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於197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當蝙蝠是什麼滋味》,他主張我們無從了解當另一種生物是什麼感覺。感覺和意識都是「主體的」經驗,因此無法分享,其他人也無從想像。
這是我在台北書展逛了兩個小時最後只買了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很想知道;人真的有可能感知當一個鳥的感覺嗎?什麼是感覺呢?鳥和人的感覺有什麼不同呢?首先,人與人之間,我們有著相同的生物構造,所以能夠用相同的方式獲得相似的感覺,例如:當我們碰到煮開的熱水,會有燙的感覺,這是因為我們有相同的觸覺系統。當我們眼前有一棵紅色的蘋果時,我們能辨別蘋果是紅色的,因為我們有相同的視覺系統。關於物理世界的感知,基本上我們因為有相同的感覺系統(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等),所以能夠因應外在環境,產生相對應的感知反應。而這是能夠利用科學方法實驗而得的結果,利用觀察大腦某部分的反應,得出我們有相同的感知。
但是科學的侷限在於,科學是從外在觀察推導內在的變化,是比較表像的、結果論的去「解釋」我們所能驗證的東西,而不是直接的、百分之百的感同身受。所以,當我說我能夠理解、能夠感同身受時,我指的並不是說我「等於」你,能夠體驗你從過去到現在所累積的經驗,所產生你個人的性格、喜好、記憶等等,而是,我從我類似的經驗中,得出你目前「有可能」會有的感受,即便當下我們大腦在同個區塊出現相同的反應,我都認為,科學很難直接將這個反應彼此間畫上等號,遑論感受有程度、甚且隨者時間、事件而有所「成長」之別。
本書探討的鳥的感覺,並非針對單一鳥種,而是「鳥類」,所以並不會深入討論到同種物種之間的差異,而是用科學化、可觀察的方式,試圖從鳥類的種種行為、從行為背後的可能原因,解釋鳥類有可能是因為利用某種感知(原因)而產生某種行為(結果)。我必須說,人的侷限就在於我們是人類,而非鳥類,用人的感知去模擬鳥的感知,由人類的感知去對比鳥類的感知,或許得到的永遠是擬人化後的結果。但是,也並不是只有當鳥類能夠和我們溝通後,我們才能夠說鳥類具有某種感知,或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當鳥的快樂是什麼、鳥的感知是否會成長(例如:鳥類失戀之後的感覺會是什麼?),卻可以從人類一種「後視」的能力,想像自己是個旁觀者,想像行為與行為之間背後可能的關聯與原因,試著去認識鳥類、試著去接觸不同的人事物,對於人類本身的生命深度而言,都會產生新的成長。
本書在架構下將鳥的感知分為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磁覺與情感,當然,作者柏克海德(Tim Birkhead)在最後也提到,很多時候,一個行為的發生,其背後並非只有單一種感知,而是多種感知所造成的結果,例如:尋找獵物時不只有視覺與聽覺,還有嗅覺與觸覺等等。但之所以如此分類,一方面讓我們比較有系統的認識鳥類的感知、另一方面也能夠清楚的知道單一感知在功能上與應用上的侷限。
「我們在小屋裡坐下,填滿了菸斗……突然,有一隻伯勞鳥吸引了我們的注意。牠發出連串警戒聲,似乎心神不寧,之後見牠朝某個方向蹲伏……牠從鳥屋屋頂跳下來,準備藏身其中。鷹獵人說空中有猛禽出現了。鷹獵人說:『屠夫鳥看得比我們遠多了。』果然,兩三分鐘後,在遼闊平原遠方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個黑點,比雲雀大不了多少。真是一隻隼。」
本書我覺得最有趣的部分是鳥的視覺,原來鳥除了看得見可見光之外,相較於人類,鳥類更看得到紫外線。而且某些鳥類視網膜上有了兩個中央窩,相較於人類只有一個,此鳥的光感受器(偵測光線的細胞)則較多、影像較清楚。如何從科學的角度來確認鳥類的視力有多好?一種是設計出行為測驗,證實鳥類能看得多清楚。另一種則是比較牠們與脊椎動物的眼睛構造。結果是,鳥類的眼睛與體型之間的比例,幾乎是大多數哺乳類動物的兩倍大,眼睛大的話,光感受器也更多,就像更大的電視銀幕有更多的像素,因此影像也更清晰,而猛禽的視覺敏感度大概超過人類的兩倍。
另外,鳥類的左右眼可以做不同的工作,例如:家雞剛出生一天的幼雛會把右眼用於進食等近距離的活動,左眼則用於細看是否有的人等遠距離的活動。從觀察孵卵的最會後幾天,發現胚胎會把頭轉向左側,好蓋住左眼,但右眼則不蓋住。透過殼與膜到達右眼的光線確立了視覺腦側化。實驗在全黑的環境下(使左右眼接收的光線沒有左右之別),發現在孵化後幼雛用眼方法便沒有差異,這些幼雛在同時進行兩樣工作時(偵查的人和找到食物),能力比不上正常孵化的幼雛。
本書就是先從很多有趣的觀察(例如:烏林鴞ㄒㄧㄠ的耳孔在頭骨上極不對稱、鳥為什麼能夠忍受自己發出一百分貝以上的叫聲呢?),然後試著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鳥類行為背後可能的原因。從中發現(例如:季節性的腦部重塑、內耳的毛細胞再生)對比、反思人類的含意。相較於現今坊間出現很多仿生、生物模擬等應用,例如從觀察昆蟲的行為模式設計建築的的立面或屋頂等等,我認為我們更應該去了解生物行為背後的感知原因,而不只是增加建築說故事的方式而已。畢竟,了解或者會想試著去理解其他物種甚至世界,是人類所獨有的,也許我們永遠不知道看得見紫外線是什麼感覺、聽得見超音波是什麼感覺,但是在理解的過程中,我們會得到一種謙卑;一種大自然並不「為人獨尊」的事實,然後更尊重我們所身處的環境、更珍惜地球所擁有的那些類似外星人的生物們。
201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