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感謝自己能「擁有」的人事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小Q的"處罰"來到第四天晚上,

對比於姊姊的哀嚎,小乖倒是把這一系列訴說感謝的活動視為"遊戲",並樂在其中。

昨晚當我和小Q都完成我們自己的這一part後,
早已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小乖,用她此生最流利的語速說出了她個人獨到的見解。

乖:「第一個要感謝"游泳"的事,就是謝謝我有眼睛。」

(呃,畢竟人家剛上完正音班而已,誤把"擁有"說"游泳"也不能算她錯吧!)

我:「哇!妳怎麼會想到這個答案呢?」

乖:「有一些人生病了之後,就會沒有眼睛。或是眼睛受傷之後就會看不見。可是我有很好的眼睛,可以看得很清楚。所以謝謝。」

Q:「哪有人沒有眼睛啊?每個人都有眼睛好嗎?」

我:「妹妹說的是真的喔!並不是每個人生下來就都能有完好的每一個器官。這世界上,就有人是在媽媽肚子裡發育的時候就沒有眼睛;也有很多小病人是帶著好好的眼睛出生,可是可能在眼球裡面長了不好的腫瘤,後來就失去了看東西的能力,或是要帶上假眼珠過一輩子喔!」

Q:「啊!媽媽妳是說真的嗎?」

乖:「媽媽說的是真的!真的有人沒有眼睛的!」
(我真的很想問小乖怎麼知道的!我可從來沒特別強調過這一類的病人啊)

我:「當然是真的!所以健康真的很重要!我們能擁有每一個健康的器官,都是我們很幸福又很幸運的事。所以爸爸媽媽會一直希望妳們要吃健康的東西,也是為了保護妳們身體裡面那些妳們看不見的器官,不要讓它們生病。」

姊妹花對於這個話題充滿了興趣,看來是時候把病理學聖經拿出來給她們閱讀了(誤)

第二個、第三個小乖要感謝擁有的物品,分別是「腿」及「頭髮」。

理由也跟第一項一樣,因為自己很健康,所以才能擁有這些"東西",覺得很開心。

雖然姊妹花對於頭髮被剪短了有一點捨不得,但一提到捐出去救別人了,她們的臉上還是會閃過一絲得意的神情。

我常常覺得,小乖是個惦惦吃三碗公飯的孩子。

很認真在攪拌食物的小乖。三歲的小腦袋瓜裡常常有著我異想不到的好點子。

很認真在攪拌食物的小乖。三歲的小腦袋瓜裡常常有著我異想不到的好點子。

她雖然把自己外顯成一坨軟泥巴、一盤軟爛的肉球,
(我形容的真的不誇張啊!肌張力低下的孩子就都懶懶、軟軟的)
但她的腦袋其實運轉地頗快的。
可以舉一反三,可以"選擇性"聆聽大人的「教導」(前提是要看她的心情)
也可以很容易配合完成指令,學習上(只要態度跟上)就大致沒什麼問題。

她的個性也很溫,不像姊姊隨時好像都要開戰了一樣嚴陣以待。
「不慍不火」其實還滿能形容她的。

(她唯一的引爆點就是:我不理妳了!這一句話是她的致命傷,她好像很害怕被不愛、不理、不需要了)

不管這個"懲罰"有沒有辦法讓小Q學會發自內心的感謝,

不管它是不是有能力能導正小Q的想法,(那種愛比較、總是羨慕別人、或總是覺得自己擁有得不夠多),
但在這些對話的過程中,我們還是分享了親子之間的愛與溝通。

我們無條件接納對方的想法,並承接對方的情緒,
更能接收到字裡行間那很細微、又很溫暖的情分。

也許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成功將她引導向正軌,但這中間我也會有無比的收穫。

有時候,光用大人的洪荒之力,也無法輕易撼動孩子的理解力;相對之下,妹妹的一些童言童語,彷彿更能成為推動姊姊腦袋運轉的開關。

用孩子的想法去跟孩子溝通,有時真的讓我感到省力許多。
在我抓了狂想矯正小Q的道德觀時,反而是小乖輕巧地擋在我和姊姊之間,
讓我有空間可以深呼吸,靜下心來換個方式跟姊姊溝通。

我常想,能擁有這兩個小天使,真的是我前輩子修來的福分...


