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無法迴避「政治」的介入,電影《藍色的你》所處的年代正是如此。1988年因著保守派柴契爾夫人宣布的28條款,校園內禁止宣揚同性戀,讓未公開出櫃的女同志體育老師珍備感壓力,她甚至得聽著錄音帶的步驟才能安穩入睡。事實上,正如她女友薇薇對當時社會的認知,她們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與「政治」劃上等號,一如電視上播放《盲愛》的男女相親節目,讓孩子們認為這是人們相愛的唯一方式,忽略了性少數的存在,更無法讓孩子進行性向探索的可能性。磚牆外貼著「讓孩子接受傳統道德教育」的標語,或是小外甥主動閱讀的「超人」漫畫,法律限縮了性少數的生存空間,甚至將她們的情感視為「虛假的家庭關係」,因此,整部電影所呈現的「藍色調」都帶成了壓抑的傷感。
《藍色的你》片中曾提及英國作家瑞克里芙·霍爾的作品《寂寞之井》,她們調侃到這是「足以引發女同性戀大流行」的小說,希望珍能夠發給學生們閱讀。書中所欲爭取的權利,對應到那些闖入國會的激進派女同志,她們要「抵抗可恥的體制」,薇薇自然也屬那一派,這便是她與珍的不同之處,薇薇剃光頭的龐克形象,明顯宣告著自身的性向,這讓珍有時感到抗拒,不願跟薇薇出去而吸引鄰居的目光。珍同樣為自己的短髮染上金色,讓自己能夠在和丈夫離婚後樹立全新的形象,曾有過異性戀婚姻的她,仍無法保護她不受性向謠言侵擾,才會藉由斬斷跟學生蘿伊絲的關係讓自己生存,看似充滿道德瑕疵的角色,我卻因著她的轉變而感到喜悅。
作為喬治亞歐克利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藍色的你》細膩地呈現女同性戀在保守年代所綻放的光芒,那道藍讓我無法自拔地陷入影像,再次見證維克多賽古恩的攝影魔力,在配樂選曲的烘托之下達到另一個美學境界。更令我敬佩的是導演同時身兼編劇,她毫不避諱展現女性的焦慮與脆弱,因而能夠同理主角的處境,蘿西麥克溫完美詮釋了珍的困頓迷茫,到最後望著山頂奔跑的馬匹感受到自由的重生,她的未來仍有希望。飾演主角伴侶的凱裡海耶斯同樣收走了我的眼淚,兩人在餐館道別的那場戲與再次重逢含著淚的打招呼,我想,無論她們往後是否會再次相愛,我都會記得這段動人的戀情。慶幸著《藍色的你》這部電影的降生,給予我們能夠光明正大活著的「容身之地」,這一次,我們也不要逃了。
🎶延伸聽歌: #黃小琥 《#藍色漸層 》
💙感謝 #傳影互動 的特映會邀請
#藍色的你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bluej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