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調漲電價後的通澎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台電預計4/1起電價調漲 用電700度以下家庭漲5%

經濟部目前規畫家庭用電,


1.每月用電700度以下預估調幅5%,


2.700度至1000度估計漲幅7%,


3.1000度以上預估調升10%


全省約有逾1340萬戶家庭受影響。


據估計一度電可能破8元


店家也會因營業用電調漲,而將成本轉價到商品上,而這是另一波物價調漲。


在2024年初,基本工資從26,400元調至27,400元時、基本工時從176元調至183元的同時,企業轉價了成本了,民生物資也跟著漲上來。

但為什麼卻存不了錢,而房租和房價卻越來越高呢?


我們先從供應鍵來看,從上游→中游→經銷商→零售商→消費者,轉嫁的過程,每個區塊鍵估計都調漲5%左右,到消費者至少就調漲20%(5%×4),但薪資才調漲3.79%(1,000元/26,400元),實質薪水一直倒退,錢也漸漸變薄了。


再來,台灣老人目前約有400萬人,每近20位就要養一位老人;而18歲以下年輕人的人數,還遠還低於寵物的數量,這是現階段社會成本增加的主因。


而現在的人結婚率低、離婚率高,新生兒出生率逐年降低,也重創社會成本逐年增加。只能說我們正在走日本的路…


有跡象指出,人們為因應時代的改變,開始有兼第二份工作或學第二技能的趨勢,其主要原因跟社會成本是脫離不了關係。


因此,朝野都表態不樂見漲電價,對民生衝擊會很大,不僅會拉大貧富差距,影響層面也很廣,只是這真的如官方說法,這真只對節電有幫助嗎?


勞保要破產也說很久了,健保制度也出問題,現在是電力公司要撐不下去,接下來是否水費也要調漲?我們真正要思考的方向,台灣對於整體經濟結構和制度能做出什麼改變?


當人民的基本食衣住行出現縮衣節食時,企業供應大於需求,裁員潮也跟著出現,哪天台灣要出現另一個危機?!


