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在自己還是他人的眼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的教育不是教會我們如何待人處世,當個有修養、品德的人,而是在無形、有形中灌輸學生觀念。一種必須要好好念書,考個好大學,未來出社會才會有好前途的觀念。

好像要考高分,才被看重;好像要賺大錢,才是成功的人。難道,人生一定要有什麼偉大的成就,才配活在這個世上?

學生在選項裡,選出、猜出,正確的答案,「填鴨式教育」、「被多分」,相信大家對這些詞不陌生吧! 將所學的知識囫圇吞棗的吸收,似懂非懂的,卻考出個不錯的成績。幸運的話,還能受老師讚賞、同學羨慕呢! 誰在乎你真懂假懂考卷裡的問題?

為了要維持這樣的「好形象」,不知不覺地迎合外界的眼光,活在他人的眼裡,卻迷失了自己 ...... 我是誰? 我會考試還會什麼? 我若考不好,表現不好了,老師、同學會不會覺得我其實沒那麼「優秀」?

接著,陷入自我懷疑、混濁的狀態裡,期望有人能理解、認同,那個其實很努力、用功念書的自己,到頭來竟是一場空,像一顆大顆的泡泡,漂亮夢幻,華而不實,一戳即破。

畢業後,你還記得多少知識? 這些科目在你生活上有實際的幫助、用途嗎? 誰不是對其中科目較感興趣、擅長的、考較高分的,去做選擇、學習?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活出自我,過好自己想過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共勉之 :)

avatar-img
106會員
94內容數
平凡無奇的女子,有著好多好多的話想說,但怎麼說都說不好,也不好說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十月的花盛開 的其他內容
有一種友誼是「即便分隔異地,心卻如此靠近。」
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你自己就是產品。<<智能社會 : 進退兩難>> 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 <<The Social Dilemma>>
相較於過去的時代,現代人擁有較多的言論自由,但並不是我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有次與朋友吃飯,之後我們再也沒見了。快樂的人建構內心世界,不快樂的人責怪外在世界。
有一種友誼是「即便分隔異地,心卻如此靠近。」
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你自己就是產品。<<智能社會 : 進退兩難>> 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 <<The Social Dilemma>>
相較於過去的時代,現代人擁有較多的言論自由,但並不是我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有次與朋友吃飯,之後我們再也沒見了。快樂的人建構內心世界,不快樂的人責怪外在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學,不只是自己學習課業 更多的是學習面對自己、世界 同時擴展視野、看見可能 充滿曲折的路 是自己讓她變得美好
也許是從小到大的教育體制,把我們丟在競爭的環境,總覺得要爭取第一、要贏過別人,要努力往上,這些觀念在我小的時候一直制約著我,或許我無法成為第一,但想透過贏過別人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深深植入腦袋。 或許是因為脫離校園體制,已經出社會好一段時間,也或許是隔絕社群軟體好長一段時間(久到已經忘記多久😂
Thumbnail
人生有很多的目標,我們總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是獨立的,證明自己是成功的,創造自己的成就與地位。這是人們最在意關心的議題,自我實現避免不了是否成功,結婚也避免不了對象身分地位與自己是否相配,有沒有房有沒有車,收入是多少,頭銜是什麼。
Thumbnail
我會因為只想著讓別人覺得好用,從未發覺自己也可以有用人的一天。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學,不只是自己學習課業 更多的是學習面對自己、世界 同時擴展視野、看見可能 充滿曲折的路 是自己讓她變得美好
也許是從小到大的教育體制,把我們丟在競爭的環境,總覺得要爭取第一、要贏過別人,要努力往上,這些觀念在我小的時候一直制約著我,或許我無法成為第一,但想透過贏過別人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深深植入腦袋。 或許是因為脫離校園體制,已經出社會好一段時間,也或許是隔絕社群軟體好長一段時間(久到已經忘記多久😂
Thumbnail
人生有很多的目標,我們總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是獨立的,證明自己是成功的,創造自己的成就與地位。這是人們最在意關心的議題,自我實現避免不了是否成功,結婚也避免不了對象身分地位與自己是否相配,有沒有房有沒有車,收入是多少,頭銜是什麼。
Thumbnail
我會因為只想著讓別人覺得好用,從未發覺自己也可以有用人的一天。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