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

2023/12/17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從居住、物品到人際關係,50個擺脫金錢和外在覊絆,化繁為簡的富足人生


📖閱讀筆記

【前言】花費和物質壓到最小程度之後,有些重要的事情才得以看見

現在的我,生活中只有最小限度的物品,但是卻從此免除了經濟上的不安及壓力的侵擾。我只要花一點點的錢就能過生活,也不用再為了賺錢而犧牲掉什麼。

因為我的生活費不高,我反而更能看清,對自己來說,什麼才是重要的,人生的齒輪,也因此戲劇化地運轉起來。


【作者序】我簡單豐富的生活起點:「金錢.極簡」

極簡主義的本質,就在於「強調某一點」而刪減其他,也就是「突顯」重點。

  • 錢.極簡(花費)
  • 物.極簡(物質)
  • 時.極簡(時間)
  • 人.極簡(人際關係)
  • 事.極簡(思考、行動)

以我來說,我是從「金錢」和「物品」開始實踐極簡主義,之後才陸續延伸到「時間、人、物」。

極簡生活的開端,可以是任何的原因。不單單只是物品,而是能將極簡主義應用到人生所有的面向,才稱得上是極簡生活家。


第一章 居住自由

05 每月生活費七萬日圓

掌握自己一個月所需要的必要花費。

倘若你心中沒有「擁有這些我就能滿足」的指標,就算你再怎麼成功,賺到再多的錢,你的欲望還是永無止盡,填也填不滿。

所以,請算出自己「多少錢,就能過上心滿意足的生活」吧。光是知道「多少錢就能過日子」,就能擺脫「沒來由的經濟恐慌」。


第二章 物品自由

13 善用「租借」和「共用」

社會潮流從「擁有」轉向了「使用」。

不僅是服飾或車子,辦公室、旅行住宿、腳踏車、停車場等等,現在很多東西都能共享。正因為,現在是「租借」和「共享」的時代,我們才更可以過著「無須持有、也可使用物品」的豐富生活。

與其什麼都用買的,不如過著輕便又豐富的生活。


18 有時間煩惱的話,還不如快點買、快點丟

重複嘗試和出錯,磨練直覺。

截至目前為止,我也有許多買了又賣的經驗,像是:手拿包、行李箱、平板電腦等等。我覺得,在購入到脫手的過程中,對磨練極簡生活的直覺有很大的幫助。

「儘早失敗,將損失壓到最低」、「最讓人後悔的,就是沒去做」,以上兩點是來自矽谷的教誨。早點累積失敗經驗,快速重複嘗試和出錯的過程。你將在嘗試錯誤中培養出辨識必需品的眼力,直覺也會愈磨愈精準。


19 從消費者變為生產者

消費和毒品一樣,都是「不健康的快感」。

「2ch」的創始者西村博之說過這麼一段話:「我對消費感到膩了。靠花錢購買幸福的人,一生都無法幸福,也無法逃脫奴隸般的人生。」對此,我深有同感。

透過「購物」等消費行為購買快樂的人,就得一直消耗自己的時間去賺取更多的錢。將「發薪日去逛大賣場」當成動力的人,好比是被飼料豢養的狗。然而,我們是人類而非寵物,金錢並非飼料而只是營養素。

  • 消費行為=花錢成為「被賦予」的一方
    • 總之,發薪水了就買點東西吧
    • 為了虛榮而購買不需要的名牌或限量商品
    • 為了人際關係而參加其實沒有那麼感興趣的聚會
  • 生產行為=自己生產成為「給予」的一方
    • 將嗜好轉化為寫文章、拍照或影片,分享在社群網站
    • 在部落格紓發對於書本或電影的感想
    • 做菜招待家人

第三章 身體自由

20 過「一日一餐」的生活

突然改變長年以來的飲食習慣是有危險的,我的建議是,最好一點一點的改變。只因為「午休時間到了」,明明不餓總之還是吃點什麼吧。如果你有這樣的習慣,那麼還是立刻戒除這種有負擔的飲食習慣吧。

