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寫作力,該讀什麼書?

提升寫作力,該讀什麼書?

誰說編輯不讀書-avatar-img
發佈於主題閱讀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順以這篇文章,祝福大家2023聖誕快樂!


「寫作書」始終是銷量占有一席之地的書種,顯示在這自由書寫的年代裡,我們都渴望透過文字對外發聲、與人交流。不過,相較於自由自在書寫心中所思所想,能夠創作出真正具有價值、吸引人持續追隨與閱讀的內容,後者的難度顯然是比前者高出許多。

閱讀與寫作之間密不可分,用閱讀滋養寫作,用寫作深化閱讀,藉由閱讀來增進寫作力,確實有其必要。然而,「想要提升寫作力,應該讀什麼書?」卻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恐怕得先把問題定義清楚,才有可能作答。例如,你所謂的「寫作」是哪一種體裁?是小說、散文還是詩?是記敘文、論說文還是應用文?以寫小說為例,市面上專門以「寫小說」為主題的寫作書就有好多本,但這類寫作書對於寫散文者卻不一定合用。

另一個問題是,「該讀什麼書來提升寫作力」,彷彿意味著「寫作有公式可循」,你贊不贊成這樣的想法呢?如果你問我:寫作有沒有公式?我會說:當然有啊,小學作文課談的「起、承、轉、合」不就是基本公式?可是當寫作變成制式化公式,你會喜歡讀這樣的文章嗎?

這讓我想起有段時間,常會在網路上看到類似這樣的文章結尾:「好了,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如果你看過劉潤的書,這個寫法就是他在談寫作時所運用的「公式」,目的是讓寫作用詞口語化,讓讀者覺得你是在和他交談。於是當寫作者全都學著用「好了」當文章結尾,寫作變成「套路」和「模組」,就容易導致貽笑大方了。

本文分享我的私房閱讀地圖,提供你一些另類思考寫作之道。希望你找到自己想讀的書,祝福你寫出來的文字,可以更像你自己!

讀你喜愛的作家


有一些書,你一讀就喜歡,那種感覺叫做「命中注定遇見你」;有一些書,你看沒幾句就開始皺眉,那種感覺叫做「你說你想要逃」。想要提升寫作力,不妨先找到你喜歡的作家作品,誰的文字讓你有命中注定的感覺?找到了,恭喜你,繼續追讀下去。如果這位作家有出版「談寫作」的書,更請千萬不要錯過!

舉例來說,自從讀過瑞蒙•卡佛的《大教堂》,我立刻成為他的忠實粉絲,除了拜讀他的其他作品,散文書《叫我自己親愛的:瑞蒙•卡佛談寫作》更讓我進入卡佛的寫作世界,實在好看!同樣的,如果你是卜洛克的書迷,《卜洛克的小說學堂》絕對是必讀的經典之作。至於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的《史蒂芬.金談寫作》雖不能稱作「寫作書」(前半本其實是他的自傳),但是讀完書,你能充分明瞭他的文字魅力何在。

日本小說家談寫作的書,我喜歡三浦紫苑的《寫小說,不用太規矩》,讀來很親切又務實,是本真正從讀者角度書寫的書,讀完瞬間有充飽電力之感。村上春樹的《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身為職業小說家》都有提到對寫作的看法,只是我懷疑當讀者讀到他說「文章的節奏、故事的節奏」時,真的能參透並應用在自己的寫作中的有幾人?(汗...)


讀文如讀人,品味作家生命質地


閱讀是讀者知識或視野的累積與開展;書寫則是作者視野與生命質地的展現,因為寫作的當下,意味著你得誠實地面對自己、回顧自己的故事、探討自己的生命與存在。如果你也認同這個想法,那麼你一定會喜歡約翰‧加德納的《大師的小說強迫症》。

這是一本我個人非常喜愛的書(感謝譯者陳榮彬),雖然書名中有「小說」二字,但書中談論的是寫作「基本功」,特別推薦給曾懷疑自己是否該繼續寫下去的人。作者在全書開頭便清楚定義這本書的讀者:

我希望這本書的讀者,不是那種不計一切代價都要將著作出版的人,而是出版作品能讓他們感到自豪,因為他們寫的是認真而真誠的小說,那種讀者喜歡一再重讀,很可能足以流傳後世的作品。

作者針對寫作者的特質、心態、自我教育與訓練,以及可能面臨的困難與擔心等問題,都盡己可能地給予誠摯的回應。什麼樣的文字可以讓人感受到無比真誠?本書就是最好的示範。順帶一提,作者就是瑞蒙‧卡佛的寫作啟蒙老師。


