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性別選書:《黎.米勒》、《始於極限》、《性的正義》與《集合體》

更新於 2024/02/2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3年出版性別主題書中,我自己閱讀後印象深刻的三本書《始於極限》、《性的正義》與《集合體》閱讀心得近期已刊登於女人迷:2024 三大性別選書:《始於極限》、《性的正義》我們如何理解女性主義

這篇也將介紹並推薦臉譜出版的臉譜出版的《黎.米勒:時尚模特、超現實攝影師、戰地記者與冠軍名廚,二十世紀傳奇女性黎.米勒的多重人生》與《黎.米勒攝影作品集》兩本書籍,前者為這位萬花筒女攝影師的傳奇人生自傳,後者為黎.米勒的攝影作品集,兩本我都有購入,值得一閱~

另外,凱特溫斯蕾(Kate Winslet)最新主演作品《Lee》即是改編黎.米勒(Lee Miller)的人生經歷,也即將上映,讓人非常非常期待!


2023年凱特溫斯蕾(Kate Elizabeth Winslet)主演電影《Lee》海報。

2023年凱特溫斯蕾(Kate Elizabeth Winslet)主演電影《Lee》海報。


臉譜出版《黎.米勒:時尚模特、超現實攝影師、戰地記者與冠軍名廚,二十世紀傳奇女性黎.米勒的多重人生》書影/拍攝:蝦那

臉譜出版《黎.米勒:時尚模特、超現實攝影師、戰地記者與冠軍名廚,二十世紀傳奇女性黎.米勒的多重人生》書影/拍攝:蝦那


在黎的戰爭作品中,我們發現她那超現實主義的隱喻再度複沓。在意想不到的時刻,新聞攝影序列中間的膠卷上,出現了只有超現實主義者才拍得出的影像。要成為戰地記者,最好的訓練或許是先成為超現實主義者,並重新校準你對『正常』的感知。如此一來,沒有一張照片被視作標準,且所有照片都背離規範。——Antony Penrose

_

黎.米勒最著名的攝影作品「在希特勒的浴缸裡」。

黎.米勒最著名的攝影作品「在希特勒的浴缸裡」。


讀完《黎.米勒》(The Lives of Lee Miller),整體第一個感受是撰寫人略帶冷靜客觀的敘事方式,與一般情感張力十足的自傳相反——這本傳記本身引用許多黎的信件,補足並闡述傳記人物當年的心境,撰寫者本人並未以過多自己視角,任意揣測人物情緒或行為動機。

臉譜出版《黎.米勒:時尚模特、超現實攝影師、戰地記者與冠軍名廚,二十世紀傳奇女性黎.米勒的多重人生》書影/拍攝:蝦那

臉譜出版《黎.米勒:時尚模特、超現實攝影師、戰地記者與冠軍名廚,二十世紀傳奇女性黎.米勒的多重人生》書影/拍攝:蝦那


這也正是讓我在書後看到後記大為震驚的原因,這本傳記,是安東尼.彭若斯(Antony Penrose)所寫,一開始讀者一定跟我一樣對這個名字陌生至極,完全沒看過這號人物,我也是在後記才意識到,天啊,是作者黎.米勒的兒子!(當時看到這本出版就直接購入了,完全沒看出版簡介跟書評)

訝異在於,安東尼的童年籠罩在黎.米勒後期因戰後創傷情緒反應陰影中,大起大落的情緒化言語及行為,造成母子關係惡劣,這也是在傳記中讀者感受深刻的,安東尼筆下那個被惡龍控制的母親:

安東尼在序言提及:「我發掘出的黎,和我多年來一直針鋒相對的那個黎截然不同。沒能及時理解她,我感到深深地遺憾。應該有許多人也共享了這份遺憾,因為她對每個人都只揭露了一小部分的自己。」

心裡滿複雜,我不知道其他讀者會不會跟我有一樣的驚喜感受,在後記讓我看到一種跨世紀的母子和解——這種爬梳資料、整理某個人一生的信件、所有物,以及個性與感情經歷,走完黎.米勒的一生,對我來說真的很受感動。

相較於廣為人熟知的Robert Capa、George Rodger等戰地攝影記者,黎.米勒是我前幾年才在偶然的國外網站上看到的傳奇「攝影師」(先暫時性使用攝影師這個標籤),因為在台灣鮮少討論這位攝影師,一開始臉譜出版的《黎.米勒》還讓我愣了一下,想說是那個李米勒嗎?當看到那張經典的Lee Miller in Hitler’s bathtub,確認就是她了。

