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跟朋友聚會,
認識了一對長跑六年即將結婚的情侶,男生稱作A,女生稱作B。
他們是彼此的初戀,一生只愛一人,今天有你,餘生是你,似乎是許多人的浪漫念想,也是童話故事幸福快樂的結局。但人、關係、生活沒辦法一言以蔽之,人總是不停變動,關係連帶時時刻刻變化。
六年、七年,足夠讓二十歲的矇懂少年踏出一片立足之地,一直好奇要如何在自我內外在狀態不停轉換的情況下,只與一人相守,與對方的變化共進退而不撤退。
A說,在他們決定結婚前,他曾有過心靈出軌,對其他女生心動,聊了一些他們互動的細節,他心裡的變化,也有些露骨煽情的情節,他在說這段故事的時候,B只是靜靜的坐在旁邊聽著。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個性傳統的B願意維持一小段時間的類開放式關係,我滿腦子都在想這個。
另一個朋友在一旁鼓噪著覺得B很厲害包容性很高,B雖然也一直說那段時間很難熬,但嘴角始終保持笑容,所謂的難熬好像在催化下成為屬於他們之間打鬧的情趣。
A說,當他發現自己心靈出軌的時候就立刻告訴B,兩個人開誠布公的討論。
唯有真心才有可能打動真心,一個人完全坦誠自己的脆弱、歉疚,不逃避推託,
這種真誠很難讓人不想放下情緒試圖理解,最重要的是,他是真的想解決問題。
他選擇負責,並試圖找出關係的可能性,何嘗不是破釜沈舟的勇敢。
我想B肯定感受到他的迫切與真誠吧。
B陪伴著A找到對他人心動的原因,發現他們關係裡缺少的部分,在過程裡也讓A重新審視自己要的是什麼。有這樣一個在出現連自己都無法命名的情感矛盾時,願意堅定陪伴的人,我想這是A選擇坦承,當個真誠的人的禮物吧。
感受很感性,但我們永遠可以用理性的方式討論,
唯有理性的看待愛情,才能感性地享受愛情。
在關係裡,對伴侶外的人產生微妙的情感,真的是滔天大罪嗎?如果拿掉了道德與法律界線,我們真的能都毫無疑問地至於單偶關係嗎?我始終覺得,人不可能一生只喜歡一個人,不對其他人心動,這違反了人性,心動是本能,但我們能有選擇,我們能夠一起討論出關係的可能性,我們都值得跟一個能跟你敞心討論的陪伴。
尊重對方會有情感流動,反而能製造安心的對談空間,在理解的同時,保有自己的界線,理解不代表需要全盤接受,不卑不亢,找到兩人真正的共識是關係的基礎。
所以在過去的關係中,我始終不覺得假使對方出軌是絕對的錯,我更在意的是,我們的關係發生什麼事,對方發生什麼事,發生後對方的態度與心態,有時候比事件本身來得重要。
但很可惜,過去的對象都不是那個願意跟我一起解決問題的人,說到底關係的本質,就是一起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生活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充滿粉紅泡泡,但有一個願意一直一起解決問題的人或許是我心中對浪漫的追求與定義吧。
要維繫一段關係說難也不難,其實就是「願意」二字,
我願意不是婚禮上的浪漫誓言,是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的堅定與珍惜。
身邊也有其他初戀就愛情長跑的朋友,我也問過他們在交往的期間有沒有曾經為他人心動?每對的答案幾乎都是有,但他們到現在依然在一起,我發現共通點跟AB一樣,他們往往在第一時間跟伴侶坦承,坦承後不是放棄,而是找到解決方法,從此對彼此更加堅定與珍惜。
以前會覺得只跟一個人交往就結婚真的好嗎?
沒有過嘗試跟體驗,真的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
但我現在發現,有些人需要透過跟不同的人相處,經歷許多不同關係,才能打磨出自己。但有些人可以在同一段關係裡跌跌撞撞出屬於自己的形狀。
有人說,能跟初戀結婚好幸運,但幸運不會憑空而生,是因為他們足夠努力才會有幸運的眷顧,不需要去羨慕誰的關係,選擇一段關係就等於選擇一組需要面對的問題,跟每個人的關係最終都是回歸到與自己的連結,當我們真的看懂自己的需求,面對心動時就能有所選擇,珍惜那個願意跟你一起解決問題的人。
無論你現在處在哪一種關係,愛著對方,同時,看見自己的需求,並且深信喜怒哀樂都是愛情給我們可遇不可求的禮物,所有經驗都會是美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