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圈指的是我們認知的疆界,在這個領域內,我們對於事物的發展,運行因果有所知悉。我們幾乎不可能賺超過我們認知疆界的錢,也很難管理超過我們理解量級的財富,不然這樣的情況,也可能近乎單一次的僥倖或偏財。甚至當我們誤信是因為自己的理解,卻對標的不夠理解時,反覆進行終究會放大失誤的機率,很可能就會蒙受虧損與痛苦。
華倫巴菲特對能力圈的看法
投資巨擘華倫·巴菲特認為,透過在我們能充分理解的地方投資,也就是在能力圈內,是能避免情緒衝動與永久資本損失的有效方式。幾乎在所有金融震盪間,我們對於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波動,一定會有巨大的恐懼,也就有可能造成恐慌拋售的損失。
當我們能基於能力圈進行投資時,我們是用我們擅長的優勢和對未知的長期預測,去進行風險的評估。不管情勢變化,也往往擁有更大的理性,也是某種更深遠的智慧。
如何擴張認知的能力圈
如何擴張我們認知的能力圈,在資產配置與人生選擇上有所助益?投資哲人查理·蒙格曾經提出多元思維假說,也就是這個世界上所有事物都不是由單一的面向與意識形態構成。他指出我們應該透由廣泛閱讀與知識吸收,與跨領域的知識,使用複利、基礎代數、機率論、數學物理、化學、工程學,以及我們擅長領域的知識,建立我們認知的系統架構。
當我們得以透過認知,去迫近標的的不同面向,不管是從管理人、財務,透過判決書系統,或者股東會公開文件、產業形態、實際查訪、面試分享,去理解一個企業的全貌。我們理解這些事物的能力與深淺不同,對於公眾,就構成不同的能力圈。我們理解一個速食店賣漢堡的商業模式,跟我們是否能想像手機電池如何代工,或者營造業的景氣循環,每個人擅長的地方,應該都有所不同。
日常生活中擴張能力圈的方法
每個人的投資組合應該都是獨一無二的,出於不同的認知理解、財務理解,以及決定性的性格不同。在找尋我們的能力圈上,我認為投資巨擘彼得·林區則認為,從日常生活消費習慣養成,也是有效的判斷方式。
除了我們也許大學主專業、研究所、工作養成的專業能力判斷,他比較容易且直觀。我們能夠透過使用者的體驗,去猜測物流公司的服務品質,去猜測洗髮精對於像是我們這樣的受眾好不好用,賣得多不多。
往往這些日用品與日常生活所碰到的物品,只要花一點時間理解,大部分都不會遠超過我們的認知疆界。我們能夠慢慢擴張我們對事物的不同看法,去逐步用消費者的角度做分析。
了解自我,融合認知與投資的複利
女生的美妝品、男性的刮鬍刀、小孩的嬰兒用品與奶粉,大部分我們所知道價格帶且擅長選擇的物品,構成我們能力圈的,往往都是反射性就能理解,並做出價格選擇的小物品。這些往往不是財金報媒上最熱門的標的,而那些熱門標的很大部分價格來自於哄抬與過度樂觀。
了解自我的過程,在投資以及認知人生上是重要的。當我們思維的範圍能與我們投資的視域合併,往往也更容易發揮相互加乘的正向影響。我們越能理解,我們也就越能承擔風險,並且獲得之後的長期複利效果,也是智識的意義所在。
推薦閱讀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作者:查理·蒙格
原文作者:Charles T. Munger
譯者:李彔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4/04/30
《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
作者:李彔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0/10/30
《波克夏大學:巴菲特與窮查理30年的投資備忘錄》
作者:丹尼爾·皮考特、柯瑞·溫倫
原文作者:Daniel Pecaut, Corey Wrenn
譯者:李祐寧
出版社: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2022/09/28
《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納瓦爾·寶典 Naval Ravikant 推薦,從核彈到抽水馬桶的結構都有解釋的有趣大書)
作者:蘭德爾·門羅
原文作者:Randall Munroe
譯者:張瑞棋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