基本不可或缺的寫作工具書


雖然寫作如果是套公式,會很容易陷入老梗,但即使同樣是套公式,創作者本身的個人風格與擁有的特有材料,卻會創造出截然不同的成品。因此,重點不在於該不該有寫作公式,而是如何將公式活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關於寫作工具書,我喜歡古賀史健的《取材.執筆.推敲》,厚厚的一本書已經被我貼上不少標籤,可作為寫作者的枕邊書。

從出版社經營書系做觀察,麥田出版社長期耕耘寫作議題類書籍,至今也已出版好幾本寫作好書,例如:《長篇小說的技藝》、《第四版草稿》、《鬥陣寫作俱樂部》,都是翻譯好、內容精實的好作品,值得大力推薦!

除了獻給寫作者的專業寫作書,前陣子讀到陳芝安的《一雙紀錄片的眼睛》也頗有啟發,畢竟寫作和拍紀錄片都是在「說故事」。讀者可在這本書中讀到作者如何用影像記錄這個多情的世界,看看她是怎麼思考一個題目(她的思維)、如何被觸動(她的熱情),以及如何運用影像觸動人(她的專業:怎麼判斷、怎麼決定主題)。

最後,寫作者必備的工具書,我衷心推薦康文炳的系列作品《編輯七力》、《寫作的風格要素》、《深度報導寫作》,尤其是《一次搞懂標點符號》,正如作者所言:「要有好作品,先從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開始。」


走在寫作這條路上,我們需要時時刻刻保持觀察與思考的習慣,更需要帶著熱情與氣力,把自己想說的話,認真地、永不放棄地傳遞給你想訴說的對象。祝福每個寫作者在閱讀好書的過程中,愈來愈能領悟寫作的樂趣!


本文提到的寫作相關書籍如下(依出現順序排列):

《叫我自己親愛的:瑞蒙•卡佛談寫作》,寶瓶出版

《卜洛克的小說學堂》,臉譜出版

《史蒂芬.金談寫作》,商周出版

《寫小說,不用太規矩》,拾青出版

《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時報出版

《身為職業小說家》,時報出版

《大師的小說強迫症》,麥田出版

《取材.執筆.推敲》,究竟出版

《長篇小說的技藝》,麥田出版

《第四版草稿》,麥田出版

《鬥陣寫作俱樂部》,麥田出版

《一雙紀錄片的眼睛》,遠流出版

《編輯七力》,允晨文化

《寫作的風格要素》,允晨文化

《深度報導寫作》,允晨文化

《一次搞懂標點符號》,允晨文化


avatar-img
誰說編輯不讀書 | reading & ______
308會員
178內容數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今天是2025年元旦,用「我的2024閱讀十問」,向格友們說聲:新年快樂!
許多人認為,我們的音色是高或低、聲音擁有怎樣的「個性」,是由天生的人體結構(例如聲帶和共鳴系統)所決定。然而想要擁有好聲音,不只關乎人體構造,更在於一種說話慣性。
齊邦媛教授是知名的學者、作家與譯者,也是早年將外國文學與學術思想著作引介進臺灣的重要推手。她在書中寫到:在文學面前,沒有「他們」、「你們」,只有「我們」啊!一字一句,至情至性,鏗鏘有力,對於後生晚輩更是一種警醒! 
今天是2025年元旦,用「我的2024閱讀十問」,向格友們說聲:新年快樂!
許多人認為,我們的音色是高或低、聲音擁有怎樣的「個性」,是由天生的人體結構(例如聲帶和共鳴系統)所決定。然而想要擁有好聲音,不只關乎人體構造,更在於一種說話慣性。
齊邦媛教授是知名的學者、作家與譯者,也是早年將外國文學與學術思想著作引介進臺灣的重要推手。她在書中寫到:在文學面前,沒有「他們」、「你們」,只有「我們」啊!一字一句,至情至性,鏗鏘有力,對於後生晚輩更是一種警醒!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捷運上看到男生書包插著康乃馨,讓我想起母親節的往事。從撿拾被丟棄的康乃馨,到父親過世前莫名其妙收到孫子獻上的母親節祝福!這些回憶溫馨動人。母親節不只是母親的節日,更是表達愛與感謝的日子。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在捷運上看到男生書包插著康乃馨,讓我想起母親節的往事。從撿拾被丟棄的康乃馨,到父親過世前莫名其妙收到孫子獻上的母親節祝福!這些回憶溫馨動人。母親節不只是母親的節日,更是表達愛與感謝的日子。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