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碳金:探索企業的碳排戰場#碳交易機制與碳權#永續新手百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此篇文章將探索以下問題,若有興趣的人就看下去吧~
  •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最近去上了 ISO 14064-2,對於碳交易市場機制、碳權、碳配額、碳費總算有些了解,以下是想跟大家分享用比較白話易懂的方式輸出我的理解,若有錯誤也不吝惜指教。

一、全球主要碳交易的有價機制主要有兩種

A. 總量管制的碳交易(Cap and Trade)

針對固定的區域範圍,進行總量碳排查後,訂出上限(即Cap),然後為不同的產業或企業制定碳排放容許量(Allowance),未達法規要求者可以繳罰款或買碳權。當企業成功實現碳減排目標時,多餘的碳排放量經過認證後可以成為可交易的碳權(可交易Carbon Allowance)。

注意這個上限(Cap)每年都會調降,以達到碳減量的這個目標。因此企業必須要找到減碳方法,否則會每年要繳的罰金或要買的碳權會越來越多。

舉例: A 與 B 公司在每一年會得到容許排碳量。像A公司實際的排放量大於容許值,他可以繳罰款,或者向實際的排放小於容許值的B公司購買"碳權"(可交易Carbon Allowance)。

raw-image

B.碳稅(Carbon Tax)

企業進行碳盤查後,根據碳稅的稅率支付相應的稅款。這就像每個人支付所得稅一樣,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稅額。這種方法是對個別企業實施管制,而不是整體碳排放總量的管制。

舉例:新加坡政府自2019年開徵碳稅,年排放超過25,000噸溫室氣體的企業皆須繳稅。2024年碳稅是每噸25新幣並計畫在2030年前將每公噸碳稅調升為50-80新幣。企業為了少繳稅,就必須減少碳排。


二、碳權(強制性機制Carbon Allowance& 自願性機制Carbon Credit)&碳定價(Carbon Pricing)

在這兩種體制下,購買碳權的方式有所不同。雖然在中文中我們都將這兩種權利翻譯為碳權,但在英文中,根據不同的遊戲規則,這兩種權利的翻譯是不同的。而且目前這兩種碳權是無法相互交換的,它們存在於各自的體制之中。讓我娓娓道來

raw-image

A.強制性機制碳權/碳配額Carbon Allowance

在總量管制的碳交易(Cap and Trade)體制下,碳排放容許值(Allowance)是固定的。多出來的配額經過驗證就成為可以交易之碳權/碳配額(Carbon Allowance),也被稱為強制性機制底下的額度。翻譯成碳配額應該更精準,但台灣很多人混著說。

歐盟的EU ETS(The 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是目前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歐盟在訂定每年的總量Cap時非常謹慎。若設定過鬆,將導致企業手中配額過多,造成碳權供過於求,而讓碳定價(Carbon Pricing)沒了經濟誘因。歐盟第一段實施制度時,上限是根據估計設定的。結果,發放的配額總量超過了排放量,而且由於供給大大超過需求,2007年配額價格跌至零。

B. 自願性機制碳權Carbon Credit

碳稅(Carbon Tax)的概念與總量管制(Cap and Trade)不同。在碳稅體制下,被政府監管的對象使用多少碳排放量就必須支付相應的稅費,因此不存在多出來的配額問題。那麼,這些受監管的對象如何獲得碳權呢?

raw-image

答案是:他們可購買"未"受監管的企業願意自發地做減少碳排放量計畫,長期執行並找三方認證後轉換的碳權(Carbon Credit)。這種碳權也被稱為自願性機制減量額度碳權。這類型交易有多種形式,包括國與國之間的碳交易(聯合國的CDM)、國際民間組織的碳交易(VCS、GS、ACR),以及國內自主的碳交易。

raw-image

三、防堵"漂綠"(Green Washing) -- 碳交易有趣且嚴格的遊戲規則

  • 每個國家幾乎對於這種碳權的抵扣有嚴格的要求,例如:一年最只能抵扣5%的碳權,或者只有國家政府所認同擁有高品質碳權機構可以抵扣!(例如VCS&GS也尚被聯合國氣候公約所承認)投入額度交易前,務必要確認可用範圍邊界。
  • 當要交換碳權時,你的碳權被哪個碳機構所認證,也只能在那個機構平台買賣。例如: 你在VCS與GS的碳權無法互相交互
  • 你的減碳計畫(碳權)只能申請在一種平台申請,申請過在其他平台不被受理。例如:你在VCS已經申請碳權不能重複在GS上申請
  • 自願性減量額度的碳權(Carbon Credit) 有非常多的限制,且需要嚴格方法學去認證,花錢也花時間。至於怎申請自願性減量額度的碳權(Carbon Credit),會在另外撰寫一篇與大家分享!
不是只要企業願意減量,就有機會去申請碳權!以上的這些種種制度也是為了防堵"漂綠"(Green Washing)的出現,希望企業是真心可以去減碳而非炒"碳金"。


四、碳稅(Carbon Tax)與碳費(Carbon fee)傻傻分不清楚?

