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繭居族的心理狀態非常好奇,才翻開了《滌這個不正常的人》。讀了卻覺得期待有落差,反而是作者的各種鑽牛角尖小劇場、以及對所有家庭成員和彼此關係的書寫,佔據很多的篇幅。儘管這些也有可看性,但我更想知道的部分卻著墨得不夠多。
這是一部文字樸實的長篇散文,初看覺得有點像日本翻譯小說,但其實沒那麼像,《滌》又更口語、更像平常講話會不自覺重複一些字詞的感覺。
「滌」是作者的弟弟,三十多歲了仍是繭居族,每天待在家裡玩股票,賠錢了就認為媽媽理所當然應該拿錢出來幫他解決問題。滌需要很多氧氣,所以從不關房間門;但又對聲音很敏感,也討厭看到人,所以只要有家人待在客廳或廚房,他就會很煩躁,漸漸家人也不太會待在這些空間了。
作者在書寫同時,不斷不斷自我詰問,例如哪樣叫做好?滌覺得好的就是好嗎?他又真的知道什麼才是對自己好嗎?各種思路都寫得非常詳細且瑣碎,思考問題的方式也非常鑽牛角尖,有點使人疲乏。但同時也覺得,沒有類似狀況的人,看著可能覺得很難理解;但也許自己也有一些別人難以理解的狀況,只是那些狀況和她不一樣而已。
作者很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滌,給人一種很追求政確的感覺。比如,她也有不喜歡滌的行為的時候,不想看到他去跟媽要錢玩股票,卻又加上一句「不是覺得他不能再去跟媽要求,而是……」。
身為讀者,終歸還是很難同理滌。他跟媽媽要錢玩股票要得這麼理所當然,媽媽不給就吵架;他覺得其他人都腦子不好、智商不好,但他自己表現出來的行為又有多聰明?他覺得去便利商店是個白癡的工作,儘管作者能理解:他這麼說聽起來好像很瞧不起人,但與其說是重複、聽命行事、無理,不如說是因為無法讓他證明自己。我還是不認為這些是好的理由。
颱風天家裡的玻璃碎了滿地,媽媽和爸爸忙著撿,爸爸還弄破手指,滌不但事不關己,沒有幫忙,還因為玻璃門開開關關而發出嘖的聲音,而引發爭吵。作者對媽媽說,你能想像他不是故意的嗎?他不是對你開關門有意見,而是對那聲音反感,就像是膝反射。媽媽聽了仍無法接受。
作者說,滌的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在我這個讀者看來還是一點道理都沒有。
我對滌的最大認同,就只有他對於在騎樓抽菸的人的反感而已。
這些都是個人自己的選擇,社會的對待都沒有責任嗎?
這句話的確非常發人省思。也許滌確實有他的難言之隱,心中無法戰勝的魔障,但從有限的書寫中還看不到能讓人理解的癥結點。書名雖然是滌,但內容其實是整個家庭的成員(最多的還是作者的小劇場),沒有真的很深入到滌的內心狀態,讀完了也還是不知道他的行為背後,有沒有什麼身心病症,或是其他明確的理由。
讀到最後,看到滌承認自己就是想拿媽媽的錢、就是不想出去工作被人糟蹋、自己就是賤,才有那麼一點了解:會不會滌待在家裡,其實也沒有什麼特殊的理由,就只是一般人都會有的恐懼,在他心裡被放得更大而已?
多少也會懷疑,我無法理解作者對滌的理解,是否同理心或文學賞析的能力不夠?結果自己也陷入了和作者類似的自我詰問了。
沐謙
Facebook | Instagram | 小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