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工具百百款,如何挑選並活用行事曆工具,向目標推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前言

最近這一兩年,市面上突然多出很多行事曆工具可以選擇,不管是 Google calendar 的更新、Cron、Morgan、Rise、一直到最近出現的 HEY 跟 amie,在這麼多的行事曆中,其實只要掌握好核心概念,就可以掌握主動權,來提升生產力。

自從 Notion 收購了 Cron 這間以行事曆工具為主體的公司後,大家一直很期待後續對於行事曆功能的優化,甚至一直在敲碗與 Google 的整合優化,那麼 Notion 也在最近釋出了全新的獨立程式「Notion Calendar」,也強化了與 Notion 的使用體驗。

今天我們不討論 Notion Calendar 的操作介紹,我想聊聊關於行事曆工具的核心概念,還有我認為一個好的行事曆工具,應該具備的功能。

「行」「事」「曆」

因為行事曆的特性,所以我會把他分在工具羅盤的第四象限,也就是可視化+收斂思考,而行事曆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把我們的行程或是任務攤開來進行一種可視化的呈現。

我們應該把行事曆拆成三個部分來看待,分別是行動、事件跟日曆:

  • 行動:Task
  • 事件:Event
  • 日曆:Date
行事曆是「行動」「事件」「日曆」所組成。

行事曆是「行動」「事件」「日曆」所組成。

這三者就是行事曆的組成元素,搭配科學的觀點,我們就是以二維的視角,規劃四維(空間+時間)的目標。

時間軸本身可以視為一個維度,而這個維度帶有一種「距離」的概念,這個我之前在解釋 PARA(Heptabase 一點通|搭配 PARA 做好個人知識管理 #6)的時候曾經提過,我們使用行事曆工具,就是把 Task 或 Event 綁定在 Date 上面,所以我們可以在大多數的行事曆工具上,看到這三種構成元素。

Task 和 Event 的不同之處

相信大家在設定行程上,對於 Task 跟 Event 的差別,會產生遲疑,不清楚該如何界定這兩者間的區別。假設這兩者都是一個 Block 的單位,那麼你們覺得哪種形容方法更到位呢?

形容一:

  • Task:需要去完成的時間塊。
  • Event:單純一項時間塊的項目。

形容二:

  • Task:主動式行程。
  • Event:被動式行程。

其實如果真的要深入探討,還有區間(Start / End)跟週期(repeat / recurring)的條件要加入,但這部分就是更廣泛的「專案管理」的範疇。


不管是選項一或是選項二,我們把事情簡單化,單純直覺性,以設定的「日期」為判斷依據。

  • Task:Due date(截止日,Deadline 的概念)
  • Event:Start date(活動開始日,可以再細分 All dayStart date / timeEnd date / time
Task 是該日期前,你必須有所作為。
Event 是該日期前,你只要靜靜地等待那一天到來。
raw-image

以上是原則性的分類條件,但千萬不要陷入「分類」的陷阱,因為狀況因人而異,以下我舉一個例子讓大家比較好理解。

參加研討會(會議),是 Task 還是 Event?

我覺得這個沒有標準答案,第一,你是不是報告人?還是單純聽眾?第二,需不需要事先向公司請假?會後要不要提交報告?第三,你是自願前往還是公司派任? 差旅的食宿規劃?

最後,不同的條件就會取決這個行程是屬於任務還是活動。如果你有辦法,甚至可以建立垂直整合的主任務 / 子任務,或是平行關連的任務(待辦事項)和研討會活動(舉行時間)。

出個題目讓大家思考一下:你報名了一個線上直播課程,每週一次 2 小時,一共四週,你會怎麼安排呢?

善用 Reminder / Notify(提醒),扮演彈性調度的奇兵

對我來說,有提醒功能就加分,這裡要離題來講一下《孫子兵法》兵勢篇中所提到的概念,裡面提到的正兵和奇(ㄐ一)兵的概念。

  • 正兵=大部隊,是既定、可被檢視的固定行程
  • 奇兵=機動兵力,是可以彈性運用的變動項目

我們可以設定提醒,來讓自己知道什麼階段該進行什麼事項,提醒也有不同情境。

  1. 提醒這個時間點要做什麼事情?
  2. 提醒這個時間點要準備什麼事情?

