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公上人事蹟續編(附開示錄&行持語錄)

閱讀時間約 135 分鐘

廣欽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誕生於福建省惠安縣黃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無錢娶妻,師四歲,父母將其賣至晉江縣城南門外李家作養子,父李樹,母林菜。師自幼即體弱多病,惟宿具慧根,隨母奉佛茹素。稍長,養父母相繼去世,所遺田地,近親覬覦之。師深感世事無常,頓萌出家之念。遂將田地分送近親,投泉州承天寺出家。

承天寺之方丈上轉下塵老和尚,命師皈依修苦行之上瑞下芳法師,瑞公即命師作外坡職事,如種菜除草等。其後由於特殊因緣,曾往南洋有年,迨返承天寺,年已三十有六,方在上瑞下芳法師座下披剃,法名照敬,字廣欽。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一九三三,師謁莆田縣囊山慈壽禪寺妙義老和尚求戒,時年四十二。具戒歸來,師決志進一步潛修。遂請得上轉下塵老和尚之應允,攜帶簡單衣物及十餘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覓得半山岩壁石洞為安身之處。師在深山洞中坐禪念佛,米盡糧絕,即以樹薯、野果充饑,山中多猴虎,久之,人獸相處了無畏懼,遂有猿猴獻果、猛虎皈依之事,「伏虎師」…之雅號乃不徑而走。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卓錫永春普濟寺,聞之,趕至承天寺,即同方丈上轉下塵和尚等數人上山探之,方曉師在定中,甚為讚歎,乃彈指三下,請師出定。

凡茲歲月,已歷一十三載,一九四五年(乙酉)師下山返承天寺,次年秋掛搭於廈門南普陀,住後山石洞禮佛。一九四七年(丁亥)師年五十有六,於農曆六月十五日由廈門乘英航號輪船渡海來台,十六日午抵基隆,先在極樂寺、靈泉寺、最勝寺等處掛搭,七月初,復往臺北芝山岩,中秋後再往新店吊橋南岸半山上之日式空屋,是時亦常往返於臺北法華寺,於該寺有夜度日本鬼魂之事。

一九四八年(戊子)春,師於新店街後山壁間鑿石洞,命名廣明岩(今之廣明寺),一九五一年再於右後方上側大石壁雕「阿彌陀佛」大石像,左下鑿石洞(現廣照寺內天君殿);大佛龕總高二丈六尺,寬一丈九尺,深九尺,佛身高二丈一尺,蓮座寬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乃開臺灣鑿石佛風氣之先。

一九五一年(辛卯)十一月,師聞土城三峽交界處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獲一大石洞,高兩丈餘,長數丈,深可兩丈。師是夜獨住洞中,洞口朝東,日月甫升,光霞入洞,故師以「日月洞」三字名之。洞頂有泉,而泉水清澈,飲之甘美可口,神清氣朗。自此師復過隱居之生活,一九五二年五月始蓋洞外木屋三間,中奉「地藏菩薩」聖像。師留山三年,並於洞頂另蓋茅棚接引弟子同修。一九五三年二月師又上山頂大石前搭一小棚自住。

一九五五年(乙未)三月,板橋信眾在北縣土城火山購地供師,即今承天寺所在,該地原係一片竹林,人跡罕到。師等由小徑入林,砍竹約三尺見方,並將砍下之竹編為床榻,上敷細草,趺坐其上,謂隨眾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間,辟地搭蓋瓦屋一間,供奉佛像。次年再回新店廣照寺。

一九五八年(戊戌)年底,師復返火山。次年(己亥)又添茅棚數間。一九六栅年(庚子)四月,興建大雄寶殿,為紀念祖庭,命名「承天禪寺」,火山則稱「清源山」。一九六二年建三聖殿。

一九六三年(癸卯),是年師七十二歲,曾應善信之請,往花蓮天祥住數月,協建祥德寺,(今天峰塔即師當時茅亭禪坐之位),旋應中部弟子請至台中龍井山上之南寮,創建廣龍寺。一九六四年(甲辰),師再返土城承天寺,年底建山門,並將茅棚改建鋼筋水泥之方丈室,相繼於一九六五年九月建齋堂及廚房,承天寺的初步建設完成。

承天禪寺初期之磚瓦房,係匆促建成。時日既久,地基陷落,牆壁龜裂,故於一九七六年春,開始重建。首先將三聖殿前之女眾寮房,改建成兩層鋼筋水泥樓房。次年秋,開山整地,拆除舊有之三聖殿、齋堂、廚房、大雄寶殿、男眾寮房及方丈室等。一九七八年春,於大雄寶殿原址上,建三聖殿與兩層寮房,再依山坡地形,建祖師堂;於齋堂原址,復建兩層齋堂及廚房。一九七九年啟建新大殿。一九八三年大悲樓於新大殿右側山坡下奠基,今大悲樓結構體已近竣工。

一九六七年,師又於土城鄉公所右後方,創建廣承岩。一九七八年,該岩復建華藏塔,其後大雄寶殿、兩廂禪房、地下室、藏經閣、羅漢殿、講堂及上下樓禪房,亦陸續建成,後又翻蓋地藏殿等,完成現今之新貌。廣承岩之建築,由傳斌法師主其事。

一九八二年(壬戌)九月,師又派隨侍左右十多年之弟子傳聞法師至高雄縣六龜鄉寶來村,創建「妙通寺」。迄今大雄寶殿、五觀堂、念佛堂、女眾寮房均已落成,行將供師靈骨之「靈山寶塔」亦正興建中。

一九八四年七月,師移錫該寺,並於一九八五年十月傳授三壇大戒,求戒之四眾弟子,多達數千,並啟建水陸大法會,廣度眾生,盛況空前。

師起居簡樸,平易謙和,縱年近百齡,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攙,身輕體健,動作敏捷,住則常坐不臥,並時坐於室外,或露天、或廊簷下。食則自七十八歲,改以流質。

一九八五年歲末,師以看承天禪寺之大悲樓建築為名,急欲返北,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由傳悔法師南下,二十六日迎師回承天寺,北部四眾聞訊莫不蜂擁以至,次年正月初一清晨,師召集各分院負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眾,一一囑咐,並言圓寂後火化,靈骨分別供於承天寺、廣承岩、妙通寺三處。早齋後即示意欲返妙通寺,眾以師意既堅,不敢強留,即送師南下。

師抵妙通寺後,日以繼夜念佛,有時自己親打木魚並囑弟子一起念佛。初五,師瞻視清澈,定靜安詳。毫無異樣,午後二時左右,忽告眾曰「無來亦無去,沒有事」之語,並向徒眾頷首莞爾,安坐閉目。少頃,眾見師不動,趨前細察,乃知師已於念佛聲中,安然圓寂。

綜師一生,貧苦孤露,堅毅篤樸,宿慧萌芽,潛修百苦,卒致徹悟。渡海來台,冥陽兩度,禽獸馴歸,更以禪悅代替火食,歷半生歲月,其昭示修行之典範,踐履頭陀苦行之正則,誠堪與古德共讚。惜以眾生福薄,遽爾示寂。惟願不捨悲智,再駕慈航,廣度群迷,導歸淨土,共成無上菩提,不勝馨香禱祝者也。

廣欽老和尚圓寂讚頌委員會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八


廣欽和尚年譜

  • 清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農曆十月廿六,師出生於福建省惠安縣,俗姓黃,名文來。由於家貧而鬻與晉江縣李姓農家為養子。
  • 清光緒廿二年(一八九六年),師五歲,李姓以種植水果為生,差堪溫飽。師幼年多病、養父母愛護有加、視同己出、曾帶往觀音亭許願,冀能消除災難。
  • 清光緒廿四年(一八九八年),師七歲,養母信佛茹素,師亦隨之素食,終身不渝。
  • 清光緒廿六年(一九零零年),師九歲,養母去世。
  • 清光緒廿八年(一九零二年),師十一歲,養父亦相繼去世,師頓成孤兒。深感世事無常,乃萌出家之念,投泉州承天寺,歸依修苦行之瑞芳法師,瑞師即命師作外坡職事,如種菜、除草等。
  • 清宣統二年至民國十五年(一九一零年至一九二六年),師十九歲至三十五歲,由於特殊因緣,乃赴南洋,因未受教育,僅能在僑商開設之店鋪中打雜,從事童仆工作。年歲稍長,隨同當地同鄉上山砍材。某日,有一運材車輛翻落山崖,師於事前即有預感,曾提出警告,無奈眾人不信。事後有同鄉戲稱:何不出家修行度眾?師似有領悟,隨即乘船返閩。
  • 一九二七年,師三十六歲,於泉州承天寺正式出家,法名照敬,字廣欽。時瑞芳法師已圓寂,乃由方丈轉塵法師代為剃度。師出家後,專志苦修,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曾擔任大殿燒香、打板之職,某次因睡遲耽誤打板時間,深自懺悔,從此立志不倒單。
  • 一九三三年,師四十二歲,晉謁莆田縣囊山慈壽禪寺妙義老和尚求戒,具戒歸來,決志往泉州郊外清源山潛修。
  • 一九三四年,師四十三歲,背負簡單衣物及十餘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覓得半山岩壁一數尺見方之石洞,作為安身之處。不意該洞乃猛虎巢穴,師即告以即將以此作為修行場所,囑其遷往他處,並為之說三歸依。該虎似解人語,竟搖尾而去,嗣後且不時率同虎妻虎子前來戲耍獻舞,馴如家畜,而伏虎和尚之名乃傳遍遐邇。
  • 一九三九年,師四十八歲,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至鼻息全無,樵夫無知,誤認師已圓寂,走告承天禪寺,轉塵老和尚偕同弘一大師上山探視,經弘一大師彈指三下,師乃出定。當時泉州一帶曾為之轟動。
  • 一九四五年,師五十四歲,師在清源山穴居十三年後返回承天寺。
  • 一九四七年,師五十六歲,農曆六月中旬偕同普觀法師(原籍基隆),由福建廈門乘英航號輪渡海來台。最初在極樂寺、靈泉寺、最勝寺等處掛單。亦曾於台北法華寺夜度日本鬼魂。
  • 一九四八年,師五十七歲,於臺北新店街後石壁上,開鑿一間小寺,定名為廣明岩(即今之廣明寺)。
  • 一九五一年,師六十歲,於廣明寺右後方上側大石壁上鳩工雕鑿阿彌陀佛大佛像,佛身高二丈一尺,蓮座寬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乃開臺灣雕鑿石佛風氣之先。又於左下方鑿石洞,建立廣照寺。
  • 一九五二年,師六十一歲,於臺北縣土城鎮成福山上,覓得一天然石洞,深高各兩丈餘,洞口東向,日月初升即照徹洞內,故以日月洞名之。該洞本無水源,師住洞之日,忽有清泉自石縫湧出,於是決定在此隱居修行,並於洞前建木屋三間,中供地藏菩薩。洞之上方建一茅蓬,接引弟子同修。
  • 一九五三年,師六十二歲,又在山頂大石前搭一茅蓬自住。某日深夜有大蟒蛇至師處,毫無懼意即為之說三歸依。
  • 一九五五年,師六十四歲,板橋信眾於臺北土城購一山地(該處俗稱火山)供師,即今承天寺所在,師砍竹為筏,兩端繫縛於巨竹上。師於筏上結跏趺坐,及後又辟地建瓦房一間供養佛像。
  • 一九五六年師六十五歲,回新店廣照寺。
  • 一九五八年師六十七歲,年底再回土城火山。
  • 一九六零年師六十九歲,於火山山坡建造大殿並將該處命名為承天寺火山改稱為清源山
  • 一九六二年師七十一歲,陸續興建屋舍外並擴建舊殿(舊稱三聖殿)。
  • 一九六三年,師七十二歲應信眾之請赴花蓮即台中等地宏法。並分別於天祥協建祥德寺,今之天峰塔即師當時茅亭禪坐之位)。龍井山上之南寮興建廣龍寺。
  • 一九六四年,師年七十三歲,年底返回承天寺重整舊業,增建山門及方丈室。師來台十七年間曾有三次長時間(約一周以上)之入定記錄,加以每日僅以水果為生,不食熟食,因而贏得水果師的雅號。除雨天外,夜間輒於林中趺坐修行。上述特立異行之修道行徑,眾口相傳婦孺皆知。
  • 一九六五年師年七十四,是年九月建齋堂及廚房。承天寺之初步建設於焉完成。
  • 一九六六年師年七十五歲,慕名前來請益歸依者絡繹於途。
  • 一九六九年師七十八歲,於土城鎮創立廣承岩。
  • 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四年,師八十至八十三歲時,曾表示即將捨報,經弟子們一再懇切哀求乃獲慈悲俯允,延緩時日。此數年間應信眾之請分別赴南投台中嘉義花蓮等地宏法度眾。
  • 一九七五年師年八十四歲,開始禁足不再下山。
  • 一九七六年師年八十五,承天禪寺初建之磚瓦房時日既久,地基下陷、牆壁龜裂。故於是年首先重建女眾寮房。
  • 一九七七年師年八十六歲,是年秋承天寺開山整地,拆除舊有之三聖殿齋堂、大雄寶殿及方丈室等。
  • 一九七八年師年八十七歲,春,承天寺於大雄寶殿之原址建三聖殿。再依山坡地形興建祖師堂及齋堂等,廣承岩復建華藏塔。並陸續興建大雄寶殿、兩廂禪房、地下室、藏經閣、講堂等。所有建築事宜由弟子傳斌主其事。
  • 一九八二年,師九十一歲,師指派隨侍左右十餘年之弟子傳聞法師,至高雄六龜鄉寶來村籌建妙通寺。
  • 一九八五年師年九十四歲,農曆十月舉行護國千佛三壇大戒,求戒弟子二千五百餘人,盛況為歷來之冠。戒期屆滿,已近歲末,師急欲北返,乃於農曆十二月廿六日由傳悔法師迎回承天寺。
  • 一九八六年,師年九十五歲,示現病容,拒絕飲食、醫藥,不接見信眾。農曆正月初一清晨,召集各分院負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眾一一囑咐,並指定圓寂火化後之靈骨分別供奉於「承天寺」、「廣岩寺」及「妙通寺」三處。早齋後即示意欲返高雄妙通寺,眾以師意已決,不敢有違,乃送師南下。
  • 正月初二,氣息微弱。
  • 正月初三日,體力恢復,且與徒眾共同念佛,自由交談,精神煥發,若無其事。
  • 正月初四早晨,喚弟子傳聞及大眾佇立於殿外曬太陽,隨即又囑傳聞師於身旁坐下,並謂:「你可以了,他們(指大眾)還沒有。」
  • 正月初五(國曆二月十三日),師瞻視清澈,定靜安祥,全無異狀,僅囑弟子們同聲念佛。午後二時,告大眾曰:「無來亦無去,沒有事。」並向徒眾頷首莞爾!閉目安坐。少頃!眾見師不動,乃趨前細察,知師已於念佛聲中安然圓寂矣!


行持語錄

這部份開示,是從一九七八年冬季開始,至一九八一年秋季,共歷整整三年,其中地點,曾記有「福利社」、「寺務處」、「客堂」或「大殿」等,福利社即在今之「般若」亭下,其他地點,都在現在大雄寶殿前面的廣場上,當時正逢承天禪寺重建的初期,原有磚瓦房,已全部拆光,為朝暮課誦、辦理寺務、接待客人等,乃在大殿前的廣場上,用鐵管及石棉瓦搭蓋了將近兩百坪大的臨時大殿,會客室與寺務處等都在其中。廣公上人亦常在這裏,坐在籐椅上與眾結法緣。其次就是月日,皆記以農曆,在此特為說明。(編者附識)


  • 日期:一九七八年冬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七歲

「如果情執不斷,嘴裏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 日期:一九七九年二月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父母只是讓我們藉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 日期:一九七九年二月廿一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某某師初任寺務處書記職,每天須面對一些來來往往的信眾,由於出家未久,尚不知如何應對。

上午,在招呼一些信徒後,老和尚即對某某師說:「在世俗社會分貧富貴賤,只要走進佛門來,就沒有高下的分別,無論是貧是富,是貴是賤,一律以慈悲心,平等地對待,生生世世要廣結眾生緣,這樣,我們在成佛度眾的過程中,才會有殊勝的因緣。」

「不要說眾生有善有惡,一切的善惡都是我們的分別,如果真正會修行的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

「十方施主供養三寶,種福田,而常住也須回施十方,這樣,十方來,十方去,一切眾生都能蒙受恩澤。」


  •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六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弘一大師,兩人頗贊大師再來之功德,而自慚凡夫,習氣無明熾盛,

老和尚坐在旁邊,聽了即說:「曉得自己是凡夫才好修行,我們要在一切的煩惱中好好調理自己,這是別人無法代替的事,等調理得當,自然智慧明朗,無明散去,這就是參自己。在一個常住中修苦行,修久了,自然也瞭解別的叢林修苦行的意思,修苦行是除妄念最好的方法,而且當我們修到將苦化為樂時,自然一切事情就會明明朗朗,無不通曉,而智慧大開。

「我們修行主要是專心於佛號,心心念念不離佛號,四體作務都是隨喜作的,掃地也阿彌陀佛,煮萊也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事事隨喜不掛礙,心則漸入西方境。」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八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中午,某某師隨師父往工地,師父指著剛去掉板模的牆壁說:「這個壁可維持幾百年沒問題。」

某某師說:「真好,就這樣幾百年傳下去,承天寺將來會成古剎,出高僧……」

師父說:「你們要好好苦志修行,來世轉男眾身,沙彌出家,來做聖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會修照樣墮下去做畜生,要誓願作佛。」


