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社會下的自我閹割-《芭蕾少女夢Girl》觀影心得(有雷)

2024/03/0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雖然《少女》在《親密》之前,但畢竟先看過《親密》才認識了《少女》,看完《芭蕾少女夢》最大的感受就是

超級盧卡斯(ಥ_ಥ)


和《親密》真的一模一樣的感受,整部片的色調溫和、家庭溫馨,看似溫暖而愉悅,女主角Lara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然而那個笑容始終像是撐著嘴角,整部片就像Lara的笑容一樣,實為壓抑的痛苦。


雖然夢想本該後天努力,Lara也並非沒有天份。然而她付出比他人更大的努力,走的艱辛。

想成為女孩,Lara有著中性的容貌和聲音,但下體的存在一直提醒著自己不是個女生。

想成為芭蕾舞者,Lara的努力和天賦使她進入最好的舞蹈學校,但比別人晚開始,她再怎麼努力還是跟不上腳步。


私處和腳上的繃帶包著兩個夢想,兩個都傷痕纍纍。


看著電影的我不禁覺得,假設是我,我覺得我挺不過去。

我脆弱、草莓、沒有毅力。

我很幸運一出生就是個生理女性,性別認同上也更傾向順性別。

也因此我從沒去想過自己想當個男生或女生。我是個裝對軀殼的靈魂?

又使我可以任性的自由認同,我是順性別,但畫出一條光譜,我不認為我在極端的那方。我不要做完全的女人。


如爸爸說的,Lara沒有意識到她有多勇敢。


這部片最經典的台詞是:「我不要成為榜樣,我只想做個女生。」

我們的日常,是Lara多麼奢求的夢想。

然而我更喜歡的是諮商師說的:「你本來就是女生,你已經擁有女生的身體了。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你更加堅定,但你早就是一名女性。」

是啊,為什麼我的性別,要被性器給定義?


在另一篇文章看到很特別的觀點。有人認為性別本身沒有錯,沒有生錯一說。認同不需要被性器給框架。但對於跨性別者來說,是真實感受到和認同不一的性器的存在是痛苦的。


上星期的性別平等教育,變性手術應該正名為性別重置手術。

因為手術不是要改變性別,而是還給你被生錯的性別。


片中Lara的一名親戚是孕婦,在飯桌上公開是個男孩。

我一直覺得這段別有用心,我們輕易決定了肚中小孩是男孩,因為他的生理性別是男性,但他真的是男孩嗎?

會不會有一天性別不再重要,因為不論出生的生理性別為何,都不妨礙他成為哪一個性別。國外有一位無性別寶寶,我覺得這是很棒的事。


如果重來一次,可以選擇。我還會選擇當女生嗎?我也不知道。


「扮性別」是Judith Butler提出的理論:我們無法從外表得知一個人的性別為何,除非看到他的性器。我們只知道他在扮演何種性別。


我對此理論感到很有興趣,半同意半反對。

同意是,性別確實可以自由選擇。反對是,也是我上禮拜和老師討論的,衣服沒有性別,那為什麼偽娘是在「穿女裝」,這是不是代表女生的衣服就是那樣。


老師的回答是,很多性別議題確實一體兩面。顛覆的同時,也在強化刻板印象。

我想,或許理想的狀態是無性別社會吧。


Lara是個未術跨女,在對她有好感鄰居,她就是個女孩子。在米羅的老師眼裡,她是姐姐。在路人眼裡,她就是一名女性。


是啊,沒有人會知道她的生理性別啊。但我覺得很巧妙的是芭蕾舞者必須穿緊身衣,在緊身衣下,沒有隆起的胸部和突出的下體是誠實的。也因此她必須用膠帶封閉自己的性器。


Lara是真心討厭自己的陰莖。除了跳芭蕾,她連洗澡時都要穿著泳褲。

生日會上女孩們的起鬨,雖然本身互看私處就不是平等的,性別二分法的選擇和集體逼迫本身就是一種霸凌。但其實我覺得對於Lara來說難受的是,這是她自己很討厭的器官,連自己都不願直視,何況公諸於世。


