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宿怨》:就在近處的野蠻心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宿怨》電影劇照/IMDb

《宿怨》電影劇照/IMDb

《電影中的驚聲尖叫:34 部經典恐怖片的驚嚇技法解析》(Book of Horror:The Anatomy of Fear in Film)由影評人麥特・格拉斯比(Matt Glasby)挑選橫跨近 75 年的 34 部經典恐怖片,並加以拆解、分析出電影中經常出現的七大項驚嚇策略。恐怖電影雖然最早可追溯至 1945 年的《深夜》(Dead of Night),但麥特・格拉斯比選擇以重塑觀眾對恐怖片之想像的 1960 年《驚魂記》(Psycho)作為開場。

直至今日,恐怖片題材已百無禁忌,可人類經過逾百年的電影史,卻依然為此感到驚懼,而恐懼之源頭究竟為何?在此,我們將以在上映時創下空前討論的作品《宿怨》(2018),為讀者深入淺出地探討關於「恐懼」的體現。

《宿怨》以一封訃聞,與一顆由窗框望見安在樹間的木屋的長鏡頭為始,隨著鏡頭往右橫移,是房裡疊亂的模型屋,在推進至其中一間模型屋後,便轉場成實像場景,模型人偶便成了活生生的人。搭配低頻噪音與鳴響聲,電影在前三分鐘就下足了暗示,神秘力量的觀看視角、影中人的任憑擺佈、觀眾的被操弄皆在幾分鐘內被揭示。

《宿怨》電影劇照/IMDb

《宿怨》電影劇照/IMDb

若說電影是另一個世界的連續鏡像投射,在電影前便先誕生的攝影術,即是將剎那的靈光給捕捉,當捉住真實瞬間的技術誕生,人類對於時間、死生的定義也因此有了新的詮釋。影像的本質是看似真實、實是再現的特質,且並非直接用雙眼,而是透過機械裝置的觀看,影像便會產生「詭異」。

麥特・格拉斯比於書中所提及的其一驚嚇技法「詭異不安」(The Uncanny),是以佛洛伊德所發表的〈詭異論〉(Das Unheimliche)為研究根基。德文的「unheimlich」為「heimlich」(homely)的反義詞──熟悉的相反,字首 un 可視為人類在此狀態中所產生的排拒、壓抑;也就是說,人類在初次體驗卻感到似是熟悉的事物時,所產生的不對勁、不安與困惑,實是不確定眼前所見之物是死是活、人或非人。

這是電影本身所勾起的恐懼,在電影誕生之後,真實成為可以被再製的,即使死亡也能留下足跡。可生命科學依然未能為死後世界下定論,人對死亡本身的態度本就是排拒的,在「人總難逃一死」的思考後,我們又加上了一句補充:但萬物皆有靈。「靈」成為當今恐怖片裡最重要的元素,凡是死了的人,成為了靈後便站到了生的對面,試圖影響生人,使生人也不可避免地赴死。

《宿怨》電影劇照/IMDb

《宿怨》電影劇照/IMDb

觀眾隨著鏡頭,從虛遁入到實,看著原先是死的卻活了起來,因為無法辨別,於是恐懼由此滋生。對死亡本身的恐懼,以及片中所圍繞的創傷、悲劇與宿命,是人在面對生命的重複時所產生的排拒,於是橫亙在一個家族裡無法逃脫的宿命和詛咒,就回到了觀眾身上,我們以全知的角度,看不對勁的情節,感覺到影中人是偶,進而連結到自身之對於死生的懼怕。

除了死生之外,《宿怨》也將精神創傷、人的惡意、閹割情結、巫術與獻祭、宿命的重複等多種元素放進片中,一代傳下一代的精神創傷是母親家族血緣的命定,查莉斷頭慘死後卻又返生成為另一智識的寄宿。在《新約聖經》中便出現過的復活,或《荷馬史詩》裡的諸神信仰──靈的存在比物質世界存在得更久,是在人類有了書寫、傳播技術後便假定的「事實」,此一只有在虛構敘事中才能成立的情節,所召喚出的是人對於自身存在可能被取代的畏懼──斷首還能擁有思想的機會,迷戀的母體則是人來到真實之前必經的洞口,「通過母體」的熟悉便是前文所述的似是熟悉卻又不那麼肯定的事物。

《宿怨》電影劇照/IMDb

《宿怨》電影劇照/IMDb

夾處在這樣的矛盾裡,觀眾對恆常世界的認識便一點一滴地被剝離,就連在電影的最後一幕,觀眾又再次回到了分不清楚是現實還是模型的謎樣場景中,這是《宿怨》在結束後植入觀眾腦中的暗示,除了看著活生生的人如何奇詭地去死,人看似只能重複性地邁向命運而且毫無解方,終極的結果便是,在抵達本無物的那方之前,人是只得踩著已經被前人給踩碎的白骨,繼續毫無希望地向前。

