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照與個人成長: Personal Scrum 的實踐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開篇:我的職業背景與 Scrum 旅程
我曾在一家電商新創擔任後端工程師,同時兼任團隊的 Scrum Master。在我以往的工作經驗上,主要熟悉 AWS 的技術環境,而對 Google Cloud 的了解並不多。當我轉換工作時,一方面是因為當時主管鼓勵我獲得 Professional Cloud Architect (PCA) 證照,另一方面,我也希望驗證自己在 AWS 上的經驗是否同樣適用於其他雲平台。至於這篇文章的另一個主題: Scrum,則是在我考取 PCA 證照後,才開始思考是否可以將 Scrum 框架應用於證照考試的準備過程,以期能改善整個流程。


Scrum:從軟體開發到個人成長

Scrum,作為一種廣泛應用於軟體開發的敏捷開發方法,不僅以其靈活性、迭代及團隊合作為核心特點,逐步改善團隊開發流程。然而,Scrum 的應用並不只侷限於軟體開發領域。許多敏捷的實踐者已經開始探索將其應用於家庭、個人成長等領域上,而逐漸形成 Personal Scrum 的概念。一些生活黑客(Life Hackers)便採納了 Scrum 的核心概念,致力於提高個人日常活動和工作的效率。在這裡,我將分享我自己在實踐這一理念過程中的一些體會與心得。


我的 Sprint 時間盤點:充份運用通勤時間

在開始我的 Sprint 之前,我首先對自己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詳細的盤點。由於時間資源有限,我儘可能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具體來說,我把 Sprint 長度定為一個星期為主,下圖是比較詳盡的時間規劃作為參考,初步來看,我每天有近2個小時的通勤時間可以用於學習和準備。而每個星期一早上我會利用運動的部份時間,為這周的準備計畫作Planning。Review 的時間會安排在周五晚上約半個小時的時間,評估考試的準備狀況,並安排時間報名線上考試。考試通常安排在周日早上9點的時間,考後會再利用空閒的時間進行 Retrospective。我大概按這個課表進行了近3個月左右,而我的上下班通勤時間成為了實際學習和準備考試的寶貴時段。

Sprint時間規劃

Sprint時間規劃


腦中劇場: 一個人飾演多角色

在 Scrum 中有三個核心角色:Product Owner (PO)、Team 和 Scrum Master,每個色角在 Scrum 的不同活動中有著獨特的作用。在過去團隊的經驗中,許多創新的想法常常源自於不同角色之間的頻繁互動與討論。但若要落實到 Personal Scrum 流程,情況就變得有些不同。我必須讓自己主動意識到自己在各個活動中同時擔任好這些角色,並試著在不同立場間建立對話。例如在 Sprint Planning 階段,我必須提醒自己所提出的想法需要從 Product Owner 的角度出發,並設定好 Sprint Goal。在此當下,也作為一人團隊,也得在我釐清目標和需求後,將課程的準備材料逐一展開,切割成可執行的工作。同時,這整個過程還得讓扮演 Scrum Master 的我,在旁時時注意整個活動的進行,記錄並適度調整流程,以讓這 Planning 能夠順利完成。總之,在Sprint內同時扮演多個角色,讓我的大腦變得異常忙碌。所幸的是這些討論都是在我大腦跟自己對話,整個流程執行下來,並不會花費太多時間。


Personal Scrum流程: 每個活動的策略安排

接下來我將簡要概述 Scrum 幾個主要活動的安排,並把要點繪製成以下的圖:

Personal Scrum: 關鍵活動的策略

Personal Scrum: 關鍵活動的策略

Sprint Planning:在每周一早上出門運動前,我會收集相關信息,並審視一下本周的計畫,看週末有沒有安排,並初步計算一下本周可用於準備的總時數。我會大致規劃出需要完成的內容,我課程資源主要就以下四個:

  1. Udemy課程 (PCA, PCD, Database),其他的我沒買,後來都只看官方的材料了。
  2. Google官方訓練課程,有不同的 Learning Path 可以看,但要注意它會改版。
  3. 官方提供的Sample Questions,在官方的Exam Guide內,共20題,完成後還會附解說,是我決定是否要考試的重要依據。
  4. ExamTopics考古題,真的沒東西看了就會去試試,我沒付費,只能看數十題 XD

我會先粗略瀏覽課程目錄、投影片、影片長度及數量,簡單分配一下,最後決定一下Sprint Goal,通常會在2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舉 PCA 的 Udemy 課程來說,總共有330講座,共計20小時51分鐘的影片,假設我希望在周五前把它看完,那我一天的進度至少就得完成66個講座,就是這樣簡單粗暴的切割工作。

