要賺被動收入才能永續下去、要及早投資房地產才有增值的價差,突然,錢變多了也是一個困擾阿(我也好想有這樣的困擾😁~
父母,又稱爸媽,也可能是好朋友;是拉拔、教導和教訓我們的重要角色,也是因為有他們的努力運動,才有了我們,我們彼此都參與了對方生命中的一段旅程。
有些時候,覺得自己長大了,覺得自己變得更成熟可以面對任何事情了,結果發現你是在證明獨立的意義。
最近的生活有許多的不同,工作的繁雜為生活帶來好多不平凡的一刻,而我用鏡頭記錄著生活裡的驚奇,將這陣子的我保留了起來。
我發現我好喜歡聽別人講故事,雖然說偷聽別人故事是不好的行為,但畢竟耳朵不是一個能自由開啟關閉的器官,沒辦法像眼睛一樣,需要精確掌控在馬路上保持視線中立的動作,否則可能會有不利於自己的情況發生,哈哈哈開玩笑的啦!
從過去到現在,我總覺得距離一直以來都是人在生活中很常會產生變化的東西。 中華民國的教育部說: 「距離是時間或空間的間隔。」
在社會中,人人都想要舒服的過生活,而「財富」的自由,是大部分現代人對於自由的定義與描述,財務自由了,你的人生就舒服了嗎;好像又不是這麼簡單,要賺被動收入才能永續下去、要及早投資房地產才有增值的價差,突然,錢變多了也是一個困擾阿(我也好想有這樣的困擾😁~
父母,又稱爸媽,也可能是好朋友;是拉拔、教導和教訓我們的重要角色,也是因為有他們的努力運動,才有了我們,我們彼此都參與了對方生命中的一段旅程。
有些時候,覺得自己長大了,覺得自己變得更成熟可以面對任何事情了,結果發現你是在證明獨立的意義。
最近的生活有許多的不同,工作的繁雜為生活帶來好多不平凡的一刻,而我用鏡頭記錄著生活裡的驚奇,將這陣子的我保留了起來。
我發現我好喜歡聽別人講故事,雖然說偷聽別人故事是不好的行為,但畢竟耳朵不是一個能自由開啟關閉的器官,沒辦法像眼睛一樣,需要精確掌控在馬路上保持視線中立的動作,否則可能會有不利於自己的情況發生,哈哈哈開玩笑的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有關社會環境受很多因素促動影響下, 一定會: (1)越來越多元多樣化 (2)變化,會每天都在多元複級數下默默改變 (3)正反兩面極端化越來越明顯 但是,不管社會環境如何變化,人的"本質"是不會變的. 那甚麼是"人的本質"呢? 諸如: 吃飯、睡覺、 息、怒、哀、樂、生、老、病、死....
Thumbnail
快速變遷、競爭激烈 在這個快速變遷、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常常被個人的成就和物質的追求所左右,然而,真正讓人感到幸福和滿足的,不僅僅是那些可見的成就與財富,更多的來自於我們心中的善意和無私的行動。當你幫助他人時,不僅會給他們帶來改變,也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公園裡的經歷 回想起一次在公
Thumbnail
遇到與自己不同價值觀的人事物,就算是差異很大,常會努力學習尊重,是因為我相信多元也形成世界的豐富,算是一種自然生態平衡。倘若在不同之外,還會連帶成為他們傷害別人的共同作為者,轉身離去是守護自身的心靈環保,道不同不相為謀。 離開前公司,就是抱持著為自己好的心態,主動走出算計、霸凌的職場。或許還有些許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在這個目前感覺起來是由人類主宰的世界 科學發展的原因或許是因爲人想要自然的資源可以更好的爲我們所用 可以回過頭來更貼近生活ㄧ點,討論社會與我們感受到的就好 現實中比較殘酷的ㄧ個規責會是 :每個生命雖然都是獨特的,但不會有特例 或許你可以舉出許多特例,但在仔細想想本質上真的有特例嗎 本質包
Thumbnail
你曾經是草食動物 一木一草即為你的天地 你曾經是肉食動物 狩獵動物即為你的天性 最終生態系裡 分解者 分食一切 消失殆盡 你曾經回到過去 為了安撫未完成的情緒出口 你曾經想像未來 為了追求未知帶來的冒險精神 現在你停留在此時 只為片刻的快樂 因為最終 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我們都是一體的」,這個概念療癒了我離開土地的哀傷,也再次幫助我看見自己還不夠敞開。自己也還沒「決定」,是否要為了「讓自然攻進都市」這樣的理念而願意踏出生命的舒適圈。 這週末 @共好生活勞動合作社 協力 @食在安心合作社 的民族植物工作坊。@立蘇 帶領我們所有人練習思考,為何想透過民族植物,達
Thumbnail
當你尊重這一點,無論是在你的類型還是在你的通道類型的性質中,那就是你開始消除阻力的時刻,而消除阻力就是獎勵。這使你更容易做自己,而不是讓所有種類的人施加各種壓力,要你做你不是的事情。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有關社會環境受很多因素促動影響下, 一定會: (1)越來越多元多樣化 (2)變化,會每天都在多元複級數下默默改變 (3)正反兩面極端化越來越明顯 但是,不管社會環境如何變化,人的"本質"是不會變的. 那甚麼是"人的本質"呢? 諸如: 吃飯、睡覺、 息、怒、哀、樂、生、老、病、死....
Thumbnail
快速變遷、競爭激烈 在這個快速變遷、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常常被個人的成就和物質的追求所左右,然而,真正讓人感到幸福和滿足的,不僅僅是那些可見的成就與財富,更多的來自於我們心中的善意和無私的行動。當你幫助他人時,不僅會給他們帶來改變,也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公園裡的經歷 回想起一次在公
Thumbnail
遇到與自己不同價值觀的人事物,就算是差異很大,常會努力學習尊重,是因為我相信多元也形成世界的豐富,算是一種自然生態平衡。倘若在不同之外,還會連帶成為他們傷害別人的共同作為者,轉身離去是守護自身的心靈環保,道不同不相為謀。 離開前公司,就是抱持著為自己好的心態,主動走出算計、霸凌的職場。或許還有些許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在這個目前感覺起來是由人類主宰的世界 科學發展的原因或許是因爲人想要自然的資源可以更好的爲我們所用 可以回過頭來更貼近生活ㄧ點,討論社會與我們感受到的就好 現實中比較殘酷的ㄧ個規責會是 :每個生命雖然都是獨特的,但不會有特例 或許你可以舉出許多特例,但在仔細想想本質上真的有特例嗎 本質包
Thumbnail
你曾經是草食動物 一木一草即為你的天地 你曾經是肉食動物 狩獵動物即為你的天性 最終生態系裡 分解者 分食一切 消失殆盡 你曾經回到過去 為了安撫未完成的情緒出口 你曾經想像未來 為了追求未知帶來的冒險精神 現在你停留在此時 只為片刻的快樂 因為最終 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我們都是一體的」,這個概念療癒了我離開土地的哀傷,也再次幫助我看見自己還不夠敞開。自己也還沒「決定」,是否要為了「讓自然攻進都市」這樣的理念而願意踏出生命的舒適圈。 這週末 @共好生活勞動合作社 協力 @食在安心合作社 的民族植物工作坊。@立蘇 帶領我們所有人練習思考,為何想透過民族植物,達
Thumbnail
當你尊重這一點,無論是在你的類型還是在你的通道類型的性質中,那就是你開始消除阻力的時刻,而消除阻力就是獎勵。這使你更容易做自己,而不是讓所有種類的人施加各種壓力,要你做你不是的事情。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