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與台灣形塑文化的滯後效應(上)−《你懂個屁》_EP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台灣與大陸一直以來都是既矛盾糾結又互相不斷變化協調的狀態。在某次與 David 的閒聊裡發現,大陸 30 歲以上的主管或老闆,對於來自台灣的員工會有熟悉感,甚至相比大陸人,更加欣賞台灣員工,不過這個現象可能在不遠的未來就要消失了,中國大陸往後將沒有任何再對台灣抱有好感或熟悉感的中國人,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對台灣的鄙視感與不可質疑的所有權。這有趣的現象引發我們兩個人的討論,為什麼想像中大陸一直將台灣視為其一部份,並且間接的彼此仇視的兩地,竟然會相比大陸,更喜歡台灣員工。最後我們抓住了一條可能的線索,因為這群人,是與我們同在台灣的文化下長大的人,僅管兩地之間各方面的差異這麼大。

台灣早期為大陸地區的主要文化輸出產地,大量的偶像劇、歌手、明星團體及演員填滿了大陸早期缺乏的娛樂和文化產業空洞。但隨台灣本地文化產業資金的匱乏,以及政府帶頭削弱與大陸各層面的交流。因進入大陸市場的作品數量大幅減少,加上當局政策控管台灣內容嘚方式與力道不斷改變,在文化素材上逐漸斷去主導的地位,台灣反倒削弱了自己的競爭力與能量,讓大陸市場開始自給自足,甚至逐步擴算自他國。更有甚者,在大陸重金製作的影劇節目以及抖音、小紅書網路世界雙管齊下的文化輸出,台灣民眾大量使用大陸軟體,從中跟隨大陸流行的用語、穿搭,追逐大陸拍攝的影劇和明星。大陸與台灣兩造之間的角色逐漸發生反轉。從過去台灣引領大陸的流行文化發展及形塑,到現今則是頻繁接收大陸內容喪失本土產業的聲音。無論對於兩岸的政治立場有多麼激烈與衝突,不可諱言的,大陸與台灣還是說的同一種語言,彼此之間的文化相近性也是無比接近。當未來對於所謂「中華文化」的描述除西方國家定義的歧異的東方主義之外,只剩下用大陸的語境和邏輯所撰寫的故事,台灣的話語權與歷史的描述權是不是正隨著「大眾文化」的生產消失也不斷減弱。

滯後效應

滯後效應又稱遲滯效應,是一個適用於許多領域的名詞。在商學上是用來說明當作出決策、施行到收穫結果並進行評估,產生的時間差會讓影響層面擴大及因果之間的關聯性降低。而這段時間差異也隨著事件與影響因子的不同,處於動態的流動狀態。舉例來說,一家襪子公司看中了腳底部分加厚可以穿著更舒適,而著手將商品盡數換成加厚款,卻忽略所處國家天氣炎熱,並不適合穿厚襪子,導致銷量不佳。而該公司卻因為一頭熱的栽進研發厚襪子,認為是毛料使用不佳會脫毛、掉色而導致銷量不佳。最後這家公司會不會注意到其實天氣才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或甚至因為扎實的研發基礎而做出輕薄又適合長時間穿著的舒適襪子,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可以發現的是,因果聯結並非相當直接的,而是需要隨著時間推演,才能逐步看清真相。而每一步所做的不同決定,也會在過程中不斷改變可能得到的結果。

在本集的主題中,我們談到過去台灣佔據引領大陸流行文化發展的領先地位,不論是文學、歌曲、電影、電視,一段時間台灣的作品大量的進入大陸,而對岸追逐的明星、歌手都來自台灣,在當地吹起一波台灣熱,將本土文化介紹到了對岸。也因為是由台灣輸出到中國,可以預想的是對於流行的風潮,兩地之間會產生時間差。而這個時間差,我們得以觀察到,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科技發展,訊息的交換越發容易,不斷在縮短。最早期可能晚上台灣十至二十年,到 2000 年以後已近乎處於同步。中國也在這段時間中扶植累積了軟實力,開始狹帶龐大資本與行銷積極擴張,輸出文化向周遭鄰國,企圖以中國的角度說故事,掌握對於中華文化的定義與主導權。

