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電影OST,靜聽歐陸現代古典樂的萬華鏡—淺談揚提爾森

2024/01/0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部好的電影除了演技優秀的演員、令人玩味再三的劇本、富含深意到位的鏡頭、同時也需要適宜的配樂,才能突顯影片的美好,揚提爾森(Yann Tiersen)便是這樣的一位現代樂音樂家。

20世紀後半的現代古典音樂界,許多前衛音樂家打破人類對於音樂的固有概念,也造就了不少電影配樂的巨擘,例如久石讓、約翰威廉斯等知名作曲家。在台灣,歐洲語系電影相對起美國好萊塢主流電影來說,算是比較冷門的一個領域,卻也不乏死忠觀眾,其中有一位作曲家,他便是因為法國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摘下多項歐洲電影大獎而聲名大噪,但他並不僅只是工於電影配樂創作,在他的音樂中可以聽到滿滿的歐陸風情,這位作曲家就是揚提爾森(Yann Tiersen)。

能夠被稱為揚提爾森的代表曲《Summer 78》,這首曲子是德國電影再見列寧的主題曲,該曲混合許多樂器,有鋼琴、弦樂、管樂等。


同樣也能被當作揚提爾森的代表曲《La valse d'Amélie》,也是電影女主角的形象曲,由手風琴演奏,節奏輕快。


如果有涉獵歐洲語系電影,應該會對揚提爾森的名字不陌生,除了《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由他所操刀的電影配樂還有德國電影《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法國紀錄片《塔博里》(Tabarly)等。揚提爾森於1970年出生於法國布列塔尼,為比利時裔與挪威裔的後代,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樂器,6歲時學習小提琴,學生時代曾在多所不同音樂學院就讀。受到當年搖滾龐克音樂文化的影響,13歲的他買了一把電吉他來玩,還因為這樣組了樂團。成年後,揚提爾森曾經利用各種樂器,自己錄製不少戲劇與短片的配樂,1995年的時候透過獨立唱片公司發表了第一張專輯《La Valse des monstres》,很慘澹的是銷量並不好,只賣了一千多張。在還沒為《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配樂前,揚提爾森其實灌錄過三張專輯,這三張專輯中部分曲目有被選進《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內,像是《La Valse des monstres》、《Sur le fil》等。

《La Valse des monstres》是一首手風琴演奏的輕快曲子,曲名本身就有華爾滋(La Valse)這幾個字,所以曲風是輕快的三拍子樂曲。

《Sur le fil》是節奏非常緩慢的純鋼琴曲,曲風本身偏安靜、陰鬱風。


揚提爾森的音樂之所以能讓大家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在於他的音樂風格有強烈的辨識度,尤其是在純鋼琴曲上,他的鋼琴曲風大多走憂傷、緩慢、靜謐、細水流長型,且大多以小調譜曲,很少聽到有用大調的情況,也因此擁有細膩而深刻的感情蘊含在曲中,再加上他的樂曲編排是屬於由弱漸強,最終再由強歸弱的形式,在一個段落與一個段落之間的轉換不會有太突兀的拔高音或降低音,因此聽起他的鋼琴曲會有種不可思議的中毒性,音符與音符間的交織與碰撞就能讓聽者想像到一個畫面,用有一點畫面感的文字去形容就是「從窗外凝視一位娟秀少女坐在紡織機前,一針一線、不疾不徐地編織華麗的綢緞,儘管動作一再重複但不覺膩味」。除去鋼琴曲,揚提爾森的弦樂曲與手風琴曲相對之下悲傷感就沒那麼重,如果說他的鋼琴曲是演繹悲劇,那麼他的弦樂與手風琴曲就是展現喜劇。揚提爾森的音樂通常讓人一聽就會記住,樂曲旋律很會堆疊情緒、帶起情緒,沒有過多的裝飾音與琶音,能夠讓人身處不同心情狀態下,得到不同的感觸與體會。

2016年專輯EUSA中的經典曲《Porz Goret》,起步緩慢而沉穩,左手有節奏的伴奏,搭配上右手較為高音的彈奏法,在一個段落告終再進入下個段落時,能成功渲染到聽眾的情緒。


收錄在2005年的專輯《Les Retrouvailles》的其中一首輕快的小品《La Veillée》,曲內融合了手風琴、小提琴、鐵琴、打擊樂器,混合成聽起來會很想跟著跳舞的曲子。