碳費(Carbon fee)

碳費是台灣獨特的法規,由環保署制定相關規範。

raw-image

根據台灣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屬目前規劃以年排放量達2.5萬噸的電力業及大型製造業為初期徵收對象,自113年開始,碳費徵收對象的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就會被納入計價。且碳費會繳給"環保署",用於減碳措施設立、能源轉型等政策與公共建設用途。注意到了嗎? 一般若是"稅"會繳給財政部,作為寬泛整體規劃使用。而台灣的"碳費"則是專款專用在減排相關使用。

根據台灣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的規劃,初期徵收對象主要包括年排放量達2.5萬噸的電力業及大型製造業。自民國113年開始,這些對象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會被納入計價,並繳交碳費給環保署,用於減碳措施、能源轉型等政策與公共建設用途。注意到了嗎? 一般若是"稅"會繳給財政部,作為寬泛國家整體規劃使用,而台灣的碳費是專款專用於減排相關的用途。

然而,我對於碳費的疑慮在於國際間的認可問題。例如,現行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和即將執行的美國清淨競爭法案(CCA)等,各國都在討論這些措施,並可能會在國際貿易中進行碳排放抵扣。然而,台灣收取的是碳費,進口國是否會認可我們的碳費機制尚不明朗。若進口國不認可我國的碳費機制,這些企業是否會同時被徵收碳稅與碳費則是另一個問題值得關注。


在研讀這些機制之後,我非常贊同講師所講的觀點:嚴禁漂綠和炒「碳金」已經受到重視,如今企圖透過炒賣碳權/碳配額賺錢是很困難的。這些減排政策的目標仍然是希望每個人能夠自發地改變企業經營和文化,爭取更多消費者/客戶的認同與支持,同時讓地球的永續發展。

以上,我們探討了碳交易的機制以及碳配額、碳稅、碳費~之後想跟大家聊聊碳權怎麼申請、碳關稅的制度以及工業端有什麼解決方案協助企業數位轉型!

希望自己能夠更多關注放在永續發展議題上,並將所學到的知識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對於為什麼永續議題在台灣如火如荼的被關注,歡迎看以下的文章>>為什麼2020年以後企業都動起來成立永續/ESG部門? 台灣政策篇



文章採用資訊來源

環境部說明碳費徵收規劃進度

Development of EU ETS (2005-2020)

Carbon Tax in Singapore

碳費徵收懶人包》首波徵收對象有誰?如何計算、何時繳費?

「碳費」與「碳稅」,差別在哪裡?台灣採行獨步全球的「碳費」制度,會帶來什麼危機?

avatar-img
3會員
4內容數
Woman in Tech | Sustainability | Digital Business in B2B | Factory Automation | Foodi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risti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前大家都在說ESG是成本中心,多數的企業的ESG計畫都是草草交差。但為什麼2020年以後,企業陸陸續續成立ESG部門並陸續網羅或培養永續的人才。是什麼讓企業對於ESG態度有所改變?
Warwick Business School -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 and Digital Innovation 評價好嗎? 課程的模式是什麼? WBS的學費比別人貴這麼多,值得嗎? 都會在這篇分享給大家。
以前大家都在說ESG是成本中心,多數的企業的ESG計畫都是草草交差。但為什麼2020年以後,企業陸陸續續成立ESG部門並陸續網羅或培養永續的人才。是什麼讓企業對於ESG態度有所改變?
Warwick Business School -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 and Digital Innovation 評價好嗎? 課程的模式是什麼? WBS的學費比別人貴這麼多,值得嗎? 都會在這篇分享給大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介紹低碳產品的概念,解釋其重要性以及在工業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討論低碳產品如何幫助減少碳排放,並介紹低碳產品範例。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史上最熱的7月高溫,飆破地球10萬年以來的紀錄,南北極冰融加速,而我催生數年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8月7日成立,阻止氣候變遷惡化迫在眉睫,實在無法再等了。  然而,有人質疑成立碳權交易所是提供國外碳權代理商來做碳權買賣,甚至是讓企業用購買碳權的方式作為碳排放的贖罪卷。如果您也這樣認為,就真的誤解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介紹低碳產品的概念,解釋其重要性以及在工業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討論低碳產品如何幫助減少碳排放,並介紹低碳產品範例。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史上最熱的7月高溫,飆破地球10萬年以來的紀錄,南北極冰融加速,而我催生數年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8月7日成立,阻止氣候變遷惡化迫在眉睫,實在無法再等了。  然而,有人質疑成立碳權交易所是提供國外碳權代理商來做碳權買賣,甚至是讓企業用購買碳權的方式作為碳排放的贖罪卷。如果您也這樣認為,就真的誤解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