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約翰.凱瑞:《惡血》

【讀書報告】約翰.凱瑞:《惡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作為商科白癡竟然會買商業書籍,著實自己都嚇一大跳。然而不思進取的我絕非為學習商業知識,完全是想八卦這宗大騙局的內幕才拜讀。😂🥜

先粗略介紹此書,事件始於年僅19歲的Elizabeth Holmes於2003年決定跟隨偶像Steve Jobs的腳步,從史丹福化工系休學,憑藉自己的設計意念去創立公司Theranos,銳意賺大錢並改變世界。

Theranos的目標是摒棄可怕的針頭做靜脈抽血,將來大家只要從指尖上採集幾滴血,再透過他們研發的家用檢測器,一次就能做到兩百多項檢測,由血糖到愛滋,以至癌症。大家可以隨時驗身,及早揪出潛伏的病魔,就如Elizabeth Holmes煽情而偉大的口號”No one ever has to say goodbye too soon”。

這個理想的微妙之處在這種血液檢測並非天馬行空,假以時日是有可能做到,只可惜現今科技發展仍未有突破,加上Elizabeth異常執著於微量血液樣本,光憑一兩滴血根本就不可能分流去應付這麼多的測試。

即使Theranos十五年來(?!)招募了大量工程部與實驗室的頂尖人才,科研進度依然停滯不前,完全無法製作出這件驚世的醫療科技產品。

對比內部的實驗室和工程部一直原地踏步,對外的集資情況卻是順利得可怕。全賴Elizabeth Holmes異常厲害的個人魅力和人脈關係,即使當時Theranos尚未正式上市,董事會已集結了矽谷創投傳奇人物、美國前國務卿、軍方高層和史丹佛教授等大人物,估值更是高達90億美金。Tharanos就如神話中的獨角獸劃破天際🦄

可想而知,《華爾街日報》記者揭開這場驚天騙局的時候,整個美國都震驚不已。

作為八卦的讀者,這書絕無令我失望。先有第七頁就有Elizabeth Holmes怒炒CFO的震撼開場,其後的三百多頁同樣是好戲連連。基本上你想像得到的辦公室鬧劇都有,毫無冷場。

raw-image

不過隨著Theranos的發展逐漸強大,各種欺壓員工、不擇手段、目無法紀的荒謬事件,令我從八卦看戲的心態漸漸變成對強權不公的憤怒。尤其Tharanos高層一直利用「洩漏公司機密」的法律四出威逼恫嚇小員工,試圖阻擋真相洩漏。

可幸這本書的每個吹哨者與作者不惜蒙受身敗名裂的危險,全力阻止Theranos發佈這部檢測結果毫不準確的檢測儀器,避免進一步危害大眾生命安全。

有不少人認為董事會那些大人物必定是出於貪婪才會陷入這場騙局。其實那群大人物根本對醫療科技缺乏認識,他們才會完全相信Elisabeth的鬼話連篇,以及誇大失實的財政預算和內部報告。他們根本沒細想到公司從沒有一個專業血液研究的醫生擔任要職,其產品也沒有明確的醫學認可或醫療公司背書。

雖説矽谷早已習慣”fake it til you make it”的營運模式,不過大家想像不到這次即使是關乎到人命的醫療產業,一家毫無實質產品與專業資格,單靠名人效應的初創公司竟能走上神壇,這一切可謂是現代警世神話。

avatar-img
予讀愚見的沙龍
4會員
88內容數
From HK to UK // Instagram: yuduyujia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予讀愚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身對櫻木紫乃的直木獎得獎作品《皇家賓館》頗有興趣,可惜拖拉幾年又不了了之🤡。 偶然看到這本新譯之作,封面與前作「空虛寂寞冷」的黯然氛圍明顯温馨得多,猜想是一本平實探討婚姻的短篇小說集。嗯🧐~我正想讀温馨小品去調劑心情。
早幾年我就知道自己飽受情緒勒索的折磨。儘管現時情況大為改善,心底還是害怕自己會由受害變成加害,無意間成為勒索者。所以我翻開這書,好好正視自己的心結與心魔。 此書劃分成兩大部分。首先是解析情緒勒索是怎樣利用Fear 恐懼、Obligation 責任和Guilt 罪疚(簡稱為FOG)去運作,然後逐一分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話說鄙人開始經營自家手作的網店,在拍攝產品硬照期間,我才發現構圖是多麼困難,到底怎樣營造出看似隨意、寫實又不呆板,同時重點要清楚又搶眼? 其實「擺放」這個行為比想像複雜得多,正如這書的作者指出「擺鮮花稱為『花藝』;陳設家裡或辦公場所的物品稱為『室內佈置』」。
雖說這是經典作品,但我⋯咳咳⋯對其作者、內容或主題都毫無頭緒,甚至忘了當初購買這本書的原因,所以我本著「don’t know what to expect」的冒險精神翻開此書,結果這書還真令我驚喜。
一連讀了兩本艱澀的書籍,特意選了這本輕鬆小品。這書集結了伊丹十三於1961年在歐洲多國居留期間,為《洋酒天國》撰寫自己所見所聞的散文。 雖然時代久遠,但讀起來仍然趣味泱然。因為伊丹先生的生活相當精緻,對衣食住行都有一套想法和要求,從意粉的正確煮法、歐洲街頭衣著,以至y字的筆順都有所執著。
本身對櫻木紫乃的直木獎得獎作品《皇家賓館》頗有興趣,可惜拖拉幾年又不了了之🤡。 偶然看到這本新譯之作,封面與前作「空虛寂寞冷」的黯然氛圍明顯温馨得多,猜想是一本平實探討婚姻的短篇小說集。嗯🧐~我正想讀温馨小品去調劑心情。
早幾年我就知道自己飽受情緒勒索的折磨。儘管現時情況大為改善,心底還是害怕自己會由受害變成加害,無意間成為勒索者。所以我翻開這書,好好正視自己的心結與心魔。 此書劃分成兩大部分。首先是解析情緒勒索是怎樣利用Fear 恐懼、Obligation 責任和Guilt 罪疚(簡稱為FOG)去運作,然後逐一分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話說鄙人開始經營自家手作的網店,在拍攝產品硬照期間,我才發現構圖是多麼困難,到底怎樣營造出看似隨意、寫實又不呆板,同時重點要清楚又搶眼? 其實「擺放」這個行為比想像複雜得多,正如這書的作者指出「擺鮮花稱為『花藝』;陳設家裡或辦公場所的物品稱為『室內佈置』」。
雖說這是經典作品,但我⋯咳咳⋯對其作者、內容或主題都毫無頭緒,甚至忘了當初購買這本書的原因,所以我本著「don’t know what to expect」的冒險精神翻開此書,結果這書還真令我驚喜。
一連讀了兩本艱澀的書籍,特意選了這本輕鬆小品。這書集結了伊丹十三於1961年在歐洲多國居留期間,為《洋酒天國》撰寫自己所見所聞的散文。 雖然時代久遠,但讀起來仍然趣味泱然。因為伊丹先生的生活相當精緻,對衣食住行都有一套想法和要求,從意粉的正確煮法、歐洲街頭衣著,以至y字的筆順都有所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