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識行銷課之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是一場持久且頑固的幻象,你剛出生的時候並沒有自我感覺,你與這世間萬物是一體的並無分別,直到有一天父母以你的名字呼喚你,而你忽然領悟到這個名字是你的。

以我自己為例,當父母以「林文傑」呼喚我的時候,我領悟到林文傑就是「我」,此時我與世界產生了分別,即林文傑與世界,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由名字延伸出第一個「我的」概念,「我的名字」一個身分認同被建立起來,我=林文傑,我開始將玩具視為我的玩具,而這個玩具也成為我的一部分,我=林文傑=玩具,因此當有其他小朋友搶走我手中玩具的時候,我會感到憤怒與痛苦,雖然玩具不值錢,但是我在玩具上附加的自我認同則是無價的。

現在你可以想想將「玩具」換成有形的房子、車子、衣服、父母、妻子等等,或是無形的思維、信念、想法、念頭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你的=你的身分認同、自我感的一部份,也因此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總想要更多的東西建立我們想像中的自己,維護既有的東西,所謂的受傷與痛苦、憤努與忌妒等都是因為我們執著於一個想像中的自我。

「林文傑」只是三個中文字,有許許多多的人也用這三個字做一個方便稱呼的名字,因此林文傑並不能代表真實的我,同樣的所有建立在「林文傑的」有形與無形的東西也不可能=我。而行銷工作反而是作為一種加強消費者自我認同的技術,行銷的目的在於創造一個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幻象,讓消費者認為自己很重要,需要這個、需要那個來表現、維持、加強自我感,在行銷當中我們細分消費族群,並不是細分生理或是個性,而是針對該消費者對於建立自我認同過程的脈絡,類似的成長環境、社會文化,可以統計出有類似自我認同需求的群體,以此來細分市場與建立特定品牌。

「我」是一個幻覺,讓「我」得以存在的空間才是真實,你是作為一個「生命」存在與這世界上其他生命並無二致,你是一個讓「我」得以在世間演出的舞台,而行銷是提供這個「我」演員所需的演出道具、場景、髮妝、音樂…,作為行銷工作者,我希望你們這些演員都不要醒來,繼續演出屬於自我幻象的戲劇,但作為你的朋友,我希望你看見真實。