  •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九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新皈依信徒魏某某,請師父教他坐禪。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廿一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師父在客堂對某某師說:「修苦行是從苦中越修越不覺得苦,而且漸漸覺得快樂輕鬆,並沒有感到是在工作,這就是業障漸漸在消,若是越做越覺痛苦煩躁,那就是業障在翻絞。不要以為佛菩薩是多苦,佛菩薩已從苦中磨得業障消除,沒有苦感,做什麼事都已輕鬆自在,而不覺得在做什麼,也不覺得自己在度眾生。


  •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廿三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 日期: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師父在客堂對某某師說:「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裏起不平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過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無事,那才對。自己也無犯過失,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師父不在時,遇事境緣,要記取師父曾說的教誡,忍之,心安之,這是最好的一帖藥。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八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晨間,灑掃畢,師父對弟子某某師說:「我們工作,不要說你現在寺裏為佛做事,或為師父做,而是為消自己的業障做。我這裏沒有什麼可學的。只是掃掃地,做些苦行。但是掃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會掃,要能高高興興地掃,否則,掃地掃得起煩惱,無明業障反而纏上來。」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

承天寺正值懺雲老法師主持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對參加佛七大眾開示:

「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總是空,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二日 地點:承天禪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后,懺雲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掛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身、口、意三業清淨,都攝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亂。」

「打七念佛,為的是要得正念或開智慧,是要去除色、聲、香、味、觸、法,得六根清淨。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淨,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麼。」

「出家人要修戒、定、慧,俗家人則修不妄語等五戒。經、律、論三藏亦很重要,一面看,一面行,智慧開得比較快,經藏的智慧,在吾人心中,這個無量無邊如海的智慧,不是用開示或講經可以開出來的,這是一種般若智,由自心中自然流露,而世俗的智慧則是一種凡夫智,是在迷幻境中不自覺,如大學生的智慧,在佛門中仍是小學生。」

問:「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

答:「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地打破。」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三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下午,懺雲老法師與大眾在客堂,請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說:「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眾。凡事照道理來,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地平等對待,不要去看別人的過錯,這樣別人對我們印象好,我們心也清爽,照這樣做去,心無煩惱,便是花開見佛。」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

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傳某師請示師父有關帶業往生的事。老和尚對傳某師開示說:

「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一切唯心造,彌陀經中所述西方極樂世界有金,銀,琉璃一切莊嚴等,均是應對眾生對一切相分別貪取的習性,而方便設立的,使眾生因向往而專意念佛,與所謂「帶業往生」,具有相同的誘導作用。離一切相的清淨無礙,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八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傳某師將請假下山參學,老和尚在客堂對傳某師開示說:

「要出去參學,可以去參別的寺裏的住持、當家、庫頭等,這幾位執事人修行的方法,但是現在的出家人,多攀親攀戚的俗家樣,沒有出家人辭親割愛的氣魄,又多爭名爭利的名聞利養心,沒有出家人息心淡利的道風。」

「參學是在參自心,參我們的煩惱心、煩悶心、對人善惡是非的分別心,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不起煩惱,得無煩惱心、無掛礙心,是心參。」

老和尚繼續說:

「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麼事情不順眼,就把耳朵關起來,眼睛閉起來,裝著沒聽到、沒看到,睜一眼、閉一眼,對人要和顏悅色,再怎麼說,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

不要嫌別人這點不好,那點不好,不是別人不好,是自己的無明業感在作祟,沒有智慧,不能越過。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某某師任寺務處書記,頗為信徒種種事煩惱,老和尚對某某師說:

「我們出家修行是在取德,做人是第一步,對來寺裏的信徒,不論對方如何,我們將就應酬應酬,但不可以有惡意。」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日 地點 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

看經要能解意,解意要能並行,只有能自觀自行才是在利用經,才名為轉經,否則便是被經轉。如果看經、看戒得到一點知解,便拿來批評他人,偵察他人有無做到,心生分別,徒增我相、我慢與是非。也是被經轉。」

「別人沒有行的,做不到的,我們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否則,批判別人,自己豈不也與他人同一類?」

「只看到別人的過失,不審察自己的過失,是我們最大的無明習氣。」

「人若來請問我們經典的意思,應當盡己所知,誠懇為他解說,則於人於己生諸功德,切不可以輕慢心推說不知,則自己有過失。」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三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某某師請示師父,什麼叫「自淨其意」?

老和尚開示說:「眼見不生分別,耳聽不生分別,是為「自淨其意」,別人的是非善惡是別人的事,與你又何干?只要審察自己有無過失,不要去看別人的過失。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七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九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只有那些不開化、不明理的人,才會把不實在、沒有的事情拿來起妄想煩惱,這也是一種妄念愚癡。」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寺裏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

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裏不要亂說,肚子裏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無事也會變成有事,最後總是會害到自己。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這樣最會惹事。

老和尚又繼續說:

「別人的行為好,我們心裏不起歡喜貪著心,行為不好,也不起憎惡心,要好好按耐這個心,不起煩惱,別人不好,別人的習氣,那是別人的事,如果我們拿來起煩惱,那就是自己的愚癡。這樣,不論事情是好是壞,能保持這個心不動,便是忍辱。能夠衝破這一關,以後無論什麼事就比較不會起煩惱,這點切要好好學,好好磨煉,如此業障自然消除,身體自然也好起來。」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惡人它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佛法是圓的,是可以權宜變通的,並不是有棱有角的,總是要寬懷大度,自身立場沒有過失,別人要怎樣,那是別人的作為了,與己無關。修行就是在訓練我們做人和做事的態度。」

「你看看過去祖師們的書,那些祖師並沒有走,他們還在對我們說法。」

「我們不論到什麼地方,只要抱著願意吃苦的心態,願意忍一切辱,吃一切虧,不畏艱苦,則照樣會進步。」

「在俗家,我們是享受慣了,受驕縱慣了,什麼事情都受不得委屈,總是固執自己的意思,剛愎自用,受不住約束,而今出家了,便是要把在俗家及無始以來,所帶的這種習氣種子換成佛種子。而培養種子並不是簡單的事,要用我們的信、願、行的力量慢慢改過,拔除習氣種子,讓佛的種子逐漸地發芽茁壯。」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傍晚,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一位年輕人上山,向老和尚閒聊些他家庭的事,人去後,老和尚便藉機對身邊的弟子說:

「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終長不成人,而那些離開父母的寵溺,在外奔波的人,反卻能煉成大人氣魄。就像溺在母猴懷裏的小猴,有時會被母猴抱得活活悶死,而那些獨立跳躍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環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環境。」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四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香燈某某師,正為一些事情,與執事人大起煩惱,老和尚在客堂見此,便對某某師開示說:

俗家人分別善人惡人而起憎愛,而出家人對善人是如此,對惡人也是如此,一律平等慈心,於好不起貪著心,於惡不起憎惡心。那些刺激我們的,才是我們真正的指導者,入寺沒刺激,便沒修沒行。」

老和尚又說:

「不可起憎惡心,來分別那是惡人是壞人,是我們自己不夠那個道行來接納對方,不夠那個涵養來與人善處,錯是錯在自己的耳根眼根的分別業識,這便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習氣,我們就是被這些習氣障礙住。」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傳某師對一些人眾是非,頗為在意,一大早,大眾還在灑掃,便在大殿穿梭於人眾之間,東講西聽的,老和尚坐在客堂,靜靜地看在眼裏,便對傳某師開示說:

「有功夫的人,耳朵不聽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惡,人家譭謗我們,罵我們惡人善人,都當做沒聽到、沒看到,收攝六根不外馳。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計較。」

灑掃畢,老和尚喚傳某師過去,對傳某師開示說:

「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煉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煉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妄想多的人,須要做一些雜務事,將念頭有個寄託,否則妄念紛飛,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可以靜靜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念佛,會漸漸地不覺得在工作,而且自然會生起平等心。

老和尚又說:「戒行清淨,六根不染,是入禪的第一步基礎,要如龜縮頭,住於清淨無染。六根不淨,妄念尚存,無明未破,便無法開悟。禪堂打香板就是在打你的無明。」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上午,傳某師在廚房煮飯,煮得起煩惱,摔鍋摔盤的,老和尚在客堂,便對當時在場的幾位出家弟子說:

「領職事必須受過戒,方知戒律因果,才不會亂來,沒受戒的,只能幫忙雜務,免得造因果。譬如大寮的事情,有監齋菩薩在那兒,可要循部就班來,不可起動無明,與人爭吵或亂摔東西,這樣,不但業障會反絞,且加重罪業,地獄道還有你的一份。以前,觀世音菩薩、文殊、普賢菩薩,也是在廚房中修習因地的。」

「在大陸叢林中,大寮不可有閒雜人進入,即使是當家也要有事才能進去,以避偷盜之嫌,不像現在,雜人進出,還聚談閑語。」

出家人要精通戒律,凡事遇境便能知所舉措、知因果,要戒學莊嚴。戒就是要學忍辱,忍辱第一道,有戒才能有定慧。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下午,在客堂,老和尚談及臺灣的出家人就說:

「在大陸,出家就沒有了家,父母來也沒有說那是父母,哪像臺灣的出家人,不但和父母、家人牽扯不絕,甚至連六親眷屬也混雜在一起,不成一個出家人的體統。出家就是要斷與父母親眷的牽纏,否則出家反落俗套,變成不像出家,也不像還俗。」

由於某某師執意要下山參學,老和尚不贊成,但也頗無奈,在客堂便對某某師說:

「父母對子女,愛深責切,若子女嫌父母嘮叨,多管閒事,離開父母外出別住,不但自棄父母的依恃,且讓父母怨歎,自失其利又傷及父母。出家也是一樣,做師父的望弟子成就,才不惜唇舌,若弟子不從,棄師而去,不但自身失去規導者,且令師父失望。」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

「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不致退心。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

「用齋時默念: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所謂的願斷一切惡,當我們拿著筷子爭夾好菜的同時,便是一種惡念。」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廿五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我們出家,是看破愛別離苦來出家的,所以說出了家便忘了家,如果還跟家裏人牽緣,則身雖出家,心中的念頭卻沒有出家,臨終時,念頭會被這些愛別離苦纏住,無法跳出輪迴,且與家人牽扯,自己也會俗氣化。不要與家人扯愛別離苦,不與人攀緣,則念頭自然清淨,到時要往生西方才有希望,到極樂世界得不退地後,才有辦法報親恩。」

「被稱讚而不會起歡喜心或貢高心的人,我們才能稱讚他。」

「寺廟是個十方道場,十方人聚集一處,一個人一個樣子,我們要自己去應付這個環境,不可能環境來適合我們的意思,在家裏甚至父母都不可能完全順己意,何況十方人?處處要能忍,能順承,心才會安。」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廿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心若修得清淨時,一觸到境界,便能分辯邪正,心無動亂是道場。」

某某師心有煩惱解不開,正值客堂有事,要到和尚寮一趟,一進去,老和尚便對

某某師說:

「金剛經裏頭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解釋看看?」

某某師無言以對。老和尚囑在旁的傳某師為之解說,傳某師說:

「若人在好言、惡言上起分別,在形色相上分別善人、惡人、好事、惡事,而起執著憎愛,以此分別執著的業識習氣,是無法進入如來清淨解脫的境界。」

老和尚在客堂對出家眾開示:

「出家就是要在惡劣的環境中修,那些好的、快樂的順境,已經不必學了。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惡的,這些逆因緣,會啟發出我們的智慧與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行,讓我們處處無掛礙。當我們的智慧發展到某一程度時,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所以,越是會修行的人,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我們出家的意義就是要了斷恩怨,在怨親平等,對惡人、有冤仇的人,我們要平等發願,度他們一起成佛,這樣我們才會起平等慈悲心。」


  • 日期:一九八零年一月十八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開示:

「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 日期:一九八零年一月廿七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他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他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七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傍晚,某某法師與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請示老和尚,在大殿外,一行人頂禮老和尚後,某某法師對老和尚說:

「出家以來,我一直深受種種人事上的刺激打擊,與精神上的種種挫折磨難,不知是我沒有修行,還是業障特別重?」

老和尚說: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無始來的罪業越是會現形,幻成種種境界來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體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擊磨難,這些磨難會刺激你,使你體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離,你必須跳越過這些障礙,越過人身的種種劫難,才能得到清淨安樂,成就淨業。」

接著老和尚對那些信徒開示說:

「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布施的功德來的,今生享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沈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種來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壽盡,便會墮落,反而是福中藏禍。錢是無生命的東西,人則是萬物之靈。所以,我們要會利用錢,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要會布施,腦中才會清爽息念,才會消業障。否則,整天為錢煩惱,一直絞業障,這就是被錢利用了。」


  •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八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黃昏時,老和尚在大殿外坐,信徒請問老和尚金剛經中「一合相」的意思。老和尚說:

「一合相的意思包含很多,例如與人同事共處,和合無礙,也是一合相的一種,常誦金剛經,雖然未行到那兒,也可以開悟出來。」


  •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九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越是當大法師的人,越是處處要謹慎,在任何時候對人都要尊重、慈悲。」


  •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廿五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女信徒林某某一心一意要上山落髮,以了卻娑婆苦,老和尚明白地對他說:

「不要因為對世俗種種的挫折磨難,產生怖畏厭離,以為出家便可以避開這些痛苦,過清淨舒適的生活,事實上,出家更是有各種的挫折與苦難來折磨你,只是所不同的是,世俗社會的苦,是生死輪迴的業,再如何奮鬥、吃苦,仍逃不出六道輪迴的路;而出家的種種刺激挫折,卻能敲醒我們的覺知性,由其中歷煉出解脫的智慧來,終而了脫生死。」


  •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一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某某師的訓誡:

「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適順意的境界有什麼可修?就是要在橫逆的環境去磨、去修,萬般事總要順別人意思,事事忍辱,最後終會有好處,如果再分個我是他非,煩惱就惹上來了。」

「事事逞能幹,樣樣要占上風的,最後都會失敗。不要以為自己是大學生,樣樣比人行,不接受他人的話,那麼這一生是不可能再有進步的。知識份子總是在思想上轉不出來,被自己的思想所縛,而起我慢心。」

「那些越是能幹,越是有才華的人,越是要卑下謙虛,要以大慈悲來待人處事,才不會失敗。」


  •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十一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

人家侮辱我、欺負我、占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


  •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十九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出家弟子開示:

「念佛、為常住貢獻心力、利益眾人,這便是修福慧,可直了生死。若僅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為眾人,以後會墮下去。我也是在為眾人,修眾人福。」


  •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廿三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信徒開示:

問:「如何可得解脫?」

老和尚說:

念佛。念佛收攝妄念,能開智慧,便能解脫;不念佛,則妄念紛飛,想東想西,絞業障,如何能解脫?


  •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廿五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由於某某師的出家,一直未能取得其家人的諒解,始終鬱悶在心,請示於老和尚當如何排解。老和尚說:

「既已離俗出家,如果父母眷屬越是關心我們,那麼那層情愛別苦會越纏越深,終至哀哀怨怨,永不得解脫,甚而隨之生死輪迴。出家了,不要再有人我憎愛之心,這是輪迴之因,我們應當發願:對那些有怨仇的債主,要起慈心,有能力的話,尚且要度他們,何況是父母這些對我們有恩的人。雖然,因世俗的觀念,父母不諒解我們出家,產生怨隙,我們更要提起修行人的志氣,發願一定要成道了生死,然後去度他們,如此才是大孝,而不違出家之志。」


  •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三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日前,一比丘自彰化來,請教老和尚找道場的事。

老和尚說:

「我們出家人,寄形天地間,這天地便是我們棲身辦道處,還要找什麼地方?出家人遊山歷水,到哪里便算哪里,並不是要去找什麼道場,而是看自己有沒有願力,有願力,林下竹子三兩根編纂一下,也可以棲身,也是道場,有願力克服每一環境的障礙,心便能安定下來,這樣,在每一個道場,皆能安心辦道。」


  •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八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傍晚,在大殿外,某某師對老和尚提及「大彌陀經」中的種種,老和尚說:

「大彌陀經中所說的西方勝境,不過是佛以此誘導眾生,使其念佛,令精神上有寄託與目標,主要藉由一心念佛,令三障消除,心無妄念,而達自性西方,皈入極樂。」

「雖然說極樂世界亦是妄,但佛究竟無虛言,臨終時只一佛念而無他念,心達一心,照樣隨佛號往生。」


  •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十四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開示:

「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念、業感、種種事相,以為實有,如此不務實修,嘴裏雖說要往西方,也只是個妄念而已。」「生西的另一要件是,必須了盡業塵,沒有一切俗緣的牽纏,則生西有望。」

「佛說淨土三經,示西方實境,暢演往生的捷徑,亦不過是普攝群機,教化眾生,令生欣慕堅固的心,一心持佛名而生西,達到度眾生的方便法門。」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佛光山佛學院比丘一行三、四人,上山請老和尚開示。老和尚在客堂對比丘們說:

看經書僅是尋一入道門戶,而念佛才是切實了生死之行。

「念佛要具信、願、行三力,要能引聲念佛,大地一音,即各種聲音入耳,即轉成念佛音,而無分別,不被轉去,方名一心不亂。」

「我們妄念種子深重,念佛時不是頭昏,就是被妄念種子牽去,所以念佛時必須小心。」


  •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廿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

什麼事都要學習放下,不要執著,不要樣樣記掛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緊的事,不必去理會別人在演什麼戲。否則,自己跟著起煩惱,一起墮到三惡道去。


  • 日期:一九八零年六月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開示:

「一個人若是生活越享受,吃好、穿好,就會助長他貢高我慢的個性。個人條件越優越,則我相越是顯著。」

「修苦行就是對一切粗賤的工作,都要無分別地去做,主要在磨我們的傲氣、消業障。有苦才有行好修,沒苦就沒道行可言。」


  • 日期:一九八零年六月八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美國度輪老法師弟子恒某師、恒某師,來承天寺參拜老和尚,是日傍晚,老和尚與兩位客僧在佛殿旁納涼,老和尚問:

