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繭居族與他的家人

更新於 2024/01/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對繭居族的心理狀態非常好奇,才翻開了《滌這個不正常的人》。讀了卻覺得期待有落差,反而是作者的各種鑽牛角尖小劇場、以及對所有家庭成員和彼此關係的書寫,佔據很多的篇幅。儘管這些也有可看性,但我更想知道的部分卻著墨得不夠多。

raw-image

這是一部文字樸實的長篇散文,初看覺得有點像日本翻譯小說,但其實沒那麼像,《滌》又更口語、更像平常講話會不自覺重複一些字詞的感覺。

「滌」是作者的弟弟,三十多歲了仍是繭居族,每天待在家裡玩股票,賠錢了就認為媽媽理所當然應該拿錢出來幫他解決問題。滌需要很多氧氣,所以從不關房間門;但又對聲音很敏感,也討厭看到人,所以只要有家人待在客廳或廚房,他就會很煩躁,漸漸家人也不太會待在這些空間了。

作者在書寫同時,不斷不斷自我詰問,例如哪樣叫做好?滌覺得好的就是好嗎?他又真的知道什麼才是對自己好嗎?各種思路都寫得非常詳細且瑣碎,思考問題的方式也非常鑽牛角尖,有點使人疲乏。但同時也覺得,沒有類似狀況的人,看著可能覺得很難理解;但也許自己也有一些別人難以理解的狀況,只是那些狀況和她不一樣而已。

作者很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滌,給人一種很追求政確的感覺。比如,她也有不喜歡滌的行為的時候,不想看到他去跟媽要錢玩股票,卻又加上一句「不是覺得他不能再去跟媽要求,而是……」。

身為讀者,終歸還是很難同理滌。他跟媽媽要錢玩股票要得這麼理所當然,媽媽不給就吵架;他覺得其他人都腦子不好、智商不好,但他自己表現出來的行為又有多聰明?他覺得去便利商店是個白癡的工作,儘管作者能理解:他這麼說聽起來好像很瞧不起人,但與其說是重複、聽命行事、無理,不如說是因為無法讓他證明自己。我還是不認為這些是好的理由。

颱風天家裡的玻璃碎了滿地,媽媽和爸爸忙著撿,爸爸還弄破手指,滌不但事不關己,沒有幫忙,還因為玻璃門開開關關而發出嘖的聲音,而引發爭吵。作者對媽媽說,你能想像他不是故意的嗎?他不是對你開關門有意見,而是對那聲音反感,就像是膝反射。媽媽聽了仍無法接受。

作者說,滌的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在我這個讀者看來還是一點道理都沒有。

我對滌的最大認同,就只有他對於在騎樓抽菸的人的反感而已。

這些都是個人自己的選擇,社會的對待都沒有責任嗎?

這句話的確非常發人省思。也許滌確實有他的難言之隱,心中無法戰勝的魔障,但從有限的書寫中還看不到能讓人理解的癥結點。書名雖然是滌,但內容其實是整個家庭的成員(最多的還是作者的小劇場),沒有真的很深入到滌的內心狀態,讀完了也還是不知道他的行為背後,有沒有什麼身心病症,或是其他明確的理由。

讀到最後,看到滌承認自己就是想拿媽媽的錢、就是不想出去工作被人糟蹋、自己就是賤,才有那麼一點了解:會不會滌待在家裡,其實也沒有什麼特殊的理由,就只是一般人都會有的恐懼,在他心裡被放得更大而已?

