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需求還是慾望?關係中釐清界線就這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和鴨仔蛋(男友)交往也要半年了,最近在回味剛認識的情景,他甜笑著提出疑問:「你跟一開始講的不一樣,說自己不太黏的,但你明明喜歡黏在一起。」
「我覺得這是兩件事,我完全可以做到『不黏在一起』也不會不開心,但我是喜歡黏在一起的,剛好你也喜歡黏在一起,所以我們就很容易黏在一起,而不是我們得黏在一起才有辦法在一起。」

󠀠

一段話出現六次「在一起」著實繞口,帶出了「在一起必須滿足的」與「我喜歡這麼做」的差異,前者是「需求」,後者是「慾望」,雙方需求有滿足能讓關係延續。而慾望的部分,端看雙方慾望的相合程度,像我和鴨仔蛋「黏在一起」慾望的值很接近,我們很自在地就能做到很開心地黏在一起。

󠀠

如果遇到慾望無法被滿足的狀態,未必是找尋其他管道來滿足,忍一忍、想一想、靜一靜,可能過了就沒有那麼想要了。因為慾望是可以壓抑的,應該說慾望相對好降低。儘管需求和慾望都能做到減量,但要降低需求很困難,要從根源去改變,要減少慾望比較容易,甚至能透過練習來達成。

󠀠

需求和慾望都不只是用項目來分別,不同項目也有不同的值。像我的陪伴需求是一週見一次,但我的陪伴慾望是一週見三次,一樣是陪伴這個項目,需求和慾望的值是不一樣的。換成日常生活來說,不吃飯會餓死,是滿足需求;吃高檔日料很爽,是滿足慾望。

󠀠

更複雜的是並不是所有人的需求都是等值,一樣是陪伴需求,我的是一週見一次,有些人可能需要天天見面,也有人是一個月或者更久見一次就好。這些需求的值因人而異,慾望的值也是每個人不同,多種排列組合之下,就變得很難辨識。

󠀠

開放式關係取得共識的相關分享,常常提到「課題分離」,因為無法劃清人我界線,就很難談論出雙方都滿意的共識。

󠀠

區分界線是有點難度的,尤其實務上未必人人都能表達得很精準,

「我想要你多陪我一點。」

「我想要你多陪我一個小時。」

「我想要你多陪我一個小時,但這是我的慾望,你不一定需要滿足。」

三者都是提出「多陪一點」,可是聽起來好像不太一樣?也有可能都是一樣的?

󠀠

那到底該怎麼做呢?

搞不清楚到底那是需求還是慾望?

到底要陪多久啦?

󠀠

先釐清是需求還是慾望,才好確定下一步該怎麼取得共識。如果是對方的慾望,那得思考自己是否「想要」滿足對方;如果是對方的需求,那得思考自己是否「能夠」滿足對方。

󠀠

需求被滿足是關係建立的根基,如果對方的需求自己沒辦法滿足,可能是雙方不適合,也可能得考慮開放式關係,這種形式能有機會讓更多人來滿足不同需求。

󠀠

討論關係共識時,推薦用「需求」和「慾望」來區別,前者通常是「得踩死」的界線,後者則在「可以退讓」的範圍。踩死界線,才能確定自己的需求被滿足,這並不是「自私」,而是這樣子的自己才有能量安穩地面對關係中的一切。所謂的自私我想是無限上綱自己的慾望。

󠀠

強烈建議避免為了對方的要求,退讓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也許能換得一時和諧,但需求的降低來自本質上的調整,改變的過程艱難,容易產生「我單方面很努力」的感覺,長久下來很容易產生供需不平衡的感受,進而讓關係產生裂痕。

󠀠

套入多重伴侶或多個對象的情境:A 要求一週要見兩次,B 要求一週要見三次,

自己的需求卻只有一週三次約會,那該先釐清 A 和 B 的要求中需求的值是多少,並且說明清楚自己能夠提供的,也就是自己的需求只有一週三次,再來商討三個人都能贊同的共識。而不是為了滿足 A 和 B 的要求,強逼自己一週安排五次約會,屆時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無法享受約會得不償失。