「令師神通超人,平時是否教你們神通?」

「神通不是教來的,那是修持到某一程度而自然有的現象,所以,師父常鼓勵我們多坐禪。而且,神通並不能了生脫死,不是學佛的根本目的。」恒某師答。

再問:

「既然如此,令師教你們修持哪一法門?」

答:

「師父除了鼓勵我們多坐禪外,也傳千手千眼大悲陀羅尼。」

老和尚說:

「學佛主要是要打破無明煩惱、捨慳貪而成佛,我們出家,要學粗衣淡飯,吃,隨便吃,不挑精粗美味,只要東西能過咽喉,能下肚果腹便可,並不是不要吃,只要不過分,吃得剛剛飽就好,不要貪食而吃得過飽;穿也是一樣,衣但能蔽體禦寒即可,不擇美醜,這樣,才能消我們的貪嗔癡,要捨貪欲,佛制三衣一缽的意思,也無非是不要貪。」

恒某師說:

「當初佛陀與弟子行托缽,而一群弟子出去托缽,並不是每一位弟子都能托到東西,有些弟子化不到緣,空缽而回,歡喜地告訴佛陀說:「世尊,我今天沒有托到東西。」佛陀說:「這樣好,托不到東西,你與眾生無緣,將來就不必再還人家,而且,你也沒有因為別人托到東西,自己沒有托到東西而心起分別,生起煩惱,這樣更好。」

老和尚接著說:

「中國這兒是東土,達摩祖師將佛法東傳至此地,此地幸能素齋,持不殺生戒,而西藏是遊牧地區,百姓均食肉類,當地的出家僧出去托缽,也是化緣到一些肉類、葷類的東西,他們這樣做,並不是表示他們吃了這些肉類,就能化度這些生靈,而是以這些肉類,維持色身的生存來修行,百姓吃什麼,他們也隨緣吃什麼,如果不明白這點,以為出家僧可以吃葷,就恣意地去殺食,這樣,不但自己造下殺業、冤業,修行不成,而且將來還會墮到地獄中去。」

「若說出家僧食肉不犯戒的,那必須自己修持到一個相當的程度,吃了肉,有能力超度那些生靈的,才有資格。他們看到一些生靈、禽畜道的眾生受苦的情況,必起悲憫,故意將其弄死,超度它們,免去它們的受苦。」

老和尚又說:

「我們人道的眾生,有我們人道眾生的煩惱眾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一切貪嗔癡的苦毒逼惱,每天就是被這些無明煩惱業轉來轉去,而四生道中的眾生,不論胎生、卵生、濕生或化生的,他們也是一樣,有他們的各種痛苦。」

「我們人道是四生中最靈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懂佛法因果,為了一己的貪欲,想吃肉就任意宰殺,你看,當我們在殺那些動物時,他們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鳴,而這哀鳴就是怨恨,殺了它,我們就與它結下了冤業,將來冤冤相報,生生相殺,永脫不出生死輪迴。所以,我們出家受戒要戒殺,即是這道理,戒經中告訴我們,不可傷害一切有情眾生,不可殺害生命,要我們去遵守,而在我們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淨,完全不傷害到生命時,我們必須持「不故殺」的原則,否則便有過失。」

「你們女人身業障深重,要修五百戒,男人只要修二百五十戒。」

恒某師說:

「可是當我們想到法身時,我們知道法身無男相,亦無女相,佛經上記載,龍女是女身,它在佛陀面前,將自己的龍珠吐出獻佛時說:「我的成佛,也就像現在將龍珠吐出供佛一樣地快。」說罷,便在佛陀前當下示現成就佛道。所以,雖然我們是女人身,可是對於成就佛道,並不感到自卑氣餒。」

老和尚說:

「龍女是修了好幾劫,已經修到了臨轉男身,才有可能如此,一般女眾修行,到最後一定要轉成男身,成法師來度眾生,行菩薩道,才有可能成就佛道,若要由女身直接成就佛道,那是不可能的事,觀世音菩薩也是要轉男相才能成佛的。」「我們今天能出家,是件不容易的事,你看世界眾生那麼多,我們幸而能聽聞到佛法,又幸而能出家,袈裟披身,這是一件很難得的事,這是我們過去世曾持佛菩薩名號的緣故,有這個因,才有今天這個果。」

「我們今天既然出家,就要知道佛菩薩的意思,看一些經典,像金剛經、地藏經等,瞭解十法界眾生的狀態,知道各法界的眾生是如何形成的,這樣,我們的行止才能有所依向。否則,懵懵懂懂地不懂因果,出家了,還像在家人一樣,爭名爭利,你搶我奪,互較高下,這樣下去,那麼此生一過,人身也就難得了。」

「要知道,我們得了這個人身,是要來修行的,是要過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這個人身來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這人身,再造貪嗔癡的業,貪好吃、貪美服、貪享受。貪子女兒孫福,在六根塵中做夢,不知回頭修行,那麼這番人身過去,四生之中就有我們的份。畜生道中,牛、馬、豬、狗等是我們人去做的,餓鬼道也是我們去投的,乃至地獄道、化生類、濕生類,一切都是我們這個心去造成的。十法界中,一切都是依我們這人身所造的各種業去形成的。所以說,我們是在過人身劫,由這人身可修行成佛作祖,亦可造業墮四生輪迴。我們現在出家了,就該依著佛法,找到一條修行的途徑,看能不能由此超出生死輪迴,脫離娑婆苦。」

「有些人瞧不起出家人,可是,要他們念佛,念沒幾句就起煩惱念不下去,甚至聽到念佛聲,心中起壓迫感,好像千斤的石頭壓在心中一樣,這就是沒有善根。」

「還是隨令師學,比較有內容,較能學到東西。像我這樣,每天吃飽沒事做,就閑坐在這裏,坐久了,也會起煩惱。」

「哪里,這是觀自在。」恒某師說。

「嗅!你也會這麼說,不簡單,很聰明。好了,我們一天說一點,晚板了。」老和尚說完,大眾即散去。」


  • 日期:一九八零年六月九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清早,老和尚在庭前閑坐,香燈師上前請問:「師父,您看我試著學美國法師日中一食,可以嗎?」

老和尚正色說:

「你三餐吃飽,身體強健,體力充足,好好給我打鐘,打鼓,做常住的工作,為大眾做些功德,才是正事。日食一餐,也要看自己的體能是否可以,慢慢試練,自然而然成習慣。若勉強而行,身體無法支撐,疾病就跟著來。日食一餐,還是執著一個我相,執著我在怎樣,那只是為自己,沒有為他人,我們修苦行的,要利益眾人,不必效仿這一套。」


  • 日期:一九八栅年六月十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傍晚,課誦結束後,傳某師與傳某師,就日中一食這問題,再請示師父。老和尚說:

「修行不是在忍饑渴,一天吃一餐,不但體內虛火會上升,身體會虧損,且忍久了,還會淪為餓鬼道的一份子。來這裏的美國法師,他們並不是沒有吃,你看他們,中午不是都吃得很多嗎?三餐的份量併一餐吃,胃腸不是過饑,就是過脹,反而把胃腸撐大,不如正正常常的,三餐只為療饑,只要不吃得過多,恰恰飽,不去貪著它就可以。現在剛死去的傳能師,本來身體很好,就是勉強忍饑,打一個星期的餓七,才把身體弄壞,且難再調復。」

老和尚接著說:

行日中一食,或過午不食,那是順著身體的自然情況,在飽足清淨的情況下,自然不需多食,而捨下一些多餘的飲食,並不是勉強去行的。像你們現在,還是一身的無明習氣在妄動,所吃的,恐怕都還不夠體內的消耗,還談什麼日中一食?不變成餓鬼就好了。」

傳某師問:

「那麼,我們應如何了生死?」

老和尚說:

「了生死哪有那麼簡單,不吃飯就可以了生死,那大家都不吃好了,了生死,必須祛無明習氣,要忍辱,忍辱第一道,這是最重要的,不是不吃就可以了生死。」


  •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五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傳某師因感女眾塵俗習染太深,又乏男眾果斷不畏的氣魄,請示老和尚,如是女眾出家要成辦道業,是否也希望渺茫?

老和尚說:

「不是這樣的,我們出家是在修心思純一,不雜亂,不與親友過分攀緣。我們出了家,就是斷了家,若父母家人來探望,我們以對待一般信徒的平等態度,體貼一下對方即可,若是過於攀緣,不但親情的愛別離苦斷不了,且心思會散亂,攀緣到後來,出家不像出家,還俗又不像還俗。臺灣的出家眾,就是敗在這裏。」

「這世間,就像一場迷夢,什麼都要看破,不但財不能貪,貪財,痛苦就隨之而來,名也不能貪,貪名亦是苦,娑婆世界沒有一樣我們可留戀的。我們出家人捨下世俗的一切,粗衣淡飯修苦行,做常住的事,利益大眾,心有寄託,則妄念不起,業障自消,心無掛礙,一天過一天,這就是修行。」


  •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七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美國度輪老法師弟子恒某師,偕同香港護法某居士來參拜老和尚。某居士世代篤信佛法,早年常親近虛雲老和尚,其父是虛雲老和尚的大護法之一。此番來台,慕老和尚之道風,專程上山參拜。

某居士見過老和尚後,便對老和尚表示,人生短促,今後將一心一意走修行這條路,看能不能了生死。…

老和尚說:

「現在民間信佛,大都佛、道不分,把佛菩薩、神明搞在一起,亂信一通。而且在世俗中,人人都被名、利兩樣絞得團團轉,天天都在打名利的妄想,像沈在迷夢中不知醒一樣,這樣,要學佛了生死,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某居士說:

「所以我就想早點把擔子卸下來,專心走這條路。」

老和尚說:

「話是這麼說,你還是有所掛礙,你仍是在掛心你的孩子、全家大小。我們修行就是要修這愛別離苦、生老病死苦。你要知道,我們投生到這人間來,有父母、兄弟姊妹等,這些都是屬於四生輪迴中的一環,今世父母生我,以後我再生別人,彼此輾轉相生,再加上我們的殺業,現在你殺我、食我,以後我殺你、食你,殺業不絕,冤冤相報,彼此相殘,如是相生相殘,一下子生為人,一下子又淪為畜生,在四生六道中,來來去去,永無止息,父母親眷就是我們輪迴的伴侶。」

「現在你既然曉得學佛、拜佛,也會供佛、供法、供僧,這也是過去有種善根,學佛了更應知道來擁護佛法。居士在家學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們要知所節度,食但飽腹,衣足禦寒,一切能過得去就好,把所餘的錢財拿來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個護法,這才是在家居士所應做的本分事。」

某居士又問:

「那我們在家人應修持哪一法門?」

老和尚說:

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還是捨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不要再墮娑婆,才是最穩當的。我們出家人,有的為了度眾生,發願還要再來這娑婆世界,但這個願,也要本身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則一來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牽入輪迴中,這是很危險的。」

「現在人學佛,自度尚未成,自身還是一團泥沼,就想度自己的親眷,結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學佛人自度無暇,還去牽絆掛礙親眷,這樣子,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為難了。」

「這個人生就像在演電視劇一樣,各人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劇情發展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看戲的人也隨著劇情忽喜忽樂、忽憂忽悲,而這好惡憂樂,也不過是我們自己眼根對塵境,在分別取捨。我們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樣,順境、逆境、善的、惡的,心境隨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們的惡習深重,眼根對境,見惡易隨,見善難徙,看到惡的,契合自己的惡性習氣,就心生歡喜,恣心縱意,隨順而去;而聽到佛菩薩的作為,像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卻心生為難,認為那只是佛菩薩們的境界,自己是凡夫,如何效得來,心生退卻,對佛菩薩只有空讚歎。結果,好的沒學到,壞的卻越染越深,這就是本身沒有誓願力的緣故。」

「我們修行,就是靠我們的誓願力在成佛的,自古以來的佛菩薩,像文殊、普賢、觀音等,無不是靠著他們本身的誓願力,修苦行而成就的。」

「出家人看經書,可以瞭解佛菩薩的意義,且要受戒,戒律很重要,這是我們了生死的根本。持戒,忍辱是第一道,要修苦行,粗衣淡飯,為常住、為眾服務,做功德,才能開出我們的智慧,才能親身體會佛菩薩的意思(境界)。」

「你看看這個世界,大家都沈在迷夢中,追逐名利,你爭我奪,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強,我要比你更強,每個人都在比賽,看看誰的夢做得最大。結果,這些名、這些利,生不帶來,死亦帶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惡業,而此番再墮下去,人身也就難得了。」

「我們這個人身,實在是很寶貴的,也是不容易得的,我們說人生人,狗生狗,各有其類,但是,不論是生人或生狗,均是我們這靈靈覺覺、不生不滅的靈性在轉變的。我們這個心所行的,是佛菩薩的行徑,將來就在佛菩薩的境地,心行所做的是貪婪、是愚癡、是嗔恚,以後就是三惡道的一份子,甚至昆蟲類、空中飄浮的微細眾生類,均是經由我們這人身,不同的心行作為而轉化的。十法界中一切的眾生,無一不是經由我們這人身而轉化,我們這人身並不是那麼輕易過的,事實上,我們是在過這個人身劫。」

恒某法師說:

「此番來台,拜見老和尚,受益很大,每次上山來,聽老和尚開示,下山以後,老和尚的話,就始終在腦海裏盤旋而受用不盡。」說罷,與某居士等一再拜謝,歡喜而去。


  •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十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台南某寺悟某法師,年八十二歲,出家未久,偕同一位在家護法,一個月前由台南出發,參訪臺灣各地的寺廟,於昨日來到土城,掛單承天寺。清早,在客堂見到老和尚,請示老和尚修行之道。

老和尚說:

「老年人出家,要走修行這條路是比較慢,一心念佛,帶業往生西方,是最快的。」

悟某法師說:

「我老年才出家,人生各種困難、危險的境界都經歷了,覺得這些對我來說,都不算什麼,可是現在出家了,卻覺得佛法老是讓我理解不過來,請師父慈悲開解。」

老和尚說:

「老人家了,不要再想要學這個、搞那個,那是難有結果的,還是什麼都不管它,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最要緊。我看你根本沒有念。」

悟某法師說:

「昨天上山來,匆匆忙忙,沒有時間念佛。」

老和尚說:

「匆忙是我們這個身體在匆忙,念佛是用這個心在念佛,不相妨礙。有念佛的,和沒念佛的,來到這裏,我一看就知道了!一個有念佛的人,他的舉止行動,言談間會流出阿彌陀佛來,我看你來到這裏,心裏根本沒有帶半句佛號來。」

同來的護法居士問:

「要怎樣念佛?」

老和尚說:

「念佛就念佛,還要怎樣念。」

老和尚問悟工法師:

「你在常住擔任什麼職事?」

「香燈。」悟某法師答。

擔任香燈是最好利用來念佛的,一面擦擦抹抹地做事,一面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最好的。」老和尚說。

「可是,這樣子我會弄亂、會搞錯。」悟某法師答。

「這怎會弄錯?你身上穿的這件僧服,你就不會把它穿顛倒。」老和尚答。


  •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十五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下午,士林一位尼師—德某法師,與其兄、嫂、弟、妹等眷屬一行數人,來參見老和尚。德某尼師向老和尚介紹過其俗家眷屬後,請老和尚開示在家修持的法門。

老和尚說:

「一子出家,七祖皆得度,你的家人由你來度他們,也就夠了,也最適合的,不必我這老人再來多話。」

「高僧大德的一句話,勝過我說千言,還是請老和尚慈悲指示。」德某尼師說。

「念佛。念佛是最好的。」老和尚說。

「念佛該怎麼念?」再問。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地念,不要嘴念心不念。念佛是最重要的,在家學佛要念佛,我們出家學佛,也要念佛,再學一些種菜、撿柴、劈柴、煮飯、掃地……,像從小學生學起一樣。」

學佛要有像觀音、普賢、地藏等菩薩的誓願力,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願吃的苦,這樣,才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薩的,往往都是那些讓人家看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請老和尚告訴他們,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德某尼師說。

「做好人,不要做壞人。」老和尚答。

「……」

「我們來這世間,就是須要生活,衣食住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們賺的錢,吃能吃得飽,穿足夠穿得暖,基本上過得去便可以,不要貪,剩餘的錢拿去布施、做功德,這就是做好人。如果恣意地揮霍、享受,隨心所欲,不知節制,不會做功德,這就變成壞人。」老和尚答。


  •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某某師到客堂來,常常一坐就開始論人眾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時間,今天又是如此,等某某師走後,老和尚就對傳某師說:

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唯唯諾諾就好,不去參與,則對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別人走錯路,自己不要跟上去。

老和尚對佛學院男眾開示:

「出家,不是用六根行事,用六根行事,仍是生滅法。年輕出家人,要好好努力修行,要提起重振佛法的志氣。」

晚殿后,老和尚在大殿旁納涼,某某師對老和尚說:

「師父,我們在俗家時,父母兄弟六親眷屬朋友等,均以情份相牽繫,而出家也有師父、師兄弟、十方僧眾法侶等,若是起分別心,而有親疏情份在,這是否也會形成生死因?」

老和尚說:

「我們說出家修心,心要怎麼修?就是沒有分別心,心淨則是佛。我們輪當執事人,與十方眾人接觸,就不能去分別對方,不論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對待,不起分別心,我們度眾生,就是以這無分別的心在度眾。俗家人不曉得這道理,凡事論好論壞、分是非、別愛憎;而我們出家人,不論是對、是錯、是好、是壞,表面但唯唯諾諾,應付應付,不管是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心不起分別,不去執著它,這就是心出家。出家人如果還一天到晚,說這個人好、那個人不好,論是論非的,這就是身出家,心沒有出家。我們說別人不好,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這並不是對方不好,而是我們的眼睛看出去,耳朵聽到,在分別好壞,而這種分別,直接通到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起煩惱。」