我們很輕易可以批判中國製造的文化產品有多糟糕,但不可否認的是陸劇、小紅書、抖音等確實席捲全球,草根文化、大眾文化很容易受到大量民眾喜愛,而這些內容本來追求的便不是如精英文化那般需要先備經驗或背景知識,一般人難以理解、難以同理的複雜內容。請不要誤會,這裡並非推崇製造文化工業那套以灌食為目的的作品,而是希望強調再次思考的重要性。這樣我們才得以找到問題的源頭與解決的辦法。為什麼中國能夠翻轉地位,成為文化敘事的話語主導者?台灣又是怎麼面對以及應該要怎麼改變這種情況?上半集我們將問題拆解,首先了解在過去,台灣是在什麼時機以及什麼原因得以成為大陸的文化輸入源頭。

文學

1976 年文革結束,鄧小平復出並啟動改革開放,希望打造中國的「新時期」。隨著開放浪潮,文化界也終於能夠大展拳腳,大量的台灣文學作品、港台文化湧入大陸。最早進入的當數鄧麗君,以一人之力成為港中台三地追捧的心中偶像。甚至在當時流傳於民間的話有「早上聽老鄧,晚上聽小鄧」之說。這個聽,不只是耳朵上聽見,更代表聽從、跟隨之意。在1989 年後,更有「老鄧不如小鄧」、「不要老鄧要小鄧」的說法。鄧麗君的溫柔形象,彌平戰爭帶來的傷痛與撕裂,無人不醉倒她迷人的嗓音。

而早期進入大陸的文學代表,瓊瑤與席慕蓉,絕對無人能出其右。而為什麼是這兩位作家的作品。是因為在文革結束的年代,大陸迫切的需要文化的灌注,填補被紅色文化掏空的內在。瓊瑤與席慕蓉的作品正好發會這樣的功效,作品當中總是充滿浪漫的愛情、溫馨或淒美的故事,讓當時的陸人能對生活抱持美麗的想像,對浪漫的愛情得以憧憬。最為重要的是,瓊瑤與席慕蓉的作品是非政治的、非批判性的,在對於內容審查嚴格的大陸,成為抒發內心情感的重要作品。

鄧麗君、瓊瑤與席慕蓉,雖然都是以浪漫的愛情為主題,但實際上卻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對於自由的追求,選擇戀愛的對象,活出希望的人生,追逐夢想。在接觸這些作品後,對於台灣的印象也隨之屬於正面的,台灣則代表著自由、開放、積極、正向的世界。

影視

在 1989 年後,改革注意力「向經濟轉」,著眼於消費主義、市場商業化、娛樂文化多元化。文學所培養的知識分子,因學運後產生的震盪,也各奔西東或投入市場。轉變為用符合商業口味的方式訴諸理想。也就是在這個 1990 年到 2000 年間,台灣的影視作品:電視連續劇、電影,開始席捲大陸。台灣的男星、女星也成為大陸人追捧的對象。台灣再次如同文學進入大陸時一樣,佔了改革開放的先機。因為台灣較早進入自由的思想社會,提供創造力一個更為健康的發展環境,才得以抓住這兩次的機會挺進大陸,成為流行文化的塑造者。而在這樣的時空背景長大的孩子,對於台灣有較好的印象與莫名的熟悉感也就不奇怪了。