不拘泥於每天一定要吃足三餐,解放你的身體和心靈。


22 將錢花在預防

將咖啡廳或合租工作室當成辦公室,將超市當成冰箱,將健身房當成大眾澡堂,將便利商店當成信箱,強迫自己製造外出的機會。原本很喜歡宅在家的我,有了不得不每天外出的理由。

保險,其實就是一種賭博。在保險推銷員的勸說下,總覺得「莫名的不安」,因此便買了高額的保險,這是不動腦思考的人很容易掉入的陷阱。


23 控制食欲

克制食欲的重點,就在於明白食欲是無法「忍耐」的。

減少食量的重點在於:「整腸。」

如果你真的想控制食欲,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你吃的食物。如此一來,食用分量和次數也會跟著改變,你的食欲便會逐漸減少。


26 「健康」才是最大的資產

縱使擁有大量的時間,倘若沒有健康的身體,也無法好好善用。維持身體健康,才是確保時間最有效的方式。

想過幸福的人生,健康是最低的條件。

「犧牲健康以換取時間」看似捷徑,其實是繞遠路。只要是和健康有關的事,就別管什麼效率了吧。


第四章 時間自由

27 將時間花在「能為自己帶來幸福」的事物

不要浪費時間在「消費」,生產,是對抗消費最好的盾牌。


30 「物品的消費」=「時間的消費」

一臺洗衣機就得花去我七個月的房租,的確很貴。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奢侈」。因為,我買的並非洗衣機這個「物品」,而是「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

無論大富豪或窮人,所擁有的時間資源都是一樣的。還有,因為花錢所耗損的時間,是無法用錢買回來的。


第五章 思考自由

31 為了真正要緊的百分之一,去除其餘的百分之九十九

極簡生活的目的,在於「減少會讓自己分心的事物,將全部心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32 消除「金錢、時間、空間、管理、執著」的雜念

我在本書中,從頭到尾都在宣揚一個理念,那便是「一身輕盈的自由生活」魅力。然而,所謂的「一身輕盈」,只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會是怎樣的狀態呢?答案是:「沒有雜念。」

我認為應該消除的雜念一共有五項:

  1. 金錢:需要花很多錢維持生活、沒必要的名牌、購買了經濟會產生焦慮的物品
  2. 時間:必須花費心力煩惱「如何穿搭」的服飾、會偷走時間的物品
  3. 空間:超出個人需要的大房子、多餘的囤積品、徒占空間的物品
  4. 管理:錢包、身分證等等,丟了會有麻煩的「需要管理的物品」
  5. 執著:沒有用處的禮物、過去的光榮戰利品、會阻礙邁向未來的物品

連不需要的物品都「不想失去」,老是緊握著一切不想放手,也難怪會陷入杞人憂天的困境了。請試著摒棄雜念,過著「一身輕盈」的生活吧。

沒有多餘雜念的狀態,是極簡生活的最高境地。


35 不知足者無法富有

「夠用就好」絕非妥協,而是掌控人生所必備的那把尺。

豐富人生的訣竅,就在於選擇「夠用就好」的物品。


36 努力做到無須努力

我的「不麻煩、輕鬆有效法」如下:

  • 整理收拾→減少物品,房間自然不會變亂
  • 打掃環境→交給掃地機器人
  • 工作勞動→壓低生活開銷,降低必須賺取的金額

就像這樣,將「麻煩事」消除之後,人生才能多出空間集中於「樂事」上頭。


37 不提高生活水準,降低滿足的標準

找出自己的「天花板」,維持那水準。

買了一百萬日圓的手錶而滿心歡喜,往上看還有一億日圓的手錶。不過,倘若自己的需求「不一定要名牌,但是必須防水和耐用」,那麼「能夠達標的三萬日圓手錶」,就是自己的天花板。