Daily Scrum:在每天上班的通勤途中,我會每天動態調整當天的學習目標與進度例如設定今天的目標要完成到150/330講座的目標,又或者會專注於特定的技術主題,通常是用在我特別不熟悉的主題。有時也會安排練習考古題及官方考題。這樣的日常任務不僅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Sprint Review:在每周五,當我把預定的學習資源都看得差不多的時候,我會回顧一次當周所學習的內容,也會作一輪官方所提供的20題 Sample Questions,這時我會切換到PO角色,並視其結果用來評估我自己對考試的掌握程度。評估後覺得可行的話,我就會在 Review 當場安排時間報名線上考試。若是評估覺得希望渺茫的話,我就會把資料整理起來( Retro 用),讓整個團隊都去放假(也只有自己一人 XDD)。又或者評估後覺得準備不夠,就承認這個 Sprint 已經 Fail 了,把考試安排到下一個 Sprint 再多準備一個星期。總之,我會在 Review 作一個階段性的總結與決策

Retrospective:最後的 Retro 其實是 Scrum Master 角色的主場,不批判自己,不對考試結果過於懊悔,不論成與不成,都需要檢討自已在流程或心態上,找出可以調整或維持的空間,用以改善準備過程及應試技巧。舉例來說,剛開始幾次的遠端考試真的是狀況百出,像是網路無法連線,但這樣每次檢討下來,我反而喜歡用遠端考試的方式來應試,檢驗流程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也不會因為考試環境的關係而影響到考試的情緒。


成果與收獲

在過去的三個月中,我總共進行了11個 Sprint,其有有一次 Sprint 未能順利成功,一次是考試 Fail,一次是評估下報名考試,還有一次是準備不足,把 Story 延長到下一個Sprint。但就最終的成果仍然還是有達到我的預期(具體成果見文末)。最初的想法是想要充份利用每天約4個小時的漫長通勤時間,而在這段旅程中,在落實 Personal Scrum 上從中學習了以下心得:

  • 所有活動都必須在時間限制(Time-boxed)下完成:我為每個活動設定了固定的時間長度,迫使自我要求要剔除次要的資源和事項,專注於當前的活動。
  • 設定智期可實現的目標(Sprint Goal):清晰、明確的目標促使我在每天的 Daily Scrum中更容易做出貼進於目標的執行決策。
  • 流程的各種回饋機制(Feedback loop):Scrum流程的設計上就已經包含了許多能夠提供回饋的機制,我學會了能夠透過自我覺察、反省,並善用觀察結果來促成改變。
  • 調整工作的優先順序(Prioritize):影響優先順序有許多因子,像是考證照的順序可能會依我本來對技術的熟悉程度,或是參考Exam Guide上都會說明測驗範圍,也會根據這個資訊來調整順序。

最後,藉由這次的生活實驗將 Personal Scrum 流程應用於證照考試上,並藉此提供了具體的操作策略,在每一次的 Sprint 過程逐步改善整個流程。儘管過程十分忙碌,但收獲還是挺豐富的。此外關於考證照的作用,我還是認為通過考證照本身並不能直接提升個人的專業上的能力,它只是認可你具備從事這項職業最基礎的要求 - 溝通語言,對我而言,在完成這些證照後,一方面證實了不同雲平台間背後的理論架構是相似的,只是各家的技術及服務的選擇上略有差異。深入理解一個雲平台的經驗讓我不必擔心切換到另一個雲平台。另一方面,這些證照有助於工作上與團隊在溝通跟討論解決方案上會有共同的語言,更能有效的促進團隊合作。希望這幾個月來的實驗心得,能對有興趣嘗試Persnoal Scrum的人提供幫助!