只期望國家能聽到我們的心聲,和朝野一起為台灣想想,如何處理這波衝擊的後遺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政府真的有為大多數人民著想,就不會走到這地步了。只能說大多數的人民自求多福,或是善用選票、還是革命了😤😤😤
蓁人的日常-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6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 若善用選票革命,仍需要大眾覺醒。這篇我知道寫了也沒捨用,但後續效應是勞動部正準備要提高基本工資如你所說大家自求多福,選對工作.....準備下一波的物價漲幅.....
avatar-img
蓁人的日常
4會員
14內容數
以簡單的方式與你分享最新的議題
蓁人的日常的其他內容
2024/10/17
終於,經過17年未曾修法的變動,現行的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起徵點即將迎來重大調整
2024/10/17
終於,經過17年未曾修法的變動,現行的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起徵點即將迎來重大調整
2024/10/09
本文探討了三角移轉的定義及其對財產移轉的影響。國稅局將三角移轉列為重點稽查對象,因為許多人藉此方式規避贈與稅。文章詳細解釋了何謂三角移轉,並舉出了幾個相關的實際案例,以警示納稅人注意相關法律風險,避免因為逃漏稅而遭受罰款或刑事責任。
2024/10/09
本文探討了三角移轉的定義及其對財產移轉的影響。國稅局將三角移轉列為重點稽查對象,因為許多人藉此方式規避贈與稅。文章詳細解釋了何謂三角移轉,並舉出了幾個相關的實際案例,以警示納稅人注意相關法律風險,避免因為逃漏稅而遭受罰款或刑事責任。
2024/09/24
許多高資產家,為了在財富傳承上降低遺產或贈與稅,多會在保單以變更要保人的方式轉移給下一代,但這行為己被視為一種財產移轉行為。
2024/09/24
許多高資產家,為了在財富傳承上降低遺產或贈與稅,多會在保單以變更要保人的方式轉移給下一代,但這行為己被視為一種財產移轉行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台積電今(4 日)開盤突破千元大關,開盤以 1,000 元開出、大漲 21 元,不過隨即陷入千元攻防戰,股價在千元以下震盪。目前上漲 2.66%,暫報 1,005 元。 與此同時,台積電 ADR 於 3 日也大漲 3.86%,幾乎觸及 6 月底歷史高價。
Thumbnail
台積電今(4 日)開盤突破千元大關,開盤以 1,000 元開出、大漲 21 元,不過隨即陷入千元攻防戰,股價在千元以下震盪。目前上漲 2.66%,暫報 1,005 元。 與此同時,台積電 ADR 於 3 日也大漲 3.86%,幾乎觸及 6 月底歷史高價。
Thumbnail
四月起臺灣平均調漲幅度達11%。對於電動車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增加用戶的充電成本,但也促使用戶更加關注充電效率和節能。對於充電營運商來說,電價的調漲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但也促使充電站業者尋求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或技術創新。對於綠能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刺激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Thumbnail
四月起臺灣平均調漲幅度達11%。對於電動車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增加用戶的充電成本,但也促使用戶更加關注充電效率和節能。對於充電營運商來說,電價的調漲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但也促使充電站業者尋求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或技術創新。對於綠能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刺激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Thumbnail
近年來,台電的虧損一直呈現擴大趨勢。截至2023年,其累積虧損已達3820億元,而預計今年的淨損將超過2000億元,使得累計虧損可能接近6000億元,這一數字相當驚人。
Thumbnail
近年來,台電的虧損一直呈現擴大趨勢。截至2023年,其累積虧損已達3820億元,而預計今年的淨損將超過2000億元,使得累計虧損可能接近6000億元,這一數字相當驚人。
Thumbnail
臺電即將於4/1調漲電價,使得家庭用電700度以下的家庭漲幅5%.....
Thumbnail
臺電即將於4/1調漲電價,使得家庭用電700度以下的家庭漲幅5%.....
Thumbnail
#台達電 280附近不會有人搶的 繼續依照資金有機會轉換的節奏 有突破60周我們才開始規劃下一階段 買到難熬痛苦的價格已經很知足
Thumbnail
#台達電 280附近不會有人搶的 繼續依照資金有機會轉換的節奏 有突破60周我們才開始規劃下一階段 買到難熬痛苦的價格已經很知足
Thumbnail
回顧370元的時光 今天台積電來到了760元,還記得2022年10月間,那時候最低來到370元,沒想到現在已經來到了一倍的價格。 當時的688梯次被笑了快兩年,今年終於解套了,而且新進梯次每天翻新;甚至於有人又再以688元的價格買進而覺得光榮,實在是此一時、彼一時啊! 如果再回到370元...
Thumbnail
回顧370元的時光 今天台積電來到了760元,還記得2022年10月間,那時候最低來到370元,沒想到現在已經來到了一倍的價格。 當時的688梯次被笑了快兩年,今年終於解套了,而且新進梯次每天翻新;甚至於有人又再以688元的價格買進而覺得光榮,實在是此一時、彼一時啊! 如果再回到370元...
Thumbnail
4月起電價全面漲!據了解,經濟部正在研擬的電價調整方案,擬不分級距全部調漲。 其中,凍漲20年的330度以下民生用電約908萬戶,擬取消凍漲;半導體業等特高壓用電大戶,漲幅估逾1成最大。經濟部擬於3月電價費率審議會定案,合計住家及小商家共有1,462萬民生用戶調漲電價。 經濟部長王美
Thumbnail
4月起電價全面漲!據了解,經濟部正在研擬的電價調整方案,擬不分級距全部調漲。 其中,凍漲20年的330度以下民生用電約908萬戶,擬取消凍漲;半導體業等特高壓用電大戶,漲幅估逾1成最大。經濟部擬於3月電價費率審議會定案,合計住家及小商家共有1,462萬民生用戶調漲電價。 經濟部長王美
Thumbnail
台積電ADR股價封關期間漲幅8.82% 加上富台指這幾日漲幅 大盤開高250起跳應不難 明日有
Thumbnail
台積電ADR股價封關期間漲幅8.82% 加上富台指這幾日漲幅 大盤開高250起跳應不難 明日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