「說人的是非,本身就是一種惡念,如果我們不去分別,我們的心自然就會安定下來,如果我們看到不對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能夠心理明白,而不表現出來,那才是真功夫。」


  •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十八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出家,主要在演『忍』這場戲,演得過,就是佛菩薩。」

「所謂帶業往生,乃是佛菩薩誘導眾生念佛之餌,令眾生為了要帶業往生而精進念佛,等念到一心不亂、一念不生,沒有妄想,沒有惡念,則心達西方境。否則,帶業仍要轉人身。

「帶業往生借由這個餌,即能使眾生達一心不亂、一念不生的真正西方境,這是佛菩薩度眾生的方便法門。」

「出家人不貪執往生不往生,出家人要發願度眾生,這就是佛菩薩。」

「有所貪著,就有所掛礙,貪名利就掛礙名利之事,不會清淨。」


  • 日期:一九八零年八月十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說:「師父在時,要好好體會師父的意思,師父不在時,自有人會領導大眾修苦行,智慧自然會開出來,最重要的是要修忍辱,能忍辱則智慧生,智慧生則無明盡。」

「別人說我們,不論自己是對是錯,還是被冤枉,都唯唯諾諾,以不辯應之,心中不起煩惱,則智慧生,若是執理與人辯白,則無明起矣。」


  • 曰期:一九八零年八月十三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

「俗家取才,出家修行是取德。靜坐昏沈是意識煩惱心所致。如果還有妄想,想要到哪兒,都還是業障。」


  • 日期:一九八零年八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

「出家人要與眾生廣結善緣,信徒來,我們要好好招待,這項行得圓滿,到後來自會開出我們的福慧來。所以,廣結眾生緣,對我們出家眾是非常重要的。」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月十七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

「別人對我們越是不好,我們越是要發慈悲心善待對方,要對他越好,越要度他,不可像俗人一般起嗔心、結怨仇,出家人心要無嗔。」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廿一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懺雲老法師與緇素四眾一行十多人,於佛七圓滿後上山,請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在客堂對眾說:「世俗人耽於根塵的欲樂中,到頭來難免先樂後苦,而出家修苦行,雖然吃很多苦,但終究是先苦後樂。」

「看經講法,如果自己不實修,還是他人的東西,等於在數他人的家寶,仍然不能脫出生死牢。」

「萬法歸一宗,到最後還是要念阿彌陀佛。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

「如果要練不倒單,先要從淡泊兩字開始學起,等到衣食住都能無礙,貪嗔癡也都消滅了,這樣子妄念自然消,才能談到禪定功夫。」

「以前的祖師總是安守卑下,不惹人注意,越是默默無名,越是少攀緣,越是好用功,若是心多攀緣,則意根散亂,心多驕滿則易失敗。道業若不成就,也枉費我們來出家。」

「如果我們真為修行,龍天護法自然擁護,自然身心無所畏懼,外物亦不能傷害我們。真正有修行的人,心無種種心,眾生皆樂見,人人皆有緣。」

懺老又問老和尚,他水里(水里是地名)的大殿蓋好後,該如何做利生的事?老和尚說:

「不必掛礙那麼多,蓋好也是這樣,不蓋好也是這樣,要辦自己的事。我這承天寺也是一樣,蓋好也好,不蓋好也好,我也是這樣,想走也就走。」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廿三日冬至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靜坐,是坐無色相,不是滯靜。離一切相,心無所著,才是靜坐的意義。由這清淨空無色相中,行、住、坐、臥尋得一不著一切的法,心無所貪戀、愛著,而走出生死,入解脫之道。」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廿八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香燈師與某某師開示:

「修行人絕對要利他,也唯有一切利他的苦行功德,才能脫出人我的限囿,離我相的一切顛倒想、貪想、愚癡想,以及因執私我相,所起的種種煩惱,也由是漸漸得解脫,自性中無量三昧漸現前,也惟有如此,一切以利他功德為前提,一切以脫眾生苦厄為懷,則自身無事,心胸漸寬。」

「我們打鼓時,念『公事辦,公事辦,公事辦完辦私事』,就是不可人勞我逸,只圖自己念佛、拜佛、誦經,這些是屬私人的事,若不發心於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顧自己的念佛、拜佛,這樣的修持,乃是執我相,心地只有越來越窄,一輩子無法解脫。反之,將身心奉常住,為眾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這樣,雖然沒時間拜佛、誦經,但一切的經藏已在其中,則智慧漸開,心胸漸廣。」

「早晚兩堂課誦若能專精,則身心漸定,智慧得開,能成就祖師,不可忽之。觀世音菩薩也是精熟課誦,再發心入廚房當飯頭,知道如何將廚房的勞務化為功德之事,作為佛事之修持,否則,經咒不習,一味貪著自私,不能將廚房事化為佛事功德來修持,雖煮一輩子的飯,也難出頭,因為因地上不正確,只會徒增煩惱。」

「出家人一切無事,住在自己的寺廟,安住自己的本份,隨緣利益眾生,否則即超越本份。若與信眾牽扯,雖名為度眾,實為塵勞之事,這樣的度眾方法,不但永遠度不完,且本身亦會被牽入塵勞煩惱中。」

「心若至誠,則念佛時,不但有異香華光的瑞相,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為香柱,也會發出香味來,佛菩薩是遍滿虛空的,不只在寺內,心至誠,就與佛相應。」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一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修行乃修自心,心若清淨,則一切無礙,度眾亦是在自心中度,不必出外塵勞,但住一處,即可隨緣度眾生,也不必專擇知識份子,一切眾生—胎、卵、濕、化四生都要平等度之,沒有分別,貧賤、愚癡、顛狂之輩,亦須度他們。」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二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出家人就是在修六根對六塵的貪欲,解脫色身之束縛,不著五蘊的色相,坐無相禪,若著有相坐禪,或有形式的用功,則會增長我慢貢高,執有一個我在做什麼。依戒律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出家要有願力—願成佛度眾生,依這個願力去行,才能成就,否則,出家沒有願力,不會有什麼結果。念阿彌陀佛,也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四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信徒開示:

我們生是由業感而生,卻往往帶著更多的業而去,如果不知入佛門修淨業,在茫茫紅塵中,為聲色所役,為物質等欲樂所縛,貪嗔癡業造得越多,命終後,墮得越深。

「既然知道進佛門,聽了佛法,便當多念佛、拜佛、布施,將來才有個好去處。學佛人念佛,便是要在紛紛擾擾的六根塵中,尋出一條超越生死輪迴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長,才不會隨妄念業障流轉,才有辦法了生死。」

「要成佛道並非單純念佛而已。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宿世來的業報,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方能成就佛道。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多少的阿僧祗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有的人不明白修行的個中緣由,謂出家人修行,也是病苦,也是災厄,也會這般死法。殊不知這色身外表的病痛,與外境上的災厄,雖然與世俗人等受無異,但是這靈性的昏與明,則大不相同。世俗人這般病厄災難後,命終時,靈光昏昧,為業所牽,仍不免墮落四生輪迴中,而修行人卻能捨下這一身的業塵,一點清徹靈明的心光,超越六道,直往西方,這是大殊特殊的。」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修行人就是要在這色、聲、香、味、觸、法的業識順逆中求解脫,無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麼便宜之事,不經苦行,不經魔障,如何去歷練無明煩惱,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衝破魔境中的無明煩惱,方能得到解脫,也唯有捨下色聲香味觸法,心無掛礙,才能得到清淨解脫,才能顯出菩提心來。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貪圖安定順境,那樣是不會進步的。」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九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開示:

「念佛才能了生死。對於耳聞、眼見、鼻嗅、舌味、身觸、意念等,不去分別掛礙,則能得到解脫,這才是修行的意思。」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十一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早上,老和尚在大殿外坐,某某師請示師父,如何用心念佛?老和尚說:

「現前第一念是念佛,全知是佛念,就是一切音聲是念佛聲,鳥聲、車聲、人聲等皆是念佛、念法、念僧,攝一切音聲、一切現象界入佛音,勿為所轉。」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十四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某某師請問老和尚:

「如何能五蘊皆空?」

老和尚說:

「要達五蘊皆空,必須持戒、忍辱、勇猛精進,改脾性,必須打破無明,隨緣都好,如果起無明煩惱,人我鬥爭,那就可惜了。」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廿二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傳某師開示:

「我們修行,吃的苦難有多少,福根便有多少,福的深淺,視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廿三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出家弟子開示:

「出家人若無戒律的約束熏習,則與俗家人無異。如果在人與人之間,仍起人非我是,則是未發菩提心,是犯戒。」

「離俗出家,若不能捨掉俗緣,仍掛礙家裏的人與事,則仍是不能超出三界。既已離俗,一切得依出家人法門修六度,若不能忍辱,不能捨棄比較勝負的世俗習氣,一切言語事務中怕吃虧,怕被人佔便宜,起人我爭執,仍是俗氣未脫。」

「修行乃是捨下身心,修一切功德,行菩薩道。發菩提心,發大願力,粗衣淡飯,一天得活,便修一天的行,今天不必掛礙明天的事,萬事隨緣。」

「四生之中,每一生類各有其習性、規律,其中以人道為最靈,餘三生類靈性較鈍,但人類所為卻是四生類中,最糊塗不智,行事也最無規律的。」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廿八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在廚房對眾開示:

「在大叢林,當家、知客、庫頭有權統領,他們說的話,不論對或錯、是或非,只有聽從,沒有第二句話。」

「出家就是要修忍辱,若計人我是非,還是屬於世俗生死煩惱的況味,不是出家解脫的境界,凡事能行忍辱的人,則智慧漸明,當事一觸,智慧則通,知道該怎麼做,所謂的智慧如海,便是由忍辱中磨礪出來的,由此更能引發出神通。」

「我們這個色身會生老病死,有一天會丟棄,是沒有用的東西,我們要捨身,利用這軀殼來修苦行,磨礪它,不要太顧惜它,以祛對這形相的執著。一個苦行修圓滿的人,他的心會照出自己自性的靈光,會照出過去的事情來。」

「既已出家,當思解脫之道,以了生死,多念佛,種西方蓮池的種子,切不可隨他人的業障煩惱而轉,否則,業障越絞越深,將來墮落得也越深。」

「在廚房是在行普賢行願的,以前,觀音、文殊等諸大菩薩,都是從廚房中苦行出來的。在廚房要惜福,米泔萊葉不可輕損,不要說丟了可吃的食物沒有因果,戒神、監齋菩薩可都把你記入帳裏,將來還得做雞、鴨、豬、狗來吃這些。」


  •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卅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除夕,老和尚對眾開示:

「在大陸叢林,知客是壓制性的,他叫你坐,你就坐,叫站就站,不問對或錯,這為的是消業障。」

「叢林執事人是寺規的代表,是磨練無明的善知識,這些人,往往都以惡人的姿態示現,以種種不合常情的要求,要你去做,無非是要消你的分別業識,只有唯命是從,才能免去煩惱脾氣,消除貢高我慢,生卑下心,照這樣,才能消業障、開智慧,方是真正的修行境界。」

「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淡然一切,不去攀緣,修行是自自然然的,你修到哪里,韋馱菩薩自然擁護你到哪里。要盡心常住的事情,才能增福慧,否則一輩子不能了脫。」

「如果生死已了脫,能弘法利生,屆時,雖然我們不求名利,名利自然也會跟著而來。」


  •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七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清晨,某某師灑掃畢,坐在福利社前石椅上念佛,老和尚說:

「如果我們自心安定,則自然沒有事情,每天心定神足,心無所求,但隨緣一天過一天,心裏自然快樂、歡喜,這個就是西方境界。西方何處求?西方即在吾人的內心。反之,心若不安定,則常常會有事情發生,到哪里都不會安定。」


  •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八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一群出家眾開示:

「在胎、卵、濕、化四生中,我們每個都曾去做過,在別道中受完業報,投入父母胎中轉為人身。所以,今天我們所得的這人身是從哪一道來的,我們不知道,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業障來,若不知歸命佛、法、僧,持齋、戒殺,勤心念佛,此身受報盡,將轉入何道,自己也懵然不知,帶著新的罪業而去,如此一去,人身也就難保了。」

「出家人與俗人究竟不同,粗衣淡飯,行住一切從簡,以去貪念,消除業障,若是再斤斤計較吃好、穿好、住好,則令智慧昏昧,徒增妄念業感,色、聲、香、味、觸、法,還是屬於六道沈淪中事,是以出家人,食但果腹,衣但蔽體,不要汲汲於衣食事,因那是屬於四生的種子。」

「出家人和在家人不同,在家人有爭奪心,同是一件東西,譬如我手中這頂帽子,如果我說這是一頂帽子,大家都不會要,如果我說這是一件寶,大家就過來爭奪。出家人的寶並不在這娑婆世界,而是西方金銀、琉璃七寶合成的極樂世界。」

「不要說這色身是我,這色身是要來受這娑婆劫的,而這個心,卻是要拿佛心出來應對一切。」

菩薩度眾生、感應眾生,都是以無形相的方式,在不知不覺、自自然然中度的,並不一定用語言或行動有相地度眾,像佛殿中的觀世音菩薩,在那裏端坐無為,卻度了許多眾生來拜佛。

修行成佛,行菩薩行,乃至廣度眾生,都是靠我們內心的願力,如果內心的願力堅強,必能度過重重難關而心不退轉。如果確實是腳踏實地,有行持到那個程度,自然佛菩薩及天龍八部都會感應擁護,而達成願望。


  •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九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上午,信徒鄭某某來請示佛法。

老和尚說:

「人是帶業來的,來這娑婆世界,受輪迴生死煩惱苦、受五蘊之苦,眼睛貪看好的,耳朵貪好音聲,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經營,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適,在世俗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以為人生只是為了享福作樂而已,殊不知道這番作為乃是造業,造了一些貪業,帶舊的業來,再造新的業去,而人身也就再難得了。而佛法中的作為,是福慧雙修,是把自己的身心付出,全為了利益他人,不著形相,而不是貪一己的私利,雖不為己,但在為人之時,同時利益了自己,是自利利他。雖然我們每天做種種的事務,穿衣、吃飯、睡覺等等,但這些都是有形相的生死因,必須還要瞭解,我們尚有一個不可見、不可聞的一面,那一面並沒有在看、在聽,在吃,或在做什麼,是一條真正解脫的路途。我們帶惡業來到這個娑婆世界,要曉得入佛門,由佛法中找到一條解脫的好路回去。一個人在生之時,若不能得到解脫,則死後不可能得到解脫。」

老和尚又說:「世間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債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撫養還債,他世則做你的子女,受你的養育,如此,一世一世,怨親相繼,彼此互養,無有終止。而出家乃是要斷絕這條生死債緣,將世俗愛別離苦的親情,轉為度這些親人來皈依三寶,同來念佛、拜佛,度他們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輪迴苦,這樣才叫做大孝報恩,否則,父母未度,這點恩情,還會使我們再入娑婆度他們。實則無始以來,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們過去的怨親眷屬,因隔世相遠而忘失,今生為父母兄弟,來世可能為怨家債主,有的甚或墮入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三惡道中,所以,我們度眾生,必須怨親平等,慈悲一切,現世父母、兄弟固為親眷,一切眾生亦為過去生的親眷,故要發大悲心,誓度一切眾生,像大願地藏王菩薩一般,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像這樣怨親平等地度眾,把現世父母兄弟親眷,也視作一般眾生,平等度化,在這種基本的態度上,為度親人而與俗家親屬往來,亦不屬攀緣。」

午後,天雨風寒,無遊客信眾上山,大殿寂然,某某師正抄寫八大人覺經,老和尚喚某某師過去,對他說:

「我們出家受戒,乃是要除去我們在世俗社會中所熏染的習氣,革除貪念,修忍辱行,不可再以人非我是或我非人是的觀念來處事待人,那是一種社會習氣,必須改掉。如果人家說的有道理,我們可聽一聽,拿來作參考,如果說的沒道理,那就把它放一邊,不起煩惱,這就是一種忍辱智慧。否則,若起我是人非,就是勝負我執的心,凡事必欲占上風,無明煩惱便生,這就是一種愚癡。」


  •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午後,有信眾徐某兩姊妹來皈依,頂禮師父後,老和尚在客堂即對兩人開示:

「我們來這世界是帶業而來,若不知皈依佛門,找一條解脫的路走,仍是迷迷糊糊地為衣食住等種種貪念,而造無量惡業,如此帶舊業來,又帶新業去,這番下去,四生中便有我們的一份,而人身也就難得了。」

「今天,兩位既然曉得來皈依三寶,便也知道要戒殺茹素,不造殺業,有所約束,不造四生輪迴的生死因。否則,若不知皈依佛門,在世俗社會中無所約束,隨著習俗恣意宰殺啖食,你殺他一命,來日必還一命,因果不失,不知又要造多少生死業。你們既來皈依,師父開示幾句,得知道皈依佛門的意義,否則,皈依畢,拜拜佛便回去,也不曉得皈依三寶是要幹什麼?有什麼意義?徒具形式,便一點作用也沒有。」

「你們以後可常上山來,拜拜佛,看看師父,多親近佛法,社會的意識觀念要盡量淡些,煩惱時,要一句佛號提起不斷,這樣念頭才有個歸處,煩惱才能對治,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則煩惱自然漸息,智慧清明,便能走出一條解脫路,免再墮入生死輪迴,而我們這趟人生走一遭,才有個目的。」

