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研究員Martin Signoux所述的大型多模態模型(LMM)將是2024後醫學研究的主流趨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分享長期觀察 AI 議題的 Martin Signoux 對2024年AI技術領域的觀點。他認為「大型語言模型」未來將不具備任何優勢,未來發展是「大型多模態模型」,而且在2024年的議題量將會超越「大型語言模型」,此觀點也受到楊立昆(Yann LeCuu)的認同。

楊立昆(Yann LeCuu)是一名法國計算機科學家,2018年圖靈獎得主,他在AI領域有很多貢獻。最著名的工作是在光學字符識別和計算機視覺上使用卷積神經網絡,也被稱為卷積網絡之父。
圖片來源:楊立昆 X (Twitter)

圖片來源:楊立昆 X (Twitter)


Martin Signoux 的觀點

Martin Signoux專注在AI政策和負責任的AI、沉浸式技術和元宇宙、數字服務的監管和治理,以及數位市場中的競爭規則的科技政策。所學背景主要是國際法,也是歐洲與亞洲事務碩士。目前在Meta France的公共政策主管。

在去年年底時,他發了一篇文章有關於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的未來。

  1. 他直言在不久的未來「大型語言模型」將不再具備優勢,相反的「大型多模態模型」(Large MultiModel, LMM)將會興起。因此,多模態模型的安全與諸多議題將會取代大型語言模型。
  2. 此外,他也認為大型多模態模型才是邁向真正通用人工智慧助理的基石。
圖片來源:Martin Signoux X(Twittwe))

圖片來源:Martin Signoux X(Twittwe))


M-Insight

大型多模態模型將讓模型能處理「影像、文字與數據」,滿足醫藥生技領域研發的需求

在計算機的世界,模態(modal)指的是事情經過與發生的方式。我們周遭不只視覺與文字,還有聽覺、嗅覺等資訊。所以我們生活的環境是由多元模態資訊所建構的世界。

以醫學生技領域來說,醫生看診的日常,包含了望(視覺)聞(嗅覺)問(語音)切(決策),所以人工智慧應用在醫學上,本質就是一種多模態現象。因此,AI界開始思考多模態問題,是讓人工智慧能夠全面應用在我們周遭世界的重要關鍵。

多模態的學習包含影像、聲音與文字,經過學習訓練後,最後產生對目標事件的預測。

多模態訓練概念圖

多模態訓練概念圖

當然,僅管實際的大型多模態模型技術已經不遠,但是距離應用還是在想像情境。因此,不難預測未來的AI在醫藥生技上的研究,大型多模態模型技術應用於醫藥生技的研究極具發揮空間。


歡迎各領域研究者,共同合作研究

https://www.facebook.com/akousist

https://line.me/R/ti/p/@875lzik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nsight:AI科技創新
18會員
24內容數
M-Insight : AI科技創新 分享有關人工智慧對於產業與企業的實務應用、研究成果、產業情報等資訊,歡迎人工智慧、醫藥生技、科技管理領域的同好、專家學者、醫師、研究人員與業界朋友一同參與交流。
2024/06/22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公佈其用於治療1型糖尿病患者的幹細胞衍生胰島細胞療法VX-880在臨床試驗中的最新數據,顯示療效與此前報告一致。
Thumbnail
2024/06/22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公佈其用於治療1型糖尿病患者的幹細胞衍生胰島細胞療法VX-880在臨床試驗中的最新數據,顯示療效與此前報告一致。
Thumbnail
2024/04/28
這篇研究探討了不同醫學主題中,大型語言模型對於知識的性能差異,特別是針對腫瘤學領域的幾種主流LLMs進行評估。研究表明,大型語言模型在基礎主題上展示出比臨床腫瘤學更高的準確性,但模型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準確性。研究結果為醫療專業人員和患者更有效地利用LLMs提供了實證支持。
Thumbnail
2024/04/28
這篇研究探討了不同醫學主題中,大型語言模型對於知識的性能差異,特別是針對腫瘤學領域的幾種主流LLMs進行評估。研究表明,大型語言模型在基礎主題上展示出比臨床腫瘤學更高的準確性,但模型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準確性。研究結果為醫療專業人員和患者更有效地利用LLMs提供了實證支持。
Thumbnail
2024/03/14
本篇文章分享在NEJM上的重磅研究,利用AI技術從生物醫學訊號中推斷糖尿病患者在駕駛時的低血糖狀態。該研究填補了低血糖即時監測的缺口,提出了非侵入性的低血糖檢測解決方案。透過分析駕駛行為和視線/頭部運動數據,提取特徵並開發機器學習模型,成功偵測低血糖狀態。研究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醫療和交通安全意義。
Thumbnail
2024/03/14
本篇文章分享在NEJM上的重磅研究,利用AI技術從生物醫學訊號中推斷糖尿病患者在駕駛時的低血糖狀態。該研究填補了低血糖即時監測的缺口,提出了非侵入性的低血糖檢測解決方案。透過分析駕駛行為和視線/頭部運動數據,提取特徵並開發機器學習模型,成功偵測低血糖狀態。研究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醫療和交通安全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即將舉辦的2024 COMPUTEX Forum將聚集全球科技領袖,共同探討生成式 AI 的未來發展,也代表臺灣在全球 AI 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也特別介紹了GeniAuto_X應用在企業內部(業務及行銷部門)和外部客服的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有助於臺灣企業與生成式AI的接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Thumbnail
即將舉辦的2024 COMPUTEX Forum將聚集全球科技領袖,共同探討生成式 AI 的未來發展,也代表臺灣在全球 AI 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也特別介紹了GeniAuto_X應用在企業內部(業務及行銷部門)和外部客服的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有助於臺灣企業與生成式AI的接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Thumbnail
圖靈獎得主、Meta 首席AI 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n)近日與全球首富的馬斯克(Elon Musk)空中吵架,起因是馬斯克在 X 平台招募 xAI 人才,楊立昆留言諷刺,但一來一往唇槍舌戰後,意外開啟最新戰火。 馬斯克 X 反問「過去五年你做了哪些研究?」楊立昆回應「從 2022 年
Thumbnail
圖靈獎得主、Meta 首席AI 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n)近日與全球首富的馬斯克(Elon Musk)空中吵架,起因是馬斯克在 X 平台招募 xAI 人才,楊立昆留言諷刺,但一來一往唇槍舌戰後,意外開啟最新戰火。 馬斯克 X 反問「過去五年你做了哪些研究?」楊立昆回應「從 2022 年
Thumbnail
量子機器學習的民主化尚未實現,因為需要高知識和技術門檻。但在2035年左右,物理、應用數學、統計和機器學習學生分工將揭曉,並有助於將這些技術民主化,改變世界。
Thumbnail
量子機器學習的民主化尚未實現,因為需要高知識和技術門檻。但在2035年左右,物理、應用數學、統計和機器學習學生分工將揭曉,並有助於將這些技術民主化,改變世界。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多智能體系統(MAS)在生成式AI領域中的應用,以及GenAI對於AI_MCU和Software defined hardware的影響。文章還總結了SDH設計模式對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影響,並提供了有關GenAI的一些額外信息。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多智能體系統(MAS)在生成式AI領域中的應用,以及GenAI對於AI_MCU和Software defined hardware的影響。文章還總結了SDH設計模式對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影響,並提供了有關GenAI的一些額外信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