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球投資學讀書心得

2024/03/02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大家好,今天想跟各位介紹自己很喜歡的一本書魔球投資學,副標是莊家與賭徒都在找尋的投資潛規則,個人認為是對價值探討和跨域思辨的探討,寫的一本很透徹的作品

 

自己認為與其將他看為對投資描述的書來看,他反而更接近一本對真實世界有深刻思索的鉅作,他內文的每一個篇章開始的故事,都並非市場和人性的抉擇,而是一場棋局,一場撲克牌遊戲,或一個生物系統演化的故事,和人腦心智歷程的變化,和各種歷史回溯資料,這些基礎認識構成一個很值得思索與探究的論點故事

 

作者是世界上對複雜性和多元系統研究最深刻的跨學科研究機構聖塔菲研究所的董事,也對證卷和金融運作的認識有深刻理解,他的洞見是基於對真實世界的深刻理解,也就是近乎博學雜取到參透本質的地步,因此,自己認為雖然因為成書的時間,時間跨度非常長,導致他對人工智慧和精準預測的想法,可能並不一定完全有符合現在的時代發展,但是自己真的很喜歡也很推薦這本能開拓思考,甚至對自我深刻認識,與價值和價格是甚麼具啟發助益的書

 

當我們認識到事件上的有價證卷(以書中探討最主要的股票為例),除了一樣有發行的數字代碼,有財報的產出,和根據會計公報規範的格式,但其實兩個股票之間,所在的經營環境完全是是不同的,獲利方式產品,設計以人類而言他們所謂的環境圈和支持結構完全是不同的,因此將某種資產類型,如果將半導體產業和,做塑膠的產業和賣油漆的產業混為一談,除了他們都是放在證卷集中保管所,是一種企業的所有權外,他們的籌資結構,借貸關係,完全是不同的,能在公開市場買賣外,他們獲利的毛利和歷史演進和框架結構完全相異,股災時一起跳水這件事情,其實就反應人們本身的恐慌,並不是完全出於對事物的深刻相信,反而是因為對周遭人決策行為的預測

 

人類邊緣系統的杏仁核一旦進入對敏感環境的觀察,他促使的強烈動機是凌駕於人類這近千年才高速發展的大腦皮質的,當事物預料一超出原先理性皮質的期待,人們避免痛苦和害怕失去的傾向就會有很強大的內在機制接管與合理化我們恐懼下的自我行為,比如將自己所有過去認為合理的行為視為沉沒成本,去進行一些自己原先不認為理性的瘋狂行為

 

反之,在無限上漲的牛市裡,多巴胺的正向興奮和成癮正回饋機制,會有自我強化群眾性行為的能力,我認為市場的效率性,其實建立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情緒狀況或長時間的共同決策上,在出現極端,國難家慌的環境下這些交易行為,還是具備效率性這件接近盲目相信,和無法證實理論,眾多歷史反饋的實據上,從人性和基礎常識的構築來看,其實是不客觀,市場永遠具備效率也不是全然成立的,從單細胞和脊索動物,原始大腦的強烈情感和慾望關係,是人類得以演進的推力,自己也認為是人類對未預期事物,不理性看待的重要原因

 

我們對社群的訊息和環境訊息的敏感,很容易導致人際關係上的緊張情緒外,因為未確定的猜測會導致我們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越不懂越恐慌這件事情是很深刻的,因此對我們所要長期相處的人事物,持有的投資標的,股票,保險,房地產應該要深刻認識,“我們不投資在我們不懂的事物”,巴菲特曾經如此描繪過自我的認識為何重要,如果人生是個賽局,我們應該要了解長期期望值最理想的事物是甚麼,並儘可能降低交易成本,然後讓不用課徵稅負的未實現損益最大化,並減少決策數量,將主要決策的品質變得最高,與人生選擇,這件事構築了價值投資裡一個好的長期決策與人生選擇重大依據

 

 

