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〇六:「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2024/01/2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少陰病,吐利」,太陽寒水內陷於脾臟,造成胃的熱度不足,併胃中宿食下走大腸而自利腹痛,大便狀如爛泥,這是太陰證的下利;當太陽寒水內陷到腎臟,則併手少陽三焦為病,因為三焦為疏瀉的管道,屬於淋巴系統,當腎臟寒,功能差,無法排除氾濫的寒水之時,寒水往中焦入胃,胃熱不足無法氣化則吐,往下焦水道系統疏瀉不及則入大腸,造成下利水瀉,拉出來都是水,與太陰的溏瀉不同。正常人體的陽熱是藏在血中,脾統血、主肌,手足與全身肌肉都受氣於脾臟,當血中熱度不足(低於攝氏35度)時,手腳就會冰冷,全身肌肉俱寒,「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照理說吐利會造成腸胃津液傷到,會有惡寒手腳冰冷的現象,現在反而手腳不逆冷,出現熱症,代表脾陽回頭了,這就還有救不會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如果陽回頭了,理應當會摸到脈,現在脈沒有起來,雖然有外熱,恐怕是除中的假熱現象,這時應該趕快灸「太溪穴」,溫補下焦的陽。太溪穴為腎之原穴。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2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