Personal Scrum最終成果呈現

Personal Scrum最終成果呈現


以下這些我在過程中給我不少想法的文章或書藉:

  1. Scrum Guide 中文版: 了解 Scrum 精華必讀的指引,每次都會拿來拜讀一遍
  2. Personal Scrum: The System To Set Goals & Achieve Success: 簡短關於Personal Scrum 的小書,簡要說明其精神,並給予一些可操作的流程
  3. 5 #life-hacks I learned from #SCRUM that make my day more successful: 將 Scrum 應用在 Life hacks 上,用來改善日常生活
  4. 如何在一個月通過 Google Professional Cloud Architect (PCA) 認證: 關於考試的細節描述地非常仔細的文章,非常感謝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ean Lin-avatar-img
2024/01/15
受益良多,感謝送哥分享經驗 🙏🏻
avatar-img
Kurt Hsu的沙龍
4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Scrum已成為專案管理的利器。本文介紹Scrum的核心角色、工件和事件,並結合我開發CDP的實際經驗,分享如何通過產品待辦清單管理、Sprint計劃與執行、每日站會和Sprint回顧來提升專案靈活性與效率。希望能啟發更多專案經理運用Scrum,優化專案流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Scrum已成為專案管理的利器。本文介紹Scrum的核心角色、工件和事件,並結合我開發CDP的實際經驗,分享如何通過產品待辦清單管理、Sprint計劃與執行、每日站會和Sprint回顧來提升專案靈活性與效率。希望能啟發更多專案經理運用Scrum,優化專案流程。
Thumbnail
透過Personal Scrum的實踐,有效運用通勤時間進行學習,這一過程不僅提升了我的個人效率,也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不同雲平台間的共通之處。,雖然考證照本身不能直接提升專業技能,但有助於工作中的溝通和團隊合作。我的經驗證明了Scrum不僅適用於專業項目管理,也能有效應用於個人學習和成長。
Thumbnail
透過Personal Scrum的實踐,有效運用通勤時間進行學習,這一過程不僅提升了我的個人效率,也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不同雲平台間的共通之處。,雖然考證照本身不能直接提升專業技能,但有助於工作中的溝通和團隊合作。我的經驗證明了Scrum不僅適用於專業項目管理,也能有效應用於個人學習和成長。
Thumbnail
想考取PSM證照嗎? 不藏私教你準備訣竅! 善用標記功能 建議要善用考試標記題目的功能,沒辦法快速回答就趕快標記起來,回頭再細看。 小心作答 考題會隨時間有些微的調整,原本是的選項變不是、單選變複選或者各種換句話說 必備雙螢幕 最後建議考試當下要務必一定肯定要準備雙螢幕或兩台電腦
Thumbnail
想考取PSM證照嗎? 不藏私教你準備訣竅! 善用標記功能 建議要善用考試標記題目的功能,沒辦法快速回答就趕快標記起來,回頭再細看。 小心作答 考題會隨時間有些微的調整,原本是的選項變不是、單選變複選或者各種換句話說 必備雙螢幕 最後建議考試當下要務必一定肯定要準備雙螢幕或兩台電腦
Thumbnail
打造團隊也要懂得營造快樂的氛圍,當你問高績效團隊,最令人快樂的是什麼,他們會說快樂是來自於努力的過程,把自己的身體、心理及精神狀態發揮到極限。
Thumbnail
打造團隊也要懂得營造快樂的氛圍,當你問高績效團隊,最令人快樂的是什麼,他們會說快樂是來自於努力的過程,把自己的身體、心理及精神狀態發揮到極限。
Thumbnail
老實說,從中文書名無法聯想回原文書是《The Elements of Scrum》,雖然書名翻譯沒有太離譜(和內容無關之類的),但總覺得貼近原意會好一點。『Scrum團隊週記』這一章,整個讀完,其實就差不多可以了解Scrum的大部分,所以,若要讀這本書,又沒有太多時間,就先看這一章吧!
Thumbnail
老實說,從中文書名無法聯想回原文書是《The Elements of Scrum》,雖然書名翻譯沒有太離譜(和內容無關之類的),但總覺得貼近原意會好一點。『Scrum團隊週記』這一章,整個讀完,其實就差不多可以了解Scrum的大部分,所以,若要讀這本書,又沒有太多時間,就先看這一章吧!
Thumbnail
最近上完了一門 LeSS in Action 的課程 雖然在 Scrum Team 少說也四五年了 這期間也考過了 CSM, PMP 認證 但這次的課程後對 Scrum 又有了新的認識 同時也回顧一下自己在執行了將近五年的 Scrum 開發經驗
Thumbnail
最近上完了一門 LeSS in Action 的課程 雖然在 Scrum Team 少說也四五年了 這期間也考過了 CSM, PMP 認證 但這次的課程後對 Scrum 又有了新的認識 同時也回顧一下自己在執行了將近五年的 Scrum 開發經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通過Certified Scrum Master (CSM)考試,學習Scrum框架以及有效地管理和領導團隊。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通過Certified Scrum Master (CSM)考試,學習Scrum框架以及有效地管理和領導團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