由於成名的主因是《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電影配樂,而該電影的曲風又充滿了標準的法國奇幻感,因此很多人對揚提爾桑的曲風評價已經定型,認為他只會創作小品類型的曲子,但其實不然。揚提爾森在過去的採訪、訪談、甚至是他個人的社交平台與網誌中曾經提過創作曲子的來源,從1995年發行第一張專輯開始,不管是東方抑或是西方的文化都對他有深遠影響,例如日本能劇、美國20世紀初期經典電影怪胎(Freaks)等,再加上受過正統的音樂學院教育,揚提爾森能夠靈活演奏的樂器不只有鋼琴,舉凡電子琴、大鍵琴、玩具鋼琴、魔音琴、木琴、管鐘、鈸、鐘琴、電吉他、吉他、小提琴等都會演奏,就連不是樂器的一般日常用品都能被揚提爾森運用,像是椅子、揚聲器、音樂盒、打字機等,印象中揚提爾森比較不會用的樂器大概只有吹奏樂器而已,他自己也曾經提過不會吹長笛、不會吹銅管樂器(法國號、小號等)這件事。

收錄在揚提爾森首張專輯內的《Hanako》,這首歌很明顯的與他平常創作的鋼琴曲完全不一樣,樂如曲名充滿東洋風,演奏該曲的樂器包含玩具鋼琴與小提琴。


揚提爾森截至2024年已經發行至少24張專輯(這裡算的是電影原聲帶與工作室專輯,不含單曲與現場演奏專輯),從2010年的專輯《Dust Lane》開始,他已經向聽眾展現自己並非只會創作歐陸抒情小品,而是一個能創造出完全不同曲風的作曲家,這種現象在2011年的《Skyline》、2014年的《∞(Infinity) 》更是嶄露無遺,尤其是∞(Infinity)這張專輯,揚提爾森用非常特殊的譜曲與混音方式傳達出該專輯的宗旨,把彈奏樂器、打擊樂器與拉弦/撥弦樂器全部混合,加以重新編排成電子音樂,部分曲目再配上歐洲各種地區方言的吟誦,形成很特殊的人聲混合音樂,此舉正是揚提爾森自我實驗式的嶄新創作。

2014年的專輯《∞(Infinity) 》的第一首曲子Infinity,曲風跟揚提爾森之前的曲子完全都不一樣,充滿數位電子感。


2023揚提爾森最新專輯《Kerber》做出來的曲風又跟過去有所差異,但純鋼琴曲的表現上依然擁有他個人的獨特風格,與2016年純鋼琴音樂專輯《EUSA》曲風類似,但《Kerber》的曲子又更加玄幻一些,比起過去偏古典樂浪漫主義樂派的風格來說,2023年的新專輯鋼琴曲曲風則是非常的現代樂風格。


最能體現揚提爾森的多才多藝便是在他的現場演奏會上面,在演奏會上他一下彈鋼琴、一下拉小提琴,突然又可以一下敲打擊樂器、一下像視覺系樂團成員一樣大彈電吉他,他經常在歐美各國巡迴演出,聽過他現場演奏會的網友都覺得那是一種無比的聽覺饗宴,因為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現代古典樂演奏會,而是融合了現代與古風的音樂盛宴。


過去揚提爾森曾經提過他創作每張專輯的契機與靈感,它是一個喜歡到處旅行取材的作曲家,像是《∞(Infinity) 》與《EUSA》這兩張專輯都是他上山下海的成果,為了完成《∞(Infinity) 》的曲子,揚提爾森到過丹麥、冰島、蘇格蘭等地;《EUSA》的作曲與灌錄則是他在法國南部韋桑島(Île d'Ouessan)所完成的,比較特殊的是,EUSA這張專輯主打與大自然結合的曲風,因此每一首曲子都有混合揚提爾森從韋桑島上錄下來的大自然聲音。

同樣是2016年最新專輯EUSA中的曲子《Kereon》,曲風節奏較快,在曲末有大自然的風聲與鳥聲微微出現。


揚提爾森的專輯在Spotify與iTunes上皆有正版音源販售,如果你的耳朵已經被他所吸引,在財力許可之下購買他的專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同時也是表達對作曲家的實際支持。如果覺得煩躁或想要找尋謬思女神,不妨戴上耳機,放鬆身心,靜靜聆聽這來自歐洲大陸浪漫主義兼鬼才作曲家的美好。


※註:筆者本身不是音樂專業,雖然有點古典音樂的基礎,但對於樂理、音樂演進史等並無太大涉獵,純粹只是以個人角度介紹揚提爾森這位作曲家,並推薦幾首他的音樂給大家知道,如果有錯誤還請多包涵。本文初發表於2017年4月中旬,於2024年1月5日重新編寫並增加了揚提爾森截至2024年1月1日止發布過的新專輯。

艾蜜莉EmilyTu
艾蜜莉EmilyTu
艾蜜莉,一個普通的社畜,也是依賴靈感創作的小小寫手,偶爾會剪影片、做長輩圖、P圖、打不正經小廢文。最近深陷死神BLEACH、艦隊收藏、寶可夢深坑,本人組成成分包含90%垃圾話、5%創作、5%音樂+歷史考據+電影相關。頭像感謝:幸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