看見真實的你。

林文傑2024/1/24

avatar-img
10會員
54內容數
在梅迪奇資本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 之前在聯合報擔任 udn買東西 營運本部經理 之前在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網銷暨行銷經理 之前在春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行銷經理 之前在商業周刊(商周.com) 擔任 manager 之前在台灣大車隊 TaiwanTaxi 擔任新商模發展部資深經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文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人將它搞混了,有信仰的人未必有宗教,而有宗教的人未必有信仰,抑或是將宗教當成了自己的信仰,說穿了宗教不過是他人的信仰而你只是跟隨他人的看法罷了。 宗教的起源是”解釋”,是人們遭受了痛苦或遭遇未知的情境,為了解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而發展出來的因為所以,親人生病我們不知為何會發生也沒有任何可以幫助
有天份的音樂家耳朵,能聽到你聽不到的,那細微的音階差別。 有天份的主廚舌頭,能辨別到你辨別不出的,那無法言說的味道。 多年的努力可以讓你超越一般人,你可以成為專業人士但也僅此為止。 說的白話點,我再努力打扮也成不了金城武、再努力唱歌也不會是張學友,所以努力與成就僅僅是有相關性,它們並不是因果關
若你做與去年一樣的事情,整體市場成長10%,你也能成長10%。 若你做與去年一樣的事情,競爭對手數量減少10%,你也能成長10%。 若你做與去年一樣的事情,整體市場成長10%,新競爭對手數量成長10%,你可能就會持平。 若你做與去年一樣的事情,整體市場0成長,新競爭對手數量成長10%,你可能負成長1
關於行銷這件事,它從來都不是民主的多數決。甚至你以為的流行、熱點從來都不是因為大眾也就是多數人的喜好造成,你現在看到引發熱潮的現象都只是一個結果而非原因,這就代表了你以為是多數人的喜好造成的流行,從根本上就是一個倒果為因的誤判。 讓我們在往深一點想,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真正的民主過,問你一個問題,你
你是因為之前的什麼事件造就了你的個性? 你是因為之前的什麼工作造就了你的成功? 你是因為之前的什麼食物造就了你的偏好? 你是因為之前遇見什麼造就了你的價值觀? 你想一想就知道了,你會發現你找不到單一的原因造成現在的你。 現在你的情況、性格、喜好、信念都是一個結果,你眼前觸及的一切都是”果”
由Yuval Noah Harari哈拉瑞所著的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From Animals Into God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一書中分成四部分來描述人類大歷史:七萬年前的大腦認知革命(有能力談八卦,想像不存在的事物,讓陌生人開
許多人將它搞混了,有信仰的人未必有宗教,而有宗教的人未必有信仰,抑或是將宗教當成了自己的信仰,說穿了宗教不過是他人的信仰而你只是跟隨他人的看法罷了。 宗教的起源是”解釋”,是人們遭受了痛苦或遭遇未知的情境,為了解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而發展出來的因為所以,親人生病我們不知為何會發生也沒有任何可以幫助
有天份的音樂家耳朵,能聽到你聽不到的,那細微的音階差別。 有天份的主廚舌頭,能辨別到你辨別不出的,那無法言說的味道。 多年的努力可以讓你超越一般人,你可以成為專業人士但也僅此為止。 說的白話點,我再努力打扮也成不了金城武、再努力唱歌也不會是張學友,所以努力與成就僅僅是有相關性,它們並不是因果關
若你做與去年一樣的事情,整體市場成長10%,你也能成長10%。 若你做與去年一樣的事情,競爭對手數量減少10%,你也能成長10%。 若你做與去年一樣的事情,整體市場成長10%,新競爭對手數量成長10%,你可能就會持平。 若你做與去年一樣的事情,整體市場0成長,新競爭對手數量成長10%,你可能負成長1
關於行銷這件事,它從來都不是民主的多數決。甚至你以為的流行、熱點從來都不是因為大眾也就是多數人的喜好造成,你現在看到引發熱潮的現象都只是一個結果而非原因,這就代表了你以為是多數人的喜好造成的流行,從根本上就是一個倒果為因的誤判。 讓我們在往深一點想,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真正的民主過,問你一個問題,你
你是因為之前的什麼事件造就了你的個性? 你是因為之前的什麼工作造就了你的成功? 你是因為之前的什麼食物造就了你的偏好? 你是因為之前遇見什麼造就了你的價值觀? 你想一想就知道了,你會發現你找不到單一的原因造成現在的你。 現在你的情況、性格、喜好、信念都是一個結果,你眼前觸及的一切都是”果”
由Yuval Noah Harari哈拉瑞所著的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From Animals Into God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一書中分成四部分來描述人類大歷史:七萬年前的大腦認知革命(有能力談八卦,想像不存在的事物,讓陌生人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Thumbnail
個人品牌:不只是形象,更是你的獨特標誌 你是否常常聽到「個人品牌」這個詞?或許你認為這只適用於公眾人物或銷售產品的人。但事實上,建立個人品牌就像打造你的形象一樣,在求職、職場、甚至人際關係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想想看,當你在撰寫履歷、在公司中與同事互動,甚至在家中與家人相處時,你不是都在有意無意
Thumbnail
個人品牌自我營銷是指通過創建和分享個人品牌故事來展示自己的獨特價值和專業能力。 個人品牌故事是個人品牌創業和成長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講述自己的經歷、 挑戰和成就, 讓目標受眾更深入地了解你的背景和價值觀, 進而建立信任和認同。 有效的個人品牌故事能夠提升你的影響力, 吸引更多機會, 助力個人品