 -

黎.米勒是一個非常好動——容我這樣說——像萬花筒般華麗多變,又色彩絢麗的女性,也正是因為著名女星Kate Winslet正在拍攝由這本傳記改編的人物電影,一時之間網站關於她的訊息也多了起來。

我想在認識她之前,應該先明白或許得不免俗地先給她第一個標籤——一名「超現實主義者」,所有驚世駭俗之舉,都有她對世俗充滿直覺爛漫、奇幻詭譎的想像、對事件獨到的解釋。

她的職涯豐富多彩,是模特兒、是攝影師、更是世界知名廚師,她喜歡一切有趣、能夠抓住她吸引力的事物,不甘於平靜的日常,但卻始終不明白自己想要追求的到底是什麼。而偶然之下,她意識到煙硝與生死的畫面能夠激起內心某種渴望,遂前往前線,拍攝有衝突張力、故事感的照片,她以過往在時尚產業磨練的獨特視角,以及更為細膩的觀察力,帶著相機與士兵們同進同出,拍下第一手以戰爭視角,並刊登在《Vogue》,要知道,戰時的時尚產業可以說是某種刻意遺忘戰爭的產業類別,但跟黎.米勒就這樣將戰時充滿人性衝突的瞬間,放入了這一片華麗夢幻之中,包括倫敦大轟炸、巴黎解放、達豪集中營等紀錄影像。

從時尚攝影轉為新聞攝影,兩者之間大相逕庭,但當藝術與寫實互相融合,黎.米勒的作品將戰時影像呈現為一種寧靜式的視覺感受,不同於充滿陽剛、衝突畫面,黎.米勒的作品以別樣風格召喚觀者的情緒,在當年所謂女性視角的戰爭是怎麼樣的?這邊引用傳記段落:

米勒小姐認為攝影這項職業特別適合女性⋯⋯。「我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在攝影上成功」,她告訴我。「女性的反應比男性更快速,更能靈活變通。我也認為女性獨有的直覺能幫助她們比男性更快理解顧客的性格⋯⋯。當然了,一張好的攝影理應如此:不是趁對方不經意時拍下照片,而是在對方最接近真實自我的時刻按下快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傳中安東尼引用了許多黎.米勒的信件,其中喃喃絮語有時讓我感覺失序,而非常跳躍的思考模式(起初以為是翻譯的語句問題)也讓我閱讀有點困難,後來才了解到,黎.米勒曾說寫作於她而言甚至是痛苦的,而後來為了呈現戰爭狀況,努力將自己關起來完成每篇報導——她的文字卻完全看不見她為撰寫而受盡折磨的過程。

酗酒、煙癮,在黎.米勒離開前線後嚴重入侵日常,朋友甚至直接對她說「妳不能期望天天都有戰爭!」這也讓我時常感受她每天如同騰空走在鋼索上,生命隨時崩落,她甚至說「自己沒有在塞納河投河自盡的唯一理由,是因為知道這樣會讓若蘭和安東尼很快樂」,病態與扭曲的心態籠罩黎.米勒產後的十多年,她不再對攝影感興趣、也將過往的攝影作品全部封存,甚至不再談起過去在前線的日子,一直到病逝。

安東尼寫道:「是達豪的恐怖景象破壞了這種感知力嗎?她在維也納醫院眼見嬰兒因黑市小偷竊走所有藥物而死亡,這是否扼殺了她一部分的創造力?那段時間裡,黎的心理狀態發生變化,損害了她捕捉「隨手拾來之影像」的能力。到我出生時,她已飽受嚴重的創傷後壓力失調與產後抑鬱的折磨,這是很明確的。」

-

臉譜出版《黎.米勒攝影作品集》書影/拍攝:蝦那

臉譜出版《黎.米勒攝影作品集》書影/拍攝:蝦那


與其說黎.米勒是攝影師,倒不如說我知道、認識的她「也是」攝影師——讀了傳記才知道,中老年的黎.米勒轉型為國際冠軍廚師,她將豐富的創造力投注在學習各國料理之中,堆滿的雜誌、撕碎的菜譜在家裡一角,是她靈感之地。一切又好像重新明媚起來。

