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友人分享了一篇文章,由英國知名專欄作家Tim Harford刊登於金融時報,主題是:「當AI犯了錯,你卻不知道。」,蠻有意思的,這次就這個話題來聊聊。
Tim Harford提出了幾個論點
AI可以用百倍速度解決人類專家才能解決的問題,卻可能在簡單問題上失敗。
比手機的使用情境更複雜,難以知道AI是在幫助你,還是誤導你。
新AI工具出現,須避免如智慧型手機出現過度依賴、濫用情形。
在這波AI的熱潮中,由以生成式AI最受人矚目及廣泛使用,從最初的聊天機器人,到後來的AI圖片、音樂、影片,其中聊天機器人應該是接觸門檻最低、最多人擁有使用經驗的應用了。以我自己而言,比較有代表性的ChatGPT、google旗下的Gemini、微軟旗下的Copilot 都有玩過(畢竟打開網頁就能使用,而且都有提供免費版本...),個人的使用感覺而言,確實比傳統的智慧助理還要聰明一點,最有感的進步應該是回饋用字更加貼近人類日常用語,大大增強了互動感。
但就像Tim Harford的論點,AI有時可以輕鬆解決人類專家才能處理的問題,卻可能在簡單問題上失敗,更甚或時常摻雜半真半假的資訊。像我自己隨手在ChatGPT 3.5(對不起我是免費仔,沒用更新的版本...)上提問自家公司OpenAI的最受矚目的新項目Sora(影片生成AI),竟然也是亂回答一通,而且看起來還挺像一回事的,但這明顯不是我要的答案。
在生成式AI提供的資訊尚不可靠的情形下,其應用的範圍目前大部分還是會受限在娛樂消遣的層次,但比起由於AI本身的邏輯或演算法的BUG所造成的錯誤,人為刻意加入的限制或屏蔽也許才是AI最大的軟肋,人為限制背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於智財權、工作機會、意識形態、國家安全……等等,這些限制或許立意良好也確實是必須的,但卻是發展AI所面臨的最大困境。 AI因人類需求而生,卻困於濫用之風險。
就像我在之前文章提到的,似乎每隔一段時間科技產業就會有一個當紅的流行趨勢,不管是VR、AR,或者是元宇宙,或許它們都紅極一時卻迅速歸於平淡,但其實技術始終都還在,未來當科技與環境成熟,未必沒有一鳴驚人的一天。這波AI熱潮的發展,在燦爛的煙火下,存在著可靠性存疑與濫用的陰影。它的確造成了騷動,也為生活帶來些許影響,但在新鮮感過後,也許它還不會那麼快的深入到大眾的生活。
AI是當下最火熱的議題,未來究竟是下一個元宇宙,還是下一個iPhone,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