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12-13 瑕疵人型
「不會因為身存瑕疵而被迫害生命,這固然是『不理想』社會的『寬容』。只不過,這究竟是幸或不幸呢——短路的機器可以被廠商回收,當機的人類卻時常無處回收。無論再怎麼辯證人機如何相似,終究在『能否回收』這個層面上,我感覺或許是機器比人幸運一點的地方。」
在第250頁的結語,作者明示了整本書的論調。每篇的主角在主流社會的光譜都遠離成功的那端,甚至稱不上正常、平均。什麼是正常?書裡探討了許多人與機器、人與物件、人與科技的關係,各個主角的境遇皆不同,卻都能夠營造出寂寞氛圍,不論身分。每篇制定了許多規則與標準,但就算數字如何統一,或如何偏離正軌,作者最終導向的都是寂寞。每天居無定所是寂寞,每日呼吸心律起伏只能照著數值走,竟也造就寂寞;而寂寞在這個世界卻沒有造成集體的恐慌或反抗,反而成為陪伴物件機器的商機,然後又是寂寞,只有寂寞。
@後記:閱讀動機
也是去年某天看到的金典獎名單。以前對於後設小說有誤解,最後看的一本比較接近的,是國中時期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複製人的議題讓當時的我很害怕,潦草的應對方式就是認為複製人不會在真實世界出現(至少我國中的時候應該不可能),因此我自傲地認為反覆提醒讀者的虛構劇情對於實際人生沒有意義,但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呢?本來就沒有定論吧,心結解開後能涉獵的範圍更寬廣。
只不過這本書一貫的悲觀陰鬱氛圍也感染了這幾天的我,以後會視情況少看這種論調的書,好sad,我覺得生而為人當然比標準化的機器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