【自我】●自我的定義?●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自我={意識}達成人生大小{目標}達成的程度。一個人的目標越清晰、越有意義,自我就越穩定、越有力量。 我的定錨: 一個意識的主體,隨著時間變化,隨著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塑造了現在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像水裝進不固定的容器一般不斷的成長變化,一種動態平衡的
Thumbnail
自我身份認同,是指個人對自己在社會和個人生活中的角色、特徵和價值的理解和認可。這種認同感不僅包括我們的外在身份,如職業、家庭角色、民族和文化背景,還包括我們內心對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認同自己的身份=認同自己的價值 在這個充滿批評和期望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迷失在他人的聲音中,忘記了自我價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Thumbnail
讓我們深入挖掘,透過人性、心理、靈性的鏡頭重新描繪你的真實性格。當你凝視著螢幕的那三秒,我透過感應維度,嘗試勾勒出你內在的精髓。 1 2 3 在這段專注的時光裡,我感知到的你展現出一種渴望被他人喜愛的渴求,卻同時對自身斤斤計較。雖有一些微小的缺陷,但總體而言,你善於修補或掩蓋它們,彰顯出
我們總是先對某事執著 進而與故事糾纏 最後被故事捕捉 ——— 宗薩欽哲仁波切
「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 當你看到這句話,第一個念頭是不是覺得自己不是這樣的,或是至少多數時間不是這樣,自己多數的時候是一個會根據事實、情境去理性分析的人?  總之,你想的是世界也許有許多這樣的人,但自己除外?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都跟你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的概念,並描述了我們如何透過與名字、物品及其他人的互動來建立自我認同。同時也揭示了行銷如何利用消費者的自我認同需求來推銷產品。文章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幻覺之上,而行銷則是為幻覺提供支持。這個觀點對於行銷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同時也提醒讀者要看見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Thumbnail
個人品牌:不只是形象,更是你的獨特標誌 你是否常常聽到「個人品牌」這個詞?或許你認為這只適用於公眾人物或銷售產品的人。但事實上,建立個人品牌就像打造你的形象一樣,在求職、職場、甚至人際關係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想想看,當你在撰寫履歷、在公司中與同事互動,甚至在家中與家人相處時,你不是都在有意無意
Thumbnail
個人品牌自我營銷是指通過創建和分享個人品牌故事來展示自己的獨特價值和專業能力。 個人品牌故事是個人品牌創業和成長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講述自己的經歷、 挑戰和成就, 讓目標受眾更深入地了解你的背景和價值觀, 進而建立信任和認同。 有效的個人品牌故事能夠提升你的影響力, 吸引更多機會, 助力個人品
【自我】●自我的定義?●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自我={意識}達成人生大小{目標}達成的程度。一個人的目標越清晰、越有意義,自我就越穩定、越有力量。 我的定錨: 一個意識的主體,隨著時間變化,隨著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塑造了現在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像水裝進不固定的容器一般不斷的成長變化,一種動態平衡的
Thumbnail
自我身份認同,是指個人對自己在社會和個人生活中的角色、特徵和價值的理解和認可。這種認同感不僅包括我們的外在身份,如職業、家庭角色、民族和文化背景,還包括我們內心對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認同自己的身份=認同自己的價值 在這個充滿批評和期望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迷失在他人的聲音中,忘記了自我價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Thumbnail
讓我們深入挖掘,透過人性、心理、靈性的鏡頭重新描繪你的真實性格。當你凝視著螢幕的那三秒,我透過感應維度,嘗試勾勒出你內在的精髓。 1 2 3 在這段專注的時光裡,我感知到的你展現出一種渴望被他人喜愛的渴求,卻同時對自身斤斤計較。雖有一些微小的缺陷,但總體而言,你善於修補或掩蓋它們,彰顯出
我們總是先對某事執著 進而與故事糾纏 最後被故事捕捉 ——— 宗薩欽哲仁波切
「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 當你看到這句話,第一個念頭是不是覺得自己不是這樣的,或是至少多數時間不是這樣,自己多數的時候是一個會根據事實、情境去理性分析的人?  總之,你想的是世界也許有許多這樣的人,但自己除外?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都跟你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的概念,並描述了我們如何透過與名字、物品及其他人的互動來建立自我認同。同時也揭示了行銷如何利用消費者的自我認同需求來推銷產品。文章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幻覺之上,而行銷則是為幻覺提供支持。這個觀點對於行銷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同時也提醒讀者要看見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