多少也會懷疑,我無法理解作者對滌的理解,是否同理心或文學賞析的能力不夠?結果自己也陷入了和作者類似的自我詰問了。

沐謙 
Facebook | Instagram | 小說作品
avatar-img
77會員
109內容數
這裡書評最多,也很誠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沐謙的小地方 的其他內容
總覺得職場上精神病患特別多,看過一些書後明白這應該不是錯覺。 邊緣人格到哪裡都會成為悲劇主角,在職場、人際關係中老是遇到欺負他們的人,總是碰上不公不義的事。我們會對他們抱不平或深表同情,但漸漸會發現,他們在敘述這些悲慘經歷時,往往只是充滿了各種委屈和情緒性字眼,卻很難聽見事件全貌。
「使他人還來不及對你說謊,就自然說出真話,而且他還會很喜歡你!」 《如何讓人說實話》作者曾任FBI外勤特工,也是套話專家。還未翻書就知道這本書鐵定超級有趣;看完之後證實,它的確超級有趣。 套話技巧利用了人的各種天性:在和諧的氛圍聊天會更自在、喜歡被人重視、需要受到肯定、忍不住會想糾正錯誤訊息..
《病態型自戀》集結了五十篇自戀型人格疾患者的小故事,搭配插圖,呈現各式各樣病態自戀者操控他人的手法。同時分析自戀者的心態和目的、這些手法對受害者的影響、受害者該如何應對,並附上「操控手法放大鏡」欄位,作為註解。
要應付職場上自以為是型的自戀者,你的不成文工作內容通常包括讓他免於難堪。你得經常替他犯的錯負起責任;有時你得忍受羞辱,好讓他保有美化的自我形象。別白費力量跟他講道理,他聽不進基於事實的主張,而且死也不會改。你可能認為他對待你的方式完全不公平,但別忘了,在自以為是型自戀者的世界觀裡,公平一點也不重要。
「你太年輕,又沒有小孩,你不能理解現在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正因為我沒有小孩,我才更明白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整本書的對白都沒有引號,也沒有顯著的戲劇轉折,透過吳依光大量的內心戲和自我對話,給人一種洋洋灑灑、一瀉千里,以及對教養有說不完的質疑和困惑的感覺。
當我們做錯事時,是先「後悔」還是「反省」?書的開頭就先點出這兩者的幽微差異。為了闖禍而懊悔,是一般人第一時間常會出現的情緒。但其實這樣的情緒,並非對於我們造成困擾的對象感到抱歉,而是因為我們怕讓自己惹上麻煩,出發點還是為了自己。
總覺得職場上精神病患特別多,看過一些書後明白這應該不是錯覺。 邊緣人格到哪裡都會成為悲劇主角,在職場、人際關係中老是遇到欺負他們的人,總是碰上不公不義的事。我們會對他們抱不平或深表同情,但漸漸會發現,他們在敘述這些悲慘經歷時,往往只是充滿了各種委屈和情緒性字眼,卻很難聽見事件全貌。
「使他人還來不及對你說謊,就自然說出真話,而且他還會很喜歡你!」 《如何讓人說實話》作者曾任FBI外勤特工,也是套話專家。還未翻書就知道這本書鐵定超級有趣;看完之後證實,它的確超級有趣。 套話技巧利用了人的各種天性:在和諧的氛圍聊天會更自在、喜歡被人重視、需要受到肯定、忍不住會想糾正錯誤訊息..
《病態型自戀》集結了五十篇自戀型人格疾患者的小故事,搭配插圖,呈現各式各樣病態自戀者操控他人的手法。同時分析自戀者的心態和目的、這些手法對受害者的影響、受害者該如何應對,並附上「操控手法放大鏡」欄位,作為註解。
要應付職場上自以為是型的自戀者,你的不成文工作內容通常包括讓他免於難堪。你得經常替他犯的錯負起責任;有時你得忍受羞辱,好讓他保有美化的自我形象。別白費力量跟他講道理,他聽不進基於事實的主張,而且死也不會改。你可能認為他對待你的方式完全不公平,但別忘了,在自以為是型自戀者的世界觀裡,公平一點也不重要。
「你太年輕,又沒有小孩,你不能理解現在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正因為我沒有小孩,我才更明白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整本書的對白都沒有引號,也沒有顯著的戲劇轉折,透過吳依光大量的內心戲和自我對話,給人一種洋洋灑灑、一瀉千里,以及對教養有說不完的質疑和困惑的感覺。
當我們做錯事時,是先「後悔」還是「反省」?書的開頭就先點出這兩者的幽微差異。為了闖禍而懊悔,是一般人第一時間常會出現的情緒。但其實這樣的情緒,並非對於我們造成困擾的對象感到抱歉,而是因為我們怕讓自己惹上麻煩,出發點還是為了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滌是一個高敏感、有強迫症的控制狂,同時也是一位拒絕出外工作、甚至極少出門的繭居族,這些是「滌」身上有的標籤,是的,他不正常,是一位沒有接受醫生診斷的精神疾病個案。然而,他也是一個完整的人。
Thumbnail
國內少有跟繭居族相關的書籍,本書絕對是此一領域值得細讀的重要著作。書一翻開會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想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這是因為作者廖瞇的寫作魔法。但後來書中出現了對精神醫療的排斥。我講的不只是滌本身,也包括書中的專家。那個拒絕是那樣地斬釘截鐵,我不知道「不需要看精神科醫師」那樣的篤定從何而來?
Thumbnail
原本以為是小說,打開後發現是散文,再讀下去,是家庭隱密一面赤裸的展現,更是作者的自我剖析、與家人的對話。
Thumbnail
關係無法更靠近、無法互相理解的問題,如房間裡的被刻意忽視的大象,而我也像刺蝟一樣,隨時準備反擊,因為露出脆弱的一處、表達真實的感受,從來只帶來受傷,而我過於害怕再次受傷。