找到合適價位投資,甚至是在恐慌中進行反向行為,這件事情有一件我認為很必要的必要先決條件,就是無論證卷交易的價值位於何種狀況,我們的先決條件是能對於好標的(試以股票為例),與好物件(房地產),甚至保單(近期台灣大量縮減的醫療實支實付險和美國的壽險被認為是性價比最高的保險,如果有喜歡的朋友,可以參照闕又上先生的作品),能有了解,也就是能先鑒別出好與壞的不同,再去看價位的不同,這個順序上對我而言是重要的,我們先知道期望值和賠率分別後,去選具備風險容錯空間價位的產品和持有標的,也就是,選擇最有機會和自己最有了解,相性最合的選擇,有良善經理人,有良好產品特性,有自己認為合理護城河的事情這件事上,“人”要素的好壞我覺得非常重要,買股票前他們的董事股東結構,一定要找尋所有資訊理解,房地產一定要確保交易安全,及程序問題,與合約內容,這些條件都佔著無比重要的要素

 

探討保單保險時,保單要確定公司的支付能力,和政府的保證,台灣的保險市場是接近股市整體市值的數倍以上(約6倍),對以保單為主體財務安全的台灣大眾而言,了解支付方式,投保公司的財務健全度,和如果公司倒閉後政府的接管條件,這是很重要確保資產安全和保障的關鍵,因為大部分保險的生效時間,都是在老年或重大狀況出現時,距離支付的時間可能有數年到數十年的時間,保持相關的敏銳度,我認為是確定保障的關鍵

 

 

在以股票為探討的舉例裡

以台灣為例,自己覺得想從一個小孩子對社會和企業的觀察出發,在我十分小的時候,可能十歲左右就開了證卷戶,那時候我一直用買玩具槍以外,壓歲錢糾纏父母買的,也是我唯一買的起標的,是我愛喝泰山仙草蜜的泰山公司和永豐餘紙業,我自己後來因為太小都沒有接觸,但很長的時間裡有件事情一直哽在心裡,我對為什麼泰山公司的產品這麼好,每年賣出這麼多的八寶粥,還是沒有賺錢這件事情,感到困惑

 

在我接近成熟期的晚期,猛然發現一個事情,從年報的經理人結構以及股權和家族惡鬥大權旁落的故事裡,自己人生有個很深刻的體悟,對的人跟環境,才能有可能有對的結果,就算財務數字很好看,他也有可能是像安隆電力公司一樣是做出來,透過層層濾鏡以外的投資者和社會大眾除非有意識的想偵探解謎或閒聊法的方式自問自答才能釐清,對的人,才可能在對的公司文化打造長期有價值的事情,人對了,東西錯了還有救,人不對,東西對了,久了也會是錯的,人不對,東西錯了,是必然的結果

 

在自家經營五金小生意的數十年過程裡,自己也從長輩所買賣的商品裡得到啟發,有些像研磨劑和油漆業,甚至台灣最一流的化工廠,很多經營者依舊沒有上市進行融資,但他們產品的銷售狀況是很好,產品在業界和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也是很高的,他們的產品特性和產業週期都出乎意料的長,有的時候我會覺得,他們再賣一百年大概也是一樣的,這件事情在很多民生基礎工業裡都有探討,像是此書中有羅列各種各種產品在美國的市場週期和研發歷史,我覺得這是很值得探討的一件事情

 

對我而言這樣產品類型的所有權,無論有無上市,也是風險性質絕對跟一般的熱門科技標的不同,我自己也因此對股票的風險一定高或低,房地產一定會產生如何起伏,並不堅決相信,真正的風險是界定於未經了解事物本質且沒有衡量自身能力限制與情緒狀況,也也很大的個人化因素考量

 

