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涼美

含有「鈴木涼美」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故事以第一人稱敘述,在酒店工作的即將滿三十歲的陪酒小姐,答應胃癌末期的母親治療告一段落後搬來和她同住。這是她十七歲離家出走後,母女再度共同擠在五坪大的小空間。母親願意來看女兒冷漠臉色的理由是醫院病房太吵雜,她無法靜下心來寫完最後的詩集。 陪酒小姐的母親年輕時美貌出眾,做過駐唱歌手,參加劇場演出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5/06/08
那這女的心境很高呢⋯
舒嫚-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2
宇牛 自己不強大難生存
《始於極限》是鈴木涼美和上野千鶴子教授的對話集,第一章討論的是情色資本,但最讓我有感觸的還是關於受害者的探討。 看到鈴木涼美對於受害者一詞的自白,心有戚戚焉,當我發現總把自己放置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時,這件事情是需要發現的,發現的當下既痛苦又感到一絲希望。 痛苦的是,我不能再以受害者自居了。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4/12/17
謝謝您的分享❤️
親子關係向來複雜難解,有些人是苦於長年不被父母所理解,抑或是被全面掌控生活而難以逃離,但鮮少人關注到父母對孩子的「冷漠」也具有十足的殺傷力,會讓孩子用盡一生去追尋父母對自己的愛,也可能造成自我價值的懷疑。 《資優》是鈴木涼美的首部小說,也是芥川賞的入圍作品,內容描述母女之間矛盾的親情,可說
Thumbnail
《始於極限》共收錄二十四封信,由日本女性主義領袖人物上野千鶴子,及前AV女優的自由寫作者鈴木涼美兩位撰寫。書中暢談日本女性處境、父權社會下的壓力,還有性/愛、婚姻、工作等主題。對於探索女性主義及現實處境的讀者,這本書值得一讀。其中,書中也能見到兩位作者真摯的情感交流。
Thumbnail
5/5始於極限
每當有女性站出來主張女性權益的時候,總是會有不少的女性以輕視的態度看待,並且表示情節尚輕不足掛齒,甚至公然替男性不尊重女性的行為開脫,認為自古以來都是如此,為什麼以前的女性可以選擇默不作聲,而現代女性就好似刺蝟般令人無法親近? 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便在《始於極限》這本書中給出了解答,她
Thumbnail
《始於極限》為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和前日經記者鈴木涼美共筆,每個章節在已設定好的主題下寫信給對方展開對話。整本書容易閱讀,卻又不失巧妙的思辨。於是,我也各自寫了一封信給上野千鶴子女士和鈴木涼美女士。儘管她們很可能不會看到這些內容,就當作是在平行時空宇宙裡的Q&A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鈴木涼美與上野千鶴子的跨代通信《始於極限》,梳理了過去性別框架的脈絡,也指引出如何不對人類絕望,繼續溝通、努力理解彼此的道路。
Thumbnail
佚名-avatar-img
2023/10/31
回到原題,我還沒看過這本書,但鈴木涼美的發言,讓我們有機會看見一個AV女優作為一個人可能是怎麼樣子,而非僅僅是以「直男發洩的對象」、「婊子」、「蕩婦」或「性剝削產業的受害者」等各種抽象化的形象來看待AV女優。
陶曉嫚-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31
佚名 讀這本書的時候,會感受到鈴木涼美的細膩與敏銳,例如她這樣書寫在原味店打工的經驗:「單面鏡的一側是隨時能被替換的我,另一邊則是付了一萬五千日元來自慰的男人。這滑稽至極的畫面至今仍根植於我的性別觀之中。我們顯然是年輕的、穿著制服、單薄無力的人,沒有被賦予任何尊嚴,只能被消費,甚至不被認為擁有任何思想或感情。對方對我喜歡什麼、平時讀什麼書沒有任何興趣,唯一有價值的是,我是一個長著乳房的女高中生,會笑嘻嘻地把內褲遞過去。但男性的模樣也同樣慘不忍睹,他們認定自己有單面鏡保護,即便受盡女生的鄙視,被貼上『噁心』的標籤,仍不惜花光辛苦得來的薪水,購買我們故意用粉底弄髒的內衣,用它的氣味來撫慰自己,射精後便心滿意足地離開。」鈴木涼美自剖如此鄙視男人、自以為在利用男人的態度並不新鮮,轉換到其他社會場域的情況是:「在泡沫經濟時代下,那些一心趨權附勢的女性可能也有類似的心境。她們反過來利用男人對女人那單純而無聊的理解與性慾,鑽進了他們的保護傘,在不糾正男人對女性的理解為前提,自說自話地譜寫了自己的成功故事。」
本文針對上野千鶴子與鈴木涼美合著的《始於極限》一書,聚焦母女、父權結構等女性主義議題,分享中宜師的心得與感觸。
Thumbnail
先說,《始於極限》好好看!書中,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與《AV女優的社會學》作者鈴木涼美,藉由24封書信往復,精彩地討論了12個主題。包含:情色資本、母女、戀愛與性、婚姻、認可欲求、能力、工作、獨立、團結、女性主義、自由、男人。
Thumbnail
│第167屈芥川賞.直木賞入圍名單 │芥川賞和直木賞的差異說明
Thumbnail
凱特想太多-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6/28
的確是,比起文學性作品,台灣讀者似乎更偏好直接告訴讀者該怎麼快速知道方法〈投資理財類〉或是標榜心理成長〈心靈雞湯類,但現今大量充斥著毒雞湯〉的作品。 此外,因為台灣的出版業尤其不景氣,光版稅收入無法支撐生活,文學類作家更難以寫作維生。我曾參加過一場台日作家對談的講座。當天出席的日本作家窪美澄表示她在出版第一本作品後即辭去原本的工作,專心寫作以職業小說家為生。令當天與談的台灣當代知名作家十分訝異,那位知名作家表示她作必須要到大學兼課才得以維生。 對於這樣的現象,覺得很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