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投標的故事(三十四) #會議規模 提到:
https://www.facebook.com/esmond.ou/posts/2780267725633469
日本太陽工業公司每次開會時總是
把一個醒目的會議成本分配表貼在黑板上。
成本的算法是:
會議成本=每小時平均工資的3倍
×2×開會人數×會議時間(小時)。
公式中平均工資乘3,
是因為勞動產值高於平均工資,
這個數字如果不懂,
千萬不要管理公司。
勞動產值代表公司支付一個人的成本,
1.個人:工資+勞健保+休假福利+年終=1.5~1.8
2.間接:房租+行政+辦公雜支+其他=0.5~1.5
3.利潤及稅:至少0.2
先不算利潤及稅,合計約2.0~3.3左右,
公司人數在10人以下約2.0
公司人數在50人約2.3
公司人數在100人約2.5
公司人數在200人約2.7
公司人數在300人約3.0
從成本上可以看出一個行業發展,
這也為什麼台灣中小企業
在成本上很有競爭力的主因。
如果客戶估算專案預算是
將每個人薪資直接乘2.0
那這個生意大多是10人以下公司競標。
如果客戶估算專案預算是
將每個人薪資直接乘3.5
那這個生意大多是具規模大公司競標。
如果是政府部門的生意,
通常會在上述直接成本再乘以一個係數,
我叫做一隻牛剝幾層皮,
主要政府部門有冗長程序要走,
簽約、審查、驗收、會計核銷…等,
通常至少要乘以2
我曾經遇到測量驗收程序,
幾乎是等於要重測,
這攤辛苦了。
如果遇到有同理心的承辦人,
那就乘以1吧!
如果遇到衙門直接乘以5,
意思是說就不用去了,
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一個承辦人是可以把公司下地獄,
這絕對不是成本問題。
如果是學校、法人或公營機構,
就不太需要有成本概念了,
反正都是一個政府,左出右進沒差!
在工程顧問界,
許多資深工程師的月薪十分高,能力也強;
比如一個月薪8萬元的資深工程師,
效率可能比3個4萬的資淺工程師好很多;
可是承辦人不熟悉相關工程顧問薪資生態,
或是不明白高級顧問的時薪本來就很高,
有時候會強硬要求廠商砍價,
導致廠商的利潤過低。
畢竟,有砍價,
承辦人員就好跟上級長官交代自己有”用心”,
也能跟審計單位有交代。
評選第一的廠商只是成為第一順位議價廠商,
如果不願意拉倒,
還可以去找第二名的廠商「議價」。
廠商敢不議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