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看見同事在看 Vtuber 的直播,似乎是在分享生活的類型,而非遊戲,但當另一位同事看到時,盡管這位同事言語並不尖銳,但眼中的反感盡現,就如同學生時代,某些同學看到我們熱情地討論遊戲或動漫時,所會顯露出地厭惡。
過去,我很討厭這份嫌惡的眼神,充滿了否定地意味,當時,我只是覺得自己喜歡的東西被人貶低、嘲諷,讓人不由得感到憤怒,但這股憤怒並非全因為他人的言行,某些部分也出自於己身,我不禁疑惑,自己喜歡這些東西是不是怪怪的?是不是本來就不應該如此著迷?
那時的我,開始有意識地疏遠有關二次元相關文化,諸如遊戲、動畫、漫畫等,或許用疏遠這個詞會讓你們誤會,以為我會與之一刀兩斷,實際上只不過從一天 8 小時,變成一天 4 小時或更少罷了,但只所以揀疏遠這個詞來用,也因為我的行為也出現了變化,為了減少沉迷二次元文化,便開始以真人的影視作品取代動畫,以文學類小說取代漫畫,僅有遊戲格外的難以取代。
為了找到取代遊戲的方法,便開始嘗試戶外運動,起初也是有嘗試過健身房之類的,但實在是不喜歡冷氣房的味道,而且周遭都是陌生人,莫名的不自在感油然而生,而戶外運動其實就是登山,青山翁鬱,沁人心脾的芬多精,讓人放鬆,忘卻了那一雙雙扎人的目光。
但登山這件事還是靠老天爺賞賜的,太冷、太熱、豪雨等等,都不太適合爬山,而且身為上班族或學生的我們,基本上也只有假日才能有此活動,那麼其他時間,我又該如何避免將閒暇時間都放在遊戲上呢?
聊天,這便是我找出最好取代遊戲的一件事,雖然大多時候,我與家人、朋友的談天說地,不過都是些閒話家常,營養成份絕對低的可憐,甚至不禁認為玩遊戲,搞不好還能得到比較多反思的機會?
或許高層次的聊天,能為你的思想、見識帶來不小的衝擊與改變,但這肯定是鳳毛麟角的機會,一來你要有這樣的對象,而對方還要有空陪你閒聊,另外就算你想開啟這樣高層次的對話,盡管對方有這樣的能力,但他也很有可能不會如你所願,因為以台灣人而言,輕鬆詼諧是社交的主旋律,太過嚴肅、沉重,充滿反思意味的對話,大多會引起反感。
但為何我認為聊天是最好取代遊戲的事情呢?因為在所有輕鬆詼諧的話語底下,都充斥著其個人的思想與成長背景,對方的聊天時會選用的字詞,思考的方向,都能顯示出其對於一件事情的真實看法與情感,或許大多時候是我自己的超譯,而我大多時候也不打算確認他的真實想法,自己的幻想與腦補,將在腦中形成風暴,樂趣絕非任何遊戲所能比擬的。
從高中開始,我便開始執行上述行為,逐漸地扭曲原來的自己,慢慢地我發現比起動畫,我更愛看真人影視作品,就算有很好看地動畫,我更願意去看漫畫,甚至小說,若在團體活動時,我更優先地選擇是聊天,而非玩遊戲或滑社群軟體。
近年,我無意間翻看到過去自己與朋友聊天地記錄,其中三句不離兩句就是二次元的相關內容,而且整體地文字聊天內容很少,或許當時都是用語音聊天為主,很少打字,但可以想見,當時地語音內容應該八九不離十,與文字聊天內容相仿。
過去我因為他人的目光,選擇了改變,我無法抗拒地懷疑自己的喜好,甚至毫不留情地大肆打壓,最後我成了如今地模樣,我越來越少感受到那種扎人的目光,在他人眼中,我或許已經是個愛戶外、愛看書,愛追劇、同時也是一個愛聊天的傢伙,而這便是我想要的扮演,使我得到認同感。
或許你從字裡行間,認為我不喜歡如今的自己,但實際上,我是喜歡的,如我前言所述,這就是我想要的,而你或許會不禁懷疑,我言語中所透出的不和諧感又是什麼呢?
"很多人說不要在乎旁人的目光,忠於自己所愛便是了",這句話對於過去乃至如今的我,都是不可能的,當然,一、兩雙異樣的目光,自然是能忍受的,但數十雙以上的目光就讓人倍感壓力,就算嘴上說沒事,但壓力仍在無形中逼我走上極端(更瘋狂的沉迷)。
我透過有意識的改變,使得那雙雙異樣的目光,轉為親善和藹,讓我感到安心平和,但這也讓如今的我與過去有著喜好上巨大的差異,前言之所以用扭曲一詞,便是因為我人工的改變自己,究竟這樣的改變是否早已將真實的自我永遠的封藏了呢?
這幾年,不僅在與人交往上,也在獨處時,不時會反思,究竟原初的自我究竟是什麼呢?過去我是為何被那些東西所吸引?如今又為何被另外一群東西所吸引?是因為我擅作主張的改變所導致的?抑或是過去與如今的我,一直都是被同樣的東西所吸引,只是我仍未能覺察?
過去,我認為我該扮演成如今的自己,但如今我卻不禁疑惑,這真的是扮演嗎?或許這又是一個典型謊言成真的事例吧。
我相信,在許多人眼中,追尋自我是個無意義的追尋,還不如專注於眼前的煩惱、生活,但於我而言,自我的追尋宛如哲學之於文明,不了解自我,就算達到諸多成就,內心仍舊一片黑暗,更何況對於我這種一事無成的平凡人而言,這樣的一生太過渾渾噩噩,令人嘆息。
雖然我也清楚,這一輩子都不可能真正的認知到全部的自我,但我仍在追尋的路上,一盞一盞的點亮前路,看見通往群山的道路,盡管我無法征服群山,甚至連一座都無法登頂,至少,我可以帶著遺憾離開,並驕傲的對自己說下輩子再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