42 不將才能浪費在無用的地方

做自己的最快捷徑,就是在刪減物品、重新審視人際關係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掌控自己」。

每一個過著極簡生活的人,無一不是神采奕奕,這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有很深的瞭解。減少選擇,瞭解自己,自信也會跟著來。而且,還能成為物質或其他人「無法掌控」的人。不瞭解自己的話,好比在黑暗中徘徊。另一方面,唯有瞭解自己,才能毫不猶豫地筆直前進。


第六章 人際關係自由

43 將「經驗」當成資產,而非物品

極簡生活所重視概念裡,其中一項便是:「經驗,重於物質。」

將焦點轉移到經驗的話,則能免去「和他人比較」,留在心中的回憶,還可以成為一輩子的資產。

「慢慢刪減物品,沒有多餘的物質,人生才能過得更富有。」極簡生活家們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說的真是一點也沒錯。


44 存款不高於六十萬日圓

最近就算在自己身上花再多的錢,感覺也沒有那麼幸福了,而我想要的東西,幾乎都已經擁有了。既然如此,不如就讓錢回歸到我「希望在這個人身上花錢」。

原本我就很排斥「為了將來,現在必須如何如何」的想法。不光是物品,套用到金錢也說得通。未來是現在的累積,唯有努力活在當下,未來才有保障。人類是有多少囤多少、害怕放手的生物。對我來說,「漫無目的地存錢,將存款的數字當成人生意義」,無疑是最糟糕的狀態。

因此,接下來我還會陸續讓錢回歸到人的身上。不用「投資」而用「回歸」,是因為我並不期望收到回報。

既然不是投資,就能狠下心來視為「丟了,也沒關係」,當真的有所回報的話,反而會覺得很幸運呢。

如果對「自我投資」感到厭倦,「請讓錢回歸到人的身上」,滿足自己和對方吧。


47 不要害怕傷害別人,或是被別人傷害

極簡生活,就是持續突顯自身「愛好」的作業。選出「喜歡」的事物,除此以外,全數排除,量身打造出能讓自己將時間和金錢全數投入的環境。


49 只和能帶來利益的人往來

人際關係建立於利害得失。

無論物品或人,全然脫離不了利害關係,篩選,是為了自己和對方著想。


50 減少物品,增加「心靈寄託」

拓展人際關係,分散風險。

雖然我盡可能刪減身邊的物品,但是對於人際關係,我卻謹記著「廣而淺」。

我喜歡的想法中,有一條是:「所謂的自立,就是增加寄託。將絕望分享出去,就能帶來希望。」這是患有腦性麻痺的日本小兒科醫生熊谷晉一郎所說的話。

他認為,人類這種生物,或是物品或是人,不依賴各種東西的話就無法生存下去。因此,倘若有很多心靈寄託,那麼對於每樣寄託的依賴程度也會變淡,達到好像什麼都沒有依賴的錯覺。這種狀態,便是所謂的自立。

寄託太少的話,關係過於封閉,很容易就流於權力支配。

家庭暴力就是典型的例子。親子之間、配偶之間等等,因為只有這段關係可以依賴,就算被打被罵,也無法選擇斷絕來往。另一方面,寄託夠多的話,就能稀釋掉每段關係的濃度,避免過度依賴。哪怕其中一個搞砸了,還是有其寄託可以依靠。

投資界有一個定律是:「想守住資產的話,就分散投資;想進擊的話,就集中投資。」換做人際關係,便是防守大於攻擊。

增加「心靈寄託」,是讓人「不再依賴」的唯一方式。


📝閱讀心得

書中開頭寫道:

極簡主義的本質,就在於「強調某一點」而刪減其他,也就是「突顯」重點。

分別提到六種自由:

  1. 居住自由
  2. 物品自由
  3. 身體自由
  4. 時間自由
  5. 思考自由
  6. 人際關係自由

會看這本是因為作者出新書,所以先去圖書館找這本來看,作者認為極簡生活的最高境地,是沒有多餘雜念的狀態,而應該消除的雜念一共有五項:

  1. 金錢:需要花很多錢維持生活、沒必要的名牌、購買了經濟會產生焦慮的物品
  2. 時間:必須花費心力煩惱「如何穿搭」的服飾、會偷走時間的物品
  3. 空間:超出個人需要的大房子、多餘的囤積品、徒占空間的物品
  4. 管理:錢包、身分證等等,丟了會有麻煩的「需要管理的物品」
  5. 執著:沒有用處的禮物、過去的光榮戰利品、會阻礙邁向未來的物品

很欣賞作者的金錢觀,作者抓一個月生活費七萬日圓(約台幣一萬五,2018),另一本《我決定簡單的生活》抓一個月生活費十萬日圓(約台幣兩萬二,2016)。

另外作者存款不高於六十萬日圓(約台幣十三萬),多的則回歸他人。我剛出社會時也覺得生活用完的多餘薪水就捐給需要的人,作者倒活得挺通透,金錢只是物品的另一種形式,囤物癖與囤錢癖本質上相同,實際上金錢甚至不是物品,而是債、信用,簡單來說,如果每人都去銀行擠兌,銀行是拿不出這麼多「物」的,可以參考瑞.達利歐的〈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影片,這裡不細究。

極簡生活的目的,在於「減少會讓自己分心的事物,將全部心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其實極簡主義可以做為簡樸的掩護,如果讀者有留意各作者每個月的花費,應該很明顯是降低消費的,而當有人質疑反消費時,極簡主義常會搬出蘋果品牌與賈伯斯當擋箭牌,不過這兩者最大差異在於金錢壓力吧,換句話說,極簡主義可以藉由轉移焦點,擺脫反社會標籤,不過一些被刻意曲解與一知半解的,可能會扭曲為極簡主義就是要買蘋果產品、買掃地機器人、買買買。

「夠好」哲學在SFBT中也有提及:

SFBT也同樣提出相同的概念,希望當事人來諮商後能帶著「good enough」而不是「perfect」(完美)的目標向前邁進。—《無須完美,剛好就好》

我認為對於物品,只需要「已夠好 good enough」而不需要「更好 better」,不過「夠好」與「將就」之間的拿捏就因人而異,實際上,一個人如果被物慾掌控,那無論如何都「不夠 not enough」。

最後,作者的人際關係觀點,很值得細究,應該能看出「開放式關係」的影子,「寄託夠多的話,就能稀釋掉每段關係的濃度,避免過度依賴。哪怕其中一個搞砸了,還是有其寄託可以依靠。」這可以從兩點切入:

  • 出租與共享模式
  • 追求自主、自由的個人主義

在極簡主義中「將咖啡廳或合租工作室當成辦公室,將超市當成冰箱,將健身房當成大眾澡堂,將便利商店當成信箱」也就是以出租、共享、訂閱等代替購買、擁有,是反向利用減少成本與風險的方式,而這種模式有延伸至情感、關係的趨向,例如《出租女友》在現實中叫 Sugar dating、日本的男公關產業,換句話說,人際關係也可以出租、共享、訂閱。

作者寫到「無論物品或人,全然脫離不了利害關係,篩選,是為了自己和對方著想。」記得有句話是「人們愛的只是自己眼中所期望的對方」,所以人從頭到尾其實只愛自己,「所謂的自立,就是增加寄託。將絕望分享出去,就能帶來希望。」

這很像攻殼中,素子意識溶入網路,網路各節點共享意識,個體既分散又完整,如果傳統人際關係是買斷的硬碟,那開放關係則是使用網路雲端共享空間,每人將自己稀釋的依附需求分散出去,尋求各種短暫的寄託,而個人主義的功利性,代表可以付費(Premium)要求更好的情感寄託服務,這個觀點很值得深入玩味。

最後,不知作者新書是否有提出新的理念或修改這本舊作的觀點,有機會去書局翻翻或等圖書館上架了。

73會員
28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