《宿怨》電影劇照/IMDb

《宿怨》電影劇照/IMDb

劇照提供/IMDb
責任編輯/張硯拓

《電影中的驚聲尖叫:34 部經典恐怖片的驚嚇技法解析》/天培出版(2023/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鬼傳說與文化:恐怖電影、影集推薦與分享 鬼魂和靈異的傳說在全球各地的文化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恐怖電影和電視影集中,這些元素被不斷探索和重新演繹。以下是一些與鬼魂、靈異有關的恐怖電影和影集的推薦與分享。
Thumbnail
鬼傳說與文化:恐怖電影、影集推薦與分享 鬼魂和靈異的傳說在全球各地的文化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恐怖電影和電視影集中,這些元素被不斷探索和重新演繹。以下是一些與鬼魂、靈異有關的恐怖電影和影集的推薦與分享。
Thumbnail
《宿怨》以一封訃聞,與一顆由窗框望見安在樹間的木屋的長鏡頭為始,隨著鏡頭往右橫移,是房裡疊亂的模型屋,在推進至其中一間模型屋後,便轉場成實像場景,模型人偶便成了活生生的人。搭配低頻噪音與鳴響聲,電影在前三分鐘就下足了暗示,神秘力量的觀看視角、影中人的任憑擺佈、觀眾的被操弄皆在幾分鐘內被揭示。
Thumbnail
《宿怨》以一封訃聞,與一顆由窗框望見安在樹間的木屋的長鏡頭為始,隨著鏡頭往右橫移,是房裡疊亂的模型屋,在推進至其中一間模型屋後,便轉場成實像場景,模型人偶便成了活生生的人。搭配低頻噪音與鳴響聲,電影在前三分鐘就下足了暗示,神秘力量的觀看視角、影中人的任憑擺佈、觀眾的被操弄皆在幾分鐘內被揭示。
Thumbnail
本篇藉由分析影像文本中不同的心理恐怖,闡述當前局勢下影史所發展出的文化類型,使得未來當觀眾接觸電影時,能以不同角度去理解恐懼的構成,並重新整合、定義恐懼的原型,且更釐清當前電影世界的發展狀態。
Thumbnail
本篇藉由分析影像文本中不同的心理恐怖,闡述當前局勢下影史所發展出的文化類型,使得未來當觀眾接觸電影時,能以不同角度去理解恐懼的構成,並重新整合、定義恐懼的原型,且更釐清當前電影世界的發展狀態。
Thumbnail
恐怖片不是有鬼就恐怖,而是整體所製造出來的詭譎感,讓人真正地不寒而慄。
Thumbnail
恐怖片不是有鬼就恐怖,而是整體所製造出來的詭譎感,讓人真正地不寒而慄。
Thumbnail
《咒》的文本內涵考據了恐怖片經典《七夜怪談》、《厄夜叢林》,提取其關鍵嚇人元素加以轉化為臺灣本土版本。美術部分參照1964年《怪談》,打造出臺灣影史絕無僅有的邪教村落,這都揭示出導演對經典的致敬與尊重。整體而言,從類型、劇情、級別、預算配比到洗腦咒語與手勢,看得出《咒》是層層緊密思慮下的創作產物。
Thumbnail
《咒》的文本內涵考據了恐怖片經典《七夜怪談》、《厄夜叢林》,提取其關鍵嚇人元素加以轉化為臺灣本土版本。美術部分參照1964年《怪談》,打造出臺灣影史絕無僅有的邪教村落,這都揭示出導演對經典的致敬與尊重。整體而言,從類型、劇情、級別、預算配比到洗腦咒語與手勢,看得出《咒》是層層緊密思慮下的創作產物。
Thumbnail
除了使人感到驚駭與畏懼外,恐怖片使我為之深深著迷的一個很大因素在於它本身包含的人事物往往具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以前覺得恐怖片本身就是一種類似推理小說的解謎與近乎儀式性的尋找過程,舉凡侵略原因、殺人動機、無辜或有罪、界定的依據、是肉眼可觀還是背後真有無形力量驅動……時至今日我卻有了另一層體認,恐怖片
Thumbnail
除了使人感到驚駭與畏懼外,恐怖片使我為之深深著迷的一個很大因素在於它本身包含的人事物往往具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以前覺得恐怖片本身就是一種類似推理小說的解謎與近乎儀式性的尋找過程,舉凡侵略原因、殺人動機、無辜或有罪、界定的依據、是肉眼可觀還是背後真有無形力量驅動……時至今日我卻有了另一層體認,恐怖片
Thumbnail
但持續嘗試恐怖電影的台灣導演還是大有人在,2022年以偽紀錄片風格呈現的台灣恐怖片《咒》,以一位單親媽媽和她女兒的恐怖遭遇為主軸去追逐怪異事件的原委,在單親媽媽若男周遭人因為各種光怪陸離的慘事失去性命,和女兒怪異的行為和話語,一切的源頭都跟六年前那山中禁地有關。
Thumbnail
但持續嘗試恐怖電影的台灣導演還是大有人在,2022年以偽紀錄片風格呈現的台灣恐怖片《咒》,以一位單親媽媽和她女兒的恐怖遭遇為主軸去追逐怪異事件的原委,在單親媽媽若男周遭人因為各種光怪陸離的慘事失去性命,和女兒怪異的行為和話語,一切的源頭都跟六年前那山中禁地有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