"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時,把力氣放在理解與教育就好,不需要過度自責,也不需要對孩子貼上負面標籤。" 引用自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


-----

📌https://portaly.cc/DPhoebe

各大Podcast收聽平台及YouTube
搜尋《童心燕語》即可找到我的聲音喔
歡迎收聽與訂閱(每週一固定上架新集數)

📌https://youtube.com/@PhoebeChen109?si=yRqGounuSqt2wnp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燕燕醫師的沙龍
13會員
60內容數
愛笑愛聊天的燕燕醫師,在探索自己人生的路途上,花費了不少心血,卻也收穫良多。想用正向意念的方式感染每一個看到我的文字的你/妳,陪我一起走在自我覺察的路上吧!享受人生要為我們帶來學習的課題。體會、接納、並勇往直前。
燕燕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8
原來她可以這麼獨立。 原來她可以把自己照顧的很好。 原來,她早已經不是依偎在我懷裡的那個寶寶。 相處的每一天,都代表著她與我的距離又更遠了一點。 妳就放膽去飛吧! 不要焦慮、不要擔心。 受傷了也是一種學習,而爸爸媽媽永遠為妳張開療傷的羽翼。
Thumbnail
2024/06/28
原來她可以這麼獨立。 原來她可以把自己照顧的很好。 原來,她早已經不是依偎在我懷裡的那個寶寶。 相處的每一天,都代表著她與我的距離又更遠了一點。 妳就放膽去飛吧! 不要焦慮、不要擔心。 受傷了也是一種學習,而爸爸媽媽永遠為妳張開療傷的羽翼。
Thumbnail
2024/06/28
我不知道明天看著她完成三項任務,我會有多少眼淚, 但是我真的謝謝她,完成了她人生第一階段的任務:「堅持」 放棄了鋼琴課,並沒有讓她養成輕言放棄的"習慣", 我之前所有的擔憂也都沒有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24/06/28
我不知道明天看著她完成三項任務,我會有多少眼淚, 但是我真的謝謝她,完成了她人生第一階段的任務:「堅持」 放棄了鋼琴課,並沒有讓她養成輕言放棄的"習慣", 我之前所有的擔憂也都沒有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24/05/20
人生也不過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 曾經一起憧憬過美好的未來,但下一秒就是天人永隔。 約定好要一起完成的夢想,如今只徒留獨角戲可以唱。 與其讓自己在後悔中度過餘生,何不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努力記住當下。
Thumbnail
2024/05/20
人生也不過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 曾經一起憧憬過美好的未來,但下一秒就是天人永隔。 約定好要一起完成的夢想,如今只徒留獨角戲可以唱。 與其讓自己在後悔中度過餘生,何不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努力記住當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也許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成功將她引導向正軌,但這中間我也會有無比的收穫。 有時候,光用大人的洪荒之力,也無法輕易撼動孩子的理解力;相對之下,妹妹的一些童言童語,彷彿更能成為推動姊姊腦袋運轉的開關。 用孩子的想法去跟孩子溝通,有時真的讓我感到省力許多。
Thumbnail
也許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成功將她引導向正軌,但這中間我也會有無比的收穫。 有時候,光用大人的洪荒之力,也無法輕易撼動孩子的理解力;相對之下,妹妹的一些童言童語,彷彿更能成為推動姊姊腦袋運轉的開關。 用孩子的想法去跟孩子溝通,有時真的讓我感到省力許多。
Thumbnail
有時候,妳以為妳懂得事情的真理。 但其實很多時候,真相總是被掩埋住了。 面對孩子們的行為問題跟糾紛,當父母的處理起來就是各種累。 當事人的想法,如果沒有說完全,就很容易被誤解。
Thumbnail