󠀠

主流框架常用「愛」囊括關係中的一切,好像有了「愛」什麼可以化解,很少一層一層撥開討論。自然也很少釐清需求和慾望,甚至有些對於關係的期待是需求和慾望同時滿足,我個人認為十分強人所難。

󠀠

拆掉框架後探究才發現,慾望不一定要被滿足,需求也不一定要被同一個人滿足。也就是實踐者常說的「想透過開放式關係讓各種『需求』都被滿足。」,我想也是為什麼總是有些臆測「開放式關係就是多人運動」,那大概是留言者的慾望吧XDDD

󠀠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用限時動態調查大家對於關係中的需求和慾望。在總計 54 則回覆中,關於需求的回覆量大於慾望,可能是不好意思跟我分享慾望,也可能是平常沒花太多力氣想像自己的慾望,有非常多可能呢!

󠀠

安全感、信任、陪伴是最多人回答的需求,只有一個人跟我一樣把「對方買單」列入需求,原來跟我一樣有這種需求的是少數😅那 AA 不 AA 怎麼還整天成為熱門話題XDD

󠀠

性、坦誠是最多人回答的慾望,性的部分滿好理解,坦誠這個答案完全沒有出現在需求中,會被歸類在慾望我是滿困惑的,不太確定是因為原本的關係很難自在才有這種需求,還是說坦誠被界定在更基本面,滿值得思考的。

󠀠

最有趣的是,關於慾望的回答都是完整的句子,而需求的回答大多是單詞,我想可能是因為需求被認為是一種大方向吧?不過對於需求只提一個概念,會不會很像難搞的甲方呀?「這邊給我用紅色」究竟是哪種紅呢?

󠀠

分析關係中的需求和慾望可能不在過去日常中,看似困難。但我們在商業上權衡 give&take,或是買東西前想的「想要還是必要」,都是在思考「需求還是慾望」,也會進一步去想「界線在哪裡」。