過世前她說她總覺得始終在深淵邊緣,一不小心就會墜落。安東尼倚在床邊,對著躺在若蘭懷裡的母親說:「小鳥離巢前也沒有機會練習飛翔,但當他們跳出巢穴時,就能發現他們得以永遠飛翔。」


raw-image
臉譜出版《黎.米勒:時尚模特、超現實攝影師、戰地記者與冠軍名廚,二十世紀傳奇女性黎.米勒的多重人生》與《黎.米勒攝影作品集》書影/拍攝:蝦那

臉譜出版《黎.米勒:時尚模特、超現實攝影師、戰地記者與冠軍名廚,二十世紀傳奇女性黎.米勒的多重人生》與《黎.米勒攝影作品集》書影/拍攝:蝦那



avatar-img
20會員
13內容數
📖 記錄書籍的光影 📖書單主題:歷史人文|社會科學|耽美小說|文學散文 📖2024閱讀規劃:世界經典文學重讀、圖博書單、東歐史 📪聯繫合作:小盒子/novelphotographer2023@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蝦那的閱讀記錄 的其他內容
愛使人充滿希望……但危險也在於,正是這份希望使我們盲目,給予我們近乎生物本能的樂觀情緒。不知怎麼地,你覺得一切都會好起來,我自己就是這樣覺得。然後,俄羅斯開始全面入侵烏克蘭。 文字能帶來改變嗎?文字能拯救世界嗎?
2023年約閱讀100-120本,這篇文章精選幾本年度最喜歡的書籍分享給大家,涵蓋社會科學(歷史、政治、社會議題)、文學散文、耽美(BL)小說。 ※完整圖文
我們刊登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在意取悅了誰。—《紐約客》總編輯威廉.蕭恩(William Shawn) 《無聲的閃光》是一篇寫給媒體從業者的歷史故事。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與長崎分別投下「小男孩」與「胖子」兩枚原子彈,兩枚可怕的毀滅性武器使日本兩座城市瞬間化為瘡痍,官方保守預估至少十萬人死於
如今在CIA總部內,可以看見一幅畫作,一個手持賓得35公厘相機,以兩盞桌燈打著光拍攝機密文件的人的身影,這個人專心致志地從事手邊的工作,同時又害怕隨時遭到發現。他是CIA代號「CK球面」的間諜。
歐列格.戈傑夫斯基在冷戰歷史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他是連結蘇聯與西方國家的溝通橋樑。所謂溝通橋梁,即是讓西方國家了解蘇聯的想法、甚至是軟化了彼此根深蒂固的成見與誤解。戈傑夫斯基令人佩服的是敢於走出桎梏他的牢籠,文中描寫戈傑夫斯基決定投靠英國軍情六處的前因後果。
愛使人充滿希望……但危險也在於,正是這份希望使我們盲目,給予我們近乎生物本能的樂觀情緒。不知怎麼地,你覺得一切都會好起來,我自己就是這樣覺得。然後,俄羅斯開始全面入侵烏克蘭。 文字能帶來改變嗎?文字能拯救世界嗎?
2023年約閱讀100-120本,這篇文章精選幾本年度最喜歡的書籍分享給大家,涵蓋社會科學(歷史、政治、社會議題)、文學散文、耽美(BL)小說。 ※完整圖文
我們刊登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在意取悅了誰。—《紐約客》總編輯威廉.蕭恩(William Shawn) 《無聲的閃光》是一篇寫給媒體從業者的歷史故事。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與長崎分別投下「小男孩」與「胖子」兩枚原子彈,兩枚可怕的毀滅性武器使日本兩座城市瞬間化為瘡痍,官方保守預估至少十萬人死於
如今在CIA總部內,可以看見一幅畫作,一個手持賓得35公厘相機,以兩盞桌燈打著光拍攝機密文件的人的身影,這個人專心致志地從事手邊的工作,同時又害怕隨時遭到發現。他是CIA代號「CK球面」的間諜。
歐列格.戈傑夫斯基在冷戰歷史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他是連結蘇聯與西方國家的溝通橋樑。所謂溝通橋梁,即是讓西方國家了解蘇聯的想法、甚至是軟化了彼此根深蒂固的成見與誤解。戈傑夫斯基令人佩服的是敢於走出桎梏他的牢籠,文中描寫戈傑夫斯基決定投靠英國軍情六處的前因後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記得有一次接女兒放學過後到附近的公園玩耍,途中有一位女同學帶著一隻洋娃娃前來,沒多久被男同學接手把玩。此時,男同學的阿嬤焦急地大喊:「男生不要拿女生玩的娃娃啦!這樣不好看!」 我聽聞隨即告訴阿嬤:「其實娃娃不分男女都可以玩呀!就像是顏色本身也沒有性別之分⋯⋯。」我就這樣一路講到同婚的議題,