「要知道,我們這個人身,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得這個人身,便要過人身劫,利用這個人身,來度我們種種的貪念,來度我們的生老病死苦。要知道,佛菩薩是由人身修行而成就的,三惡道也是由人身造業而去的,我們這個人身包含了十法界,為善為惡,超升下墮,全由這個人身,這是個轉捩點,是個劫數,不可忽視。」

徐某某指著對面坐的妹妹,對老和尚說:「我這妹妹是台大哲學系畢業,留美四年,專研哲學,尤其對佛學頗有涉獵,現已取得碩士學位,想自己走出一條路,以佛學為基礎,來教東方哲學,在美國弘揚佛法,師父認為這方式行得通嗎?」

老和尚搖頭說:

「不可能,一個大學畢業出來的知識份子,或是一位思想很豐富的學者,想以居士的身份,用自己的思想形式來弘揚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事。」

徐某某對老和尚說:

「我現在想再出國繼續深造,取博士學位,師父認為如何?」

老和尚說:「不必出國了,到佛國來留學才有了脫的一天。」

「到佛國留學?」徐某某問。

「是的,出家。」老和尚說。

「出家!哦!」

「你到美國去,再怎麼念、怎麼鑽,都是塵勞,只是徒然為自己多造點業,到頭來也是一場空幻,你不可能由那裏得到安樂解脫,只有煩惱、妄念越多,那些形式上的社會意識觀念,會纏縛得你動彈不得。」老和尚繼續開示說。

「對!對!對!這個我有同感,在美國四年,真吃盡苦頭,哲學方面的書實在是太多了,那些思想觀念,真的把我的頭腦塞得都要爆炸,而且使我無所適從,覺得從這條也不對,走那條也不對,想自己走出一條路子,又不知從何走起,也走不出來,在那裏鑽來鑽去,鑽不出個所以然來,每天頭都很痛,生活又緊張,實在痛苦之極。」

「所以說叫你出家,社會上的學問,不論是科學、哲學、醫藥學,都是形相上的學問,是治標的,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脫。」老和尚說。

「既然如此,那我改從職業上去求發展,自力更生,自己獨立生活,不必仰賴父母,師父認為如何?」「你要致力於事業上固然是好,但是你必須考慮到,你把你的時間、精神耗在職業這條路,到最後,是不是能得到一個好結果?能得到解脫?否則,迷迷糊糊地投下去,也不過是另演一場戲而已,這樣子,這條路便也不是個好路頭了。出家學佛,才能從娑婆世界中,走出一條解脫、安樂的路,才會有個好結果。」

「我也是想到要出家,可是總覺得自己肚子空空的,所以不敢來出家。」徐某某答。

「要出家,沒有東西才好,如果你還有什麼東西,那就不好,出家學佛是沒有文字相,也沒有形色相的,這是一條解脫的路,心無掛礙。你在外國求學,是不是也要幫人掃地、洗碗、作種種雜務來過生活?」老和尚說。

「是的。」徐某某答。

「來出家也是一樣,不論你是大學生、是博士,還是不識字,也是要從掃地、劈柴、種菜、煮飯等雜務苦行開始,慢慢消除你的業障,漸漸地智慧清明,而得到解脫。過去的佛菩薩,他們是這樣做、這樣修而得到解脫成就,我們現在循著過去諸佛菩薩,所修習的路徑而修,自然也會得到和佛菩薩相同的結果。否則,怎麼稱為學佛?學佛便是隨過去諸佛的作為,修習而學,而不是把學佛掛在嘴邊,寫在文字上,放在學術思想研究上,便能成就的,那是斷不可能的事,修行是修心,是腳踏實地,實際的身心修持。」老和尚說。

「要出家才能得到真正解脫,沒有世俗煩惱,可是,總覺得父母太辛苦了,這樣對父母實在無以為報。」徐某某道。

「要得到父母同意而出家,那是不可能的事,父母親眷都是希望我們和他們一樣,走那條生死的路,既然我們也知道要圖報親恩,就應該出家走了脫生死的路,把父母引度過來,免其生死輪迴苦,令他們得到解脫安樂,這才是真正地盡到孝道,如果要以世俗的方式來還盡孝道,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在這娑婆世界,一代一代所走的路,都不離其轍,而結果也不出生死輪迴。假設你現在不出家,順父母的意思結婚,物件若不理想,父母也為你難過操心,物件若是適你的意,是否也同時合父母的意?若不能,豈不又徒增父母的難過和失望,這樣,你將再以何方式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出家修行,能度脫父母,度歷代祖先,也能報師長恩,所謂能上報四重恩,這樣,我們人生走這一趟,才有個目的,有個價值,也才有一條解脫的路,否則,懵懵懂懂地亂闖亂走,再墮入四生輪迴中,也就枉費我們這個難得的人身了。」兩姊妹聽了老和尚開示,非常地歡喜、感動,頂禮而去。


  •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一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有美國留學生施姓皈依弟子,來函請示師父,有關科學家和一些宗教家,對於宇宙的起源與未來發展的看法。施函中表示,目前科學家對於宇宙執有兩派論點,其一,謂宇宙裏有無量的銀河,每一銀河裏,有無量的星球和太陽系,而這些銀河不斷地向外膨脹,舊的銀河膨脹,又消失了,新的銀河又產生出來。另一說,謂宇宙的銀河向外膨脹,是會有一止境的,到一時期,所有向外膨脹的銀河將會收縮,這樣,一膨脹一收縮,循環不息。這兩派的論點,以佛法觀之,不知何者為是?

老和尚囑弟子覆函謂:「以佛法的智慧來觀這宇宙,並無所謂的大小、限量、膨脹或收縮,這宇宙的一切,都是吾人自心幻化出來的虛幻色相,是有生有滅的,是變化不定的,不是恒常如此。」

午後,獅頭山某某寺的某某法師等一行四人,上山參拜老和尚。在客堂頂禮老和尚後,便對老和尚說:「請師父開示」。

「念佛,修苦行,掃地、煮飯、撿柴……」老和尚答。

「師父對出家人念書的看法如何?」再問。

「出家是無色相的,是粗衣淡飯,是信願行,沒有講求吃好、穿好、睡好或是去念書,這些是屬於社會習俗的形式。我們出家就是要從衣、食、住中去掉我們的貪念,粗衣淡飯,修一些苦行來消業障。過去的佛祖、高僧,他們並不識什麼字,可是他們靠他們的願力,由這樣修行過來,最後自己開悟出來的。我們學佛就該以過去諸佛、祖師修習的方式,來做我們修行的榜樣,這才叫學佛—學佛的榜樣。否則,只一味地念書,今到最後鑽不出來,那些秀才、大學士、有學問有地位的人,他們要是進佛門,還是要從掃地、劈柴,學我們拜佛、念佛起步。」

老和尚說:

「我們念佛常常昏沈、散亂,這是為什麼?」

沒有願力。如果有願力,自然會將我們在社會中放逸慣的心,收攝起來,一心念下去,妄念自然就消失。

「有人說,誦戒一定要在規定該誦戒的那一天誦,過了那一天便不可誦,師父認為如何?」

「誦戒,必須熟諳戒本,則自然每天都有戒,只要有願力要持戒,自然心裏會曉得自己的持犯,否則,依文誦戒,天天誦也誦不完。」

「師父認為持午是否易持?」

「易持。這要看自己的能力和願力,如有願力自然易持。」

「有時想,時間實在太寶貴了,所以捨不得睡覺,晚上整夜靜坐念佛。」

「行不通,要睡好,精神足才好念佛。」老和尚答。


  •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老菩薩傳某師由菜園挑回一堆芥菜,大夥兒在大殿旁的空地上挑撿,師父指著那堆又肥又大的芥菜說:「我們這些菜是最好的,沒有灑過農藥,外面賣的菜都灑過藥,吃了對我們身體很不利。我們出家修行要捨貪欲,吃只吃得飽,穿只穿得暖,這樣就好,並不是要貪求吃得好、穿得好、睡得舒適,要粗衣淡飯捨慳貪。自己菜園種的菜,又營養,又無農藥,又不花錢,若不懂得出家生活的意義,還要貪享口欲美味,到外面去買各種形形色色的菜,煮得滿滿的一桌,像宴客一般,大嚼一番,不但吃了對身體不利,又花錢損福,不但不能消除口腹的貪欲業障,反而助長貪念,與世俗人無異,那又何必出家?」


  •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四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上午,慈航堂某法師等師徒六,七人,上山參拜老和尚,在參觀三聖殿工地後,便離去。傳某師對老和尚說:

「現在交通發達,參學的人可真方便,古時的人要參學,就得萬里行腳跋涉,沿途還要忍凍受饑,有時還遭盜寇的侵犯,到了寺庵,還要受到諸多的挑難,可是,他們卻不以為苦,道心反而更堅固,像『一夢漫言』中見月老人參學的過程就是這樣。」

老和尚說:

「以前的人求法,雖然受盡辛苦,但卻能藉此增加身心的能力,做為他們日後擔負弘法度眾的資本。師父年少時,參學行腳四方,也是歷盡饑疲,加上病魔纏身,也是這樣磨練過來的。只要有實際的修持,自然有諸天護法的擁護,否則,師父整天在這裏閑坐,又憑什麼每天那麼多的信眾上山禮拜?」

傳某師道:

「見月老人後來能得三昧老和尚的重委,扶樹戒幢,廣傳律法,任勞任怨,實在得力於當初參學時的磨礪。」

老和尚說:

「不錯,我們參學,並不是在參別人能給予我們什麼厚待好處,是要從吃別人的虧中去參,才叫做參,不吃其虧,參不到東西。所以,忍字非常重要,不但要忍一切的勞苦,更要忍一切的辱,別人怨恨我們,我們還得用一句阿彌陀佛跟他結善緣。只有能忍辱,才能啟開大智慧。」


  •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圓某法師與信眾十多人,上山請老和尚開示學佛門路。

老和尚說:

「念佛。」

「諸位在家居士,如要你們粗衣淡飯,學做佛,那是不可能的事,大家也是走文字般若、參研經典的路,所以,諸位在家學佛,還是以念佛為根本。不要看念佛很簡單,業感重的人,會念得索然無味,而起煩惱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那也是不簡單的事。」老和尚又說。

八十四歲的林坦平居士,曾於去年五月間身體不適,一度心臟休歇四十多秒,全身失去知覺,又復蘇醒,自謂死而復生,上山請求師父指示人生之道。

老和尚回答說:

「像居士這般年紀,實應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不要再留戀這個假殼子。」

居士說:

「當時,我是都放下了。不過,我現在還有個願,在無量壽經裏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說,凡一切有情眾生,不論璢飛走獸,只要臨終時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便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所以,我認為念佛靠佛力超離娑婆世界,比那些靠自力的禪宗等,更來得穩當、速捷。因為,我對無量壽經中的彌陀四十八願很有研究,所以希望能把它寫出來,這樣,我便能放下,安心地走了。」

老和尚說:

「放下,並不是口頭上的放下,是要臨終時正念現前,沒有一點家庭的意識,沒有親眷家屬的愛別離苦,這才叫放下,如果還存有那麼一點家庭意識,那還是生死輪迴。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娑婆世界,是帶業來的,要在這娑婆世界中,走入佛門,找一條解脫生死苦的新路去,不要再為貪享衣、食、住的舒適,而更造一些新的惡業,再重入生死輪迴的舊路中。不要貪長壽,如果不會修,不會走解脫的路,即使活了兩百歲,也不過是多造一些業,兩百歲一過完,還是要生死輪迴。我們這個身軀是有生有滅的東西,終究要毀壞,是無法讓我們永久依賴的,要看破,要放下,而我們這靈靈覺覺的靈性,才是不生不滅的。」

「我們既得人身,不要辜負這個人身,知道要走解脫的路,則成佛作祖靠這人身來修,不知道要修,還為這個身軀的衣、食、住、行等的享樂,無所不用其極,造無量的惡業,那麼三惡道中、四生之內,也有我們的份,所以,這個人身實是轉捩點,是個人身劫。」

居士說:

「我一向是念佛,希望能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西方。」

老和尚說:

「念佛要有願力,西方怎麼去?西方是靠我們這個要往生的願力到達的,沒有這個願力,是不會達到的,但是,你不要以為西方是在多麼遙遠的地方,其實西方是很近,就在我們的心頭,否則,西方那麼遠,要怎麼去?臨終念佛,那句佛號就在我們的心頭。」


  •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七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時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張望一番,見到一位出家師父,即問洗手間在何處?那位師父以手指示之,女士頭也不抬,便說:

「帶我去!」

等方便回來,恰遇老和尚入大殿,即正面對老和尚說:

「你就是廣欽?」老和尚點點頭。

「我遠遠一望,便知道你是廣欽,聽說你會看相,你看我是誰?」

「我不知道,我不會看相,你會看相?你看我是誰?」

「我看你是高僧活佛的臉。」女士答。

「噢!寫在臉上!」

「你看我像什麼?我的命好不好?」女士問。

「你的命很好,像有錢人的太太。」

「憑什麼看?我的臉?我的氣質?」女士問。

「我由你的衣著。」老和尚答。

「我的衣著?衣服是外面的東西,怎可憑據?那我這套衣服給你穿,你也變成有錢人的太太!」

「出家人不穿俗家衣服。」

「為什麼你不說,我是有錢人家的女兒,而是太太?」

「我看你不像。結過婚沒?」

「我是學生,在德國念書。」女士說。

「你不像學生的樣子,學生應該是像她那樣。」老和尚以手指向正在會客室看書的中學生。

「好!不過老和尚,佛法中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說法,但是空中還有一個妙有。」說完即起座,昂然向門外走去。

「懊!你也談心經?喂!空即妙有,空是………」

老和尚語未竟,來客已無蹤影。在旁侍候的弟子,見此情狀,頗為來客的踞傲而憤憤,就說:

「這位小姐真是狂傲,目中無人……」

老和尚馬上以手制止說:

「事情來時,我們依當時的情況,斟酌情勢,當面應對,但事境已過,便須放下,若再提起,論是論非,批評好壞,便是造口業,就是我們的過失。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裏來煩惱。」

承天寺對面的南天母正在開發,起造別墅社區,某某師恐日後社區繁榮,人煙密集,承天寺遂成觀光地區,而破壞這修行道場的寧靜,鎮日周旋在遊客間,不得安寧,向老和尚說:

「等此處成觀光區後,我便要往深山遷移,另覓清淨道場修行。」

老和尚說:

「此處繁榮尚須四、五年的時間,將來若成為觀光地區,對我們修行不但沒有妨礙,反而更能成就我們的苦行。修苦行的人要有氣魄、有願力,不怕吃苦,各種境緣,都須親自從其中歷練出來,才曉得實際的情況,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無礙,否則,沒有願力,怕吃苦,畏首畏尾的,身心都被束縛住了,智慧如何能開?」

「此外,我們還必須有不怕別人批評的氣魄,只要心正,就不怕走歪,即使別人走歪,也不會受其影響。如果一個人做事畏首畏尾的,怕別人批評,見人私談,心便不安而起猜疑,以為人家在說他什麼,那是沒有見識、沒有出息的人。」

「對人普普通通就好,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壞,無好無壞,平平就好,這就是修行,否則便不稱為修行了。」


  •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廿一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禁語前對人眾的開示。

由於數月來,每日應客說話,師父身體已疲乏至極,中氣虛耗,日前又聞樂果老和尚圓寂,而興往生之意。今早,由當家師領眾,搭衣持具,至和尚寮,請老和尚慈悲住世,並禁語調氣。

老和尚說:

「今日起,我將禁語,諸位當和衷,共同為常住努力,凡事須懺悔自己的不是,要修忍辱,不要起人我是非的爭執,這樣常住平靜無事,師父禁語才能放心。」

「我們出家修行,就是要修這些無始來的慳貪習氣,要粗衣淡飯,廚房中能吃的東西,不可糟蹋,常住中可以用的東西,就必須加以利用,要為常住節儉,能省則省,不要有這是你的東西,或是我的東西這種分別心,出家人沒有什麼自己的東西,一切都是常住的。更不可將常住的東西,或是自己出家後所積得的一些儲蓄,拿回去給俗家親眷,這樣不但沒有替他們植福,反而是使他們折福。」

「如果出家不曉得要吃苦、捨慳貪,講求吃好,講求安逸,那又何須來出家,又與俗家人何異?我們吃飯不講求美味,就是捨口欲之貪,凡是能吃的就吃,能吃飽就好,這樣才能捨慳貪,開我們的智慧。以前,我們在大陸承天寺時,寺中共有百多位僧眾,每日一清早便到菜市場,撿那些人家不要買的菜葉回來煮,每人吃飯就是一盤羅漢菜,哪像現在,花花綠綠地煮那麼多盤,任情地吃,而且生活還求享受,不會為常住省錢。像以前在本寺的出家眾,山中有柴枝不去撿,偏要花常住的錢,去買煤炭來燒,還得從山下請人挑上來,費錢又費力,自從傳聞師來了以後,才不辭辛勞,開始上山撿柴,日用雜品也都由山下親自挑上山。」

「現在,寺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職事,各人負責好各人的工作,不要去干涉他人。有事情時,不要堅說是自己對,別人不對,否則就會起衝突,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才不會和平。不管別人說我們怎樣,都要承擔下來,要慚愧他說是自己的不是,這樣才能和合無諍,切不可責說別人的不對。」

