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米酵菌酸」的危險性 食物中毒的隱藏殺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記者許家源/綜合報導】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意外。延伸閱讀 : 中山醫大余豐益教授針對米酵菌酸中毒做出完整說明

Anwar, M., Kasper, A., Steck, A. R., & Schier, J. G. (2017). Bongkrekic Acid-a Review of a Lesser-Known Mitochondrial Toxin. Journal of medical toxi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Toxicology, 13(2), 173–179.

Anwar, M., Kasper, A., Steck, A. R., & Schier, J. G. (2017). Bongkrekic Acid-a Review of a Lesser-Known Mitochondrial Toxin. Journal of medical toxi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Toxicology, 13(2), 173–179.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食物中毒是因攝入受感染的食物或飲水所引起的疾病,可能由細菌、病毒、寄生蟲或毒素引起。他特別提及「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BA)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除了了解毒素的危害外,適當的食物處理保存、政府監管、預防措施和快速檢測法的普及是降低食物中毒發生率的關鍵。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為食品微生物及毒理學專家/中山醫學大學提供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為食品微生物及毒理學專家/中山醫學大學提供

余教授提醒,為避免受到「米酵菌酸」等毒素影響,應特別注意食品製造過程的衛生狀況,並在製造完成後進行抽樣檢測,以減少大眾暴露於毒素危害的可能性。此外,遵循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也是防範食物中毒的關鍵。透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可保障公眾健康,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新聞來源:中山醫學大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許家源的沙龍
3會員
60內容數
許家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9
根據113年統計報告指出,台灣今年截至目前成功移植腎臟的病患人數約200人,然而等待腎臟移植的病患卻多達8千人。需求與捐贈來源之間的巨大缺口,讓不少病患在漫長的等待中忍受病痛,甚至錯過治療的機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暨北醫附醫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主任江仰仁醫師表示,台灣的器官移植技術已達
Thumbnail
2025/01/09
根據113年統計報告指出,台灣今年截至目前成功移植腎臟的病患人數約200人,然而等待腎臟移植的病患卻多達8千人。需求與捐贈來源之間的巨大缺口,讓不少病患在漫長的等待中忍受病痛,甚至錯過治療的機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暨北醫附醫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主任江仰仁醫師表示,台灣的器官移植技術已達
Thumbnail
2024/10/16
每年一度的ITF國際旅展是台灣觀光產業的最大盛事,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愛好者和專業人士。2024年的旅展即將到來,各大酒店和餐廳都在為這一盛事積極準備,大直維多麗亞酒店更是搶先一步,於10月份在線上平台推出了一系列超值優惠方案。
Thumbnail
2024/10/16
每年一度的ITF國際旅展是台灣觀光產業的最大盛事,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愛好者和專業人士。2024年的旅展即將到來,各大酒店和餐廳都在為這一盛事積極準備,大直維多麗亞酒店更是搶先一步,於10月份在線上平台推出了一系列超值優惠方案。
Thumbnail
2024/09/23
隨著現代社交生活的豐富多彩,許多上班族和成年人經常面臨聚會、應酬的挑戰。然而,飲酒過後的不適感往往會影響到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針對這一問題,瑞典研發的myrkl醚立克益生菌膠囊在國際媒體上廣受關注,已成為現代都市人不可或缺的健康助手。 瑞典生物科技:支持你健康的飲前新選擇 myrkl醚立克益生菌
Thumbnail
2024/09/23
隨著現代社交生活的豐富多彩,許多上班族和成年人經常面臨聚會、應酬的挑戰。然而,飲酒過後的不適感往往會影響到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針對這一問題,瑞典研發的myrkl醚立克益生菌膠囊在國際媒體上廣受關注,已成為現代都市人不可或缺的健康助手。 瑞典生物科技:支持你健康的飲前新選擇 myrkl醚立克益生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台灣氣候潮濕,加上夏季高溫炎熱,您曾經或正在經歷私密的困擾嗎?這種不自在的感受,外表雖然看不見,卻影響著每天的生活與心情。 適合妳的益生菌 「益生菌」是具有生命的微生物體(microorganisms),其中包含了多樣菌種及菌株,常見於優格和發酵過的食材當中。益生菌能夠幫助健康維持、消化道機
Thumbnail
台灣氣候潮濕,加上夏季高溫炎熱,您曾經或正在經歷私密的困擾嗎?這種不自在的感受,外表雖然看不見,卻影響著每天的生活與心情。 適合妳的益生菌 「益生菌」是具有生命的微生物體(microorganisms),其中包含了多樣菌種及菌株,常見於優格和發酵過的食材當中。益生菌能夠幫助健康維持、消化道機
Thumbnail
什麼是內毒素? 內毒素是組成革蘭氏陰性菌外膜脂多醣 (lipopolysaccharide; LPS) 複合體一部分。它們對人體有害,內毒素不是蛋白質,因此耐熱穩定,濕熱滅菌無法破壞,需使用較高溫度加熱或強酸、強鹼加溫煮沸等。文章介紹了內毒素的危害,以及針對內毒素的檢測規格設定法。
Thumbnail
什麼是內毒素? 內毒素是組成革蘭氏陰性菌外膜脂多醣 (lipopolysaccharide; LPS) 複合體一部分。它們對人體有害,內毒素不是蛋白質,因此耐熱穩定,濕熱滅菌無法破壞,需使用較高溫度加熱或強酸、強鹼加溫煮沸等。文章介紹了內毒素的危害,以及針對內毒素的檢測規格設定法。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
Thumbnail
在台北市信義區的寶林茶室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共有18人受害,其中包括2人死亡,另有5人處於危險狀態。經過解剖後,發現死者體內含有「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到底是什麼?帶你了解。
Thumbnail
在台北市信義區的寶林茶室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共有18人受害,其中包括2人死亡,另有5人處於危險狀態。經過解剖後,發現死者體內含有「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到底是什麼?帶你了解。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最近台灣發生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被證實是米酵菌酸所引起。在台灣首次出現這種中毒案例,許多人對這個毒素非常陌生,藉此寫篇科普文章讓大家稍微瞭解這個毒素是怎麼出現的以及對人體有何作用。當然我們這裡會更偏向生物學的角度來探討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分子依然可以十分穩定
Thumbnail
最近台灣發生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被證實是米酵菌酸所引起。在台灣首次出現這種中毒案例,許多人對這個毒素非常陌生,藉此寫篇科普文章讓大家稍微瞭解這個毒素是怎麼出現的以及對人體有何作用。當然我們這裡會更偏向生物學的角度來探討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分子依然可以十分穩定
Thumbnail
【台灣首次檢出米酵菌酸毒素】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 衛生福利部表示,解剖發現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檢出罕見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
Thumbnail
【台灣首次檢出米酵菌酸毒素】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 衛生福利部表示,解剖發現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檢出罕見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