Thumbnail
2021年年底的時候,很多人突然傳一個連結給我,標題是:「約旦議會『打群架』激烈肉搏混戰 澳洲媒體人:跟台灣比還差得遠」 ​我真的是傻眼笑問傳這給我幹嘛,有在期待我闖進約旦議會拍張第一手照片給大家瞧瞧嗎😂😂 ​但也謝謝大家看見約旦就想到我啦,不然就順便來聊一下標題以外的東西,大家知道他們在吵
Thumbnail
記得以前的大學學長姊曾經說過:「不會寫沒關係, 至少寫幾個字,老師會給你墨水分數。」特別考題是申論題時,一定要這麼做。 記憶中,唸書當時一位好朋友在行銷學這個科目洋洋灑灑寫了8張A4,下課鈴響的那刻,我問她:「答案不就是2頁左右,怎麼有辦法寫到那麼多?」她賊賊地笑著跟我說:「其實我連答案都不知道,
Thumbnail
許多人一直以為我是生了小孩之後才決心做家庭主婦,事實上並不然,真正的導火線是當我孕期出血四個月又嚴重反胃心悸回到工作崗位之後被要求必須要好好投入工作,並且要一併接手請育嬰假同事的業務,對於當時每天起床至公司一小時的路程都不斷想嘔吐又不時需要停下休息的我而言,無疑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但為了不耽誤公
Thumbnail
不論是身為嬰幼兒睡眠顧問、或是媽媽,這兩個身份上,我都覺得家長要跟孩子睡到幾歲,是這兩個睡在同一張床上(或同個房間)的人可以有共識、也可以各自有不同的想法...
繪幼兒園同學Ray來家裡玩。 小繪說:「Ray是男生中的女生,如果說幼兒園班上OO跟XX就是女生中的男生。」 我想了一下斯文喜愛閱讀的Ray跟總與單槓為伍坐姿豪邁的OO,大約可以理解繪的意思。 接著繪陷入沈思~「恩,小學的班上好像就沒有了。」 我:「你是說沒有男生中的女生、或女生中的男生了嗎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記得有一次接女兒放學過後到附近的公園玩耍,途中有一位女同學帶著一隻洋娃娃前來,沒多久被男同學接手把玩。此時,男同學的阿嬤焦急地大喊:「男生不要拿女生玩的娃娃啦!這樣不好看!」 我聽聞隨即告訴阿嬤:「其實娃娃不分男女都可以玩呀!就像是顏色本身也沒有性別之分⋯⋯。」我就這樣一路講到同婚的議題,
Thumbnail
2021年年底的時候,很多人突然傳一個連結給我,標題是:「約旦議會『打群架』激烈肉搏混戰 澳洲媒體人:跟台灣比還差得遠」 ​我真的是傻眼笑問傳這給我幹嘛,有在期待我闖進約旦議會拍張第一手照片給大家瞧瞧嗎😂😂 ​但也謝謝大家看見約旦就想到我啦,不然就順便來聊一下標題以外的東西,大家知道他們在吵
Thumbnail
記得以前的大學學長姊曾經說過:「不會寫沒關係, 至少寫幾個字,老師會給你墨水分數。」特別考題是申論題時,一定要這麼做。 記憶中,唸書當時一位好朋友在行銷學這個科目洋洋灑灑寫了8張A4,下課鈴響的那刻,我問她:「答案不就是2頁左右,怎麼有辦法寫到那麼多?」她賊賊地笑著跟我說:「其實我連答案都不知道,
Thumbnail
許多人一直以為我是生了小孩之後才決心做家庭主婦,事實上並不然,真正的導火線是當我孕期出血四個月又嚴重反胃心悸回到工作崗位之後被要求必須要好好投入工作,並且要一併接手請育嬰假同事的業務,對於當時每天起床至公司一小時的路程都不斷想嘔吐又不時需要停下休息的我而言,無疑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但為了不耽誤公
Thumbnail
不論是身為嬰幼兒睡眠顧問、或是媽媽,這兩個身份上,我都覺得家長要跟孩子睡到幾歲,是這兩個睡在同一張床上(或同個房間)的人可以有共識、也可以各自有不同的想法...
繪幼兒園同學Ray來家裡玩。 小繪說:「Ray是男生中的女生,如果說幼兒園班上OO跟XX就是女生中的男生。」 我想了一下斯文喜愛閱讀的Ray跟總與單槓為伍坐姿豪邁的OO,大約可以理解繪的意思。 接著繪陷入沈思~「恩,小學的班上好像就沒有了。」 我:「你是說沒有男生中的女生、或女生中的男生了嗎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