「擔任職事的人,要有不怕別人講話的氣魄,如果畏首畏尾的,怕東怕西,怕別人講是非,整個心被束縛得死死的,這絕非解脫之道,尤其是做廚房職事的人,更須以忍辱行,來對治我們的無明煩惱。廚房是雜務最多、是非最多,最容易讓人起無明煩惱的地方,我們在廚房要修些什麼?就是要以忍辱來修治這些煩惱,降伏我們的無明,這樣才能開我們的智慧,否則,在廚房當職事,不會忍辱,不會慚愧自己的不是,事事與人爭是非,所起的無明煩惱,比俗家人更厲害,這樣,煮一輩子的飯,也不會出頭。以前,文殊、普賢菩薩也是這樣,行大誓願,在廚房修成的。在大陸承天寺用齋時,都有法師向大眾開示,讓大家能瞭解修行的意思所在,起慚愧心,勇猛精進。」

「現在寺中的諸位,都沒有貪念,而且每一位都很盡心自己的職務,都很為常住努力,所以,護法諸天都在擁護我們,否則,師父每天就坐在這裏,自自然然的,也沒有做什麼佛事,憑什麼建道場?而且,大家都能平平靜靜地修行?照目前這種情況下去,對承天寺也有個好處,就是在未來的劫數變動中,承天寺會免過這個劫難。」

知客師說:

「請師父住世度眾生,尤其寺中這批新出家的,仍然需要師父的引導。」

老和尚說:

「度眾生?現在的人,越來越奢華,貪念熾盛,離佛法越來越遠,眾生那麼多,要度怎麼度得完?師父不識字,但是你們卻能跟隨師父修苦行,都很孝順師父,依照佛法認真在行,師父也儘量維持這個色身住世,但色身終是有壞的一天,等到這個假殼子不能再住時,我也無法勉強。」

老和尚又接著說:

「今日起,我就禁語,交待大家的一些話,切要記得,彼此要含忍合作,凡事都須慚愧自己的不是,切不可責人非,致生爭端,大眾和合,清淨修行。」老和尚開示畢,大眾起來頂禮師父後,便退下。


  •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二七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

「如果我們能把這個心修得清淨,無業垢,那麼臨終時,這個『心』便投入蓮花,由西方蓮池自然化生,而不由父母精血的穢體,由父母體生的還有生死輪迴。」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處,能行忍的人,福報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業障、開啟智慧。」

「在家人的習性,是凡事分別是非、曲直、對錯,爭長爭短的,惡心相向,出口如劍,而出家法就不同了。出家人要忍辱為本,慈悲為懷,事無分是非曲直,甚至無理的事情,也要以婉轉慈悲的心,學忍辱吃虧,一切能容,才是出家人的德量。」


  • 日期:一九八一年春季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開示:「兩堂課誦在訓練精神,每堂課誦,均有一切龍天、非人、孤魂等眾來聽,有因此而得到超生的,這樣,我們也會得到自心的安樂,冥陽兩利。」

「對於他人的侮辱,能忍下來,便是我們的福報,以後還會慢慢地開智慧,忍辱也是在開我們的智慧。」

「修行須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一天過一天,無掛無礙,無憂無惱,這樣才行,若還執著我在進步,或做了多少功德,會起我慢貢高,還是很危險。」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一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晚殿后,眾師兄弟向老和尚頂禮請安,某某師問:

「如何得六根清淨?」

老和尚答:

我們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對六塵所起的分別煩惱,分別善惡、好音壞音種種等,這種分別就是六根不清淨。修行就是要修這些分別煩惱,直至六根對六塵沒有分別,才是六根清淨,才能五蘊皆空。

「譬如說:別人罵你,那是消災,給你不好的臉色看,那是『最上供養』,要沒有分別,如獲至寶。對廚房的飯菜,如果嫌好嫌壞地挑剔,自己本身會損福,反而還增加煮的人的福氣。在廚房領職事的人,要拿出觀音菩薩鬥羅漢的精神,不管有多少人來吃飯,總是要想辦法弄出來。修行便是在修每天的煩惱。」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三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對出家弟子開示:

做為一個出家人,是要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名利等,各方面放下,看得破,淡泊一切,由自身的種種作為表現,去感動眾生,去作一個天人師的表范,贏得眾生的恭敬,更以此苦行利他的胸懷,去圓滿他人,利益他人,感動他人,才是一個出家人的行儀與度眾的正確方法,而不是耍法師的架子,要吃得好、住得好,樣樣去勞煩他人。一個法師若是對自身的衣食、名聞、利養各方面,樣樣不能徹底看破、放下,那麼他在自度度人的方面,還是存在種種困難。」

「一個修行人,在自度期間,必須衣、食、名、利、世間情愛種種,均能放得下、看得破,可以無掛礙,可以自處解脫,而不受羈絆,不受纏縛,才算是自身已了,才可以出來度眾,接受供養,再把此供養轉施為利益眾生的事業。」

「施主供養、布施的功德遍十方,受供者若三心未了,任意恣食,不懷慚愧,視之理所當然,那麼披毛戴角,還有你的一份。」

下午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

「現在的寺院經營或是度眾的方式,大都是不如法的,要如法,只有反求自己,自度成就,眾生見了自然起歡喜心,所說的話,都能被眾生所信受,且天龍八部自然擁護。度眾利生,不是在口頭言語上度。」「什麼叫做莊嚴自己?不起無明是名莊嚴,內蘊謙卑、慈悲的涵養,行動如儀,是名莊嚴。」

我們自身若不修持,不為常住、眾人效力,不修福慧,不修戒定慧,則天人遠去,龍天不護,自然業障來集,心不能安定自在,便滋生種種事端,落魔窟。反之,則善神戒神、天龍八部來相護法,魔障不臨,自然心得清淨,安定自在。


  •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七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晚殿后,老和尚在客堂對寺眾開示:

「吃東西時,想想這些東西是從哪里來的?怎麼來的?想想自己有沒有修?若不懷慚愧心,就是嫌一句不好吃,也是損福。」

「盡心為常住,功德種在寺院,來世還會有福報到寺院出家,保住出家人的身份。」


  • 日期:一九八一年六月十六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說:

「你看彌勒佛、布袋和尚,他有多大的慈悲度量,如果一個人沒有度量,吃不了一點虧,受不住別人的一兩句壞話,就是沒有修行。西方不是普通一般人都能去的。」


  • 日期:一九八一年六月廿五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傍晚,信徒走後,老和尚在大殿外對某某師開示。老和尚說:

修行是修在哪里?在結人緣,東西給人吃,結緣不計較,凡事忍讓不計較,再壞的人,甚而連一隻小鳥、小動物,也要與它結緣。沒有人緣,或是相見人不喜,皆是前世沒有和人結好緣所致。今世廣結善緣,來世便能得到福報,像師父的福報,也是過去與人廣結善緣而來的,所以這世,人人見到師父,都會起歡喜心、供養心。


  • 日期:一九八一年八月四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大眾開示:

「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慳貪,我們粗衣淡飯,就是要捨貪,吃只求果腹,衣只求蔽體禦寒,如果還貪色、聲、香味、貪睡……等,這都是一種癡迷,會墮在四生中。捨棄貪、嗔、癡,心地才能清明,臨終時,西方才有份。」

「承天寺較不自由,有種種束縛,但這卻保持承天寺的規矩、莊嚴。苦行中磨練出來的解脫自在,才是真正的自性西方境界,自此脫去,直接往生西方,這才是究竟的。」「此心能安,隨處均能安,此心不能安,則到天堂也不能安。」

「人寡過,便能減少業感,心能定。出家要知因果,要惜福,能吃的東西,萬不可丟棄,否則,下世轉成豬、狗、雞、鴨再來補吃。」

「在這娑婆世界中,無論什麼事情都不要去貪戀它,這樣才能有一條解脫的路,臨終時,直往西方。」


  • 日期:一九八一年八月十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

「煩惱恰如一陣風,來無影,去無蹤,無可捉摸,心裏有事,就會出毛病,心中無事,一切不會出問題。」


  • 日期: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一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上午,老和尚在客堂對一些出家弟子開示:

「出家人須和眾,對信徒要能圓出家人的過,要以『和合僧』的姿態,以『僧無過』的立場示人,一來安定內部,二來維護僧團,令眾生恭敬三寶,不譭謗三寶。」

「出家人要忍辱,要修無我,如果『無我』則『無諍』,也不去分別誰好誰壞,對眾人就像對一個人一樣,沒有分別,一視同仁,沒有在計較我是他非,如果有一個『我』,那有問題的事情還多得很。」


日期:一九八一年秋天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開示:

當我們論說他人是非時,不是他非我是的事實,而是我們的耳根、眼根在納受、分別外物,是自家賊在劫功德財,我們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門頭,別讓它在聲色上追逐,這樣,煩惱就進不了門,時時緊閉六根,耳裝聾,聽若無聞,眼裝瞎,視若無睹,鼻不揀香臭,口不挑精粗,耳不貪美言,眼不貪境界,自鎖家門(即鎖自家六根門頭),專意念佛、拜佛、看經、靜坐,打劄自身的功夫,哪里還有閑情對外攀緣?


  • 日期:一九八一年秋天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說:

「初出家的人,都帶著一身的習氣業障,妄念紛飛,心猿意馬,不受束縛,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現在出家修行,就是要把這些舊模式翻成新的版樣,將原本已習以為常的習氣,轉成負載道法的行儀,即所謂的出家要有戒,戒就是因果,有所約束,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有戒即有定,有定即能發慧,天龍八部自來相護。」

「而修行最先就是要攝住這個心猿意馬、隨心所欲的心,不讓它出去放逸,這很不容易,但我們要發願,為消這些無始來的習氣罪業,要提出勇氣,努力修苦行,難做的,要去做,別人不願做的,我們要去做,發願自己要成就,像阿彌陀佛一樣,如此的信願行,業障才會消。業障消,則做任何事情都愉愉快快的,不覺其苦,雖住娑婆界,猶如西方境。」

「修行的路,雖然艱辛,不如俗家自由,但卻載著我們步向西方,去見阿彌陀佛。」

「所謂修苦行,也就是惜福,不糟棄任何可用的東西,吃的、用的,都要能化腐朽為神奇,才是功德,才是修福慧。」

「俗家人的功德福報,是享得盡的,而出家人的功德福報,卻能生慧,出家飯是不容易吃的,要吃種種的苦,但這種苦是消我們無量劫來的重業,最後業盡生西。」


願以此功德回向:廣公上人蓮品增上一切眾生脫六道苦同登蓮邦


  • 日期:一九八一年農曆十月一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懵懵懂懂地出家,懵懵懂懂地受戒,受戒是去懺悔,不是帶業去,又帶業回來。

在戒場儘量少說話,少和人家攀緣,有時間多禮佛念佛。

戒場求戒的人多,來自十方,我們不是去和人家比穿的好、住的好、吃的好。

受戒能忍即入道,凡事都簡單,不要和人家計較睡大位、吃好。受戒是學威儀規矩,不是去論是非、造口業的。


  • 日期:一九八一年農曆十一月三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受了戒就當和未受戒前不一樣,更應修苦行,把習氣改掉,壞念頭去掉,以戒為師。

參,就要參壞的,別人犯錯,我們不去犯錯。別人不如法,我們如法就好了。

戒是戒自己,求懺悔即是戒。

戒也不要太執著,否則本是持戒,結果反被戒回去了。戒不生煩惱,不和人沖突。


日期:一九八一年農曆十一月十二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出家飯要吃得穩,就當切實苦行。


  • 日期:一九八二年農曆七月廿五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一歲

不去貪、嗔、癡,無法開智慧。

不要看別人對不對,要自己多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做好,修是要修自己,依法不依人,要恭敬三寶。只要是眾生都會有錯,但他哪一天懺悔了,就能改過做好,四生都有佛性,有的胎生很靈通,比人類更靈,只是它不會講話而已。

去我執,從粗衣淡飯做起,淡泊欲望,不要分別,無我人眾生壽者相。

為度眾生則恒順眾生,像哄小孩一樣,很多是為了給眾生種福田,師父並不需要,眾生見到師父生歡喜心,但師父自己也不知道。

修要修到自己沒有做什麼—。


  • 日期:一九八二年農曆八月四曰 地點:承天寺年齡:九十一歲
  • 你們這些青年人很發心來出家,可是這個身出家了,心也要出家。我們出家人的身、口、意跟在家人不一樣,要知道怎樣才能了生死,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了生死。如果你心中還有什麼貪境、喜愛的或掛礙的,那麼臨終時就現那種境界,一見歡喜就跟著去了,結果是墮落於輪迴之中。但如我們淨念念佛,則臨終現蓮花、佛菩薩及光明等聖境。故要在世時除掉貪境,使心淨化。出家人要粗衣淡飯,不能再著於色聲香味觸法,不要跟在家人一樣。


  • 日期:一九八二年農曆八月十五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一歲

世人為五欲所迷,想吃好的,殺生滋養身體,殊不知吃的是自己的肉,吃人家一斤,一定要還十六兩,這是逃也逃不掉的。就是這樣一生皆在還債討債,死死生生永遠跳不出輪迴的圈子,況且所吃的是以前父母的肉,於心何忍?

日期:一九八二年農曆八月十八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一歲

不得二、三人交耳私語、結黨、背後論人是非等,否則易讓大家不安,造成鬧眾。

二堂課誦要多體會體會,比如是否真有天天皈依佛法僧?「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慎勿放逸。」是提醒大眾。

智慧開則經藏全在裏面,經藏是在心裏面的,不是在外分別挑選的。目前法師有的是政治法門,如辦學校、講經說法後,易貢高我慢,或衍生感情問題,比丘及比丘尼互相利用等……,很少人教我們如何去了生死。這是對事不對人,不是有意批評,而是要我們認清方向。

出家後什麼事皆以忍辱為重要,會說我們的,都是我們的指路者,沒有他們,我們不會進步,不能成就。

不要以為自己已經這麼辛苦了,還這也嫌、那也嫌,沒一樣對的,乾脆回去好了,走好了,但又不知該走到哪里去,又不能嫁人,這樣反而更痛苦,好像活在活地獄。


  • 日期:一九八二年農曆十月廿六日對參加佛七大眾開示(懺雲法師主七) 地點:承天禪寺大殿 年齡:九十一歲

念佛才是真正清淨、正當的一條路,念佛即是往西方的路,同音念佛即到西方,不須買票搭飛機,西方法船是無色相的。

道教修道人與佛教是不同的,佛教修行是為了生死,道教則修長生不老。道教中有的很精進,他們也有一個羅漢體,有些羅漢體已經在山中活了好幾百歲,還沒有死,但是即使再活百千歲仍不究竟,因為不能了生死。而佛教的羅漢修生死的解脫,要斷祛見思二惑,要能捨身,不顧這個身體,不怕苦,修身口意三業,六根清淨,才能解脫生老死苦。

打佛七是要度眾生往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的境界有生有滅,西方的境界是不生不滅,我們現在到別的國家,還要買飛機票,如念佛念到一心,則十方國土皆可到。念佛即心心不離佛,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要字字清楚,用心想,用耳聽,用口念,要攝心專注佛號,萬緣放下,要依此音聲,才能一心,沒有能念所念,你在念或我在念,大家都依此佛號才能一心,西方世界也是依此音而念,一心就是專注此音,聽音聲而念。打佛七不要被俗念拖走,如不專心,則可惜來這一趟,故要一心念佛,一心注意音聲。

世間有很多的鬥爭,我們要找個像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一樣清淨的地方。

我們糊糊塗塗來生,但現在要明白找去路,那即是念阿彌陀佛。

四生都在不斷輪迴生死,皆因六根害了我們,六根對六塵起貪念,難得自在。在佛七期間,看能否找出一條了生死的路,顧肉體就不是在打佛七了,如果太愛惜這個肉體,就無法解脫。

雖然我們現在生在娑婆世界,但如念佛,心淨則佛土淨,心清淨無煩惱。無妄想,則亦是淨土,此是娑婆淨土,心即是西方。

西方在哪里?西方就在心頭。佛號要念得清楚,念得集中,念佛要發願生西方,離開苦塵,不要太愛惜這個肉體。

用行的,心意要轉變,諸佛菩薩都有願力,而依此修去,在行住坐臥中皆不離佛,拜佛念佛都與佛相應,不要說為什麼阿彌陀佛還不來接我。

練不倒單要有善根,不是容易的,沒有說要用什麼方法?怎樣去練習?這樣就有執著,這是一個有善根的人有心去修,在行之中有一正念,自然而成的。師父教你們唯一念佛,師父以前在山上是隨緣,眾生能吃,則人亦可吃,天人供養自然,如果餓了硬是要忍,身體會餓壞了。修行是用心,不要去練那一種不倒單、不吃東西,師父修到現在,一直有一種感覺,即修行萬一走錯路,很危險,唯有念佛最好。如果是走錯路,人身難得,有很多人錯誤了。

每個人都是帶因果而來,帶因果而去,我們的父母眷屬都在四生中輪迴,故我們要趕快修行,去度脫他們。

修行要能耐勞苦,粗衣淡飯,現在這花花世界,每樣都很方便,有些東西可以不必用手拿,不必用腳走路,都很方便。但我們出家人修行應該觀想:依照祖師們的修行遺規來修行,才能了我們的生死路。我們今天不是為享受來出家,是要修食、衣、住……的淡泊,寧可被社會看不起,一切比不上社會人,如果被社會人看得起,就有愛別離苦,又成生死輪迴,被社會人看不起,就少攀緣心。妄想心,好專心用功。

事事都要能明理,隨順人家,才能指導人,否則自己都不能明理,怎麼指導人?我們出家人,要以佛法佛理來指導教化別人,否則就成俗化活動,事不能隨順人,就是無度量。

出家人一樣仍需要地理,但如修行到那裏,道行即有感應,道行如有修,地理包含於修行,故說出家人修行是根本。

受戒是受什麼?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里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見生歡喜,亦可感化人。