結語

台灣過去的文化輸出背景,讓中國有一代人對於台灣的印象是好的,也對台灣人抱持較為正面的態度,欣賞並肯定台灣人所擁有的特質。然而隨著現在中國崛起,不斷藉著自己的經濟與政治領先地位,輸出以中國視角為出發點的文化產品,試圖將中國歷史、中華文化等詞語的解釋與定義權掌握在手。下一代的台灣人與中國人,彼此因為政治關係與教育內容的改革,對彼此的仇視逐漸加深。而中國的軟體與大眾文化的流行內容,卻如潮水般湧進台灣。現在的台灣就像過去的大陸,我們正遭受著大陸的文化輸出洗禮,因而慌張的產生恐懼。下半集,我們將談到台灣在這樣的狀況下是如何自處,而又是為何會產生這種狀態。文化統戰存不存在,我們又應該如何面對。


🔔 不想錯過精彩內容,立即追蹤

Spotify:你懂個屁

SoundOn:你懂個屁

Discord:你懂個屁研究室


參考資料:

  1. 台流.華影: 中國霸權下的台灣電視劇文化、性別與國族 作者:楊芳枝
  2. 陳千慧(2021)。流行文化對國家形象的影響–以韓國為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aqjcn3。
  3. 奚密. (2021). 臺灣流行文化對當代大陸的影響: 瓊瑤與席慕蓉.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29), 1-42.
  4. 邱琦. (2022). 兩岸網路流行語對比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022, 1-167.
avatar-img
3會員
10內容數
這是 Podcast 節目《你懂個屁》的文章圖書館,每一集節目皆會搭配一篇文章作為資料的補充和節目主題的延伸。我們希望的是節目帶給你的影響能夠持續並擴展,如同對於各種議題的想法必須不斷延展。如果你覺得有趣,歡迎一起來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懂個屁研究室 的其他內容
銀幕配額制度是什麼?對台灣疲軟的影視文化產業是一根救命稻草,還是不值一提的過氣玩意兒。
銀幕配額制度是什麼?對台灣疲軟的影視文化產業是一根救命稻草,還是不值一提的過氣玩意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文介紹臺灣本土文化中的臺客元素,由來和變化。透過學習臺語語言,加深對臺灣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溝通。
Thumbnail
揆諸晚近自「國家語言發展方案」以來的「台灣台語」一詞,本土化的末流可說是沉迷於意識形態的迷幻快感。
Thumbnail
生活重心 在台灣的生活、教育,最常被接受到的訊息就是, 「千萬不要浪費瑣碎的時間,未來的不痛快都是現在所成就」
Thumbnail
AI Gemini: 台灣文化面臨的挑戰 台灣與中國在文化上的淵源深厚,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血脈。然而,近百年來,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兩岸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兩岸文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岸文化逐漸走向融合。許多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
Thumbnail
我真心愛台灣。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前人的努力,我們必須維持,後人若只懂享受,再經歷就難以挽回。
雖說台灣人到大陸工作,會受到大陸人的排擠與挑戰,可是就我所見,大陸人之間的合作關係,有時更難以配合,還有更多的猜忌。 而如何運用大陸人間的猜忌,是台幹必學的人際關係管理。 簡單來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文介紹臺灣本土文化中的臺客元素,由來和變化。透過學習臺語語言,加深對臺灣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溝通。
Thumbnail
揆諸晚近自「國家語言發展方案」以來的「台灣台語」一詞,本土化的末流可說是沉迷於意識形態的迷幻快感。
Thumbnail
生活重心 在台灣的生活、教育,最常被接受到的訊息就是, 「千萬不要浪費瑣碎的時間,未來的不痛快都是現在所成就」
Thumbnail
AI Gemini: 台灣文化面臨的挑戰 台灣與中國在文化上的淵源深厚,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血脈。然而,近百年來,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兩岸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兩岸文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岸文化逐漸走向融合。許多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
Thumbnail
我真心愛台灣。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前人的努力,我們必須維持,後人若只懂享受,再經歷就難以挽回。
雖說台灣人到大陸工作,會受到大陸人的排擠與挑戰,可是就我所見,大陸人之間的合作關係,有時更難以配合,還有更多的猜忌。 而如何運用大陸人間的猜忌,是台幹必學的人際關係管理。 簡單來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