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說甚麼》-張拙的故事、有求就有住嗎、第二十八品偈頌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味;文章篇篇看,智慧日日開,一定能有體悟。

 

    若您想看此書,歡迎免費索書: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20418959

   《金剛經說甚麼》總連結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19081525

 

    張拙的故事

 

  唐末五代的時候,禪宗鼎盛,有一位在家人叫張拙,去見一個禪師問道,禪師問他叫甚麼名字﹖他說我叫張拙。這個禪師說,找個巧都找不到,那裡來個拙呀!他就悟道了!就那麼快,言下頓悟,這一句話就悟道了。我們現在找找看他悟個甚麼﹖他悟得一切法無我了嘛!得成於忍,對不對﹖拿教理說暫時懂了吧﹖所以他就作了一首偈子:

 

    光明寂照遍河沙 凡聖含靈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 六根才動被雲遮

    斷除煩惱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掛礙 涅槃生死等空花

 

  「光明寂照遍河沙」,這是講體,一切眾生同一本性,這個自性之體是光明清淨,無相。寂照不是真常唯心,那是形容詞。遍河沙,無所不在。「凡聖含靈共一家」,一切眾生與佛無差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念不生全體現」,注意啊!一念不生是無生法忍初步的境界,怎麼說是初步的境界呢﹖真正無生法忍,萬念皆生還是無生法忍,那是菩薩成果,初步的境界是一念不生。還有我們學佛修持的人不要搞錯了,以為一念不生了,以為念頭、思想都不動了,那不是一念不生,那是昏沈。甚麼是一念不生呢﹖善護念,無住,一切無住,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就是一念不生,生而不生。所以「六根才動被雲遮」,這都是初步的無生法忍,到了最後六根全動也沒有被遮住,所以剛才講,佛說的無相無住。

 

  但是這中間也分兩層,就是根本智與後得智的不同,不能以聲色來悟道,去掉聲色以外,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這還是只得根本智的這一面,沒有得到後得智。

 

  「斷除煩惱重增病」,為甚麼不必斷除煩惱,斷除妄念呢﹖你打起坐來,一天到晚斷除煩惱,把煩惱空了,妄念空了,那個就是妄念啊!那個就是煩惱啊!所以你不能得定,反而成心理的病相,所以說斷除煩惱只是再重增一層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你心理只想抓個道的境界,就也是邪見!一切法無自性,所以你不能抓一個真如道的境界,有個道的境界,就正是妄念的境界,就是煩惱,那就不是一切法無我的道理。因此這位居士後來並沒有出家,在家菩薩後來就成道。下面兩句話你看他大徹大悟的話,也無所謂在家出家。

 

  「隨順世緣無掛礙」,活到這個世間,隨順世緣,就是所謂禪宗祖師講,真正悟了道的人,是怎麼樣修行呢﹖兩句話,「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就是還債而已,隨緣消舊業,不再去造新的壞業力。當然新的善業還不斷在做啦!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這個就是隨順世緣無罣礙的道理。最後他的氣派更大,所謂了解金剛經的全部。

 

  「涅槃生死等空花」,不但生死等空花,學佛證到涅槃也沒有甚麼了不起,涅槃也是空花夢幻,空中的花果,不實在的,所以涅槃生死等空花。我們拿這個張拙的公案,來說明金剛經所講,「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的道理。

 

 

    有求就有住嗎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這句話又點題了,因為真正行大乘菩薩道的人們,他做善事不想求福德的果報。所謂做一切善事,義所當為,應該做的啊!假使我們行善救世救人,認為我在培福報,又錯了,那是凡夫的境界,不是菩薩的心性。所以一切菩薩不受福德,他不求果報。須菩提聽到這裡又懷疑了,他說,為甚麼說菩薩不受福德呢﹖剛才我們說過嗯!菩薩並不以求福德之心去行善,是做應該做的事,本份的事,做了就做了,不住、不著,這個還有甚麼問題啊!難道須菩提比我們還要笨,還要問一下,為甚麼菩薩不受福德嗎﹖

 

