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的4個堅定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嗨,Vocus的讀者朋友們,今天分享一些醫護人員在職場上4大堅定故事。這是一場默默奮鬥的旅程,讓我們一同細細品味其中的苦澀。😷💭


在繁忙的白天,醫護人員們像戰士一樣奮戰在醫院的走廊上,面對著各種病患和緊急狀況。我們臉上雖然戴著口罩,但透露出的辛勞,卻是彼此眼神無法掩飾的。

#1 24小時堅定的待命 - ⏰🚑

醫護人員的辛酸從時間的壓力開始。24小時的待命,他們可能在深夜接到緊急呼叫,隨時為患者提供急救。時間彷彿凝固,而他們的辛苦卻從未停歇。這個叫做「責任制」


#2 堅定忙碌的班表 - 📅👩‍⚕️

忙碌的班表,也成為負擔。連續的長時間工作,可能需要處理各種不同科別的病患,對於身心的負擔可想而知。but總是默默地在劇烈的工作節奏中前進,時而疲憊,時而堅韌。陪同病人家屬,一起大笑,但是私底下默默流淚😭⋯⋯


#3 堅定處理生死關頭 - ☠️🌈

面對患者的生死關頭,醫護人員需要忍受著心靈上的衝擊。每一位病患的命運都牽動著他們的情感,而在傳遞生命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死亡的無情。但人間有情、人類有愛,於是我們在生死關頭滿滿的情愛🥰⋯⋯


#4 超時工作的堅定壓力 - 💼🏥

無論是因為緊急狀況還是人手不足,醫護人員經常需要超時工作。長時間的工作不僅增加了體力上的負擔,更讓他們在家庭和個人生活方面面臨著種種的挑戰。這個世界各國政府機關,無人問津這樣的超時工作壓力呢!💔