有時候,妳以為妳懂得事情的真理。 但其實很多時候,真相總是被掩埋住了。 面對孩子們的行為問題跟糾紛,當父母的處理起來就是各種累。 當事人的想法,如果沒有說完全,就很容易被誤解。
Thumbnail
我知道小Q只是說給我聽的,想讓我開心。 姑且不論她的真心比例有多少,至少她的小腦袋兒有在思考。 至少她得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懲罰過程中,強迫自己懂得知足與感謝。 至少她得不斷思考自己擁有了哪些幸福與快樂, 透過「說出來」這種最直接的反饋,也許才能讓孩子真正學會我希望她能做到的moral lesson。
Thumbnail
我知道小Q只是說給我聽的,想讓我開心。 姑且不論她的真心比例有多少,至少她的小腦袋兒有在思考。 至少她得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懲罰過程中,強迫自己懂得知足與感謝。 至少她得不斷思考自己擁有了哪些幸福與快樂, 透過「說出來」這種最直接的反饋,也許才能讓孩子真正學會我希望她能做到的moral lesson。
Thumbnail
有時候,在不確定對方語句真義的情況下, 進一步詢問並確認,才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只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讀別人,往往就是誤會與糾紛的開始。 每一個生活的小事,都是機會教育的完美時機。 你不是我,你永遠無法第一時間就明白我在想什麼!
Thumbnail
有時候,在不確定對方語句真義的情況下, 進一步詢問並確認,才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只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讀別人,往往就是誤會與糾紛的開始。 每一個生活的小事,都是機會教育的完美時機。 你不是我,你永遠無法第一時間就明白我在想什麼!
Thumbnail
有時候,我真的忘了妹妹其實才三歲。 什麼都跟著姊姊,當姊姊的跟屁蟲, 姊姊要跳舞,妹妹也要; 姊姊要唱歌,妹妹吵著「換我了」; 姊姊要畫畫,妹妹自動自發準備好紙筆,上桌坐好; 姊姊要上課,她會自己去旁邊找事做等姊姊下課; 連選個內褲都要穿姐妹裝,什麼都要一樣。 於是,不知不覺中,我也覺得妳們是一樣的
Thumbnail
有時候,我真的忘了妹妹其實才三歲。 什麼都跟著姊姊,當姊姊的跟屁蟲, 姊姊要跳舞,妹妹也要; 姊姊要唱歌,妹妹吵著「換我了」; 姊姊要畫畫,妹妹自動自發準備好紙筆,上桌坐好; 姊姊要上課,她會自己去旁邊找事做等姊姊下課; 連選個內褲都要穿姐妹裝,什麼都要一樣。 於是,不知不覺中,我也覺得妳們是一樣的
Thumbnail
對於三歲的妹妹來說,其實她的表現在她的理解範圍內真的算是合理。沒有日曆的概念,更沒有將心比心的能力。 三歲的世界裡,充滿了「本我」。有一連串想要被"立即"滿足的需求,雖然比起二歲的她,更明白了「你」「我」「他」之分,但還是會把本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我只知道在事件當下的她,是無法被真理給說服的。
Thumbnail
對於三歲的妹妹來說,其實她的表現在她的理解範圍內真的算是合理。沒有日曆的概念,更沒有將心比心的能力。 三歲的世界裡,充滿了「本我」。有一連串想要被"立即"滿足的需求,雖然比起二歲的她,更明白了「你」「我」「他」之分,但還是會把本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我只知道在事件當下的她,是無法被真理給說服的。
Thumbnail
我跟姊姊的溝通方式,不等於完全適合跟妹妹的溝通方式, 我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更不等於適合姊姊處理情緒的方式, 我能理解自己講出來的話,但我要一個未滿五歲的孩子“立刻”學會「尊重」,是不是也對她來說太沈重? 我在面對孩子的紛爭時,可能表達出我不會生氣的字句,但我是否把手插著腰然後沒有表情的看著她們呢?
Thumbnail
我跟姊姊的溝通方式,不等於完全適合跟妹妹的溝通方式, 我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更不等於適合姊姊處理情緒的方式, 我能理解自己講出來的話,但我要一個未滿五歲的孩子“立刻”學會「尊重」,是不是也對她來說太沈重? 我在面對孩子的紛爭時,可能表達出我不會生氣的字句,但我是否把手插著腰然後沒有表情的看著她們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