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日江南陰雨,遇到一件事,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這次產生了一些思考,覺得有必要記錄一下。
昨日我從地鐵站出來的時候接到了一個朋友的電話,於是我一邊講電話一邊走到地鐵站旁邊的公車站等公車。站台在路中間,前後都可以行車,因為天黑了,又專注於講電話,我完全沒看到站台後面有個水塘,只注意避開了站台前的水塘。
一輛車飛快的從後面水塘上駛過,濺起的水花潑了我一身,上半身還好,多多少少有被站台上的廣告牌擋掉了,但廣告牌下面是漏空的,所以我的下半身全濕透了。
我的眼睛不是測速儀,看不出來具體速度,如果參照公車平時白天在空曠的路上行駛60km的時速來看,那輛車的時速起碼超過80km了。被濺到水的0.87秒後我馬上轉身看過去,但它嗖一下消失在我視線中了。
其實是這樣的,之前在雨天被車濺到多次,後來就特別小心,會避開有水塘的地方等車,這次完全是因為接電話才沒注意,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應該怪我自己不小心站在了水塘旁邊嗎?
又或者是怪我太懶了?地鐵站出來,也就公車兩站路的距離,如果我走路回去,也就幾分鐘的時間而已,所以都怪我太懶了,要是走回去就不會被濺到水了?
哈哈哈哈,其實這種受害者有罪論,在中國很常見。特別是那些小粉紅,它們不會質疑為什麼三天兩頭在修的路,修好後還會因為小雨而積水;它們也不會反思為什麼下雨天車會開這麼快,車站一米不到的地方還有人行橫道線;它們甚至還有可能會責怪你為什麼不買車,覺得要是你開車的話就不會遇到這種事情了。
我生活在中國江南地區的一個十九線小城市,無論是為了面子工程還是別的原因,我們這裡也建了很多條地鐵線路,這裡不談有沒有必要建地鐵的問題,但有了地鐵確實方便了很多,至少對於出行依賴大眾運輸的人群而言,夏天不熱了,冬天也不冷了,還不用等紅綠燈,也不會因堵車而遲到。原本地鐵的載客量就不高了,平時我搭地鐵都是空空蕩蕩的,幾乎也都有座位可以坐,一邊高談闊論提倡使用大眾運輸的綠色出行,一邊又質問你為何不花錢買車來提高國內生產總值!笑話。
目前江南地區的溫度在攝氏0到10度之間,我穿著濕褲子在冷風中等了很久,公車終於來了。車廂地面是潮濕的,站台有車輛GPS位置信息,小雨也淋不到站台上,大家等了那麼久也沒有在站台上先把傘收起來裝到袋子里後再上車,就任由傘上的雨水滴在車廂地面上,有的甚至是把傘直接放在了座位上。
台北是一個時常下雨的城市,以前有幾次雨天在台北搭公車,上車後車廂內除了人腳踩出來的很淺的濕印記外,完全沒有水漬,從來都沒見過有人會把潮濕的傘不裝袋就拿上車。當然,我的描述可能不夠權威,因為我累計也就只在台北住過幾個月而已,而且我還很少搭公車,也許也有把車廂弄很髒很潮濕的人存在,只是我一次都沒遇到。
中國常常會搞一些什麼創建文明城市啊、衛生城市啊之類的活動。我跟朋友說,要看一個地方文明不文明,你只需要等雨來,然後觀察一下馬路上的行車和公車內地面就明白了。
我是一個懦弱的人,也不敢去提醒那些車上的大爺大媽們要把傘裝袋子里,他們是不會聽的,雖然滴到滿地水容易滑倒的還是那些老年人,但他們事後也可以賴公車公司要賠償金。曾經年幼無知的時候,我也在地鐵車廂內,指著禁止飲食的圖示提醒一個帶著小孩的女人不能吃東西,但得到的除了她的白眼和繼續吃之外,周圍沒有一個人支持我站在我這邊的。
後來,我發現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覺得不好的行為堅決不做,覺得好的就學習效仿。活得實在壓抑憋屈了,就來這寫個文章疏疏壓壓,畢竟我什麼權力都沒有。在這個沒關係就有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的地方,也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