Thumbnail
那個令人無法忍受的「砰」,我也蒐集了很多很多。其實遭遇事件是沒有關係的,但「那有什麼好在意的?」、「那是你的問題。」、「又沒關係。」才是每一個「砰」的來源,如無法與搬床鋪的人錯身一般,從那些他人看來的小事,收穫了很多否定和忽視。而我一直都在忍耐,還在忍耐。
Thumbnail
「在房間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要變成怪物就好了。」 「不要去傷害別人就好了。」 我這樣想著,然後一天度過一天,一年度過一年……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將家庭最私密的那一面掀開,廖瞇獲得寫作年金之時,矛盾的心境讓她哭了出來,她想著「被書寫的人在痛苦裡,書寫者在接受掌聲」,如果可以她也希望滌正常。
「滌:因為他怕髒,他覺得這個世界很髒。」 書腰上盧郁佳的推薦序上寫著「這或許是張愛玲散文《私語》以來最冒犯的家庭書寫了。」我根本沒看過《私語》,但看著廖瞇要寫自己繭居族的弟弟的事,我也一同冷汗直流。 真的嗎?真的可以寫出來嗎?真的可以讓大家知道嗎?真的沒有人會受傷嗎?寫出來後會不會產生憾事?又有多少
Thumbnail
讀《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的時候,許多的句子都能讓我聯想起教育現場的某個場景或對話。於是我想要推薦《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對照著書裡的句子,去談談我所看見的那些關於孩子的洞穴,或是箱子。
Thumbnail
    【新書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莎拉‧迪森療癒新作 美國圖書館協會青少年十大好書x榮獲亞馬遜書店四星半推薦 紐約公共圖書館青少年類選書推薦 擁抱不完美的真實人生,從這一秒開始碰觸永恆──《這一秒接近永恆》預計11/15上市 梅西變了,她從小就跟身為教練的爸爸一起跑步,現在卻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滌是一個高敏感、有強迫症的控制狂,同時也是一位拒絕出外工作、甚至極少出門的繭居族,這些是「滌」身上有的標籤,是的,他不正常,是一位沒有接受醫生診斷的精神疾病個案。然而,他也是一個完整的人。
Thumbnail
國內少有跟繭居族相關的書籍,本書絕對是此一領域值得細讀的重要著作。書一翻開會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想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這是因為作者廖瞇的寫作魔法。但後來書中出現了對精神醫療的排斥。我講的不只是滌本身,也包括書中的專家。那個拒絕是那樣地斬釘截鐵,我不知道「不需要看精神科醫師」那樣的篤定從何而來?
Thumbnail
原本以為是小說,打開後發現是散文,再讀下去,是家庭隱密一面赤裸的展現,更是作者的自我剖析、與家人的對話。
Thumbnail
關係無法更靠近、無法互相理解的問題,如房間裡的被刻意忽視的大象,而我也像刺蝟一樣,隨時準備反擊,因為露出脆弱的一處、表達真實的感受,從來只帶來受傷,而我過於害怕再次受傷。
Thumbnail
那個令人無法忍受的「砰」,我也蒐集了很多很多。其實遭遇事件是沒有關係的,但「那有什麼好在意的?」、「那是你的問題。」、「又沒關係。」才是每一個「砰」的來源,如無法與搬床鋪的人錯身一般,從那些他人看來的小事,收穫了很多否定和忽視。而我一直都在忍耐,還在忍耐。
Thumbnail
「在房間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要變成怪物就好了。」 「不要去傷害別人就好了。」 我這樣想著,然後一天度過一天,一年度過一年……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將家庭最私密的那一面掀開,廖瞇獲得寫作年金之時,矛盾的心境讓她哭了出來,她想著「被書寫的人在痛苦裡,書寫者在接受掌聲」,如果可以她也希望滌正常。
「滌:因為他怕髒,他覺得這個世界很髒。」 書腰上盧郁佳的推薦序上寫著「這或許是張愛玲散文《私語》以來最冒犯的家庭書寫了。」我根本沒看過《私語》,但看著廖瞇要寫自己繭居族的弟弟的事,我也一同冷汗直流。 真的嗎?真的可以寫出來嗎?真的可以讓大家知道嗎?真的沒有人會受傷嗎?寫出來後會不會產生憾事?又有多少
Thumbnail
讀《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的時候,許多的句子都能讓我聯想起教育現場的某個場景或對話。於是我想要推薦《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對照著書裡的句子,去談談我所看見的那些關於孩子的洞穴,或是箱子。
Thumbnail
    【新書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莎拉‧迪森療癒新作 美國圖書館協會青少年十大好書x榮獲亞馬遜書店四星半推薦 紐約公共圖書館青少年類選書推薦 擁抱不完美的真實人生,從這一秒開始碰觸永恆──《這一秒接近永恆》預計11/15上市 梅西變了,她從小就跟身為教練的爸爸一起跑步,現在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