自己本來的面目,要靠自己悟出來的。聽,乃屬於六塵外面的境界。修行是修什麼?是要修衣、食、住的淡化,去貪、嗔、癡,不講究衣、食、住的舒適,不要和世俗人一樣,否則就變成了政治法門。苦行是要我們得解脫,要清楚去的一條路,去解脫生死。

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氣,故應福慧雙修。每個人要把以前所帶的業障消除掉,其方法是:拜佛、念佛、發心做常住工作、不計較,如計較則生煩惱,即造新業,如不計較,我們的福慧就會增加出來了。

父母生我們,不知從哪里來,但我們現在要找往哪里去的一條路,即是了生死。不出家在社會上只是吃三餐,逐生死而已。

打佛七是為了讓眾生有要去西方的觀念,娑婆世界很苦,念佛是要看西方的境界,前者是生滅,後者則是不生不滅的。念佛要心心不離佛,不要被俗念給拖走。

念佛定來即是禪,故說要有禪有淨土。念佛隨緣,什麼事情都在念佛中隨緣,沒有說我要念多少佛,我在念佛,我在作什麼……,心心不離佛,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在念佛,哭也在念佛,腳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的力量集中可達三昧,念佛三昧不簡單。每個人帶種種業障來,不要再帶新業而去。


  • 日期:一九八二年農曆十月十一日對廣化法師 開示地點:承天禪寺紀念堂 年齡:九十一歲

看你行持到哪種程度,跟你說一些話:臨終時要無所掛礙才能去(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要度眾生也是一個執著、一個掛礙。

師父:

有佛菩薩、有淨土,是法師講經說法向那些人講的,讓他們有個依靠,但佛經上說,若一日。二日……若七日,若依著作,那佛一定來接引。但如不吃不睡,不要七日,四、五日就夠了。

 廣化法師說:

親眼看到觀音菩薩聖相清晰,瓔珞亦清。

 師父(笑笑)說:

真的嗎?哪里有什麼菩薩?度眾生是要願力去執行,像觀音普賢亦是,但臨終應皆捨,若有願力在,則再來度人,功德更為殊勝,願力是放在心上的。

何為持戒?修行中即是佛菩薩從沒有離開我們,都還在,雖示涅槃沒示現,但經、律、論仍在,佛菩薩會教,不要以為沒有人傳就沒有了。

臨終時不要存有要見菩薩色相的心,求來的不見得是正確的,那是不可靠的,要無所求地淨心念佛,從心裏面自然出現的,才是真的。(師父鼓勵廣化法師實相念佛,不要事相念佛。)

要放下這個臭皮囊,心是心,不管這個身子變成圓的或扁的,不要記惦著它。不要說得到什麼,如果有所得,那就還不是。

我們這裏(指著心)沒有東西,他們(指在家居士)這裏有東西,現在大家是晚上作夢,白天也夢,像在演電影一樣,跟晚上的夢相比,一生只是好像比較長而已。

今天講這些,出家人可以悟到一些,他們(指社會人)就沒有,以前古人只講一句就夠了,今天講很多,等你們回去慢慢領會就能悟到的。


  • 日期:一九八二年國曆十二月十六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一歲

妄想來時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它是它,我還是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無自體,以後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得了苦,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來,我們人要學壞很容易,學好的很難。一個人如果吃太飽,頭昏沈想睡,睡太多,以後變蛇。

執事人不好做,所以執事人交下來的事,不管好的壞的,都要歡喜承受,不起嗔心,這樣頭腦會較清楚。好的撿起來學,壞的放一邊,自己心裏明白就好,順此修忍辱波羅蜜,修行不問是非,不問有理無理,出家與在家不同。你們努力修行,有問題趁師父在時提出,師父為你們解答。

現在的人不管在家出家,生活都很好,災難比較多,深著香、味、觸的喜愛,痛苦也比較多。

有時間就看點經書,看經是要瞭解,知道要怎麼修,不是看了以後去講說。有些人看經如社會人一樣,心沒有寄託,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要把握時間不空過,可看經書、念佛、拜佛、靜坐、誦經等。

受戒不是受那幾個戒疤,是戒在心,知道錯了要趕快懺悔,戒持清淨就沒有男女相。


  • 日期:一九八二年除夕夜 地點:承天禪寺廣公紀念堂 年齡:九十一歲

現在佛教在世界上,大體都在弘法、宣傳,雖然很普遍,但是真正要修行很為難。較早的人善根較好,但很少出家。現說釋儒道三教,佛教是修戒定慧,儒教是修禮義忠孝,道教雖然也有道,但沒有佛理存在,不得解脫,最後仍要歸淨土才能了生死。我們佛教也應出家修行才行,出家不是要過好日子的,是要在衣食住上修,看是否每一樣都能捨,才能修到行,每一樣愈簡單愈好,以方便不起煩惱,心才愈堅,妄想才少,所以說要粗衣淡飯。

我們出家人,不要有貪念,才能除煩惱、去貪嗔癡,不要和在家人一樣,吃要吃好,睡要睡好,出家修行謙說「貧僧」,就是每一樣要愈簡單,才愈有修行,不是愈充足,否則貪念還存在,沒有除去,而他也說他在修行。妄想是從貪念生出來的。

再說捨身,捨身是什麼?就是粗衣淡飯,穿是三件衣,沒有說要穿好的,每一樣捨離,每一樣都不能和社會相比,這才是修行,如果和社會人相比,就又有愛別離苦。

儒道二教,都還沒有解脫,我們佛教來出家修行,是看能不能了生死,不可不知,而說還要去念書,讀書哪里有談到要粗衣淡飯?

受戒學佛、祖師的行願,又有經書讓我們看,看有沒有一條了生死的路,世俗的書我們都在未出家前讀過了,修行就是不要再生娑婆世界,再受輪迴之苦。

父母生了我們,我們才有知,父母未生我們之前,我們在哪里?現在我們會不會瞭解死到哪里去?現在來出家,就是要找條出生死的路,不要再來輪迴。所以說如果要了生死,就淡泊諸欲望,學戒才不會亂做,才有規矩,認真做,不放逸。我們談苦行,苦行是我們的祖師普賢、觀音、文殊、地藏這些大菩薩的行願,今天就照這些大菩薩的行願來修行。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一月十三曰 地點:承天禪寺紀念堂 年齡:九十二歲

不要執著,一切隨緣,若有師長幫你做事,你覺得承擔不起且損福,這就是執著,怕福讓人家得去,要人家得到福,自己本身也要有福,才可能讓別人得到福。

拜萬佛很好,假若這世無法超出三界,下輩子還知道要修行,且禮佛消業障,又能超度往生者。

大魚吃小魚,人像大魚,什麼都吃,就是最兇猛的老虎肉也吃,故業障深重。若不好好求懺悔,多禮佛,等到彌勒佛降生娑婆世界時,則一點善根都沒有,更不用說要修行了,若能多禮佛,求懺悔,好好修行,多種善根,到時候說不一定能成為彌勒佛的弟子。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二月九日 地點:承天禪寺紀念堂年齡:九十二歲

都是有個「你、我」在爭,看能不能修到沒有「你、我』,這種境界。

要修忍辱,忍是我們修行的根本,如果不能忍,則徒具出家人的外表,不要常以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這樣就不能修心。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五月一曰 地點:承天禪寺紀念堂 年齡:九十二歲

修行當從粗衣淡飯下手,而現在整天都在考究吃的、穿的,修行本是要消業障,現在倒把福慧吃下去,業障也隨著來了。

自己有煩惱要自己解脫,把師父開示的話,拿來應用來解。不是師父說一大堆,而是自己能夠靈活應用拿來轉。

煩惱、生氣時,不要執著追究煩惱是哪里來,若執著則心不開,不能安心辦道。往前進,什麼事都要看得破、放得下,還是把阿彌陀佛掛在嘴邊,才是最要緊的。

就是家人來寺裏用齋,也要他們添油香,讓他們有正確觀念。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六月四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二歲

好也笑笑,壞也笑笑,好壞是分別出來的。

如遇高興歡喜,則問是什麼人在歡喜?如遇煩惱,則問是什麼人在煩惱?

遇有煩惱或有什麼不好的念頭,就向阿彌陀佛說:又來了,又碰到了,要念阿彌陀佛,說煩惱快走,沒這回事,以心治心。

寺務處寫那些是與眾生廣結善緣,與外面辦公上班的抄寫不一樣,而和晚課的功德相同,勿起煩惱。

要誦戒,才沒有那些愛情、愛別。

父母生我們恩情很大,不出家要報父母恩很難,因為都是冤親來的,出家要上報四重恩,要父母也能了生死,才是度他們。父母不僅是這一世的,不出家就不知道,還有以前那麼多世的父母,所以不要起想父母的念頭,不要一直想父母的事,這是生死念頭。父母喜歡我們嫁人,像他們一樣,愛別離苦。如果你喜歡這些,以後你愛怎麼演都可以,可以演更自然的戲,也不用禮、義、廉、恥,畜生中都沒有這一些,更自然。

父母對我們越好,越是有恩怨。出家與社會是相反的,越疼我們的,到臨終時,越放不下。不要一直想父母如何如何,應專心於道上,否則又是愛別離苦,生死輪迴的路真危險。

不要拿那些壞東西放在心裏,很痛苦,不要愛漂亮,穿我們這件衣服(指出家人三衣)直接到西方,如愛漂亮,以後有自然的衣服穿,不用做的,有的還沒有去,就已經在裝那個形了。

在家人看不懂,以為我們苦,如果道心不堅固,如活在陽地獄,感到什麼都不好、不自在,又有煩惱。有的道心比較堅固,但以前的種子還在,師父講是講,你們聽是聽,外境的影響還是很大。

 居士問:弟子由書上見一句話說:

「對一個覺者來說,已斷修惡,不斷性惡」,此話應如何去體會,其正確否?

 師父答:

是,我們要修福,譬如別人沒得吃,分給他一點,設法幫助別人的困難,如此才能福慧雙修,不會再去做惡(當機者心開意解,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我們注意因中的行為,要斷修惡,至於性惡是果中,如能現時畏因,則果非我們所能免,要自然應付,由目前善因或可移。)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六日二十日 開示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二歲

在修行過程中,生了煩惱就不好,要沒有煩惱才好。

我們學的是無形的心地法門,是無上法。

身體有病,吃什麼藥也沒有用,念佛沒事就好了,阿彌陀佛是無上醫王。

經典即是路,煩惱時拿來化解,要會用。有煩惱來,會應用,煩惱即菩提,不會用的,煩惱即是無明。如煩惱來不知解脫,著於煩惱,有如吃錯藥,吃到毒藥。藥是隨人吃的,要吃對藥,不要吃錯了藥。要回光反照,把它改過來,不要說別人不對,一說出來就是自己不對了,這個「口」很重要。

修行要注意口業,口好就好,不要說:我雖口不好,心是好的。出家了,佛寺中也會有是非,但不要與人在那邊論是非,不要一張嘴巴嘮叨,論人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有時間就拜佛、念佛。

 問:師父!那做起來很不簡單。

 答:不要說不簡單,只要去行就很簡單。

 問:我是凡夫,所以……。

 答:說自己是凡夫,也是執著。

 問:我就是沒有修……。

 答:不要說沒有修,就……。

要有信心,我也可以成佛,我也可以做到,這樣才會更精進,不要常說我,就是這個「我」在作怪。

要沒有分別心,才能去我相,如執我相,即修不到行,去我相智慧才會開。

總說別人不好自己好,說好就高興,說不好就難過,就是你我相。修行如有你我相,則修行不安,若存我相,每樣事都有我,把我看得很重,分得很清楚,這樣對我們自己不利,天天都有煩惱。

除你我相,修行就是要做到這個,這才是真功夫。否則到哪里修也徒然,如修到這點,那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

不除你我相則無法解脫,師父教的是解脫法門,不是說要收人才的。

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

佛教中最怕是非,說是非的就是是非人,是造口業,所以不要說是非,修行就是這樣修出來的。如果不出家修行,老後即像自己的父母,帶著煩惱入輪迴中。臺灣女眾很幸運能出家,大陸上很少出家的,念書的也不多。

我們的耳朵總是喜歡聽聽,看看有沒有人在說自己的壞話,眼睛也喜歡看好的,這點對修行不利。

父母生下來時懵懵懂懂,長大以後即惹塵埃,即有我相,有我相就有煩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與信眾接應,要說佛法,他如向你說俗氣話,就說對不起,我現在沒有時間,你去拜佛,到處走走。遇有不良份子來,不理會就是,銅錢沒兩個不響。

信徒來,要善言招呼,請他們禮佛、吃飯、寺裏走走,這是結善緣,也是修行。第一要點,不要老把出家人的清高相擺出來,這就修不到行,要知道他們也是在修行。要行菩薩道,不要修壞行,要修好行,不要數說別人罵別人,譬如有信徒要來廚房拿東西,要好好問他:「有什麼事?要什麼東西?我幫你拿。」不要以不好的態度對人家,這樣才能度眾生,否則別人看了會說:「出家人還不是這個樣子,有什麼好?」修行要修到有智慧,什麼事碰到都會應付,講話也要知道怎麼說才圓融,自己站穩了,別人也喜歡接受,也不造業,故我們要養慈悲心,行菩薩行。

如人人願吃苦,則人人皆可成佛,可到西方,蓮花化生,我們出家人這件衣服就是西方衣。

凡事要耐心做,念阿彌陀佛,這樣慢慢修,心無煩惱,到後來也和阿彌陀佛差不多很自在。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六月廿二日 開示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二歲

問:

師父教我們不執著,但如不執著,事情如何能辦好?

師父:

辦事情不執著並不是隨隨便便做,而是要盡心做,但做過就沒事了。如果心一直掛礙,放不下就是執著,不執著才能辦好,如執著反而辦不好,執著就沒有智慧,辦事情也要有定力。

苦行並不是簡單的,修苦行是在修心,每一樣事細心做,會做得合適。而不是每一樣都做,結果每一樣都沒做好,不做還好,給你一做反而更亂。

做事情是用來調心,心才不會亂想。我們出家人做事與在家人不同,即所用的心不同、思想不同—在家人做事是為賺錢,出家人做事是與道合,否則看起來和在家人一樣,都是為三餐做事情。

事如何能辦好?大家要互相合作,不是用話來耍使人,這一種要避免的。要好好講,講清楚,以種花為喻,不知道的做一次給他看,否則事情做不好,又起煩惱。

有的人說話令人起煩惱,不能安頓人的心,令人不知怎麼好,又要別人聽他的。其實他聽不聽別人的?結果他就在那裏心煩悶,起煩惱,解不開。

我們這裏(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裏面,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有的人是看在家人穿好衣服,就想:我來出家這麼辛苦,什麼都沒有,就穿這種衣服(指三衣)……;有的人就會想:娑婆世界再好也只不過如此而已。女眾不來出家就擦口紅,你們現在沒擦,看起來也很好。

在家人殺生,殺的那些都是過去生中的六親眷屬,我殺你、你殺我,所以才有輪迴。

一理通,萬理透徹。

只要貪一樣,就要再來輪迴,承天寺這樣蓋,我也不執著任何一樣,否則還要再來輪迴。

出家人老來愈修愈無掛礙,要往生眼睛一閉好像睡覺。我們晚上睡覺就像死去一樣,什麼都不知道了,結果第二天起來,馬上又開始執著,看這個東西是我的……又開始了。

心若清淨,就有精神,做起事來有活力。看你們很有精神,在家人穿得那樣,卻是很懶散的樣子。做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來出家是大孝,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不只是現世父母,連以前很多世的父母也要度。

出家修行,是要找我們本來的面目—父母未生以前的,這個你們還不知道,智慧不開,就像月亮被烏雲遮住了,光明顯不出來。

出家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大悲是體,一切都要從慈悲中出來。

要怎樣才能心安,就是要無心。心本無所住,找不到心,心原是盡虛空遍法界。

 問:要怎樣念佛才能專心?

 答:說這也是執著,妄想來了不要理它就是,不要說我要怎樣才能……。

西方在哪里?在自己的心中,心中無事、無煩惱就是西方。

同修師兄弟間吩咐他人做事時,要依佛法,互相客氣,不是用命令式,如父命子,或耍性子。

不要逐境去……,六根要守住。

任何橫逆,就如同錢要讓你賺,你不要,就是說境來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煩惱。

什麼事都能忍得下來,才會進步,就是自己對,也要向他懺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我們都帶業而來,還有很多要……。

一個世界,猶如一粒沙,有恒河沙數世界眾生,每一個皆可到西方。

要憐憫一切眾生,想到他們也跟我們自己一樣,也是來修行、來種善根的,對他們要發菩提心,即是慈悲心。

在社會上不好修,黑就得跟人家黑,否則被人排擠,故出家比較好修。

不要有驕慣性……。

修行要到哪里都一樣,都能自在,修就是要修這些。

多看金剛經,比較不會執著。

人家在說話,不要搶著說,等人家說完再說,這是禮貌。

牛雖然是拖勞,但不知離苦,做牛是以前做官不清白,現在世來還債的。如有人做官把錢拿出去飛到國外,最後來臺灣當牛,一世做官九世牛。牛有二角,虎也怕牛,虎是直直的,牛會轉,但慢慢地有一天也會生覺,譬如犁田時,還會教我們(轉彎)。

師父開示是針對大眾,不要以為是在說某人錯,而生煩惱,如有錯,私自承認懺悔,要自省改過來。常執著就起煩惱,自己煩惱不說,還染及別人擾亂大眾,否則怎說統理大眾,要先能治家再治國。

有德行最要緊,大家出家做什麼?就是在修這個行,修本來面目,要看師父種種自然而現,而生覺悟,聽後要去體會,不要聽過就算了。

不要有我執,如有我執,智慧不開,不能有貢高我慢之心,會障道。

在臺灣沒地方參,所以要自己參自己。

不要著急。

善知識在哪里?在心。

出家是要治心猿意馬。

出家要時時刻刻做事念佛,調這個心。

社會上都是執著色、受、想、行、識,未出家前都種了花花世界的種子。

追求色、聲、香、味……,易增貪念。

四生裏,吃飽了就睡,(昏沈)生散亂心。

出家是每天都在轉這些,不要被外境所染,自己無主。出家人穿破舊衣服,將它洗乾淨(穿穿)縫縫補補,這雖是破破的,但也心安理得。在家時,花花綠綠,有錢可裝扮,沒錢則痛苦,就想盡辦法,想怎麼賺錢,追求則昏迷,如酒醉不醒。出家主要是提起正念,說話則說佛法,說解脫的佛法,社會每樣都追求,都為生活追求而已。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七月十六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二歲

處事要謹慎小心,凡事皆有因果,能吃的東西給扔掉或放壞了,皆逃不了因果,因果絲毫不爽,誰也替不了誰。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

問:

師父常叫我們要學歷代祖師,但在如此優裕的環境,食、衣、住皆不欠缺,當如何學起?