王雪紅威盛電腦與宏達電的故事,也曾經是一樣的,那是我父母年代的故事,人格的信任往往初始順風順水時不明顯,後來碰到問題時,所有問題都會放大,後來大起波瀾的指責和爭議頻發,我覺得並不意外,因為甚麼樣的人,會有怎麼樣的作為,其實是有很大的連貫性,我覺得在故事的尾聲不止一次想到,為什麼要給第一次無意犯錯的人寬容,絕不給第二次故意犯錯的人機會的俗語,這件事情是很深刻的,在社會化的過程裡我們學習要容惡,甚至被教導這世界運行的規則就是如此,但在個人相處和找尋投資機會,甚至發展人生這件事,我覺得很謹慎的將自己重要的部分託付給別人,這是巴菲特與蒙格先生一個很重要對後世肺腑之言,也特在此記下

 

因為股票他們的交易特性,對很多人來說是用同樣的標準看待的,他們是否有甚麼高度連動和共同性這件事情,那整體股市與一些很冷門的產業之間的連動關係,就變成很有探討空間的一件事情,我在後續的篇幅裡會探討臺灣市場裡曾經發生證卷價值背離,與非效率時台灣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我認為為什麼有些以部分特定觀點看待事物,未有對世界廣泛認識的總體經濟學家和講的天花亂墜的名嘴,其實提供了一堆未立論於對自我真實認知的不負責猜測,以自利導向去吸引群眾目光,我認為這是很不準確也對社會並不具備價值的一件事情,一個人看待事物的包容與多元性,會深遠影響決策的品質,而不是成為拿著一個錘子,看到能插話柄的地方就跑上去敲的人,這件事情上,我認為培養自己獨有的判斷意識,也對生命有所思辨,和自我成長有所專注的人,在時間上一定會有收穫和報酬

 

查理蒙格先生所謂的廣泛認識為何深刻和意義深刻,就在於認知到每個人事物間本身有其獨特的特性與本質,當我們能理解他們整體的脈絡和自身性格,甚至認識到一些共同與相異的本性時,投資或理解自我這件事情,才是對世界理解剛開始的起點,我自己家鄉的先賢朱熹曾說過,格物致知的旅程,也是窮探和觀察事物去思索意義這件事情是一輩子的課題,也在下面補註一段台灣崩跌與市場非效率性的自我觀察

 

  • 1990 年證交稅實施(財政部長郭婉容課徵,後來中華民國政府重要稅基的證交稅,台股市值短時間在未到百天的日子,崩跌到原先近五分之一,眾多使用槓桿操作,及追逐熱門標的投機者家破人亡,大眾在劇烈震盪下,進入群眾恐慌)
  • 1995 年中共試射飛彈 (李登輝總統發表兩國論,國內大量高資產及高社經地位人士移居歐美,連帶賤價出售在台資產,舉國震盪不安,諜報國安單位原先對中共鷹派是否採取動武對台行動高度警戒
  •  
  • 全軍及外島前線進入高度警備,並在外島部屬反艦飛彈,後國安單位經由在中共內部策反的高階將領告知下,由李登輝總統宣布中共方面,軍演未俱備全面進犯台灣的犯意,危機使告解除,(後有相關犧牲中共方面將領入祀台灣忠烈祠,若有興趣的朋友很推薦能由維基百科或相關史料探究))
  •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索羅斯狙擊南韓及眾多亞洲新興國家,在台灣遭到台灣央行和經由香港市場注資的中國當局反制)
  • 2000 年網路泡沫化 (矽谷引起www.泡沫破裂)
  • 2002 年 SARS 疫情     (房地產崩跌,爾後陷入台灣不斷上漲的房市漲潮)
  • 2007 年次級房貸(房地美,房利美衍生性金融商品大量違約,連帶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看法)
  • 2011 年美債危機
  • 2018 年中美貿易戰
  • 2020 年 Covid - 19 疫情(這件近年事件我有一些很深刻的發現,台灣整體股市崩跌的同時,因為台灣並未封城和停工,大量民生製造回流到台灣的產線,明明獲利能力和營運狀況大幅改善下,卻因為集體大盤的恐慌,導致出現大量價格和價值不等稱的投資機會,也就是明明長期獲利能力沒有受影響的產業,或基礎需求量很大的產業,連帶被當紅產業拉著去跳水,我覺得這件事情,非常的值得思考,就算是具備法人的市場,效率性也並非在任何時間點成立,法人投資的短周期性佔有要素外,避免鉅額資本損失和認為自己能在市場更恐慌的時候買回來的自我安慰也是原因,當市場裡或真實世界,每個人都預測別人會因為恐慌做出反應,自己應該先一步做出反應時,也就是非依據於價值判斷而是心理預測的行為,就會導致非效率性出現,特別是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在長期能夠找到持有的標的,當我們已經對事物的好壞有洞見時,那時也會是自己發現真實世界裡許多獨特收穫的時刻)