  你說須菩提問這個話對不對﹖當然對,問的很高明。對,菩薩做善事,並不是為了求福德,但是既然無住無著,求求又何妨啊﹖換句話說,求也是不住啊!菩薩難道沒有這個氣派嗎﹖他問的是這個道理。你不要小看這個問題,須菩提問的非常嚴重啊!既然是菩薩,此心無住,行一切善,此心無所求,這是無住。有所求就有住嗎﹖那這個菩薩還沒有徹悟吧﹖還沒有對吧!他問的是這個道理。所以佛也幾乎被他問倒了,又趕快說: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諸佛菩薩都在行功德,當然不應該貪著,因此說,雖然有福德,自己並不貪著,有好處,自己並不領受,而迴向給世界一切眾生,願這個世界一切眾生受這個好處,自己不想要。所謂大布施,所謂布施法門,布施波羅密多,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有一個結論,真正證道悟得般若的人,沒有自私的,不會走小乘的路子,是布施第一。布施是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一切的布施,菩薩道都在其中了。這一品我們結論的偈子:

 

    第二十八品偈頌

 

    默然無語是真聞 情到無心意已薰

    撒手大千無一物 莫憑世味論功勳

 

  「默然無語是真聞」,這是講真正學佛智慧與功德,真正的佛法,一切無我無自性。那麼佛說的法也是方便,真正的佛法也說不出來。所以,佛曾經有一次在摩羯陀國,對學生不講話了,在摩羯陀國閉關三個月,不說話。這表示佛法沒得可說的,要你自己去證,所以默然無語,說無可說,這是真聞。

 

  「情到無心意已薰」,真修到無心之地,一切行,一切處,都是無心。一切情意識都自清淨了。甚麼是無心呢﹖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到無心之處,這個第六意識完全轉了,才呈現智慧的境界﹔所謂轉成妙觀察智,般若的境界。

 

  「撒手大千無一物」,怎麼樣修持才能夠達到這個無心之處呢﹖懸崖撒手還不夠,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拿來布施,一切都可以放下,真正的放下﹔就是六祖說本來無一物。所以,學佛法就是兩條路,要求福德的成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提得起﹔要想智慧的成就就是放得下。

 

  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資格學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說般若境界,一切萬緣放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一切善法。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福德不是世間上的福報喔!一個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報的!真正的智慧也是需要大福報的,不是世間的福報所能成的。

靜思語 修行,不在與人比賽、起競爭之心;重要的是磨練自己的耐心、定力,以及寬廣的胸懷。

靜思語 修行,不在與人比賽、起競爭之心;重要的是磨練自己的耐心、定力,以及寬廣的胸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假日早晨與家母賴床聊天,家母語重心長的說:「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她說,想想年輕時,到處問、到處求讓妳父親事業順利,妳父親事業順了,一有錢卻與人合夥投資,僅給家裡少許的家用。外人看似事業成功,臨老了想拿回來當老本,卻一毛也拿不到,都是一場空!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生活中會常遇到考驗,每次心境平靜時,妻子就會化身菩薩來考驗修行的功力。有時因為年紀大了忘東忘西,就常被妻子吐槽「頭腦不靈光」!做過的事又忘了,聽到妻子刺耳的言詞,真想反駁,但心中又升起了《六祖壇經》:「數年山中,竟修何道?」枉向精舍數年,更修何道?若不識眾生,如何契入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些日子以來,閱讀高僧大德們的文鈔,也去看他們的成長歷程故事,自己越看越心生慚愧,修行這麼多年也只是修得皮毛功夫罷了。一個人的修行若是得力,一舉一動皆能令人感到歡喜、安定、祥和、清淨。   佛教從不提倡偶像,因為修行是來自於內心自性中的清淨,而非凡事都向外攀求。最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味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假日早晨與家母賴床聊天,家母語重心長的說:「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她說,想想年輕時,到處問、到處求讓妳父親事業順利,妳父親事業順了,一有錢卻與人合夥投資,僅給家裡少許的家用。外人看似事業成功,臨老了想拿回來當老本,卻一毛也拿不到,都是一場空!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生活中會常遇到考驗,每次心境平靜時,妻子就會化身菩薩來考驗修行的功力。有時因為年紀大了忘東忘西,就常被妻子吐槽「頭腦不靈光」!做過的事又忘了,聽到妻子刺耳的言詞,真想反駁,但心中又升起了《六祖壇經》:「數年山中,竟修何道?」枉向精舍數年,更修何道?若不識眾生,如何契入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些日子以來,閱讀高僧大德們的文鈔,也去看他們的成長歷程故事,自己越看越心生慚愧,修行這麼多年也只是修得皮毛功夫罷了。一個人的修行若是得力,一舉一動皆能令人感到歡喜、安定、祥和、清淨。   佛教從不提倡偶像,因為修行是來自於內心自性中的清淨,而非凡事都向外攀求。最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由玄奘譯出者,名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由玄奘譯出者,名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