師答:

我們不去貪它、著它,只要過得去就好了,不能說東西多,就拼命地吃,這就是貪念。也不能故意吃得少,餓肚子,依自己食量而定,吃飽就好了,不去分別好吃不好吃。以前東西都是自然的,現在的東西都是化學的或灑過農藥,真的不能吃或壞了,就不要吃,亂吃、吃多了死翹翹。貪一枝草,都要再來輪迴,佛要多念一點才好。

出家修行要吃苦,不要著我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們身穿的是染色衣,只要乾淨整齊,也不輸人家。若出家人太享受,則在家人不會想供養,若出家肯吃苦,在家人就會想供養我們。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七月十八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二歲

要講別人之前,先和這個(指心)商量一下。

出家至少要沒有煩惱,處處能自在。

講話要簡單,不必要的話勿多言。

照師父的話修行,邊做邊念佛,去我執和法執,智慧才會開,智慧是無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開時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動,就知道如何去處理,這才是智慧。

貪戀世間的東西,就還要輪迴在四生裏。

修行要保持中道,修行要粗衣淡飯,不著香味觸法,但是要自然,不是刻意地不吃飯、不穿衣、挨凍、不睡覺,想當一個老修行。而是修到一個境界,自然不餓不困。

做事情是訓練我們的頭腦,有事做才不會打妄想。

在家人一味地講求物質上的享受,愛漂亮,頭髮怎麼修飾,衣服怎麼穿,若有錢人,還可以搞這些花樣,沒錢的人為了這些就會步入歧途。貪這些香味觸法,則四生皆有份,墮落為蝴蝶、豬、狗。

出家衣服非人人穿得起,唯有福氣的人穿得到。

衣服只要穿得暖就好,不去講求好壞。

在家人不懂,以為沒生孩子就命苦,自歎不如人家兒孫滿堂,殊不知他的冤親債主少。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七月廿三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二歲

憨憨做,憨憨吃,多念佛,今天是今天,明天,明天再打算,什麼事都不管,這就有堅固心,這就是修行。若做是做,還打妄想:要讀佛學院,要……,這還不是修行。

修行要自在,不在乎別人對你的評語,說你好,說你壞,這不是別人不對,而是你自己不能安定。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七月廿五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二歲

出家修行不簡單,出家事情較多,因為冤親債主皆來討,故病苦、種種不如意事齊到。若能跳得過,則好修行,跳不過則無法安心辦道,故有病苦時,也當勉強自己,多禮佛,業障才會消。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七月廿九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二歲

不用看經,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麼事,皆一句阿彌陀佛,高興也好,煩惱也好,要遠離是非,也是一句阿彌陀佛,要靜下來念佛,念到睡著也很好,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三界,又一念(念而無念)到西方。修行要眼假裝沒看到,耳裝沒聽到,老實念佛,現在你們都是眼睛睜大大的,仔細看看。修行要人家愈不認識,愈好修。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八月一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二歲

我們對,而別人不對,我們若讓他作主,則變成我們不對。意即自己要有主,不被他人所轉。

經藏在哪里?經藏在我們的心中。但這要智慧開才有辦法,智慧不開,看經書是迷迷糊糊的,若智慧開,則看經書會覺得很熟,且又會領悟出另一真理出來。

法器、唱贊,這些都是自然會的,不是刻意去學,智慧開自然而然就會了。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八月廿一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二歲

在佛陀正法時代,魔王無法破壞佛法,他就說要在末法時代,穿出家人衣服,來破壞佛法,就如同現在的人,現出家相,而他的頭腦卻是在家樣,這就是魔。


  •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八月廿五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二歲

念佛念到一心,心即佛,佛即心。

這是前世修來的好因緣,才會你出家、我也出家,一起修行。出家修行要大家和睦相處,你好他也好,大家都好。不是和在家人一樣,誰好誰不好,這就有愛情愛別,修就是要修這些,冤親平等。

在家人總希望子女長大成人,有一番作為,讀大學、讀博士、賺大錢、吃好、穿好、住好,對兒女有所企望,等到兒女真有所成時,卻拋棄父母不顧,希望成空。一口氣快斷時,還想著我的兒子、媳婦、孫子,哀哀怨怨地對兒女還有所掛礙,愛情愛別、生、老、病、死、苦,也隨之而至,六道輪迴逃也逃不了。父母對兒女的期待,就如同犀牛望月,月光雖能普照大地,但它是有生有滅的。佛光是無色相的,不生不滅,能普照到三千大千世界。但有生有滅的力量強,所以往往念佛念到沒有了,卻想到這有生有滅的,想去追求名利,吃好穿好住好。貪世間的一枝草,都要再來輪迴。所以修行要修什麼?就是修衣食住行、粗衣淡飯、香味觸法,修行修到智慧開了,就會用來比喻。

 問:女眾念佛是否能達到一心?

 師:能,佛是人做的,但女眾要比男眾多修五百世。

我們在世間幾百年,才等於天人的一天,所以在世間不好過,是苦的。

出家修行不要像在家人一樣,犀牛望月,要穿好、住好、吃好,到後來就要披毛戴角還。

 徒問:為什麼「寧可幫愚人拿包袱,不為能人之軍師」?

 師答:處處君子,處處小人(能人名堂較多),上上人有下智,下下人有上智。


對寺眾開示

出家為求解脫—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於衣、食、住、香、味、觸、法中不起貪念。

我們累世所造的惡業比山還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會現前,所以有時候覺得出家後,業比在家多,我們要有力量跳得過去,如果不伏煩惱又起心動念,那就又造新業了。

業障到,無明煩惱起,如無正念則邪念起,處處看人不順眼,處處不順心,就想離開另找道場,或覺得沒意思,還俗去,其實只要一起煩惱,就是自己不對,不管你有理還是沒理。

做事不要計較,看到沒做好的,撿起來做,做事功德是自己的,如果講別人,那就是又造口業了,做事情不是替誰做的,是為消自己業障而做。

所以出家的好處,你們還看不出來,還不知道,這些業障如果不消,就都要擠在臨終時出現。外表上看出家人好像吃三餐,做些事,其實出家就是要除這些貪、嗔、癡,及消我們的業障。例如:在擦椅子時,師父說再擦乾淨點,你們會想:已經擦得很好了,怎麼還這樣說?這種想法是俗人的見識,修行要直心,要說:「好!好!我再擦好。」這也是在考驗你們的心,所以,修行貴在直心。

不要太愛惜這個假體,它終有一天會爛掉的,不要太縱容它。愈惜它,它愈壞,有了這個東西就會壞,不要被它利用了,我們要的是那個靈靈覺知,不生不滅的東西。

不要執著於現在的父母家人,這些親人都是過去生中的冤親債主。

修苦行即是在洗頭腦、換種子。

生為女身,能出家,得遇大善知識,又有安定的道場,應該感到萬幸才對,應該趕快修,改掉自己的脾氣,改掉不好的念頭與觀念。

出家人不要怕死,死了去西方更好,出家人要有能把什麼事都化為沒有的力量。

你們現在無色相的都沒看到,所以沒興趣,總是往有色相的事物上面去追求。

在食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給什麼吃什麼,不執著、不貪求,少些、壞一點也吃,否則吃太多,吃太好,業不易消,如又起貪念,則仍在輪迴中。其實真正說起來,什麼東西拿去化驗也都會有毒,如水中也有毒,人家都這麼吃,我們就跟著吃,不起煩惱掛礙。


對曉雲法師開示

臺灣出家很普遍,大都是受了教育來出家,大陸出家是了生死、行苦行,學佛菩薩的苦行來出家,大陸出家要先修三年苦行,吃苦才能解脫,我們現在出家,在食、衣、住上不要貪戀,不要像在家一樣,才能修出福慧,粗衣淡飯才能了生死,要學佛的福慧,三寶即佛、法、僧,僧就是要好好地修,要淡泊才能修戒定慧,念佛定來就是禪,初學佛入門就要念佛,心心不離佛,心定就是禪,有佛有淨土,初步是訓練身、口、意,我們出家了,就要找那個不生不滅的東西,在念阿彌陀佛中,一面做苦工,頭腦才不會亂想。

我們來時是迷,要去的路,簡單說即是念阿彌陀佛。

我們是帶業而來,但不要隨業而去,出家要上報四重恩即父母、師長、眾生、國家恩,下濟三途苦,出家要能好好修得解脫自在無掛礙,才有所交待。


一般開示(一)

少用頭腦—不是說不用頭腦做事,而是說遇事做過了就是,不再去分別你我是非,對人也是一樣。

比較率直,智慧易開。

不要沒影說有影,人家說這不用錢,不打稅,卻是求大驚(吹牛)。修行要注意身口意,以前有過懺悔,今後不再造業。稻穗成熟,頭是垂下來的,未成熟的,頭是挺得高高的。不好的要參,好的參不到,因他看不出來人家好的在哪里;好的參學,見人不好,正好改過,反省自己有沒有這個樣子。

直直的人說話有時雖不很合適,不很好聽,但不應該視為壞話。有的人說得很好聽,但心不是那樣。

有時心直者說話無別意,但聽者會歪曲,甚至又把他想得很複雜……。

你們拜我為師,我給你們的是佛法,若我以後不在,你們仍依著去行,道心才會堅固,出家路才走得圓滿。

自己會去覺到的,是有根基的,如沒有根基的,盡多煩惱。

會聽的,開示才有用,如不會聽的,開示也沒有用。

凡事不要執著,有時碰到某些事,總想要使它比較完美、比較理想,一直把事放在心上,追求、一直追求,這就是執著。

出家了,如又分別計較,就是鬥爭。

吃、睡隨緣,不必去執著佛沒念沒拜,這也是執我相。

心開花就開,心開就念佛,念佛蓮花就開,但念頭一轉沒有了。





<Start>

趕快修,修到西方去,否則這裏很苦,你看這麼熱……,西方是清涼的所在。

★修到要去的時候,不掛礙任何一樣,每一樣都無掛礙,只靈靈覺覺的去。

★阿彌陀經中,六方佛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即六方世界—東南西北上下方皆有色相,不管哪里都說要去西方。

★師兄弟間要談佛法,不談世間法,否則愈談愈遠,阿公阿媽,接下去這樣做比較好吃,沒完……。

 問:以後時間還很長,很耽心會不會走錯路,若走錯路很可惜。

 答:每天早晨起來,不要去講那些雜話,這個那個,要快多拜佛念佛,公事辦完辦私事,靜一下,這樣腦子清淨,比較有正念。人家在做什麼?說錯了什麼?不會跟著錯了。然後也要回來想一想(自省),有沒有做錯了什麼?有正念才會清楚自己所為何事。

★有善根的人,講會聽得進去,沒善根的人甚至會跟你吵。

★有善根的人,師父講他,他知道師父在教他,會說懺悔。沒善根的人反說師父怎麼還說他,生起煩惱……,就想:還是在家好,有父母,吃好穿好。如嫁人演那場戲,結果是再墮落,或有人想到要離開此地,那以後就沒有人會講他了。

★輪迴是有的,不要以為沒有,很苦!

★我們的衣、食、住雖不好,但修行是清淨所在,我們心中沒有什麼,沒有事情,每天就這樣,是清淨的地方,在家則是五濁惡世。

★虛雲老和尚朝山時,赤足,一隻椅,背包袱,忍饑過日,朝到哪里算哪里,明天的明天再說,心中無所住,都有龍天在護持,我們就是沒有願,有願則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得到。

★今天是今天,明天是明天,今天能夠身體沒出毛病,念佛而過,就要很滿足,明天再來時,明天再說,不要去掛礙,故說不必想以後的事。

 問:那是不是說不管任何方面的事,都不要去掛礙它,專心於道就是?

 答:會聽的人,聽一、二條就知道,不是每一樣都講,以前法師講經都留些讓你自己去悟,不是每樣都講,又不是在講故事。

★每個人都有一肚子的煩惱,以前在大陸是要看那個愈有修、愈有根基的人,特地去試他,故意用那種無理的態度去刺激他,或有時看他事情快做好了,偏再去破壞,或打他一下,要看根基到哪里,才能試到哪里,否則對無根基的人,徒增其煩惱,在臺灣是行不通的。一般女眾從父母身邊來,扭扭捏捏的習氣還在,用的方法都是世間法。

★認識壞的就是好的,否則每一個人都有一肚子的煩惱,怎麼去修?就是從這裏去修,才能去煩惱。如果每天就是這個樣子,做做吃吃,不去悟道,到老來還是一樣(而他也說他在修行),而這裏(指著頭說)還有很多煩惱。

★打擊我們的,你以為他是壞人,但是在修道來講,是有幫助的,內心要感謝他。那是西方錢,你不會賺,反而跑去哭。

★沒根基的人,煩惱一大堆,即使你跟他解釋,也是聽不進去,轉不過來。(煩惱不除,正念不出來)

★你們女眾已染重病(感情重),不要再來那愛情愛別離,喜歡兩個女眾在一起睡,說你為什麼不跟我好。要分開,要遠離一點,如果執著下去,就是邪了。

★做常住的工作是沒條件的,不要做得怨天尤人。

★每一法師都有其度眾生的法門,不可隨便譭謗批評,因而影響別人對佛法的信心。

★比丘相即是佛相,有比丘法師來即要問候招待,不要再去分別哪個人有修?哪個人沒修?

★一邊工作,一邊念佛,就會感覺到有地獄、因果、輪迴等,才會警覺應趕快念佛求生西方。

★別人好的要贊成他,如不好的也贊成他,則自己的罪會加倍。

★東西好的,不要把它變成不好的。常住的東西用物,要儘量使用、保存得宜,不要無心或故意把它放壞了。

★做人若出家修行才值得,要不然在社會上,生兒育女,到要死時還捨不得,不願走。

★人生有生、老、病、死……愛別離等八苦,若有願力修苦行,以後有小神通,什麼事到哪里都知道,自己有所覺,自己有主。

★聽話要會聽,要聽聞佛法,不要聽俗氣話,前者是解脫的,後者是是非。不要還有相,有個「我相」計較你我相,是壞種子。

★聽話要對的才聽,如聽無理的,會影響別人,也會受因果。

★要修性,每個人都有佛性,佛性即是道。

★有你我相,則易起爭執,出家不是來修鬥爭的,出家是要統理大眾,即每個人都好。經藏全在心,戒定慧也在心,戒定慧不是用說的,是用行的,即是要修五蘊。誦經不是光唱唱就好,要去體會意義,否則出家真可惜。

★說是說,要修到自己看到就知道,自己悟出來的,否則大家都很執著(指看經典)。苦行不是簡單的,不是一直做,一直做也不是辦法,一直拖到頭來也是拖……。


<Start>

<Next>

    0會員
    28內容數
    學習解脫道的筆記與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 👑 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 |法會日期:10月28日(六) 佛允天降日 |法會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把握殊勝天降月期間十億倍功德增長,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消災除障祿位」。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消災除障祿位」。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把握殊勝天降月期間十億倍功德增長,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消災除障祿位」。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歡迎登記消災除障祿位。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慈悲 龍德上師:十六阿羅漢之迦里迦尊者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把握殊勝天降月期間十億倍功德增長,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消災除障祿位」、線上參與法會。
    Thumbnail
    龍德上師:供養千位出家人廣植福田的因緣 觀音山 2023年孝親‧報恩‧祈福‧迴向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 ✦ 法會時間:9月9日(六)晚上7:00-9:00、9月10日(日)下午2:30 ✦ 法會地點:臺中市健行國小 ✦ 詳細法會介紹:https://bit.ly/2Egb3mM ─────────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 👑 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 |法會日期:10月28日(六) 佛允天降日 |法會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把握殊勝天降月期間十億倍功德增長,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消災除障祿位」。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消災除障祿位」。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把握殊勝天降月期間十億倍功德增長,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消災除障祿位」。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歡迎登記消災除障祿位。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慈悲 龍德上師:十六阿羅漢之迦里迦尊者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2023佛允天降日,10月28日舉辦「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佛弟子們若能廣修供養,發殷切清淨心,十六大阿羅漢與眷屬將示現種種形相接受供養,令布施功德主獲得福田妙果。把握殊勝天降月期間十億倍功德增長,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消災除障祿位」、線上參與法會。
    Thumbnail
    龍德上師:供養千位出家人廣植福田的因緣 觀音山 2023年孝親‧報恩‧祈福‧迴向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 ✦ 法會時間:9月9日(六)晚上7:00-9:00、9月10日(日)下午2:30 ✦ 法會地點:臺中市健行國小 ✦ 詳細法會介紹:https://bit.ly/2Egb3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