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己找不到內容能輸出文本時
就會自顧自的、有點我行我素的帶入自己的感想與主觀意識
進行一系列的擴撐、拉長
有時是只為了文章內容的豐富性、作品的多產性
有時只不過是一種「癮頭」
一種心態上的無法接受、自體無法改變某些特定的規律或已經適應操持的事務
面對即將到來的要求自己脫軌、逃出舒適圈或每日規律生活型態的事物時
因為自身無法或難以抽離已然定型的習慣
就會變得固執強硬、彆扭
而當環境逼迫、驅使自己必須更換、靈活的變動自己當下的生活情形而不得不有所跳脫與改變時
往往囿於不甚熟悉、過於陌生牽強而讓自己覺得做起來很難(其實對過去某段時期階段的自己而言並不困難
只是久沒碰了就會生疏僵硬、忘卻淡化)
起初甫再次接觸時顯得格外吃力、付出了一切努力、心神後還會擔心自己無法得到相應應得的結果(而這會多多少少影響最終的結果,導致更不理想或效率低下)
有時脫離已經成為慣習的作息規律、時間規劃、安排擘制等生活狀態
身心靈一開始都會無法適應
坐久的已經深陷下去、凹進去的沙發座位
當人一站起來時當然需要花費一段時間才能緩緩「復原」成原本的形狀
而這段過渡期個體會有的正常的一連串自我質疑、叩問、否定、逃避、游移不定
甚至幾度想退回至原來的模式、情境
躲進歸回自己的舒適圈或習慣舒服的環境
或已經這麼做了
都是出於自然的人性本質與其衍生的思想、感受、情緒、舉止行為等內在及外部的形式
日子相對難熬沒錯
但終究會過去、會習慣的
個人也會自動找尋出方式幫助自己適應
逐漸愈來愈舒適(並非意指身心上的舒坦與安好,而是謂生活各方狀態的合宜與和平,亦能指事務處理的嫻熟與操作上的趨向順利)
型態轉變的磨合期肇始會不免俗的遭遇若干不知所云、手足無措、迷失的情況
因為任何事情才剛起頭、草創
粗略概論、淺層皮毛的稍微了解
快速浮過飛越所有的內容
還沒有深度探析或適應浸入的機會與時間
不知道自己此時此刻要做什麼、應該有什麼行動
而且一下接收過於龐大廣袤、占比過重的體系或系統架構
一般普通人都會招架不住
又同時緊張擔憂自己如果不做點什麼
好像就顯得自己沒用
因此欲平均分攤一些未來可能會付出的努力與工作
好讓自己將來真正面對時能輕鬆一點
不會屆時把所有事務堆疊在一起短時間內要完成而壓垮自己
如果沒有做一些工作(即便少量簡單、硬生出工事來做也好)
甚至會有罪惡感、愧疚羞恥心產生
接著開始悲觀自卑的否認自己所有做事的能力
認為自己無法真正實踐改變既有的生活型態到另一個環境中生存
自暴自棄的選擇回到原本的領域繼續規律的活著
針對某些自己規定每日必做的事情甚至脅迫自己不能有所改變、不能因為生活型態因環境而被改變而有更動的空間
就是不做不行
只要一個每日規律養成了
自己就會制約、束縛自己時刻都不能改變或有改變的動機
縱使現況條件不允許、周遭環境與人事物的外部因素已經無法讓這些規律工事順利進行
縱使這些事情看似不合理、瑣碎細小、不做也沒關係
甚至沒有意義、對自己個人成長與發展毫無助益或良善效果
自己還是要求自己每天一定都要做到
到最後就只是求心態上的滿足、做心安而已
做得好不好、有沒有意義、幫助等比較需要考量的實際層面反而顯得微不足道
這是在轉換生活形態的過渡期時會有的狀況
不需要規避這樣的拉扯、矛盾
這樣這些可能的情況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因為我有度過這段艱苦時期
才能迎來嶄新的生命階段
就像被久坐過後的沙發重新膨脹、恢復本原狀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