󠀠

換到對象是愛人也是一樣的,並沒有很困難,多練習就好。最重要的是開始嘗試,想想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陪伴對方釐清需求和慾望,堅守自己的界線取得共識。有開始,就有機會愛得更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三媽從來不說謊
48會員
38內容數
不只是想介紹開放式關係,更想分享追逐自由的歷程,欲拆除關係性別既有框架,以激發出更多探索和想像。
三媽從來不說謊的其他內容
2024/04/19
賣名牌包的經驗一直都不是很好,拿去名牌二手店估價,很容易因為品牌不夠大、包款不夠經典、包裝不夠完整,出現賣了心都會淌血的價格。 󠀠
Thumbnail
2024/04/19
賣名牌包的經驗一直都不是很好,拿去名牌二手店估價,很容易因為品牌不夠大、包款不夠經典、包裝不夠完整,出現賣了心都會淌血的價格。 󠀠
Thumbnail
2024/03/30
默克爾樹 ( Merkle Tree ),又被稱為哈希樹或雜湊樹 ( Hash Tree ),由美國計算機科學家 Ralph Merkle 提出並申請專利,默克爾樹 ( Merkle Tree ) 的默克爾 ( Merkle ) 就是他的姓氏。
Thumbnail
2024/03/30
默克爾樹 ( Merkle Tree ),又被稱為哈希樹或雜湊樹 ( Hash Tree ),由美國計算機科學家 Ralph Merkle 提出並申請專利,默克爾樹 ( Merkle Tree ) 的默克爾 ( Merkle ) 就是他的姓氏。
Thumbnail
2024/03/30
「軋空」這個連中文都無法直接唸出來的字詞,更難一眼辨識了解該詞彙代表什麼意思。不要怕!就是不好懂才有這篇文章嘛~ 軋空 ( short squeeze ) 中文唸起來是「亞空」,為金融用詞,通常用在股票交易,是指市場有些人因為預期股價會下跌而做空,但實際上股票卻上漲,為了回補而持續買入,導致股價暴
Thumbnail
2024/03/30
「軋空」這個連中文都無法直接唸出來的字詞,更難一眼辨識了解該詞彙代表什麼意思。不要怕!就是不好懂才有這篇文章嘛~ 軋空 ( short squeeze ) 中文唸起來是「亞空」,為金融用詞,通常用在股票交易,是指市場有些人因為預期股價會下跌而做空,但實際上股票卻上漲,為了回補而持續買入,導致股價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一段關係裡可能其中一方會因為太愛對方,內心害怕失去對方而要求彼此分享一切,但是就有可能變成了對另一方的控制。當然也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愛對方,而是純粹本身的控制慾強,覺得跟自己在一起就是自己的一部份,要跟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Thumbnail
在一段關係裡可能其中一方會因為太愛對方,內心害怕失去對方而要求彼此分享一切,但是就有可能變成了對另一方的控制。當然也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愛對方,而是純粹本身的控制慾強,覺得跟自己在一起就是自己的一部份,要跟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Thumbnail
引言 戀愛,這個從古至今讓無數人魂牽夢縈的話題,不論是在詩詞歌賦還是現代文學中,總是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然而,戀愛中的情侶問題卻往往令人頭疼。 當面臨愛情中的種種困境時,我們該如何反應?是選擇冷靜理智,還是隨心所欲? 在這篇文章中,將探討戀愛中的情侶問題,並對理智腦與戀愛腦的反應進行解析。
Thumbnail
引言 戀愛,這個從古至今讓無數人魂牽夢縈的話題,不論是在詩詞歌賦還是現代文學中,總是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然而,戀愛中的情侶問題卻往往令人頭疼。 當面臨愛情中的種種困境時,我們該如何反應?是選擇冷靜理智,還是隨心所欲? 在這篇文章中,將探討戀愛中的情侶問題,並對理智腦與戀愛腦的反應進行解析。
Thumbnail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Thumbnail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Thumbnail
在你的關係裡,你是否活在情緒的興奮感中,而不是活在基於現實的承諾? 對於我們當中一些強烈渴望進入關係的人,有時我們會愛上「愛」這個想法,多過於實際與我們約會的那個人。
Thumbnail
在你的關係裡,你是否活在情緒的興奮感中,而不是活在基於現實的承諾? 對於我們當中一些強烈渴望進入關係的人,有時我們會愛上「愛」這個想法,多過於實際與我們約會的那個人。
Thumbnail
你在感情中常感到焦慮嗎? 很多人常問另一半到底喜歡自己什麼?有人是單純好奇,有人則是因為焦慮不安,所以想找一個答案來證明自己「值得被喜歡」。
Thumbnail
你在感情中常感到焦慮嗎? 很多人常問另一半到底喜歡自己什麼?有人是單純好奇,有人則是因為焦慮不安,所以想找一個答案來證明自己「值得被喜歡」。
Thumbnail
愛情的真諦在於理解對方,發現彼此的愛的語言。透過三個方法,認識自己的需求、觀察對方的付出方式、並且勇敢表達、溝通、嘗試,才能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關係。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親密關係中,因為愛的語言不同而引起的誤會和衝突,並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法。
Thumbnail
愛情的真諦在於理解對方,發現彼此的愛的語言。透過三個方法,認識自己的需求、觀察對方的付出方式、並且勇敢表達、溝通、嘗試,才能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關係。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親密關係中,因為愛的語言不同而引起的誤會和衝突,並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法。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在愛情中考慮的越來越多,對學歷、家庭背景、薪水等要求都日趨現實。這篇文章探討了從單純喜歡一個人到現實挑選的轉變,以及在關係中做到平等的困難。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在愛情中考慮的越來越多,對學歷、家庭背景、薪水等要求都日趨現實。這篇文章探討了從單純喜歡一個人到現實挑選的轉變,以及在關係中做到平等的困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