這些辛酸背後,是他們為了守護每一位患者的決心和無私的奉獻。在這裡向所有醫護人員致敬,感謝大家在辛苦的工作崗位上,堅定守著對生命的熱愛和承擔。💖👩‍⚕️ #臨床奮鬥 #救死扶傷 #醫護心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每次看到醫護人員都忍不住覺得,太辛苦了。多年前看到一個美國的投書,主張醫護人員應該做幾休幾,可能做3休2之類,理由是:工作屬於面對生死的高壓,因此需要彈性休息。雖然知道現況不允許(美國、台灣甚至其他國家都是),但還是希望終有一天可以實現類似這樣的目標。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88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4
我捕捉八月晨曦的輕語 快樂如蝶,穿梭於夢與現實
Thumbnail
2024/08/04
我捕捉八月晨曦的輕語 快樂如蝶,穿梭於夢與現實
Thumbnail
2024/08/04
如此美好時光 我穿梭於光影交錯間☁️.
Thumbnail
2024/08/04
如此美好時光 我穿梭於光影交錯間☁️.
Thumbnail
2024/07/29
///2024/7/26(五)~7/29(一)亞洲生技大展/// 力邀全球知名生醫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彙聚一堂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以台灣醫療專家 受邀出席 蒞臨大會 接待馬國重要官員及領域的優秀人才 ,進行專業對話與交流 是名副其實的醫療外交官
Thumbnail
2024/07/29
///2024/7/26(五)~7/29(一)亞洲生技大展/// 力邀全球知名生醫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彙聚一堂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以台灣醫療專家 受邀出席 蒞臨大會 接待馬國重要官員及領域的優秀人才 ,進行專業對話與交流 是名副其實的醫療外交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忙碌的臨床工作中,疲憊的身體和暴躁的心情已經成為日常,病人被疏於傾聽和溝通,對待家人也變得不耐煩。這篇文章描述了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無法充分地傾聽病人的需求,這是醫護人員日常的困境。
Thumbnail
在忙碌的臨床工作中,疲憊的身體和暴躁的心情已經成為日常,病人被疏於傾聽和溝通,對待家人也變得不耐煩。這篇文章描述了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無法充分地傾聽病人的需求,這是醫護人員日常的困境。
Thumbnail
醫檢師除了在抽血櫃檯抽血比較會接觸到一般民眾,其餘大多在檢驗科室內忙碌。醫院工作一樣要輪三班、感染風險也不會比較低,依現在的景氣,不斜槓好難生存啊...
Thumbnail
醫檢師除了在抽血櫃檯抽血比較會接觸到一般民眾,其餘大多在檢驗科室內忙碌。醫院工作一樣要輪三班、感染風險也不會比較低,依現在的景氣,不斜槓好難生存啊...
Thumbnail
近日的上班壓力過大,其實都會湧上心頭一些前塵往事,我覺得護理工作裡面,真的很留不住人的第二大主因因,除了太過廉價以外,就是護理師會為難護理師,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兩難的職業。就讓我回憶一下這些年我們做了甚麼樣的人生吧!
Thumbnail
近日的上班壓力過大,其實都會湧上心頭一些前塵往事,我覺得護理工作裡面,真的很留不住人的第二大主因因,除了太過廉價以外,就是護理師會為難護理師,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兩難的職業。就讓我回憶一下這些年我們做了甚麼樣的人生吧!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是寫關於院內專業醫療的故事,複雜度可能跟一般故事不一樣,因為我在寫醫療這一塊,除了分享一般民眾之外,我還是想投予文章給其它醫療人員相關網站,所以想了一下,把文章分設等級(因為我醫療筆記EX寫的比較相關醫療人員,所以我盡量有翻譯一些術語部分),也是之後的分享文章鋪路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是寫關於院內專業醫療的故事,複雜度可能跟一般故事不一樣,因為我在寫醫療這一塊,除了分享一般民眾之外,我還是想投予文章給其它醫療人員相關網站,所以想了一下,把文章分設等級(因為我醫療筆記EX寫的比較相關醫療人員,所以我盡量有翻譯一些術語部分),也是之後的分享文章鋪路
Thumbnail
護理師這個工作,做得越久越看盡人世間冷暖,而在於每個上班的時間點,都有不同的醫療故事,近日看到facebook有人分享的護理師度過這個過年上班日記,真的蠻寫實的一個情況,就讓大家知道一下過年的上班(也剛好讓我回味這10年來的過年班.....)。
Thumbnail
護理師這個工作,做得越久越看盡人世間冷暖,而在於每個上班的時間點,都有不同的醫療故事,近日看到facebook有人分享的護理師度過這個過年上班日記,真的蠻寫實的一個情況,就讓大家知道一下過年的上班(也剛好讓我回味這10年來的過年班.....)。
Thumbnail
醫護人員在職場上面臨著24小時的待命,忙碌的班表,生死關頭的處理,以及超時工作的壓力。這篇文章細緻描述醫護人員的辛酸和堅持,向他們致敬和感謝。
Thumbnail
醫護人員在職場上面臨著24小時的待命,忙碌的班表,生死關頭的處理,以及超時工作的壓力。這篇文章細緻描述醫護人員的辛酸和堅持,向他們致敬和感謝。
Thumbnail
護理師的工作裡面,除了很忙、很忙、還是很忙之外,外人很難想像,一個班上超過8H,幾乎忙碌至無法廁所;無法吃飯,甚至連一口飲品都無法品嘗的忙碌程度,每家醫院仍層出不窮,在我的人生經驗,真的環境至現在,很多醫院仍無法改變這樣的形態。
Thumbnail
護理師的工作裡面,除了很忙、很忙、還是很忙之外,外人很難想像,一個班上超過8H,幾乎忙碌至無法廁所;無法吃飯,甚至連一口飲品都無法品嘗的忙碌程度,每家醫院仍層出不窮,在我的人生經驗,真的環境至現在,很多醫院仍無法改變這樣的形態。
Thumbnail
看到社群的PO內容,心有所感,現代的醫院,已經很困難的掙到所謂的有人才能力的護理師了! 在民眾的眼裡專業護理師是什麼?
Thumbnail
看到社群的PO內容,心有所感,現代的醫院,已經很困難的掙到所謂的有人才能力的護理師了! 在民眾的眼裡專業護理師是什麼?
Thumbnail
在醫院忙碌的環境中,我們無論在病房、急診等等,皆會看到護理師推著治療車,推治療車目的就是要幫病患打針、給藥、及口服藥物、甚至是最重要的抽藥物.....等等。
Thumbnail
在醫院忙碌的環境中,我們無論在病房、急診等等,皆會看到護理師推著治療車,推治療車目的就是要幫病患打針、給藥、及口服藥物、甚至是最重要的抽藥物.....等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