 

相對過往世界經濟不連動的世代,如機率學家塔雷伯所描述的金融鉅額崩跌的週期,並不如過往漫長,也不僅限於單一國家或地區,自己認為使用巨量槓桿的投機者或法人機構,是否對這件事情保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自己認為是具備可議的空間,金融本身有自我複雜化的傾向,這件事情本質上是社會和金融發展的必然,但在這樣的環境裏,能夠理解自己到底擁有什麼,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時間發展下,整體財務狀況,開銷狀況的變化,和自己對老後生活品質要求到什麼程度,這件事情,對普通的大眾和我自己是有很多思索的空間,自己也很推薦一本書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其中的自身財務規劃模式很吸引我,也有提出一些耶魯大學首席財務長大衛史雲生,對自己啟發性的研究結果,僅附記於下

 

(捷諾米史格爾,大衛史雲生研究

兩百多年來,調整通膨後,美國股票報酬(股利加資本利得)大約大於長期公債3個百分點,大約大於短期公債4個百分點,1802-2012股票報酬大於黃金5.9個百分點,長期而言股票通膨調整後約6.6percent 債卷3.6percent黃金0.7percent 美金現金-0.7percent)

 

資料來源C Money資料補充解讀 瑋德的明心財務閱讀

投資本身不是一種流派,而是一系列因為觀察想像理解和學習真實世界的總和,俱備化工專業的人,俱備法律專業的人,不一定天生就會劣於經過商業企管培訓的人,所有的投資關鍵,在於對自身的理解和我們真實世界的想像間是否有悖離,是否有承擔必要風險的勇氣,這本書探討的主題很廣,從物理幕次定律導致大象和白蟻數目的不同,也探討到城市大小跟撲克牌遊戲,每年過年時,我都會深刻發現自己因為身體的腦結構性質,對於容易上頭的情緒反應表現的不是很好,但我知道我對我所了解的事物,會有很好的向性,和堅持不斷反覆進行有正期望值的決定的勇氣與學習,這些事物和從小到大的好奇與學習構組了自我的認同

我始終認為,作為一個價值投資者,我必須花費時間理解睡眠,日夜節律,大腦皮質,神經傳遞物質,上下行神經途徑,日本乃至亞洲的文化與經濟史,產業結構跟所有我們應該對於提升自我,了解自我更深刻的方式,這個真實世界的廣邈是不可思議追索的旅程,生物的演進裏,最適生存的物種,如達爾文,查理蒙格,和本書作者麥可莫布斯,不是因為他們是熊彼得還是某古典經濟學派的信徒,還是他們精通於量化寬鬆政策對巨觀經濟的理解,我對他們的理解是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懂得更深刻,用夠多的面向去看待每件小小的事物,所以他們從別人根本無法理解的世界裏,找到對他們寶貴的東西,並將專注力放在能正向發展自己人生的地方,不論是洞見,幸福還是人生,智人生為一個不可思議的物種,在於我們總能找到不同的方式去修正對過往世界的認知,因為這些相信和期盼如何去發展自我的生命,這樣終身學習的旅程,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僅為文記述這本橫跨眾多面向的鉅作,並謝謝各位觀看

瑋德的明心財務閱讀 粉絲專業 Google blogger Vocus Medium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對自我成長,個人寫作與價值型投資有深刻喜歡的人,現於國立大學牙醫學系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