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天性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人,年輕的時候,家境不好,所以半工半讀。但我從來不對未來失去希望,總是會在打工的地方分享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及夢想。有些人受到我的激勵,勇敢地去實踐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工作上,因為我邏輯強,所以學習快,再加上認真負責,我總是可以很輕易的完成我被交辦的任務。可是我卻在人際關係上頻頻碰壁,致使我在職場上千瘡百孔,最後開始淡然地面對主管及同事,收起我樂於分享卻已傷痕累累的心,默默地走自己的路。
就在我一一達成年輕時的夢想,再回首時,我居然有了一股蒼桑感,並不若當時想像中的喜悅,原來我在努力的過程,忘了分享是我的本能,抑制我的本能讓我活得不開心,有一天,在我聽到一個podcast節目”高年級不打烊”,主持人賽桑分享自己退休前後的經驗,我聽到一句話,瞬間茅塞頓開,”幫助若讓他人不舒服,那就不是一個好方法”,原來我在分享的過程中,讓別人感覺到不舒服而產生怨對。或許我覺得自己是好意,所以感到委屈,但分享不只是利他,它也是利我的一個捷徑,透過分享,我們從別人的回饋又得到對方人生經驗的不同面貌,輕易地開啟討論的話題,拉近彼此的距離,種種的利益,遠勝於一開始想要給予的。
自此,我又像浴火重生般恢復到我年輕時的生活態度,立志做一個樂活的人,用健全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不要被現實人生打敗,行屍走肉般的活下去,而是找出可以與人共享的表達方式,做一個別人願意談心的人。
最近聽到富蘭克林說的一句話,頗為有感: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
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
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
唯有不斷的讀書,才能做個言談有深度的人,才有能力改掉讓人不舒服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