如果是活動,可以在提醒欄位輸入適當的時間提醒(可能是活動前30分鐘,如果要路程就要算進去),或是在地點轉換的時間點設定提醒(我要帶什麼東西,不是活動時間到了才要帶,在出門的時間就要帶)。

如果是任務,應該評估自己的時間節點,分別建立待辦事項的提醒,並在節點前完成它。

用專案的大小或是距離來分類的話,會得到以下這張表格:

由上到下收斂的待辦清單

由上到下收斂的待辦清單

  • 待辦事項=戰鬥=S
  • 行事曆=戰術=M / L
  • 專案管理=戰略=XL

我們可能都聽過 PDCA 這套模型,但其實存在一些盲區,我們不是一開始在 Plan 就列出待辦事項,待辦事項和提醒是最小的單位,受制於上面的時間軸和更上層的大目標,我們要由上往下進行收斂後所產生的待辦事項,才會是正確的方向,否則就會陷入亂槍打鳥跟分不清楚優先順序的尷尬場面。

結論

題外話:金融 / 保險 / 殯葬業,喜歡送客戶或股東桌曆 / 日曆 / 年曆,上面有印公司、頭銜和姓名,目的就是潛移默化植入你大腦潛意識,未來有重大變故大腦會反射第一時間想到他們。

一個好的行事曆工具,應該具備什麼要素?

raw-image
  • 良好的可視化介面好看、好記、行動裝置也適用。
  • 方便檢視從「每月」「每週」「每日」可以切換順暢
  • 方便操作可以快速紀錄(包含快捷鍵)、修改、拖曳
  • 具備提醒功能越簡單直覺越好,能支援穿戴裝置更好,提醒也不會遺漏。
  • 整合日曆 / 郵件 / 待辦清單這方面 Google、蘋果和微軟這類大公司就很吃香,可以整合自家生態系,不然一般如果有 API 功能也算加分。
  • 提供預約並自動保護該時段現在有很多行事曆工具都有開發這一類的功能,有的還可以結合 Email、CRM、或是線上直播軟體。
  • 時間自動避讓 / AI 輔助通常是付費功能,Motion(不是 Notion)就有這項功能,但訂閱費用偏高,不過再怎麼貴,也比你請一個私人秘書來的划算。

自己能不能主動規劃時間,是時間管理很重要的關鍵

正所謂運籌帷幄的道理,如果提升自己的生產力,再用上適合自己的數位工具,就可以在面對對手時更具主場優勢。

我們把大部隊的位置部署妥當,利用機動兵力與大兵力交叉運用,就能把目標一一擊破。

最後,時間記號不一定要用提醒功能,可以直接打在標題或備註中,也是一種方式。接下來我會在 Notion Calendar 和 Heptabase 一點通|利用 Task 推進任務 #10 來個別探討兩個工具面對任務管理的運作方式。



📧 訂閱電子報,獲取更多有關 #數位收納 的內容:

🌐 不哲不扣的高效人生|部落格

🔔 YouTube 頻道

📌 方格子我的沙龍

avatar-img
10會員
49內容數
每個人的大腦對於收納認知和結構都有所不同,如何把抽象的內容在大腦中進行整理收納,在這個專題會深入探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簡單生活哲學院 的其他內容
這一集我將說明,利用「工具羅盤」的概念,搭配先前提過的「原子筆記法」,而衍生的「白板筆記法」。
我利用 Heptabase這套工具,參考了防彈筆記法、卡片筆記法的做法,同時結合 PARA、CODE、PDCA、GTD 的執行方式,發展出一套自己的「原子筆記」。
5/5防彈筆記法
這一集我們深入探討標籤的用法,在整理收納的概念中,有時候我們會強調「標籤」的作法和重要性,一部份的人特別適合使用標籤這種卡片盒架構,來收納跟整理自己的知識內容。
這一篇我想要來分享,Heptabase 作為知識管理工具,其中所運作的邏輯中,是否可以用 PARA 的架構來執行知識的收納呢?也許,我們都誤解了 PARA 的真正精神!
今天我想要從室內設計的角度,來跟你分享居住空間和生活動線的話題。 從室內設計的角度,空間可以分為公領域和私領域…
今天這篇文章,其實是有感而發,剛好最近社區的住戶間發生了一個糾紛…
這一集我將說明,利用「工具羅盤」的概念,搭配先前提過的「原子筆記法」,而衍生的「白板筆記法」。
我利用 Heptabase這套工具,參考了防彈筆記法、卡片筆記法的做法,同時結合 PARA、CODE、PDCA、GTD 的執行方式,發展出一套自己的「原子筆記」。
5/5防彈筆記法
這一集我們深入探討標籤的用法,在整理收納的概念中,有時候我們會強調「標籤」的作法和重要性,一部份的人特別適合使用標籤這種卡片盒架構,來收納跟整理自己的知識內容。
這一篇我想要來分享,Heptabase 作為知識管理工具,其中所運作的邏輯中,是否可以用 PARA 的架構來執行知識的收納呢?也許,我們都誤解了 PARA 的真正精神!
今天我想要從室內設計的角度,來跟你分享居住空間和生活動線的話題。 從室內設計的角度,空間可以分為公領域和私領域…
今天這篇文章,其實是有感而發,剛好最近社區的住戶間發生了一個糾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選擇你腦海中的數字,本週將會迎來甚麼樣的訊息和自我提醒呢?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關於「工具資源」和「個人品牌與行銷」相關的內容,並且幫大家附上了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愛的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言之,不會因為放假不能睡晚而影響到心情,就算六日都早起,週一也可以保持平靜的心情上班。而在新的一年裡,無論是以一月一日或農曆春節過後為起始日,先將計畫安排好,心裡也會有個底,知道這一年要完成什麼計畫。對於工作的內容,可以用兩個角度來思考:         第一,如果是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關於「工具資源」和「個人品牌與行銷」相關的內容,並且幫大家附上了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推的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有效管理時間至關重要。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需要一個靈活且功能豐富的日曆系統。今天,我將介紹一個結合了 Notion 和 Google Calendar 的強大工具:Notion Calendar。它不僅提供了日程管理的基本功能,還能讓你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管理時間,進而提高效率。
Thumbnail
日記寫在哪裡?寫在Day One,寫在臉書,寫在每年換新的行事曆上。每天打開app,會跳出這一天有幾則條目。有時很多,有時一則也沒有。或在臉書,常常提醒動態回顧。有時很多,有時一則也沒有。我疑惑日子的飛逝,也忘記認識從前。當主動紀錄成為被動顯示,代表日子一去不回。於是,進入過去的今天,因為今天仍待完
Thumbnail
內容行事曆是一種策略工具,可以幫助職場人士預先規劃和組織其內容創作與發布。透過明確規劃每日、每週或每月的內容主題、格式、發布管道和目標受眾,業者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參與和保留客戶。特別是在節日或特殊事件期間,內容行事曆能夠幫助業者提前準備,確保市場活動和宣傳內容的時效性和吸引力。
Thumbnail
常常會有人好奇,一個善於管理時間的人都用什麼軟體呢? 其實我用的軟體大都數的人都有聽過,或多或少都有用過! 這個小系列會介紹共六種好用 App,幫助你重新駕馭時間!
Thumbnail
第 17 天:使用過哪一款超好用的數位軟體,以及推薦理由。 那麼,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幾個我工作上常用的工具好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選擇你腦海中的數字,本週將會迎來甚麼樣的訊息和自我提醒呢?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關於「工具資源」和「個人品牌與行銷」相關的內容,並且幫大家附上了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愛的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言之,不會因為放假不能睡晚而影響到心情,就算六日都早起,週一也可以保持平靜的心情上班。而在新的一年裡,無論是以一月一日或農曆春節過後為起始日,先將計畫安排好,心裡也會有個底,知道這一年要完成什麼計畫。對於工作的內容,可以用兩個角度來思考:         第一,如果是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關於「工具資源」和「個人品牌與行銷」相關的內容,並且幫大家附上了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推的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有效管理時間至關重要。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需要一個靈活且功能豐富的日曆系統。今天,我將介紹一個結合了 Notion 和 Google Calendar 的強大工具:Notion Calendar。它不僅提供了日程管理的基本功能,還能讓你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管理時間,進而提高效率。
Thumbnail
日記寫在哪裡?寫在Day One,寫在臉書,寫在每年換新的行事曆上。每天打開app,會跳出這一天有幾則條目。有時很多,有時一則也沒有。或在臉書,常常提醒動態回顧。有時很多,有時一則也沒有。我疑惑日子的飛逝,也忘記認識從前。當主動紀錄成為被動顯示,代表日子一去不回。於是,進入過去的今天,因為今天仍待完
Thumbnail
內容行事曆是一種策略工具,可以幫助職場人士預先規劃和組織其內容創作與發布。透過明確規劃每日、每週或每月的內容主題、格式、發布管道和目標受眾,業者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參與和保留客戶。特別是在節日或特殊事件期間,內容行事曆能夠幫助業者提前準備,確保市場活動和宣傳內容的時效性和吸引力。
Thumbnail
常常會有人好奇,一個善於管理時間的人都用什麼軟體呢? 其實我用的軟體大都數的人都有聽過,或多或少都有用過! 這個小系列會介紹共六種好用 App,幫助你重新駕馭時間!
Thumbnail
第 17 天:使用過哪一款超好用的數位軟體,以及推薦理由。 那麼,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幾個我工作上常用的工具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