不僅是結局,其實Lara一直在自我閹割。


關於結局,她其實一點也不怕身體的痛,心理的混亂折磨她更深。

那一刀下去,傷害了身體,卻拯救了心理。


最後想聊聊性傾向。

片中最喜歡的段落大概是父女在車上的對話。

「班上有沒有讓你感到比較特別的男生?」

「沒有,這是我的私事。而且我也沒有說我喜歡男生啊。」

「所以你喜歡女生?沒事的,你可以跟我聊聊。」

「也許吧,如果我知道就會告訴你,但我不知道。」

相同的概念延續到和諮商師的談話。

「你有喜歡的男生嗎?」

「我不想用這副身體去愛人。」


首先我想說,就像同性戀和雙性戀的存在是自然的。其實性別認同和性傾向也毫無關係。

但異性戀主流的社會啊,認為跨性別女性喜歡男性。

其實我一直很期待,本片可以更跳統的去談論這個議題。

片中,Lara找了對她有好感的鄰居,去探索自己的愛和性。

可能多數人會認為他們互有好感,但其實我還是想相信自己第一印象的看法。

是,或許是受困於生理性別,Lara不敢去愛人。

同時,她在嘗試自己對於男性是不是有感覺。因為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或不能接受什麼。

所以Lara真的喜歡鄰居嗎?我倒覺得不一定。


而她與鄰居的第一次。

老實說這種性愛方式是我反感的,很抱歉我一直無法理解。

但我想了想,Lara要隱藏生理性別,好像只能這樣性愛。


大家都說結局的Lara可以昂首闊步,因為閹割了那個生錯的陰莖。

其實我明白陰莖只是個象徵,好像無需去探討沒有正確的重置手術怎麼辦。

然而我還是認為這只是一個開始,一個「至少」沒有男性象徵的開始。

面對完全的女性身體,和芭蕾,Lara還是得面對好多的挑戰。


如同《親密》,還是很盧卡斯。

結局不是成功,而是暫時解決了一項困難,未來還得繼續努力。


好像過於著重性別而忽略了芭蕾。

但其實我一直覺得性別和芭蕾是相呼應的,如同前述,兩者都是後天努力,人一己百。兩者都在白色的布上流著鮮血。表面再怎麼硬撐,隱藏在布下才是真實的自己。


性別和芭蕾相呼應,也矛盾。

因為服用藥物,Lara的體力不足。

為了趕上他人的進度,Lara不斷練習,操勞到身體無法負荷,心理更是。沒有健康的身心無法進行手術。

在兩個夢想上一直努力的她無法平衡,最後一無所有。練習了很久的芭蕾表演,都撐到了上台前一天。最終卻只能成為觀眾。持續的接受激素治療,然而手術卻只能延期。


聊聊我自己。


心病由胃病生,我很清楚先後順序。然而當初Mom一直認為,心情不好怎麼吃得下?

當然,這也是當然。

於是兩者互相影響,一方不好,另一方怎麼好?

直到現在,我還是等著照第二次胃鏡看看我的胃到底為什麼好不了。

自律神經失調和焦慮也成了必須一直服藥的,日常毛病。

哪一個會先好?我不知道。但老實說我覺得心病更難醫,弔詭的是,心病因身病所起。

聊遠了。


《芭蕾少女夢》算是我第一部跨性別議題電影。有人說覺得敘事太過平淡,確實觀看時會感到一直日復一日的芭蕾、家中、醫院,但我覺得這或許是盧卡斯電影的特色,因為《親密》亦是如此。而往往最平淡的日常是寫實的痛苦。

其實少女和親密雖然同是性別議題,風格類似,但探討的主軸完全不同,我覺得兩部都很推。

如果這就是盧卡斯風格,那我大概是喜歡的。


最後,大推《芭蕾少女夢》。這是一個就存在我們生活中的女孩,日常平凡卻不凡,誇飾不凡卻平凡。不是人人都有經驗,我覺得文本最神奇之處就是我們能夠感同身受主角的掙扎。我相信我們都還不夠了解跨性別,縱使家庭支持,就Lara而言,她還有很多需要跨越的挑戰。又更何況,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支持。我覺得看完電影,才更理解跨性別族群的困境與思考社會必須做出的改變。



電影:芭蕾少女夢(Girl)

觀影日期:2023年5月13日

寫於2023年5月15日,原收藏於beverly1920的舊寶物。

0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