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醫師罷工進入第7天,向政府抗議擴大醫學院招生

2024/02/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南韓醫師罷工已進入第7天。

在OECD國家中,南韓的醫師人數比例為每1000人僅有2.6名醫師,排名倒數第二,遠低於OECD平均的3.7名。儘管如此,自2006年以來,南韓醫學院的招生人數一直維持在3,058人。

面對老齡化和少子化的挑戰,許多已開發國家已經提高了醫學院的招生人數。例如,德國計劃將招生人數從9,000提高到15,000,英國也計劃到2031年將招生人數從8,639提升到15,000。日本作為老齡化較早的國家,在過去十年中增加了43,000名醫生。

雖然其他國家也因薪資問題出現過醫界集體抗議,但南韓是第一個因擴大醫學院招生以增加醫生數量而抗議的國家。

醫界抗議的原因是,增加醫學院學生數量可能會導致已經緊張的健保體系崩潰,並降低醫療品質。他們認為,醫療短缺的真正原因包括惡劣的工作條件、城鄉分配不均、以及某些科別如婦產科和小兒科的高訴訟風險,這些才是政府應該優先處理的問題。

美國去年底也發生了史上規模最大的醫療罷工事件。全美最大的醫療體系Kaiser Permanent 因疫情後人員吃緊和薪資問題,導致75,000名護士、藥劑師和員工罷工三天。

不過相較於南韓政府的強硬態度,美國的case最終有了和平解決。經過一個月的談判,雙方達成新合約,包括提高薪資、改善教育訓練和人員配置。

疫情後所造成的高通膨,或許是促成罷工率上升的主因。

根據美國勞工局上周三21日發布的數據,2023年美國的罷工人數創下20年來的新高,比2022年增加了280%,主要發生在教育和醫療領域。

人力短缺加上通膨壓縮薪資結構,導致罷工次數增加。

與美國和亞洲以經濟訴求為主的罷工不同,歐洲的罷工,除了經濟訴求外,因政治性目的的罷工也多。

我在義大利生活的時候,旅遊時常需考慮當天罷工的可能性。義大利憲法第40條給予人民罷工的權利,讓義大利成為歐洲罷工最頻繁的國家之一,每年有超過100萬人參與罷工。而罷工最多的行業發生在公共環境衛生和地方公共交通領域。

米蘭的公共交通由ATM公司經營,包括地鐵、電車、公車和共享自行車等。ATM經常罷工,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兩三次持續幾小時的罷工,而且幾乎都發生在星期五。頻率高到連當地人都笑說:「可能他們只是想放個長周末吧!」

義大利的罷工越來越多是出於「經濟政治」目的。例如,今年亞洲放農曆春節時,米蘭ATM發起了為期十天的罷工,抗議政府的經濟政策和預算法案;另外還有純粹的「政治」罷工。例如,要求政府停止向烏克蘭運送武器、減少軍事開支,或提高對氣候變化的認知。

我覺得醫療罷工的影響比其他領域更為嚴重。至少在義大利遇到罷工時,頂多尋求其他交通方式或暫緩旅行計畫。然而,看到南韓一些緊急情況下病人無法醫治的影片,很難想像那會有多不便 (雖然台灣的醫療和健保體制也是很多問題)。

無論如何,希望事件能有個和平的落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